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十四章 暴风骤雨之一:土地啊土地(2)

“重新分配田地后,又面临新的问题,富有者先不说,穷苦者本来田地不多,陡然有了大量的田地,若是没有牛马骡子役使,没有犁、锄、仓、耙、耧、风斗等足够物品使用,如何及时耕种、收获?没有合适的居住场所,如何存储粮食?你等可有腹案?”

当尼堪将这话说出时,台下的三人顿时大惊,三人中,只有李开富亲自种过地,另外两人只见过别人耕种过,而眼前这位出自林中,以勇武见长,位居博格达汗还多于大夏皇帝陛下之人,是如何对这些农事了得的如此详尽的?

作为进士出身,原本在大明户部、工部都待过,还都处于主事、员外郎、郎中这些务实岗位上磨砺过,又以精通“实务”,擅奇淫巧技著称的孙秀节心里也有些惊骇。

而那位准备在北京保卫战中杀敌殉国的原户科给事中王章却是隐隐有些感动,眼前这位皇帝,杀伐果断、武功盖世就不用说了,其在北境竟然开辟大量粮田,设立大量作坊,让原本中原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粮食、铁器竟然隐隐处于下风。

同时又有大量的骑兵,原本北境多马,南境多器物、粮食之势陡然扭转。

这一位的实力,武功直追汉武唐宗,以其对北境部族的实际管辖,恐怕真正实力还在那两人之上,而以其手下军马的实力,一统全国也不是难事。

这还不算,其文治也相当骇人,其尊崇亚圣,倡导“君为轻,民为重”,这在历代君王里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一般人主唯恐避之不及,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不仅是这样说的,还是这样做的。

拿出国库大笔的收入兴办学堂,真正做到了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开科时让算数等杂学进入试题,眼见得是一个务实之君,这还不算,他还对农事等政事异常了解,有些看法乍一听有些令人骇然,细细一品还是颇有见地的。

其天授呼?

孙秀节回道:“陛下,此一节微臣与李部堂商议过,官府将田地收归国有后,将富裕人家里多出来的牛马牲口、农具一并收购,然后租赁给穷苦人家使用,至于费用,还是在赋税上做文章,每年的秋赋里略微增加一些罢了”

“不妥”,尼堪却摆摆手,“常言说得好,‘书非借不能读也’,对于农户来说,不是自己的牲口、农具岂会珍稀?”

孙秀节心里一动,“书非借不能读也?此话并非常言啊”

其实,这话乃清代袁枚所说,尼堪并不知道此话出自何处,一时嘴快竟脱口而出。

孙秀节说道:“陛下之意是将这些农具干脆卖给彼等,最后在赋税上体现出来?”

尼堪说道:“先不说这些,咱大夏国如今国库充盈,光白银就有几千多万两,你等可想好如何使用?”

孙秀节回道:“按照陛下在北境所行,三省百废待兴,这首要的便是修葺官道、兴修水利,黄河北岸大堤也需要大力修葺,三省的学堂、作坊、矿场、官员、军将的薪饷都需要大量的银钱,何况,陛下已经放出话来这头一年无须纳税,这也需要大量的赈济”

“哪用得了多少钱?”,尼堪打断了他,“朕以为,银钱要用起来才好,堆在库房发霉不好,这样,大夏国考虑发行银币、铜钱,这次朕从安西回来时带来了西边那神圣罗马帝国发行的泰勒银币,一枚银币约莫半两,银九铅一,当半两使,定为壹元”

“银币正面可用咱大夏国瀚海军那常用的左青龙右白虎中火枪的图案,背面则是玄武的图案,咱毕竟是起家于北境,用玄武的图案正应景,正面用汉字壹元标明,背面则是大食数字1”

“重新铸造铜钱,用黄铜九锡一,当十成铜钱使,还是大明铜钱的样式,名字改成大夏通宝便是”

“那一成的铅锡扣除成本还有约莫半成的利润,这便是铸币厂的收入”

“至于银币与铜钱的比率,朕初步认为一枚银币可值五百枚铜钱,具体数目你等详细商议后再定,一句话,我大夏国白银、铜锭储存都很充足,今后,除了贸易所得,不算关内,赤塔的白银、黄铜除了他用,完全能满足铸币使用,若是加上安西临潢府、尼布楚、阳都所产,更是没有稀缺之虞”

“这一势头,在未来几十年都不会有所变化,故此,币值当以稳定为好,每年银矿、铜矿的生产也要以实际需求来预估,这样的话,便不会产生某年白银短缺了,导致铜钱跌价,或者铜锭短缺了,导致私铸泛滥”

“说到私铸,户部要会同刑部在大夏法典里增加严禁私铸,一经发现严惩不贷的条款”

孙秀节终究是聪明人,他似乎有些知晓尼堪想要说什么了,“陛下,您的意思是,将银币、铜钱借贷给贫苦农户,让其购买耕地用的牲口、农具,扩建房舍,然后等粮获出来后再出售粮食换取银钱来还债,以便让代表新朝钱币的银币、铜钱在大夏境内尽快流通起来?”

