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十六章 暴风骤雨之一:土地啊土地(4)

当天,孙有田带着人先到孙传库家里转了一圈,不到半个时辰便出来了。

奇怪的是,孙有田等人并没有直接去对面的王松家,而是去了堡子东头一家山西商人送给官府的二进院落,今后那里便是孙有田等人的“衙门”以及住所。

等孙有田等人一走,王松赶紧走进孙传库的家里,王松走进去时,孙传库正好一个人站在二三进之间那处设置有亭子的大院子里抬头望天。

王松走近时孙传库还呆呆地站着,直到王松摇了摇他的肩膀他才回过神来。

刚才在自己家里时,王松思忖半晌,最后还是决定认命,不过他会瞧着孙传库的动作行事,若是孙传库一切照着新官府的规制做,自己就照办,若是孙传库不理会那瘸子的,自己自然也犟着。

“六千亩上好的田地,那可是一万两千石粮食,这几年山西不是大旱便是瘟疫,再就是兵灾,粮食比照往年最好的月份至少减产五成以上,粟米的价格至少要二两银子,这便是两万四千两,抛去给租户的,咱王家至少能落上一万五千两,凭甚要跟那些穷货平分?”

“喂!”,王松在孙传库面前喊着,像孙传库这样的人,若不是他姓孙,还是与当今大夏国皇帝有着一些渊源之人,这阳明堡的总旗以上的人都不会拿他当回事,给他土地、铺子、银钱,无非是当做一个进身之阶罢了。

孙传库确实是一个老实人,刚才孙有田的一番话还萦绕在他的耳边,那时,孙有田一边说,他一边点头称是,现在回过味来才发现若是按照他所说的办,自己并没有损失什么,这处宅子还是他的,铺子也是他的,无非是田地只能按照丁口分配,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本来就是一个种地人,无非是重操旧业罢了。

当然了,作为一个穷惯了的人,他也不是什么好人,别人送东西、送人、送钱财,他也是来者不拒。

“如何?”

王松那张老奸巨猾的大油脸几乎要贴近孙传库的面部了,孙传库内心叹了一口气,他虽然老实,不过对于孙有田等人的行径也有些明白了。

偌大的阳明堡,除了他孙家、王家,大多是佃户,家里都只有几亩薄田,那还是别人瞧不上才没有卖出去,否则的话,所有的人全部变成一亩田都没有的佃户也是可能的。

他将王松拉到亭子里坐下,下人上了茶水之后,才一五一十地将孙有田的话转述出来。

“孙乡长说了三件事”

“这第一件便是秋收的事,他会招呼堡子里的青壮共同收割,粮获按照每人两石的规制先发下去”

“啊?!”

“王老弟,你先别着急,听我说完再说。剩下的粮食一半纳入公库,也就是乡长、啬夫、游徼等人所用,另外一半按照田契的主人分发”

供孙有田等人食用,王松倒是没有意见,不过将大量的粮食分给那些泥腿子,他始终咽不下这口气,凭什么啊?!

“这第二件事便是重新划分田地、分田的事,按照户头,无论男女老幼,每人五亩粮地,一亩菜地,一亩麻田,一共七亩,在这之前,彼等会将所有的田地分为三等,全堡子的人通过抓阄来分完这些田地”

孙传库见王松牙齿咬得紧紧的,腮帮子也鼓鼓的,不禁笑道:“放心,官府也不会亏待我等的”

王松这才稍稍松了一下,“如何?”

“这些田地,手里头凡是有田契的,官府按照半两银一亩的规制先收购,当然了,官府肯定没有这么多银子,不过是在将来收税时少收一些罢了,分三十年还完……”

“欺人太……”

王松刚一出口,孙传库赶紧将他的嘴巴掩住了,他紧张地看了看四周,王松见状不禁说道:“我说老孙,你好歹是孙传廓的远房兄弟,虽然很少见面,不过五十年前还是一家人,你就是将这些田地攥在手里官府能耐你何?”

孙传库却摇了摇头,“乡长来时也说了此事,大同的王朴你是直知晓的,这之前几乎是整个大同府的土霸王,什么巡抚、兵备道、代王都不在他的眼里,大同的土地就被他与代王占了一大半,你可知晓这些田地最终的结果?”

这正是王松想要知道的,他赶紧说道:“老哥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

“他将所有田地无偿捐献给了官府!”

“啊?!”

原本王松还指着王朴这颗大树的,没想到他竟然做的更加决绝!又想到一事,他不禁冷笑道:“我等如何能与前大同总兵相比,这些年,他几乎独霸大同与塞外的交易,太原府的豪商想要从大同出塞与塞外做生意,都要向他孝敬”

“就算没有这些田地,他手里还有大量的铺子、宅子,做个富家翁完全没有问题”

“你这句话还真说对了”,孙传库似乎从刚才失去大量田地的心境中解脱出来了,“按照大夏国的规制,衙门只收田地,宅院、铺子都保持原样,王老弟,别再守着那几亩地了,今后就做生意吧”

王松没有回答他,却问道:“王朴还是大同的镇守使?”

孙传库摇摇头,“由于他将所有的田地全部献给了官府,皇帝龙颜大悦,封了他一个爵位,这次喀克笃礼大将在咱山西征募新兵,编成了一个新的军团,有三个步军旅,哦,彼等一个旅便是三千人,一个骑兵旅,唯一的一个骑兵旅指挥使你可知晓是谁?”

