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十八章 日落紫禁城之三:插曲(1)上都新城

山海关。

从永平返回的吴三桂大军突然对大顺军新任命的守将唐通发动了袭击,唐通手下只有九千人,还分散在好几座关城里,如何是吴三桂的对手,何况又是猝不及防,不多时便被吴三桂赶出了关城,最后唐通只得带着残兵败将退到了关城西北面长城边墙的一片石关口。

当晚,吴三桂立即将从永平、抚宁裹挟过来的明军大约一万人,加上自己嫡系部队一万人全部赶上城墙,而自己手下最精锐的三万马步军则分别置于北翼城、关城、南翼城作为机动。

这里要说明的是,自从吴三桂担任山海关总兵之后,明面上只有一万骑兵、三万步军,不过那是给明廷看的,当宁远总兵高第降了大夏国,而京城又被大顺军拿下后,他再遮掩就没必要了。

他立即将其中的一万“步军”改成了骑兵,以前的双骑变成了一人一骑,这样的话,他手底下便是两万骑兵、两万步军,加上原就归属他管辖的永平人马,一共五万大军!

不过,就算山海关存粮、甲械充足,在大顺军面前也完全不够看,在接到李自成的命令去北京的路上,吴三桂可是打听的清清楚楚,这一次李自成进京带着的本部精锐人马全部是骑兵,号称中权亲军,总数接近十万,虽然彼等在北上的途中损耗了一些,不过在接纳了大量的降军之后总数是有增无减。

何况,从南面过来的刘芳亮、刘西尧都是号称有三万人马的大营,虽然不像中权亲军那样都是骑兵,不过也算是仅次于中权亲军的存在。

十六万大军,这便是摆在吴三桂面前迈不过去的一道大坎!

仅仅靠一处完全没有外援的关城是肯定挡不住李自成的。

怎么办?

……

上都新城。

上都新城是在以前元上都的遗址上建起来的,元上都一度是忽必烈的首都,规模自然不小,外城周长十七里,皇城十里,宫城也有四里。

尼堪当时决定修建此城时,是在皇城的遗址上修建的,宫城的位置一直留着,一度成了驻守骑兵的大营所在。

上都这个位置,北面是龙岗山,前面是上都河,周围则是一望无际的金莲川草原,若是在夏季,那景色是相当怡人。

不过眼下还是四月份,不仅是春寒料峭时分,还是北境狂暴风沙最得意的时候,漠北过来的寒风夹杂着沙土、枯草、牛羊毛到处呼啸着、旋转着,一般人甫一来到此地,绝对是体会不到马可波罗游记里那种繁华、美丽的景象的。

苦寒,不光是寒冷,其中的苦意只有长期在北境待过的人体会得到。

尼堪来到上都了,他的工部尚书孙道成花费三来时间在原来宫城的基础上大致复原了以前的大元宫殿,他作为一国之君除了前来“揭幕”,宣示宫殿的正式启用外,作为大草原的中心位置、离中原最近的位置,他自然还有其它的考量。

他默许孙道成在上都修建宫殿,一来是自己对进度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二来嘛,参与修建宫殿的匠人既有工部下辖的建筑公司,也有从大明过来“打工”的,作为一向宽仁的大夏皇帝,来此参与建设者,除了工钱,食宿都安排的非常妥当。

何况,就在这几年,大明北境一场时断时续的鼠疫几乎席卷了整个黄河以北的区域,造成丁口锐减,这也是北京城轻易被大顺军拿下的重要原因,剩下的一些人则逃到了大夏,相当一部分人就在上都做工。

再者,作为草原的霸主,完全将大本营搬到牧民心中的内地是不行的,上都,至少要作为草原各部心中的首都存在。

宫城还是按照前殿后宫来设计的,前面有三座大殿,中间那座最大,尼堪命名为大夏殿,那是举行盛大仪式时才用得上的,一左一右分别是勤政殿和武德殿,是尼堪与群臣讨论政事和兵事的地方。

在勤政殿、武德殿的南面还有一处更小的殿宇,南书房,那是尼堪与少量官员会面的地方。

后面的宫室有十间,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东边有三间,眼见着是给未来的太子使用的,西边七间则是尼堪自用的。

与大夏殿正对着的那处宫室是尼堪的书房、寝室、演武场为一体的复合建筑群,中间的藏书阁最高,有三层楼,站在第三层可以远眺城池四面八方。

这次跟着他来到上都的贵妃是哈尔额敦。

今年年初的时候,原林丹汗的大妃苏泰为他诞下了一个儿子,可惜的是,由于苏泰年纪毕竟大了,最后孩儿虽然生下来了,不过苏泰自己却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尼堪也很悲痛,最后在叶赫故地隆重安葬了苏泰。

