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十二章 日落紫禁城之一:暗黑者(上)

李自成大军即将抵达京城的消息已经在偌大的京城传开了。

京城一些高官贵爵、巨贾豪商自然忐忑不安,此时,大顺军用他们令人闻风丧胆的夹棍追赃助饷的传闻也传到京城了,无论你是主动投靠的,还是被迫屈服的,都逃不过那布满铁钉、夹起来令人遍体鳞伤、筋骨绽裂的夹棍骇人的威势。

何况,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又传来了。

大顺军的二号人物,权将军、汝候刘宗敏准备了一万副夹棍!

一万副,那就包括了在京城的所有官员以及商户了,这些人甫一得知此消息,第一个念头便是赶紧带着财产转移到其它地方去。

可惜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刘宗敏带着李过前营、谷可成中营已经从北面围了上来,袁宗第带着左营已经从东面围了上来,切断彼等从天津逃跑的路线。

西边,辛思忠右营、党守素后营已经进抵石景山一带了。

南边,刘芳亮、刘西尧带着左辅营、右翼营已经到了良乡附近。

无路可退!

此时,北边密云总兵唐通已经投降了,离京城最近的兵马也就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了,当赵应元进抵山东时,山东总兵刘泽清已经准备开溜了。

北京城号称还有十几万大军,实际上总数最多五万,其中还多为老弱病残,称得上精锐的最多一万,可北京外城方圆四十四里,内城方圆四十八里,皇城二十一里,就连最小的宫城也有七里,城垛超过二十万个,区区五万人铺上去稀稀拉拉的,更不用说大量的敌楼、箭楼空无一人了。

眼下,除了皇帝,恐怕大多数人都已经知晓了北京城肯定守不住了,可又无法逃脱,于是干脆痛痛快快吃喝玩乐起来了。

除了这些有身价的官员以及做着“正经生意”的巨贾,作为超过百万丁口的大城,自然也不乏三教九流。

前不久那场著名的瘟疫来临时,将京城里的人口又耗掉了几乎三成,那些日子,每日从城里向外运的尸体不计其数,紧靠五城兵马司的人手是不够的的,守军不可能拿来干这个,于是,一些个民间力量终于冒出来了。

此时的北京,达官贵人、有钱人自然住在内城,剩下的一些人全部挤在外城,按照利玛窦的记载,北京城至少有一万乞丐,全部在外城,有至少四万娼妓,内外城都有。

有人、有业的地方自然有帮派,目前北京城的乞丐也有“组织”,一个真实的丐帮,当然了,彼等自然没有武功,更没有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棍,不过其人数一直保持在万人左右,其中有八千人是货真价实的乞丐,以走街串巷乞讨为生的,不过有两千人左右却是混入其中的青壮汉子,彼等有的是从乞丐中拣拔的,有的是外城的混混。

一万大军,对北京城了如指掌,汇聚起来肯定是一股非常惊人的力量,当然了,这些人自然上不得台面,不过在暗中、地下却不断在兴风作浪。

四万娼妓,加上背后的餐饮、说书、唱戏等业,也是一宗庞大的生意,这样的生意一个人肯定吃不下,不过好在北京城别的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达官贵人和豪商巨贾,发展到现在,这个行业又分成了若干大的势力。

其中最大的一股肯定跟五城兵马司、厂卫脱不了干系。

五城兵马司,相当于后世的公安局、市场管理局、城市管理局的合体,这么大的城市,又是腐朽的大明,它的权力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再狠的阴暗势力也斗不过官府,这是千古至理。

眼下,做着下三滥勾当的丐帮团伙的背后就是厂卫集团,毕竟,锦衣卫、东厂在办案、拿人时也需要一支能“快速反应”的队伍,若是光靠厂卫自己人肯定忙不过来。

北京,既有庞大的在任官员,也有大量闲置在家等着起复的、大量的举人/生员等着补缺、大量的各地督抚、官员设在京城的眼线、大量的上京城赶考的文武学生,加上它是大运河的终点,大量的物资在此地汇聚,也需要大量的人丁转运、分运。

众多的丁口自然吸引了众多的商家,于是乎,城内城外各坊区到处是商号、当铺,虽然污浊不堪,臭气熏天,终究担得上一个“繁华”。

除此之外,这么多人口,吃喝拉撒睡都需要相关的产业,目前对北京来说,有几宗是少不了的,比如粮食,比如煤炭,比如粪便,也是有大势力在其中上下其手。

具体说来,由于崇文门是大运河的终点,于是其附近便成了最繁华的场所,朝阳门是粮车进出的地方,于是便成了大小粮商汇聚的地方,阜成门是煤车进出的地方,自然成了大小煤炭商人汇聚之地。