尼堪心里暗赞,“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事,这孙秀节虽然只是大明的一个书生,不过终究是务实之人,又精通算术,自己稍一提点便触类旁通,如此人物,岂天殆所以资本汗?”

又说道:“以前在北境时,对于食盐、铁器、茶叶等物一半施行专卖,一半敞开贸易,其中自有其考量,如今收获黄河以北三省,丁口陡然增加,对于这些物品,你等可有新的想法?”

李开富想了想说道:“陛下,微臣曾在山南、安西都待过,对盐铁茶叶诸务也有过考量,以前丁口少,其实怎么做都无不可,不过如今丁口突然增加,再用以前那一套恐怕不行了”

“故此,臣以为,对于北境之人,茶叶、铁器、食盐的重要性更在粮食之上,而对于关内之人,粮食、食盐则更加重要”

“故此,无论是北境还是关内,对于食盐全部实行专卖,不允许民间贩卖私盐”

“对于茶叶,砖茶可专卖一段时间,其它类茶叶放开,一段时间后将砖茶也放开”

尼堪点点头,不过却问道:“一段时间,为何如此?”

“陛下,北境苦寒,食肉多过粮食,况且冬季漫长,蔬菜缺乏,按照陛下教导我等,若是长时间不吃蔬菜,身体便有失调之症,如今陛下统御关内外,牧户、农户都是您的子民,砖茶自然要保持平价稳定供应”

“待得五到十年,牧户对砖茶的品质已经有了适应,可放开让众商家进入,那时,彼等就算想要以次充好亦不可得,何况各州县还有纠察市面的衙役,草原对砖茶需求量很大,多放几家商户进来,彼等也会有比较”

尼堪问道:“若是众商家串通好了,就是用低劣的砖茶行销该如何是好?”

孙秀节赶紧说道:“陛下,此一节微臣与李部堂以及管辖商部的罗部堂都商议过了,对于砖茶,也要分为几等,每一等品质如何,外观如何,色泽如何,都有校验之法,何况还可以抽查,每一等对应大致的价格,否则商部无法计价收取商税”

“至于铁器,微臣建议除了火器,可全部放开”

“不可”,此时王章说话了,他说道:“陛下,若是让民间大量拥有兵器,还是大有隐忧啊”

尼堪笑了一下,“咱大夏这点自信还是有的,朕意已决,取消以前大明对兵器的限制,民间可任意拥有弓箭、刀枪等冷兵器,不过火器却不在此列”

“至于粮食”,李开富继续说道,“北境粮食充裕,可放开了,由于官府大仓拥有大量储存,商户就是想囤积居奇也无法做到,关内嘛,建议头几年还是有一个指导价,就像陛下在北境做的那样”

“这指导价便是我等用银币、铜钱收购农户手里多余粮食的价格,这个价格一直保持稳定,有这个价格作为基准,相信商家也翻不起大浪”

“接下来就是衣物了”,尼堪也来了兴致,“自从北境种植麻树成功之后,每户人家都种了好几亩,自然不是鼓励彼等自给自足,而是让彼等将麻皮卖给官府用以制作麻衣,至于关内,每户只有一亩麻田或棉田,也是为了在关键情形下以备不时之需”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东西尼堪没有挑明,那就是,按照关内百姓的传统,衣食住行全部自给自足已经沿袭几千年了,这样一来,商品经济自然大受影响,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乡下的农户都是多面手,什么都能做,一旦要大兴工商,这些人还是能很快转型的。

又想到,“这一切都是依附于土地而存在的,还都是因为土地亩产不高而导致的,若是土地亩产快速增高,这些人力才能大量解放出来啊,自己所做的大兴水利,种植苜蓿、黑麦,无非是保持目前的产量,想要快速增加产量,一是选种,而是化肥,而这两者以大夏国目前的科技水平还达不到”

“古人将农户看的异常重要,仅次于士人,也是因为产量太低,时常有吃不饱之虞所致啊,若是能大量生产,关内常见的兴旺更替不就不存在了嘛”

“也不一定,后世印度耕地面积还超过中国,条件也好过中国,可产量还是大大低过中国,农民依旧饥寒交迫,幸亏彼等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锁住,否则早就闹翻天了”

见皇帝又像以往那样闭上眼睛,孙秀节知晓他又陷入了畅想与思考,便示意李开富停住了,静等着尼堪。

而王章则是有些好奇地看着这位有些“怪异”的皇帝。

“以人为本,民为重,此人还真是这么做的,我等士人,无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可惜以前嘴上说的虽然是这些,实际上还是为了那虚头巴脑的荣耀以及几亩田的优免,与皇帝相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