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十六章 一路向东(6)新阿勒泰萨尔

1625冰封帝国 第十六章 一路向东(6)新阿勒泰萨尔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不出尼堪所料,古木布在得知卓特巴巴图尔战死后,既畏惧瀚海军的战力,又惊恐巴图尔的报复,当即投靠了大夏国,尼堪自然是来者不拒。

不过光让古木布一部留在额尔齐斯河西岸对抗中玉兹、准格尔两大部落是不现实的,他让古木布迁徙约莫五千户去定远府附近,而将原本在那里的五千户属于博格拉部的牧户转到额尔齐斯河西岸来。

“在定远府所属的牧户里立即抽调三千人形成新的骑兵旅,该旅由叶连纳克率领,就驻扎在古木布的驻地阿克苏”

尼堪向哈尔哈图下达了命令。

阿克苏本来就是以前杜尔伯特浑台吉**台什的大本营,那里还有一座小城,在一切尚未确定的情形下,尼堪不准备在那里筑城了,就在阿克苏小城附近建设军营,有着三千人,加上在民兵序列里最精锐的博格拉部五千户,应付南面的准格尔部、西面的中玉兹还是力有未逮,不过为大本营争取时间还是做得到的。

至此,原本卫拉特四大部落中,大和硕特远走青藏,土尔扈特远走东欧,杜尔伯特大部分落入了大夏国的囊中,如今只有巴图尔所在的准格尔一部,加上部分辉特部、小和硕特部、小杜尔伯特部、小土尔扈特部依附于他继续留在斋桑泊-巴尔喀什湖-伊犁河谷一带了。

不过准格尔部原本就有近三万户,汇集了这些部落后牧户已经膨胀到六万户,若是加上新近归附的布哈拉、乞尔吉斯等部落,总人口应超过十万户,依旧是一个强大的汗国。

在定远府,作为安西的核心城市,自然也设置了一些作坊,该地附近矿产资源并不丰富,故此并没有设置大型煤铁作坊,不过此地是大夏国安西总督辖区最大的游牧区,设置有骑兵学校一所,毛纺厂一处,加上此地临近阿拉套山(非新疆那处阿拉套山),附近的土壤中适合烧制水泥的黏土丰富,于是成了安西最大的水泥制作基地。

原本从法国过来的那两位毛纺厂工匠,总管夏尔已经病逝,只剩下阿尔芒一人还在,在引进钟表匠惠更斯、毛纺匠人夏尔、阿尔芒之后,大夏国再也没有引进欧洲的匠人了,因为如今的大夏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远远超过欧洲了,再引进那里的工匠肯定有技术泄密之嫌。

包括阿尔芒在内,他们身上的技术已经被大夏国自己的工匠学得差不多了,不过尼堪依旧让阿尔芒担任了定远毛纺厂的总管,并让他将家属也搬了过来,刚到大夏国时,阿尔芒才三十五岁,如今已经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半大老头了。

他早已在大夏国娶妻生子,十余年下来,又能说一口流利的大夏汉话,像他这样的人,无论在那座城池都会有一套两进的小院子,加上他不菲的薪水,养活一大家子完全没有问题。

阿尔芒,已经完全融入到大夏国了,浑不似那位夏尔,在大夏国工作几年后便嚷着要回欧洲,结果没几年却病死了,当然了,他到底是怎么死的,至今还是一个谜。

作为一个聪明人,阿尔芒早已打消返回法国的念头。

自从有了蒸汽机后,大夏国的毛纺厂已用上了,有了蒸汽机,光纺织羊毛自然有些浪费了,作为北境之地,与毛有关的毛毡、毛毯、成衣自然也是大宗的出产,后来连帐篷专用的布料也大量制作,如今的定远府毛纺厂已经升级为毛纺总厂了。

毛纺厂的机械还是那些,不过为了配合蒸汽机,自然也做了一些改进,蒸汽机、纺织机械,这便是大夏国毛纺厂最大的机密,自然也是防护的重地。

如今,负责看管蒸汽机的都是大夏国设在各个省城的高等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外人想要弄明白也非一日之功。

当然了,像这样丁口众多的省份,一所高等师范学校那也是必须的。

高等师范学校、高等技术学校、毛纺总厂、水泥厂,加上一些个小型的铜铁、木器作坊,定远府,作为一个现代城市的雏形已经起来了。

在定远府待了一个月后,尼堪再次出发了,他下一站的目标还是在定远府内,不过却是定远府下面矿产资源最为丰富,又极易开采的阿勒泰萨尔,后世的库兹涅茨克盆地。

后世的新库兹涅茨克可是俄罗斯最大的煤钢复合体之一,这里的煤炭虽然储量不是最大的,不过品质却是最高的,这里不仅可以露天开采,大多数煤炭都有低硫、低磷、低灰分的特征,其中的焦煤、无烟煤也不在少数。

原本尼堪是准备利用米努辛斯克的铁、阿钦的煤在坚昆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建设另一处煤钢复合体的,最后在详细听完陈文光的介绍后又改了主意。