事后封她的儿子为信郡王,取名葛图肯,汉名孙德定,交给皇后多西珲抚养。

而林丹汗的妹妹泰松也为他生下一个皇子,他取名苏和,汉名孙德毅,封廉郡王。

而这几年,原本只有一个儿子的哈尔额敦、格根塔娜也分别诞下一女,哈尔额敦的女儿取名额尔赫,汉名孙德惠,封为依琳卡公主;格根塔娜的女儿取名苏日娜,汉名孙德芙,封为克鲁伦公主。

同时改封阿茹娜的女儿,尼堪的次女格根哈斯为鄂尔浑公主(原本是土谢图公主)。

如此一来,尼堪膝下便有六子四女,可算是人丁兴旺了。

这一次,他带着皇贵妃哈尔额敦来到了上都,与他们一起过来的还有哈尔额敦的儿子、今年九岁的皇次子额尔瑾,汉名孙德恩,被封为义亲王者。

皇三女,今年七岁的额尔赫,汉名孙德惠,被封为依琳卡公主者。

实际上,尼堪这些子女,索伦名字不过是在家里面作为小名来称呼的,对外正式的名字自然是汉名,不过这些子女的索伦名字无一不包含了尼堪对他们的期许,比如额尔瑾便是丰裕圆满的意思,而额尔赫则是平安的意思,为了以示区别,今后依旧按照索伦名字来称呼他们。

站在三楼上,饶是初春时分,冰冷的风沙依旧毫不客气地向衣服里面灌,这样的场合,额尔赫兄妹应该窝在屋子里躲避才是,不过尼堪不这么以为。

“我虽是汉人血脉,不过终究生长在北境,而在北境,高寒、风沙、冰冻乃寻常事,作为索伦人岂能忘本?作为我的子女也必须从小体会到这一点”

故此,他左手牵着额尔赫,右手牵着额尔瑾,继续站在三楼眺望着,而名义上他的表妹、尼布楚索伦五部两大美女之一的哈尔额敦也是不避风沙地站在上面。

时至今日,只比尼堪小一岁的哈尔额敦在连续生下额尔瑾、额尔赫兄妹后,以往病病殃殃的身体似乎一下大好起来,以前在生产额尔赫时,她可是面临着与苏泰一样的困境,不过大难不死之后几乎没有任何病灾发生在她身上。

于是,她认为她的女儿额尔赫是她的护身符,从小呵护倍加,比她的儿子额尔瑾还看得贵重一些。

额尔赫,索伦语“平安”的意思,尼堪对此女也十分疼爱,这次由于皇后要在东京(沈阳)抚养刚失去母亲的葛图肯,尼堪便将哈尔额敦母子带过来了。

站在三楼上,南面封冻的上都河正处于欲化未化的阶段,不过长期在北境生活的尼堪知道,这一大阵风沙过后,草原上的春天便会正式来临了,这阵风沙,不过是北风的回光返照罢了。

而四周广袤的金莲川草原依旧是一派黄白之色,覆盖在草原上的积雪融化了一些,到处是黄一块白一块的,想要站在高楼上领略草原风光还得等一段时间。

尼堪此时带着儿女站在三楼上,并不是让他们感受风沙苦寒那么简单。

三日前,他已经接到了喜峰口瀚海军的快报,按照正常的发展,此时吴三桂已经派人去宁远向瀚海军求援了,而负责镇守宁远的杨庭栋做不了主,只得向锦州的朱克图报告。

此时,朱克图早就应该到了呀。

或许是心有灵犀,城池南面的草原上出现一团灰尘,朦朦胧胧的,在宫城上看不太清楚,不过已经在北境成了精的尼堪却心里一动,他掏出了一架特制的双筒望远镜。

说是双筒望远镜,实际上与后世那种差的太远,不过是将两个十倍的单筒望远镜连在一起而已。

镜头里,出现了一队骑兵,当先一个肥硕无比的不是朱克图是谁?

“我等下去吧,朱克图来了”

尼堪说了一声,带着妻子、儿女下去了。

不多时,尼堪让哈尔额敦留下,自己带着额尔赫兄妹来到了南书房。

朱克图身后跟着两个人,都是大明人士打扮,一位身材雄健,约莫三十多岁,多半是一个武官,另一位却是一位年轻文官模样,应该不到三十岁。

“学生方光琛,拜见大夏皇帝陛下”

“末将郭云龙,拜见大夏皇帝陛下”

“方光琛?”,尼堪心里一动。

后世历史上吴三桂的三大谋士,刘玄初应该还在四川,他的女婿吴国贵年纪尚幼,也只有这位曾担任辽东巡抚方一藻的儿子有可能在吴三桂的幕府,何况,按照史书的说法,吴三桂与此人是“忘形交”,名为东主、幕僚,实为最亲密的朋友。

而那位郭云龙,倒是与历史上去辽东向多尔衮求援的一人的名字一模一样,看来就是来护卫方光琛的。

“免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