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十四章 罗察巴图尔和富察费扬阿

1625冰封帝国 第二十四章 罗察巴图尔和富察费扬阿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发源于大兴安岭东北端的嫩江流入大平原后就像撒欢的野马一样纵横驰骋,沿途形成了大量的开叉、分支以及水泡子。

在平原上撒欢了大约五百里后,在她的东岸附近出现了一个较大的集市,当地人叫扶余,原本是北边的达斡尔人与南边的锡伯人互市的地方,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大的市镇,市镇坐北朝南,中间一条街道,街道北边都是达斡尔人的木屋,街道南边则是锡伯人的木屋。

扶余也大致是两部的分界线,以北属于达斡尔,以南属于锡伯族,当然了,其中或多或少也夹杂着一些鄂伦春、鄂温克部落,不过多是靠着大兴安岭的部落。

都在平原上讨生活,两个民族的建筑也与其它地方的同族大为不同,多修建了木屋,建筑样式有像中原的,也有像朝鲜的,不一而足。

生活方式也与其它部落不同,他们是以农耕为主,辅以游牧、渔猎,在科尔沁诸部没有进入嫩江流域之前,是大兴安岭东部最强盛的部族。

眼下却是依附于科尔沁右翼诸部的部族。

按照他们自己部族口口相传的叙事诗以及神话故事,这一支达斡尔族也是契丹贵族的后裔,而这一支锡伯族是北宋时期崛起于黑山北水的金国贵族的后裔。

不过几百年过去后,祖先的荣光只是一个模糊的记忆,活下去,依旧是两部最重大的使命。

达斡尔部落中,最大的一支叫罗察,现任哈拉达叫巴图尔,手下有五百多户,若是加上其它一些达斡尔部落,总户数也接近三千。

锡伯部落中,最大的一支叫富察,现任哈拉达叫费扬阿,手下有八百多户,加上其它一些锡伯族部落,总数还超过了三千户。

一百多年来,两部一直向科尔沁人俯首称臣,也一直相安无事。

不过,这一切,在春暖花开时被打破了。

科尔沁的大台吉奥巴派人过来传话了,让两部各选出一千户迁到乌兰浩特附近。

乌兰浩特,是奥巴王旗所在。

兵败霍林河后,奥巴直属的科尔沁本部实力大减,与扎赍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三部商议后,在三部各抽调了五百帐纳入到奥巴直属部落。

就这区区五百帐却让奥巴付出了偌大的代价,那就是一旦奥巴家族没了男丁传承,就必须在另外三部中选出整个科尔沁右翼的珲台吉。

对于自己的亲戚部落需要承诺,不过对于长期依附于自己的两个“索伦”部落,奥巴就无须这么客气了,只需派出两匹快马传达而已。

若是在以往,两部哈拉达会毫不犹豫地执行奥巴的命令,就像十七世纪末年被科尔沁大台吉将两部丁口献给满清朝廷一样,两部没有丝毫怨言。

不过如今却有些变化了。

所谓迁入人口,潜台词是“补充人口”,为何要补偿人口,肯定是因为种种原因减少了人口。

就算科尔沁部减少了两千户人口,对于罗察、富察两部来说依旧是不可挑战的庞然大物。

明末清初之时,奥巴的本部接近八千帐,其它三部也多在五千帐上下,两万余帐的蒙古骑兵可不是区区罗察、富察两部可以窥视的。

不过,罗察部的哈拉达巴图尔却一反常态来到了扶余镇,在那里自己的“别院”里与富察部的哈拉达费扬阿悄悄会了面。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人的到来。

恩索。

恩索自然是尼堪派过来的。

因果达河流域的达斡尔人与嫩江流域的颇有不同,因果达河流域的达斡尔人实际上是一支操着索伦语的蒙古人,而嫩江流域的达斡尔人却是一支操着蒙古、女真夹杂的语言,既能骑马打仗,又能下田耕种,还能上山捕猎的女真人。

饶是如此,他们都出自鄂嫩河以北的达虎尔山,而恩索的额尔特部就是达虎尔山圣地的守卫者,就像蒙古部落里守卫肯特山的兀良哈部一样。

从恩索嘴里,巴图尔知晓了为何奥巴要将两部“索伦”迁到南边去。

于是便有了与费扬阿的会晤。

“真的?西边崛起了索伦人的阿斯兰大汗?”,得知此事后费扬阿却是一副丝毫不敢相信的模样。

长久以来,漠北以北,无论是贝加尔湖以东,还是黑龙江流域,索伦人都是过着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日子,部落之间谁偶有冲突,不过那也是为了争夺牧场、耕地、湖泊等生存资源造成的,没有那一部有心思“做大”。

“还不止如此”,巴图尔吧嗒了一口旱烟(当地土产的靺鞨烟),继续悠悠地说道,“听说阿斯兰汗带着万余骑南下大明边境,以少敌多,大败南边的建州皇帝以及察哈尔蒙古人,将他们俘虏的汉人和物资都抢到了呼伦一带”

“哦?”,费扬阿更是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科尔沁蒙古人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了,不过南边的建州女真人更是他们不可仰视的存在——连蒙古人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想当初,蒙古人联合达斡尔、锡伯、海西诸部讨伐建州诸部,结果一败涂地。

“我一开始也有些不信,不过偷偷派人越过兴安岭到了那边,这一看便信了信了七八分”

“哦?”