而北边的安定门,是粪车进出之地,自然成了“粪商”汇聚之地——别小看这粪商,若是少了它们,包你不出三日便住不下去。

当然了,除了这几项,还有诸如布匹、牲口、车马、铁器、木器、皮具等物资汇聚之处,都有各种势力在其中把持,普通人想要投身其中,之前必须好好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有这个实力。

云云总总,鱼龙混杂,表面上风平浪静,底下却暗潮涌动,偌大的北京城,在外面大军兵临城下之际,在巨大的惯性之下,依旧保持了一丝喧嚣。

皇城东安门附近,城里便是内东厂,城外却是外东厂,内东厂启用的都是内官,外东厂则全部来自锦衣卫。

已经是三月份了,不过这几日北京的天气突然恶劣起来,一场罕见的冰雹过后便是一场大雪,待得大雪停了,又刮起了巨大的风沙,风沙夹杂着雪花、枯草、棉絮、布条等废弃物漫天飞舞着,将偌大的城池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像极了眼下它的处境。

外东厂。

掌刑千户欧阳炯从外东厂出来了,他穿着锦衣卫冬天的制服,身后一件暗红色的披风,骑着一匹花马,迎着漫天的风沙向南走去。

自从上次在大夏国的威胁下利用其他的犯人将陈启新替换出来后,他便在与大夏国“勾结”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了,这不,在大夏国暗藏在北京的灰衣卫打点/威胁了东厂提督太监王之心之后,欧阳炯不仅从陈启新“再次脱逃”的罪责中毫发无损,还由掌刑百户一跃而成掌刑千户,成了外东厂事实上的一把手——因为王之心虽然名义上统领整个着东厂,不过一般情况下他都在内东厂。

外东厂的门子一见欧阳大人又是一人外出,便知晓他有“机密之事”要做,赶紧假装低头看着桌面上的一封兵部衙门送过来的信。

欧阳炯今年也才三十五岁,若不是大夏国瞧上他,按照正常的轨迹,他会在锦衣卫总旗的位置上蹉跎到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后投降,然后死于刘宗敏那令人闻风丧胆的夹棍——按照记载,死时“身无寸缕,体无完肤”。

不过眼下李自成的大军依然来到了北京城外,时间也相差无几,以他的地位,肯定是追赃助饷的“重点对象”,他的命运会发生改变吗?

欧阳炯身材中等,面相普通,若不是有锦衣卫、东厂身份的加持,走到大街上绝对泯然众人矣,但有了这些身份,又能在内城骑马,他的身上似乎便有了一股神秘的光环。

当他那暗红色的披风一出现在靠近外东厂的南薰坊的街道上时,周围的人纷纷避之不及,欧阳炯一幅司空见惯的模样,依旧不疾不徐地走在尘土飞扬、污浊脏乱的街道上。

一路上,自然有大小混混头目前来打招呼,欧阳炯见了也只是略略点点头而已,有些小混混不开眼,想要套近乎过来给他牵马,他若是大骂几句,或者打几鞭子,那便预示着此人可以留下,若是冷哼一声,这小混混肯定活不过今晚。

约莫三里路后便是进入皇城的长安左门,进去后便是大明几乎大部分衙门的所在,锦衣卫的衙门也在那里。

有着东厂的腰牌,欧阳炯顺利进到了长安左门,沿着长安街继续向西,陆续是翰林院、銮驾库、兵部、宗人府,到了宗人府后转向南边,一路又路过吏部、户部、礼部衙门,再转向西边。

那里,便是大明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锦衣卫衙门所在,锦衣卫衙门正好在这一片建筑群的西南角。

看着那熟悉的牌匾,欧阳炯的眼神似乎有些停顿了,盯着它看了许久才下马走了进去。

正堂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指挥同知吴邦辅已经在那里。

欧阳炯赶紧上前单膝跪下行了大礼。

“职部欧阳炯拜见两位都督!”

他眼前这两人都是锦衣卫世家,特别是吴邦辅,他家里好几代都是锦衣卫出身,他与骆养性对望了一眼,最后还是他出面将欧阳炯扶了起来。

“噼啪”

两人的面前摆着一盆炭火,兴许是被老鼠撒了尿,炭火燃烧时劈啪作响。

骆养性约莫四十多岁,一幅喜怒不形于色的面容常年保持着,能做到他这个位置,无一不是深沉如海之人,等欧阳炯坐下后,他的神色也很复杂,作为左都督、锦衣卫指挥使,欧阳炯那些勾当能逃得过他的眼睛?

饶是如此,他依旧没有理会。

在城外大军压境的关键时刻,他也在掂量着。

“呵呵,刚才本督进宫了,奉皇上圣旨”

吴邦辅、欧阳炯两人赶紧跪下了。

“局势严峻、纷扰,着锦衣卫各衙门招子放亮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