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四十五章 雨季来临,尾声开始之四:两个插曲(中)

“走,去你那里说”

查克丹边说边走,刘良臣只得跟着,在抵近刘良臣帐篷时,查克丹对其他人说道:“今日我有事要单独与刘指挥使谈”。

像刘良臣这样的军将,帐篷里还有炉子,能烧热水,在这样湿热的天气里,还能将湿气逼走。

进入帐篷后,刘良臣赶紧烧水沏茶。

半晌,查克丹喝完一杯江南豪商杨文利专门弄来供给大夏国文武官员饮用的黄山毛尖,等着刘良臣给自己续水的当口,他说道:“刘将军,本侯是爽快人,不想与你兜圈子了”

“……”

“你可听说过应龙会?”

刘良臣心理一凛,这可是目前大夏国上下最大的机密了,听说里面的人物多半是国内文武官员的年轻翘楚,到底哪些人是会员,那些人是领头的,与当今的皇帝有什么关系,都是模模糊糊的,并无一个明确的讯息传递出来。

这可是大夏国最大的秘密,查克丹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不过当他看到查克丹面色面色沉静、从容不迫的模样,这心里不禁一惊。

“此人才三十五岁,又是皇帝陛下的义子,出身索伦,难道……”

“这……,不瞒侯爷,末将也隐隐约约听说过,不过并不十分清楚”

查克丹点点头,端起茶杯又抿了一口后便站了起来。

盛夏的雨季,终究是凉快不少,刘良臣帐篷的门帘也卷了起来,外面不时有阵风袭来,倒是十分舒服。

查克丹背着手看着外面。

“不瞒你,我,就是应龙会的首领”

此话一出,刘良臣大惊失色。

传说中这应龙会的人手里可是有皇帝陛下亲自颁发的、用黄铜刻蚀着应龙模样的令牌的,这样的人在某些时候可是有生杀大权。

一刹那,刘良臣盘坐在蒲团上的姿势几乎要立了起来变成跪姿了,在清国的那几年,他别的没有学会,快速下跪几乎是第一反应。

“没有传说中那么玄乎,不过是一些个年轻、对皇帝忠心耿耿的人自发组织的,后来皇帝知晓了便予以斥责,还勒令我等解散,当然了,我等自然没有解散,不过身上也没有传说的那甚令牌、令旗”

查克丹转过身来,“我等都是自愿的,发自内心的,皇上创立大夏国不容易,我等都深受其恩,可不想大夏国有任何的闪失,也容不得有丝毫的沙砾”

刘良臣见状,赶紧面向东南方向跪下,正要大哭着开口,却被查克丹阻止了。

“无须如此,对于大夏国,对于皇上,我等需要的是心口一致的崇敬与臣服,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你想要的生活,以前的清国可以提供,残存的明国也可以,再不济,李自成的顺国也可以提供,可你想过没有,无论是清国还是明国,彼等为何一败再败,最后都不堪收拾?”

“想来你也不知,说给你听吧,按照陛下的思考,那就是,这样的国度,终究是少数人满意,大多数人苟延残喘的国度,这样的国度,无论你如何苦心孤诣的拾掇、打理,终究逃不了灭亡的命运,无非是时间长短罢了”

“而大夏国却不同,她要做的是让大多数人满意,少数人不满意,像刘将军这样的人无论在明国还是在清国自然都是少数人,心中有所不满完全可以理解,何况你兄长在明国还是位高权重,独霸一方的侯爷”

“这样的人,至少在目前的大夏国不可能出现,若还是揣着这样的心思,趁早灭了,不过……”

查克丹慢慢走近刘良臣,最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只有一人的距离,查克丹紧盯着刘良臣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道:“经过了这件事,你也不能在大夏国待了,不过看在以往还算敬业的份儿上,你走吧”

刘良臣大惊,他大声哭道:“侯爷,天可怜见,我刘良臣虽偶有牢骚,不过我一人的薪俸便能养活全家,家中又有商铺,瀚海军上下处事又公平,末将从来没有离开的心思啊”

查克丹摇摇头,“大夏国、瀚海军与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度、军队都不同,必须苦心孤诣、上下一心才能维持,不是我不近人情,实在是……”

说着他叹了一口气,“你走吧,带上愿意跟着你走的家眷、族人,你在国内的商铺、宅子,应龙会会出钱购买,并安排水师船只送你到江南”

“对了,经过龙亢集一战,江北四镇兵败如山倒,江北之地回归大夏已经是指日可待,眼下明国唯有与我国议和,暂且保留江南一途,双方此时正是罢兵休战之际,你正好可以从容布置,你走后将兵符交给胡有升”

刘良臣看了查克丹一眼,见他面色依旧沉肃,只好说道:“按照规矩,旅指挥使以上的将领罢免可是要通过枢密院的”

查克丹猛地转过身来,冷冷地看着他说道:“不要考验我的耐心,眼下我是军团指挥使,这是战时,可是有斩杀你的权利的!”