“索伦人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大城,城墙高大,方圆只怕有五六里,比博穆博果尔在黑水边上的那些土垒子木城可是大多了,参与建城的有上万的汉人,都是在那次战斗中俘获的汉人阿哈,听说还有上万的汉人都被分到了大湖以西各个河谷种地”

“那恩索的意思?”

“他也就是代表阿斯兰大汗过来传话,大意是如今科尔沁蒙古人已经靠不住了,大汗的军队马上就要越过兴安岭,让我两部向他投靠……”

“……”

“还有,听说原本占据着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乌赫恩都里也投靠了阿斯兰大汗”

“啊?”,费扬阿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乌赫恩都里的强横他还是有所知晓的。

“呵呵,听说他也就是阿斯兰大汗麾下的一个亲卫”

“……”

“……”

两人都沉默了一阵。

“那博穆博果尔没有什么动静?”

“尚无,如今刚刚开春,博穆博果尔窝在乌鲁苏城一直没动,恐怕得等到供貂之时他才会知晓”

“奥巴珲台吉给我们许下了多长的时间?”

“唉,他急得很,要求我俩在一个月以内,也就是在五月底之前将丁口送到他哪儿去”

……

五月中旬的时候,在已经落成的呼伦城,尼堪会见了从大兴安岭西边偷偷过来的巴图尔、费扬阿两人。

听了两人的陈述,他也有些举棋不定。

呼伦城其实在四月份就完全建成了,他现在正在为手下那多达万人的包衣奴才何去何从而操心,还没有详细考虑大兴安岭以东的事情,派出恩索只是一个试探而已。

“那你两人的意思?”

半晌,尼堪才开口问道。

“嘿嘿”,那费扬阿干笑一声,“若是大汗能进驻岭东,我等自然依附,不过让我等两部单独面对蒙古人却是力有未逮”

尼堪将目光投向巴图尔,他也干笑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好!”,尼堪突然用力拍了一下桌子,站起身来在大厅里来回走了几下,不多时便转过身来面对着巴图尔、费扬阿两人。

“在嫩江的下游是不是有一个叫卜奎的集市?”

卜奎,也就是齐齐哈尔的前身,如今可是费扬阿的势力范围。

“是的”,费扬阿有些奇怪,大汗提此地作甚?

“呵呵”,尼堪笑道,“本汗自有妙计”

“这样,我决定在卜奎修建木寨,你两人这次回去时我会派阿林阿带领三千骑跟你们一道越过兴安岭直抵卜奎,你两部准备木材,等阿林阿大队一抵达便立即开始修建,你两部也派人协助,有阿林阿这一部在此驻守,相信蒙古人也不会造次”

“三千骑?”

尼堪见两人都是有些疑惑的样子,便说道:“三千骑只是前哨,再过两个月,还有两千步军抵达,有五千人驻守,就算科尔沁四部倾巢出动也没关系,放心吧”

尼堪心里隐隐有了一个计划。

上万的阿哈奴才在呼伦城建成后,可抽出一千人加入工匠队伍,抽出两千人加入城建队伍,抽出两千人采矿、运矿。

剩下的五千人便全部加入常备军。

这些阿哈能远赴明国作战,还能千里迢迢北上到呼伦城,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是绝对活不下来的,彼等只有少数人会骑马,不过将其操练成为一支善战的步军还是可以的。

青城一战后,尼堪除了补充了一些受损的常备军,并没有继续扩大编制,如今巴图尔、费扬阿自己主动送上门来,自己没有放弃的道理。

三月份的时候,从大明境内俘获的那两千汉人已经开始操练了,如今已经操练了三个月,一千五百火铳手,五百炮手,再过两个月便能成军了,原本他还想留在呼伦城,如今便只能调往卜奎了。

这下两人才略略安下心来,按照恩索的说法,上次在霍林河大败奥巴一行一行阿斯兰大汗也就出动了四千骑,自身伤亡微乎其微,有五千人驻守卜奎,两部倒是可以安心了。

卜奎,便是科尔沁蒙古部落与两部的大致分界线,以南是蒙古人的牧地,以北则是两部的领地。

“大汗,筑城的事情由我等来完成就行了,卜奎靠近蒙古人的牧地,您那三千骑还是在一旁盯着的好,对了,此城落成之后以何名之?”

“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达斡尔语,天然的牧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