“王朴?”

“对了,你这堂弟还兼着新军团副指挥使的名头,他又在辽东学堂学了半年,已经通过了大夏皇帝的法眼,若是没有意外的话,今后这新军团的正指挥使也非他莫属”

王松听了又是羡慕,又是愤恨,他自然不敢愤恨王朴,而是自己的老爹,“都是一个爷爷生的,凭什么王威是左都督,自己老爹只是一个千总?!”

“好了,天色不早了,我就将剩下的事一并同你说了。这第三件事便是奴仆的事”

“哦?”

“大夏国不承认私人奴仆,若是谁家里要雇佣他人,也可,不过需要在官府衙门签订雇佣契约,申明工钱、时限,这些人也不会算在分田地的人头里,若是有卖身契的,一切不算数!”

“凭什么!”

这下王松不禁大叫起来,惹得孙传库家里的人都从房舍里探出了脑袋。

王松这么着急是有原因的,他能将阳明堡最好的六千亩水浇地弄到手里,大多是通过放高利贷得来的,这还不止,田地价值还不够的,人家也只能卖儿卖女来充数,可以说,堡子里稍微好看一些的女子都被他使手段弄到府里来了,其中最小的才十二岁!

故此,明面上,孙传库是堡子里最大的地主,不过他的田地参差不齐,若是讲究起来,还是有着六千亩上田的王松最厉害,除此之外,堡子里唯一一家当铺也是他的,唯一一家医馆也是他的,有着这两样大杀器,他看上谁就没有不成的。

“老弟,你也不用着急,这些人平常都畏惧于你,你就将彼等带到孙乡长那里开一个契书不久行了,无非是换一个花样罢了”

王松眼睛一亮,仔细思量了一下,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回头将府里趁手的丫头、小厮送两个给那姓孙的,估计事情就结了。

孙传库见王松的面部有些松弛了,便说道:“我估摸着,这新官府最重土地,拼死要分给穷人,新朝嘛,无非是邀买人心罢了,其余的都好说,老弟,你家不仅在阳明堡有铺子,在县城还有宅子和铺子,干脆今后转行经商得了,听说那大夏国的领地已经远到万里之外的西域了,生意可是有大把的机会,太原府的几大家都可是跟着人家干得风生水起”

“行”,一想到太原府那几大家府里的银子,王松不禁嘴角带出了一些口水。

……

一连几日,孙有田并没有找王松谈田地和奴仆的事情,而是十个人分开在堡子里忙活起来。

这一日,王松终于沉不住气了,他带着一个小厮、一个丫环,都不到十五岁,是日常他最喜爱的一对,他准备将他们送给孙有田。

刚才说过,孙有田的房舍正好在堡子最东头,靠近城门的地方,按照大夏国的规制,等一切尘埃落定后,孙有田要第一时间将堡子里的青壮组织起来进行训练,像阳明堡这样的堡子,原本只是一个百户堡,不过在几百年过去后眼下至少有两百多户住在里面,加上外面的,三百户,只少不多。

三百户,够得上一个乡的设置了,按照后世的情形,十户大概就是一个生产小组,也就是一个小队,十个小队便是一个大队,也就是一个村,这就是一百户,多个村汇集成为一个乡,后世一个乡下面的村落多一些,往往有五六个,不过在时下,特别是平原地带,村民们往往住在一起,有三百户那就是一个大地方了。

何况阳明堡还不止这些人口,还有分散住在乡下的,加起来也有近六百户,六百户,对应着三万亩耕地,按说平均下来每户也有五十亩土地,实际上由于土地大部分握在土豪劣绅手里,大部分平民人均还不足两亩,还多是靠天收的下田。

孙有田过来时便带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阳明堡乡署”的大字,他们抵达后便挂了起来,有不少堡民都过来看热闹,看孙传库、王松两人对这个瘸子都是毕恭毕敬的模样,这些并没有多少见识,原本是军户,如今大部分都是普通农户的堡民心里也知晓:“改朝换代了”。

乡署门口站着一名老兵,他本来就是孙有田的手下,三十多岁了还没升到一定的级别,便申请退役了,正好被孙有田要了过来,按照大夏国的规制,凡是退役的士兵,军队分发的服饰(需要撕掉帽徽、领章等物)、武器(除了火器)可以一并带走,此人原来就是一名火枪手,故此只能携带一把横刀。

不过,若是退伍后依旧到乡下任职的,火器也是可以带走的,不过要到县里备案即可。

此人退役后能进入大夏官府的正式编制,原本农户出身的他还是很高兴的,因为大夏不像大明,小吏永远是小吏,不可能升到县里担任县丞、主簿、典史的高位,大夏乡里面的人员还是可以的,像孙有田将来若是努力的话,大有可能升到县里当典史,也就是负责缉捕、地方治安、监牢等事务,读过书的,升到县令的位置也不是没有可能。

作为孙有田的亲信,他就可以水涨船高了。

当他见到王松时不禁咳嗽了一声,王松一见也暗自纳闷,“难道里面正在干着不想让我见到的事?”

不多时,之间孙有田出来了,他见到王松后,面上还是不咸不淡。

“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