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十章 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上)陌生人

自从尼堪将漠北、图瓦、阿巴坎之路打通之后,嗅觉灵敏的商人立即做出反应。

在大元时代,由于成吉思汗的子孙几乎控制了从亚洲到欧洲的所有便捷的陆路通道,故此商道畅通得很,其中作为二等人的色目人在其中居功甚伟。

大明建立后,由于新疆依旧控制在蒙古人手里,传统的通过河西走廊的商道自然断绝了,一开始大明在哈密设置了马市,不过随着后来的东察合台汗国步步紧逼,大明逐渐失去了哈密卫,一直退到肃州(酒泉市),在这种情形下自然也不会再设置马市了。

当然了,有的打着朝贡的幌子前来贸易的商队大明还是没有完全推掉,但这条商道终究是荒废下来了。

海疆上,一度声势浩大、震惊世界的郑和下西洋在成祖年末期也渐渐式微了,不过走私贸易却兴盛起来,这也是明末倭寇泛滥的滥觞。

明末时分,海路贸易名义上只有漳州月港一地,还是在隆庆帝在位的时候开的禁,不过从山东一直到广东沿海,有实力的海商屡禁不绝,像郑芝龙这种明目张胆纵横四海的更是以自身行动证实了“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至理。

在郑芝龙的带动下,江浙一带、福建广东一带的海商北上日本、朝鲜,南下南洋,重新兴起了海洋贸易。

而在北疆,在后世备受诟病的“八大皇商”在此时却扮演了开拓大陆商道的角色。

一开始他们冒着偌大的风险开拓了北到喀尔喀,东到辽东的商道,随着尼堪逐渐一统漠北、林中,他们的商队也跟着走到更远的地方。

尼堪拿下剑河省,以及接受特斯河、色棱格河以北之地后,北境就完全打通了。

此时,商队可以从山西北上,从青城穿越白道,或者从九原穿越阳道,抵达瀚海沙漠后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杭爱山,也就是大唐时代的于都斤山,大汉时代的燕然山。

沿着杭爱山南麓一直向前走,最后来到五大湖区域,紧接着北上穿越唐努山进入图瓦盆地。

接着越过萨彦岭进入叶尼塞盆底,最后从阿拉套山北缘向西,那一带就是一望无际的西伯利亚大草原了,这里的人丁更多。

当然了,商队目前最远的地方也就到了乌拉尔山山口附近,乌拉尔山,此时的名字叫萨日德格山(今后便称呼这个名字,而不是俄罗斯风格突出的乌拉尔),一个典型的蒙古名字。再往前,是蒙古人(土尔扈特部)、克里米亚汗国、沙俄帝国三者角力的地方,商队轻易是不敢前往的。

这条道路,便是如今的草原丝绸之路,北境已经贯通了的商道。

罗继志想要去西边刺探消息,自然不能明目张胆打着大夏帝国侦察兵的幌子,最便利的还是跟着商队一起走。

这条商道上,约莫有一半的商队都是山西商人,大夏帝国的商队只有一家,那就是新近封了延熹郡王的孙传廊的商队。

另外还有一些布哈拉的商队。

罗继志跟的是山西靳家的商队,他们没有跟部着孙传廊的商队,那样太明显了,肯定会引起各路人马的怀疑。

靳家的商队原本有护卫五十人,如今撤掉了十一人,将罗继志这十一人掺杂进来也不是难事,何况,像山西的商队,除了自己养的护卫外,一般还会聘请“打行”的人加入护卫——凡事自己亲力亲为,自己也负担不起。

故此,靳家的商队除了十人是自己养的外,还有约莫三十人是张家口最有名的打行“虎山行”卢老大卢大山的手下。

卢老大,也是边军出身,从军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监军太监,并在一次蒙古人入侵的时候拼死护卫了这个太监,从此便飞黄腾达了。

卢大山不喜欢做官,又打打杀杀惯了,最后开了一家打行,在这名太监的照应下生意越做越大,最后几乎垄断了张家口一半的打行生意,算是张家口明面上的一霸。

当然了,像张家口这种藏龙卧虎之地,有背景的络绎不绝,除了太监这条线,总兵、副将、分守参将的,分巡道、分守道的,巡抚、巡按等,不一而足,卢老大也不可能一人将生意做绝了,那样的话他在张家口也呆不下去。

