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农民

1625冰封帝国 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农民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东方玉,那位以前在菲律宾卡兰巴种地的少年,八年过去后,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壮丁了。

是的,一个二十四岁的壮丁,还是一个农民,一个老农民。

按说像他这样挑起对西班牙人的争斗,最终让大夏国得了利的人,大夏国应该重视才是,何况当时的他才十六岁,完全可以进入各级学堂学习,最终是进入工坊,还是进入瀚海军都使得。

最终他选择了继续当农民。

现在是东晓七年秋季,算起来他已经在瀛洲当了八年的农民了。

他们这些来自菲律宾的汉人农户,原本都安置在瀛洲,不过当孙德茂占据俄勒冈(波特兰)以后,东方玉又主动请缨迁到了俄勒冈,对了,就是在那片夹在俄勒冈河(哥伦比亚河)与维拉米特河之间的那片陆地,如今已经开辟出来了三十万亩良田,有三千户来自菲律宾、明国、大夏国的农户安居在此。

作为最先来到瀛洲的农户,东方玉自然能分到靠近俄勒冈城最好的田地,来到此地后不久他便娶了一名当地的土人女子为妻,八年过去之后,他膝下已经有两儿一女了。

算起来,他做的唯一正确的是就是将比自己小两岁的妹妹嫁了一个好人家了。

他的妹妹,东方灵自来到瀛洲后,与东方玉不同,先后经过了瀛洲城小中学堂以及高等师范学校的学习,最后嫁给了同东方玉一家一起来到瀛洲的原甲米地船坊大匠麦阿水的儿子麦维明。

麦维明,眼下是大夏国设在瀛洲城船坊的总监,还是包括整个瀛洲在内,涵盖了西雅图、俄勒冈三处船坊的总监,按照大夏国制订的行政级别,那至少与执掌西雅图这样的县城的县令平齐了。

“你呀,若是一早进入学堂学习,毕业后不是加入工坊,便是进入瀚海军,以你的身板加入瀚海军后肯定是一路高升,如今不一定比龙天庭、李成功他们差多少,如今可好,走了几万里路还是一个农民”

这是他妹夫麦维明就像苍蝇一样萦绕在他耳边的唠叨,一开始,东方玉也有些动心,不过在成家后,他已经开始享受现在的农民生活。

他分到了五十亩上好的田地,这么多田地,一来是因为亩产低,种少了自己都不够吃,何来缴税,二来嘛,地广人稀,自然要多分一些,何况这五十亩土地也不是里一个人种,真正农忙时,一个村的村民会在村长的召集下集中耕作、收获,中间这一段才是自己要忙碌的。

说东方玉是一个老农民,自有他的独到之处。

按照大夏国的要求,这五十亩田地考虑歇田的因素,是按照三十亩的总数来缴纳税赋的,而这五十亩中,需要至少有一半种上主粮,所谓主粮,那就是水稻、小麦、大麦、黑麦、粟米,另外的,你可以自己安排,不外乎美洲当地盛产的棉花、玉米、烟草、辣椒、西红柿。

东方玉果然不负老农民的称号,他是第一个在俄勒冈成功种植水稻的人,最后选来选去,还是明国江淮一带的水稻种子在此地最合适。

俄勒冈此地,也是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潮湿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由于有两条大河的灌溉,春季种上水稻,秋季收获完全无虞,种冬小麦更是如虎添翼。

如今整个俄勒冈县(就是夹在两河之间的区域)都已经是一季稻、一季麦的标准的耕作模式了,加上喂养牲畜的玉米,肥田用的黑麦,当地土人都种上了的棉花,便是最主要的作物了。

当东方玉尝过辣椒、西红柿、土豆的味道后,与其他人拼命种主粮不同,除了上述几样,剩下的田地他全部种上这些作物,一开始还是受到了众人的嘲笑,结果由于这几样东西在市面上热销得很,最终所有的农户都按照东方玉的种作模式进行耕种。

想要高产,除了勤劳,还得拼命攒粪,除了人拉的那一点,还有两个途径,一是从温哥华岛那里弄过来的鸟粪,鸟粪除了炼硝,就是种地用了,不过这可是要花钱购买的,在此时,一石鸟粪的价格已经相当惊人了。

再就是自己喂养牲畜了。

东方玉就是这么干的。

当大夏国家银行瀛洲分行在瀛洲各州县开办起来后,东方玉一咬牙买了耕牛一头(还是母牛),猪仔几只,鸡仔十几只,后来他的母牛成功诞下小牛好几头,让他又不得不贷款扩大了自己住处的面积。

不过现在看来,他这一步走对了,先一步贷款的,由于免息,只要没有大的疫病,绝对是有赚不赔。

眼下,他的牲口房已经扩大到四间,几头耕牛、几头猪产生的粪便掺杂从维拉米特河里捞上来的腐烂的水草、臭泥后完全能够满足他家一半粮田的施肥,特别是播种时的需要,再加上掏钱买一些鸟粪用于追肥,最后他东方玉的亩产依旧在一众农户里时最高的。

