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十二章 河套风云(下)红柳河断

1625冰封帝国 第二十二章 河套风云(下)红柳河断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乌兰布和沙漠宽达五百里,这个宽度对于经历过瀚海沙漠的瀚海军来说完全不成问题,何况还有当地的向导。

抵达后世鄂托克旗时,鄂尔多斯部落的济农、蒙古部落有名的智者萨囊迎了上来。

事到如今,作为有名的智者,萨囊也知晓蒙古人大势已去,与其反抗,不如归顺博格达汗,于是自从乌力吉来了之后,他已经表态将他名下的几百户牧户全部划归理藩院管理,自己退居二线,就跟历史上那样,潜心撰写蒙古人自己的历史。

萨囊的牧地包括后世鄂托克旗的全部,也就是黄河以东、宽约两百多里的地方,虽然乍一瞅满目荒凉,实际上还是可以放牧牛羊的,荒原上的牧草、灌木丛东一簇西一丛的,不过每户牧民需要的牧地得非常之大才行。

在萨囊的带领下,杨庭栋很快便来到了鄂尔多斯部落珲台吉额璘臣的驻地,后世鄂尔多斯市附近。

根据尼堪之前的嘱咐,杨庭栋这两千五百骑全部披挂了了起来。

除了这两千五百骑,还有五百匹乌达地区特产的双峰驼,带着丰州旅的给养,与明国专用夫子押运粮草不同,大夏国的粮草全部是是自己带着的,杨庭栋的丰州旅派了五百猛虎骑管着这五百匹骆驼和多余的战马。

就从这一点来看,虽然辎重占用了部分兵力,不过就完全不扰民来说,双方高下立判。

一千飞龙骑将携带的板甲全部戴起来了,此时正好是上午太阳初升的时候,全身裹在银色板甲的骑兵与上半身裹在锁子甲里的战马似乎浑然一体,反射着清晨清冷的光芒,不过,当有一千骑那么多时,那就不是清冷了,妥妥的耀眼。

而剩下的一千猛虎骑则是棉甲加细鳞甲的配置,这套服装自然不太“耀眼”,但架不住他们头顶上那高高的“避雷针”铁盔也十分醒目。

两千骑兵排着整整齐齐的步伐从乌拉木伦河西北侧出现了,一千飞龙骑居中,两侧是猛虎骑,在旭日、西北风的交相影响下阵势相当可观。

一千飞龙骑一眼望去就是白花花的一片,加上骑兵手里锃亮的虎枪,似乎令这个清冷的早晨寒意更甚;在西北风的吹拂下,猛虎骑头盔上连着的用羊毛编成的球节随风飞扬,加上骑兵们手里的双刀,也是英姿勃发。

对于舍弃国丈之尊拉着鄂尔多斯珲台吉额璘臣过来迎接的乌力吉俩人来说,此时的心境自然不同。

乌力吉拈须暗自得意,而额璘臣的心情却十分复杂。

他的儿子楚琥尔在天津之战被俘投降后他的心情就很忐忑,不过尼堪并没有怪罪他,反而因为额璘臣几次拒绝了皇太极提出的“合纵连横,共抗尼堪”的大计而备受尼堪的重视。

上次固始汗西去后,原本强大的鄂尔多斯本部,也就是他额璘臣的部落如今只剩下两千余户,加上萨囊的部落,还不到三千户,不过尼堪并没有半点给他扩充牧户的意思。

这次乌力吉给他带来了尼堪的话。

“鄂尔多斯四周都是沙漠、荒原,若是有太多的牛羊,恐怕鄂尔多斯本地也会变成荒漠,不如就这些牧户,几年后等牧草恢复得差不多之后再论其它”

额璘臣听了此话后虽然面上同意,不过内心还是有些不服,迫于大夏国强大的武力才口头上答应将鄂尔多斯本部纳入理藩院的日常管辖。

不过当他看到杨庭栋那非常劲爆的两千骑之后,这心里残存的一点“雄心”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像这样的骑兵,莫说三千,就算只有一千,他额璘臣就敢深入延绥镇去打草谷,哪怕延绥镇有尤世禄、王世钦、候世禄、李昌龄等一大帮当过总兵的猛将也不怕。

而像这样的骑兵,大夏国竟然有十五支之多!

“一个不可挑战的国度”

额璘臣手搭凉棚看着那令人艳羡的板甲骑兵,又想到他们还有大量的火器,这内心最后一点侥幸也没有了,“扑扑”,他整了整衣冠,大踏步迎了上去,乌力吉一见,面上不禁露出了笑容,也跟着迎了上去。

……

三日后,杨庭栋两千五百骑、额璘臣五百骑突然出现在准格尔地方,将越过黄河占了此地的苏布地长子固鲁思奇布的大帐团团围了起来,一番厮杀之后,消灭了固鲁思奇布的一千常备骑兵,斩杀五百骑,俘虏五百骑。

接着将部落里所有的成年男丁全部抓起来,在额璘臣骑兵的押送下去乌达工地做苦力,而准格尔的牧地最终又回到了额璘臣的怀抱,当然了,此时就不能划给额璘臣管了,今后杨庭栋旗下的部分士兵将与固鲁思奇布的牧户结成对子,今后准格尔的牧地就是博格拉部了。

相信经过这一战之后,河对岸的苏布地再也不会打起过河游牧的主意了,何况此时他的次子万丹伟征已经是“反贼”了,明国应该不会再优待他了。

办完此事后,两千多骑继续向东行进,抵达边墙后再折向南边,在抵近延绥镇的驻地榆林卫时,当地大震,总兵王定居然带着自己的几百家丁弃城而逃,表现得倒是一如既往的稳定。

(历史上,也就是一年后李自成的大军北上时,此人也是弃城而逃,最后还是回到故乡的尤世威等人组织起了乡兵进行防御)