……

刘良臣最终还是走了,像他这样的人,内心的不满来自好几个方面,瀚海军将领的薪俸虽然高,不过却是一个死物,浑不似在清国或明国有很多外水可捞,另外,做瀚海军的将领虽然在打仗上有成就感,不过在一般人眼里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也不能为所欲为,说白了,在大夏国,并没有“老爷”、“百姓”,大家都差不多,他刘良臣也不能随意将百姓喝来喝去,就更不用说擅自杀死、打死了。

而在清国,自己庄子里的农户,无论男女,都是隶属于自己的,是杀是卖都由得自己,在大明,也相差无几,就算不属于自己的平民百姓,自己杀了也是小事一桩。

小老百姓,谁在乎你的生死?大明开国之祖倒很在乎,不过却被后世骂的一塌糊涂。

可如果走了,就算到了大明,自己还有几年快活的?

“瀚海军的本领,自己也学得差不多了,假若有五年的时间,怎么着也能将大明维持住吧”

……

尼堪很快得知了亳州的事情,听到后,他并没有责怪查克丹擅自行事,而是让枢密院干脆在全国范围内调查,看谁有着跟刘良臣一样的心思,都送走了事。

“彼等掌握了大夏国的机密?没有的事,大夏国的机密,在于学校、在于工坊、在于理念,至于军队,不过是顺理成章罢了”

不过,在发生刘良臣的事情后,尼堪对接受降军降官的事情便多了一份心眼,若不是特别看中的,对于那些个浸染清军、明军积习甚深的将领一概不用。

……

在双方都事实上停战的当口,在湖北、南直隶的交界处,宿松、黄梅、潜山一带发生了一场大战。

在李自成南下之后,由于花了不长的时间便攻占了湖南,湖北在李自成的眼里就变得可有可无起来,于是又将以前的大将、制将军白旺派到了湖北镇守,白旺是湖北当地人,不仅骁勇善战,还很有统兵才能,当李自成带着大军北上攻略时,他作为大将镇守湖北,手下只有七万人,却将号称拥有几十万大军的左良玉压得服服帖帖。

李自成不敌阿济格南下湖广后,白旺又劝他好好利用湖北基地与清军周旋,可惜李自成没听,其实,若是听了白旺的话,未尝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因为这时的湖北在白旺的管辖下成了大顺国麾下唯一进行了追赃助饷、划分田地行动的地方,七万湖北子弟都是这一行动的获利者,必定能誓死保卫乡梓。

湖北是鱼米之乡,仅此一地,养活三十万大军也不成问题。

湖北水网纵横,败退后的大顺军既有大量的骑兵,又有步军,还有白旺这样的生力军,紧靠阿济格一部想要拿下也不容易,可惜的是,李自成在山海关败绩后,就一路跑个不停,最后在武昌府兴国州一带被阿济格击败,那一战,不但刘宗敏等人被俘,还丧失了全部的骡马,自那以后,大顺军便成了纯粹的步军队伍,面对着有着大量骑兵的清军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一世也一样,不过是清军换成了瀚海军而已。

唯一不同的是,无论是大顺还是大西,给李自成、张献忠致命一击的都是一个人——鳌拜,他先是跟着阿济格,后来又跟着豪格,都为大清立下惊天的功勋,可惜在这一世,勇猛无敌的鳌拜早就魂归天外了。

这一世,李自成带领大军抵达湖南后,整个湖北他只留下两路人马,白旺的湖北军以及刘芳亮的左辅营,一共七万人马,其中刘芳亮的左辅营三万步骑,白旺的湖北军经过南下湖南大战后,已经由以前的七万大军锐减到四万人,不过精锐如故。

这一世,由于李自成健在,也没有阿济格的紧追不舍,白旺手下的大将、也是李自成配给他的骑兵猛将王得仁依旧好端端地在白旺手下任职。

王得仁,绰号“王杂毛”,李自成的米脂老乡,擅长骑射,作战勇猛,所谓王杂毛,是因为他的头发是黑中带黄,而面目也隐隐有“胡人”的模样,故此有此称谓。

实际上,那是因为陕北之人,从唐末开始,各种部族、各种势力都在此盘踞,造成民族成分异常复杂,李自成还号称是西夏王国的后裔呢,拥有“胡人”模样的人自然不在少数。

白旺手下有一万骑兵,这是他手中的精锐,白旺自己与王得仁各指挥一半。

这一日,在得知明军都北上去与瀚海军决战了,白旺、王得仁一商量,决定去防守空虚的安庆府抄掠一把。

一开始,镇守安庆府的马得功由于手底下没有骑兵,自然不是白旺的对手,于是节节败退,最后,安庆府下辖的宿松、太湖、望江三县都被白旺攻破,大军正向安庆逼近。

此时,由于黄得功深陷淮河战事,根本不可能抽调兵力来支援马得功,不过在桐城,却还埋伏着一支大军。

金声恒的四万步骑!

此时,金声恒已经得知明军在龙亢集大败的消息了,知晓此事后不用说是心胆俱裂了,可他这四万大军想要退往江西,也只能通过船只运送,眼下离他最近的船只也就是黄得功的大舅子翁之琪了,不过翁之琪却发话了。

“协助安庆击退流贼,便可渡江,否则,在没有接到靖南候的命令之前,他是不会协助金声恒部渡江的”

金声恒无奈,只得领兵前往,这不,他这四万大军在宿松-黄梅一带碰到了有两万步骑的白旺部。

或许是觊觎白旺部的战马,金声恒这一次倒是一出手就是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