这还不算,精力旺盛的东方玉得知城里药铺需要的几味药在附近的山上(俄勒冈河北岸,以及俄勒冈县东边的大山)都有后,他便趁着农闲的时分上山采药,这里要插一句,此时的花旗参在北美洲西海岸的山上到处都是,同时野生的价格远远高过人工培育的。

就这样,几年下来后,东方玉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将自家小院扩大了一倍,还在市面上花大价钱买了一匹从部队淘汰下来的骟马,用于自己放养牛群、猪群时骑乘,以及去肯纳维克等地闲逛时乘用。

今日,是秋收后大忙几日(晾晒谷物等,包装入库)后难得的闲暇日子,东方玉在逗自己儿女玩了一会儿,便赶着牛群、猪群上山了。

这里又要插一句了,由于俄勒冈河与维拉米特河之间的地方大多都开辟成了农田,东方玉想要放养牲畜,不是走几十里到东边的山上,就是要跨过俄勒冈河去北岸,或者跨过维拉米特河去西岸。

俄勒冈河宽阔无比,又深达几十米,大夏国目前没有实力在上面建桥,往来交通全靠轮渡,不过维拉米特河却有一座大型拱桥,一座长度约莫三百米的以混凝土为桥墩,以砖石为桥基的大型石拱桥,就是这座石拱桥,也花了身在瀛洲的工匠三年时间才建成。

建设此桥时,由于疲累、事故而死的工匠、土人不下百人,最后被孙德茂命名为永宁桥。

为何要在此建桥,因为在维拉米特河的对岸,除了可以放牧牛羊,越过一大片树林就是另一处镇域,后世比弗顿所在。

此时,大夏国在瀛洲(广义上)设置府域三处:

瀛洲,下辖温哥华(温哥华岛)、西雅图、瀛洲、坎卢普斯四县;

俄勒冈,下辖俄勒冈、维拉米特、卡拉普雅三县;

肯纳维克,下辖肯纳维克、亚基马、斯波坎三县。

以上县域的名字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当地的土人,与后世的欧洲人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这处镇子,是俄勒冈县伐木、造纸、药圃、农作物试验基地所在,眼下人口不多,但在不久的将来肯定是要设置新县域的。

俄勒冈造船厂一些特别需要的木材都需要在此地采伐,维拉米特河以西,森林茂密,在靠近海岸线的地方,上面生长的木材与瀛洲附近相差无几,都是建造大船的上好材料。

故此,建造一座桥梁将维拉米特河两岸连接起来也是应有之意,何况,有了这座桥梁,就能方便对岸的农户将牲畜赶到西岸去放养。

如此一来,这座当下大夏国在美洲地区最大的桥梁在农闲时,一到早上,便是络绎不绝西去的牲畜群,到下午三四点的样子又是东返的牲畜群,看到这个样子,原本准备着要开发西岸的孙德茂只得暂时作罢了,若是将西岸之地全部开发了,东岸农户们的牲畜就没法放养了,就只能圈养,那样的话,一到湿冷的冬季,经常发生的瘟疫将令人不寒而栗。

虽然有如此众多的牲畜行走在桥梁上,不过桥面依旧保持着整洁——为何?自然是因为牛羊猪群的粪便都被农户们小心翼翼地用草袋子收起来了,不是因为他们爱整洁,而是为了不让一丝肥料外泄。

在对岸的森林里,还有专门捡拾牲畜粪便的人呢。

东方玉骑在老马上,赶着自己的牲畜群出发了,当他跨上石桥时,远处的俄勒冈城池那里突然传来了一阵欢呼声。

东方玉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像这么大的动静,以前只有在春节、中秋、国庆(大夏国的国庆日时间与后世一模一样)时才会在城里的广场上举办盛大的花会、灯会、戏会,以及焰火表演,或者在总督孙德茂邀请周边各部族进行盛大的祭天仪式才有,今日个也不是什么特殊的节日,怎地这么大的动静?

“坏了!”

他突然想到一事,前几日他的妹夫麦维明曾到他家盘桓了几日,向他透露过一事。

“皇帝陛下这几日就要来了!”

按说这样的大事,孙德茂是不能随便透露个别人的,不过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没说,架不住手底下有藏不住的人。

这不,还在半个月前,尼堪要亲至瀛洲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总督辖区。

东方玉将牲畜**给了邻居,自己抽打着老马向城池方向驶去。

他是村里的村长,帮着照看一下牲畜群,这点面子人家还是要给的。

不多时,东方玉来到了西门,不过眼下城门却关上了。

“一定是皇帝来了”

东方玉只能望门兴叹,自己见到皇帝还是在几年前在甲米地的时候,那时,才三十左右的尼堪那和煦的笑容一直盘旋在他心里。

想见皇帝一面,这也是眼下整个瀛洲总督辖区三府十县所有人的愿望。

偏隅于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皇帝便意味着主心骨,便意味着国家没有忘记他们——虽然眼下的他们衣食无忧,不知比以前好了几倍。

这是大夏帝国,不是后世穿越小说常见的执政官、议员等,那样的身份,几万里意外的职员、国民会记得你是谁?会在意你是谁?分分钟都打着独立的心思。

皇帝,或大汗,才符合当下百姓的心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