不过杨庭栋不是来破关的,他们没有理会延绥镇的明军,继续沿着边墙逶迤向西南行军,在接近红柳河北岸的白城子(赫连勃勃建造的统万城,西夏国继续沿用,后来被宋太宗攻占焚毁,此后便一直没有修建)时,已经来到此地长达半年的灰衣卫带着此地的地头蛇,前延绥镇夜不收张三过来了。

得知大夏国要来占据此地,一开始张三是满心的不服,还准备依托白城子残破的城墙与帝国的军队干一仗,不过听说对方来了近三千骑时,这内心又犹豫了,他不过是一个马贼,手底下虽然收拢了以前神一魁叛乱时留在此地的两百多骑兵,这点军力想要与大夏国抗衡无异于螳臂当车。

何况此时灰衣卫已经找上了他们,承诺将他们这两百多骑全部纳入瀚海军的编制,张三还得了一个营指挥使的头衔,张三环顾左右,这已经是最好的条件了,若是回到大明,自己是私自脱离军营的,就算上官不理会,可想要重新回去获得更好的职位几乎没有可能。

张三等两百多人牵着战马在红柳河北岸候着,他们一个不拉全部都在此地,这些人纵横红柳河(无定河)一带,涵盖了后世毛乌素沙漠以南、边墙以北,几乎整个红柳河流域,包括后世整个靖边县、乌审旗的范围,也算是妥妥的山大王。

这些人在这一带盘桓多年,手底下亡魂累累,怨灵叠叠,牧民、农户、商旅死在他们手底下的多的数不清,如今能接受“大夏帝国”的招安,也算是“想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另类诠释。

当杨庭栋的骑兵从红柳河下游过来时,包括张三在内,所有的马贼都惊呆了,张三更是感慨不已。

“辛苦自己见机快,否则不敌不说,化为齑粉都有可能”

张三扔掉手里的马鞭,小跑着跟着灰衣卫迎了上去。

不多时,他们这两百多人就来到了杨庭栋的面前,在张三的带领下一个个单膝跪下等候吩咐,此时,那灰衣卫已经来到杨庭栋的面前,在他的耳边轻声地说着什么。

张三有些有些着急,他们已经跪了很久了,这上官就算面子再大,出于收买人心的考量,此时也该下马将自己这一行人一个个扶起吧,戏文里不都是这么说的吗?

不过他并不敢与杨庭栋直视,头依旧低着。

“哒哒哒”

久违的声音终于出现了,张三想象中的“上官下马将他们扶起”的景象并没有出现,此时他不禁将头抬起来了。

这一抬不禁大惊失色!

只见前面的骑兵正扬鞭策马朝他们冲过来!

“上当了……”

他的话音未落,杨庭栋手中一丈二尺长虎枪宽达两寸的锋刃已经来到了他的面前,张三是夜不收出身,伸手也端地了得,不过他再快也快不过战马,何况杨庭栋可是甘肃杨家将的后代!

一道寒光闪过之后,张三那带着不甘面容的脑袋已经咕噜噜在地上滚着了。

当一千飞龙骑卷过,两侧的猛虎骑打捞漏网之鱼后,祸害延绥镇、鄂尔多斯多年的张三马贼团伙全军覆没!

此时杨庭栋才勒停马头,他回头看了一下,只见场中已经没有站着的人了,所有的人不是被捅死便是被踩死。

“哼,不是怕你等贼子不受管束逃入毛乌素沙漠难以剿灭,老子何来这一出?”

这才是帝国的真实用意,这些马贼虽然人数不多,不过却难以剿灭,不但是北边的鄂尔多斯部落,南边的延绥镇明军对于他们也是头疼不已,大军进剿时,彼等肯定窜入渺无人烟的毛乌素沙漠,等大军一撤彼等便又回来了。

假意接受投诚,乘机一网打尽才是帝国的算盘,没想到还真奏效了。

张三马贼团伙一死,整个白城子附近的地域杨庭栋便没有敌手了,对于那些在红柳河两岸种地的农户他则是好言抚慰。

按照尼堪的规划,为了保护水土,这一带今后将禁止放牧,不过红柳河两岸还是可以开发一些田地的。

红柳河发源于南边的横山山脉,在其上游边墙附近,有一处堡寨,名曰宁塞营,原本有一个千户在此镇守,不过前几年流贼蜂起之时,神一魁兄弟破了此堡,然后将附近边墙的水寨也破了,然后以边墙外的白城子为基地,不断肆扰延绥镇一带。

后来神一魁兄弟的流贼团伙覆灭后明军重新占了此地,不过只是重新修建了宁塞营,并没有修复水寨。

于是延绥镇偌大的边墙便有了缺口。

某日,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杨庭栋的两千骑兵突然摸到宁塞营,趁着明军还在休息时利用虎爪飞索进入到堡里,然后打开堡了堡寨。

没有悬念,里面的明军号称有千人,实际上只有三百多,大多数不是老弱病残,便是逃亡了。

明军全部投降了,占了此堡后,趁着明军还没有反应过来,杨庭栋的骑兵,加上投降的明军,以及边墙外的农户,在三日内将堡寨与边墙用石头、木头连在了一起,当然了,建造利器“水泥”此时也排上了用场。

此后,跟以前对付右玉千户所的麻锋一样,依旧打着明军的旗号,实际上山河已经变了颜色。

陕北边墙,固若金汤,奈何被红柳河一刀两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