就在后世新库兹涅茨克,这一世叫做阿勒泰萨尔的地方,新建了一座周长六里的大城。

新阿勒泰萨尔(区别于库兹涅茨克盆地的老阿勒泰萨尔,叶连纳克所属部落的驻地),便是她的名字。

其西边阿拉套山的铁矿,附近的优质煤矿,加上位居特米河、阿拉套山、萨彦岭交汇之处,地理位置也异常重要,在此地建城便成了自然之选。

这里的煤钢复合体还正在建设,总管正是以前毕业于伯力高等技术学校的金孝海,那位名叫金不换的朝鲜汉民的后代,十三年过去之后,金孝海也才二十六岁,如今在冶炼、机械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于是便成了工部设在此地的总管。

“陛下,这里的煤实在太好了,微臣试过,根本不需要添加任何东西便能直接冶炼出优质的生铁,经过二次冶炼,再用蒸汽机带动的锻锤捶打后便是上好的钢铁了,这种钢铁,完全可以直接制作火炮”

“哦?”

尼堪顿时来了兴趣,若是能用钢铁来代替青铜铸炮,倒是一个大的进步,不过转念一想到钢铁容易生锈的秉性便摇了摇头。

“算了,尼布楚炮还是用青铜制作吧,那些火炮大量用在海船上,海上风大浪大,船只极易进水,我等目前还无法出产能避免生锈的钢铁,铜虽然也会生锈,不过却远比铁强”

在新阿勒泰萨尔附近,除了这座煤钢复合体,还有大量的农田,后世这里也是俄罗斯粮食主产区之一,已经有了三千户农户在附近耕作,这里的土地也是黑壤,也非常肥沃。

如此重要的地方,自然需要军力护卫,目前这里却只有一千五百马步军,还都是出自于博格拉部的民兵,一个原因自然是拿下整个额尔齐斯河中下游东岸之地,并在陈汤城驻有相当的兵力后,这里便成了后方,另外大夏国这么广袤的国土,又人丁单薄,也没有太多的正规兵力派到这里来,于是只能让博格拉部的民兵上了。

看到这一点,尼堪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对身边的王文慧说道:“派出快马通知理藩院的牧仁,让他将去年参加过山海关战事的那一万博格拉部的民兵全部迁到安西来,并全部安置在以玄策城为中心的约莫五万平方公里的牧场”

“其中年纪较小的三千人转为正规兵,就由拔都担任指挥使”

玄策(巴尔瑙尔),在新阿勒泰萨尔的西南部,也是大面积的平原地带,目前并没有太多的牧户在那里游牧。

于是,随着尼堪的介入,哈尔哈图需要组建的第二个军团便呼之欲出:

叶连纳克旅,来自古木布、苏都奎、扎布的杜尔伯特牧户,驻扎在阿克苏;

拔都旅,来自博格拉部,驻扎在玄策城,有了玄策城这三千骑兵,新阿勒泰萨尔便不需要太多的兵力,有五百民兵就够了。

迁徙了博格拉部,去年参加过战斗的原五原汉人骑兵也不能放过了。

“通知枢密院孙传宇,去年参加过山海关战事的汉军骑也全部迁到临潢府,在那里就地组建新的骑兵旅,就由萧承翰担任指挥使,不过遇到大的战事时还是由罗继志统一指挥”

至于剩下来的那一万出自于蒙古诸部的骑兵就算了,那涉及到好多个部落,组织起来太麻烦。

这两个民兵军团,实际上就是两个屯垦大军,一个安置在定远府,一个安置在临潢府,都是要地,彼等又都是尼堪最为看重的两个部落,又都是民兵,迁徙起来应该快得多。

“剩下来的一个骑兵旅,等明年骑兵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再与叶连纳克、拔都旅混编吧,至于步军旅,就在迁到安西的农户里抽调,混入一些即将毕业的步军学校学生”

目前大夏国的步军学校,除了赤塔、辽阳,就是保定了,辽阳、保定都是新组建,学生来源只能依靠赤塔了。

等王文慧派出了人手,金孝海又凑了上来。

“陛下,这里的煤炭质量之好,几乎是帝国之冠,况且都是露天煤矿,极易开采,光是阿勒泰萨尔城用,肯定大有余量,不如再建一个大型的煤厂,利用四轮马车运到定方城、临潢府、坚昆城等地,蒸汽机虽然也能用褐煤,不过其烟雾太大,效率又不高,还是这里的煤炭好用”

尼堪点点头,对一直跟在身边的陈文光说道:“孝海说得有道理,这里的煤炭不仅要运到安西各处,还要运送一部分到阳都等地,这煤厂的建设就一并考虑吧,建在何处合适,如何采掘、清洗、干燥、包装、储存,都要考虑明白,这煤炭极易自燃,也要考虑妥当才是”

陈文光说道:“陛下,这好是好,就是人手不太够了”

尼堪摆摆手,“这有甚难的?抽调最多十名熟练煤炭矿工,在加上各省专门修习矿业的高等技工学校的学生一百名,再招募一些个工人就是了,若是加上四轮载重马车、蒸汽机便更容易了”

陈文光眼睛一亮,心里暗暗骂自己,“自己怎地没想到这些,一双眼睛老盯在那些熟手上,既然是煤厂,就不是特别急需,一切慢慢来就是了,等到一年半载,这些学生肯定都成了熟手”

“是,陛下”,他毕恭毕敬地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