此次商队的掌柜叫靳准,一个三十多岁的商人,典型的从外办伙计、柜台伙计、账房、三柜、二柜一直做到做到掌柜的。

原本他是不用亲自出马压货的,不过如今随着草原丝绸之路的打通,商户除了向沿途的蒙古人行商,还能向哈萨克人、俄罗斯人,甚至克里米亚人行商,特别是中原的茶叶,如今在北境一带大受欢迎,基于此,靳准此次决定亲自走一趟。

一来联络沿途诸部,进一步打通相关关节,二来吧,看沿途有没有合适的地方修建货栈。

新加入的这十一人,是靳家设在张家口(此处指大夏帝国境内的张北地方,非指大明的张家口)的总柜吩咐下来的,说是总部新招收的,特派到阿钦参与西去押货,以增广阅历。

靳准自然有些怀疑,不过自然是总部吩咐下来,无论他们是什么人都有些来头,自己也不好太过苛责了——以往的一些新加入的伙计也都是这么过来的,就像后世的大学生的“实习”,不过山西商户的伙计“实习”那是要派到最艰苦、最凶险的地方去的。

他们考虑的也很简单:你在最艰苦、最凶险的地方都能坚持下来,一般地方就不用说了。

卢家打行领头的是一个叫卢三的汉子,约莫三十多岁,是卢大山的远方侄子,也有过边军的经历,当然了,西去的道路实在太过漫长,沿途又要经过太多的游牧部落,若是要硬来的话,就凭这几十人无论如何是支应不来的。

故此,就算是打行,凭借的也多半是察言观色,武力那是最后逼不得已的选择。

出去一趟不容易,靳家这一次带了一百匹骆驼的货物,护卫队都骑着马,在西去的商队中算是比较庞大的了。

无独有偶,他们刚从阿钦出发,便碰到了另一家商队。

山西范家。

像西去大草原经商,怎么能少了八大家之首的范家?他们依旧是最有实力的,不过这一次他们的驼队规模与靳家差不多,他们是唯一在塔拉大草原、萨日德格山口(乌拉尔山口)设有货栈的商家。

范家商队的掌柜竟然是以前在乌尔赫特担任掌柜的范永和,而以前在恰克图担任掌柜的范继勋却调到了上都,作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范家在用人方面自然也有他的策略。

范家的护卫都是自己的人,也只有五十骑,对于这一点,就算在张家口呼风唤雨的卢大山也是无可奈何,范家的关系岂止是太监那样简单,整个宣大、京畿与他家联系在一起的文武官员至少是十位数,还多是树大根深的中高级官员。

范家的护卫头子还是靳准熟悉的那位,号称三晋第一枪的姬际可的大儿子姬甲杰,今年才二十三岁,不过已经深得乃父的真传。

姬际可,据说是得了岳武穆心意**拳真传的山西武术大师,当过边军,后来又回到家乡,精通长枪、大刀,相传是形意拳的创始人。

像这样的人物,范家自然要招揽过来,如今姬际可是范家护卫队的总教头,不过经常跟着商队外出的多半是他的儿子和徒弟。

姬甲杰虽然才二十三岁,身材、长相也很普通,不过一看他随身携带的两杆短枪(长枪携带不方便)、一柄鬼头大刀,以及一张至少一石力的开元弓就知道此人不是好惹的。

靳准关注的不是这些,他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范家商队的护卫里竟然也有十余人是生面孔,那些人的长相初一看没啥,不过若是细看的话,就会发现一些端倪。

杀气,那是长期从军才有的杀气。

靳准不禁打了一个哆嗦。

这都是作甚?他靳家有一些个生面孔也就罢了,范家居然也有这许多生面孔?!

靳准还发现,范家护卫队那十几个生面孔中,有一人约莫十**岁,汉话说的不大熟练,不过剩下的十余人还是以他为首,那人不经意间也会流露出颐指气使的模样,不过他寻常都是一副商队护卫的模样出现在众人面前。

“满海?”

听说还是满桂家族的人,叫满海,除了满海外,还有两人经常与满海在一起,一位约莫三十出头,生的高大威猛,叫穆谭,一个约莫二十多岁,倒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名,李进忠。

不过在这北境丝绸之路上,多的是蒙古人、女真人、索伦人,你想啊,连布哈拉商人都出现了,还有什么人的出现会是意外?

不过靳准还是有些担心,当然了,这也是他自己想的,没准那些人也是范家刚招揽的,准备放到这条最凶险的道路上历练以“增广见闻”的呢?

商队一路向前走,先经过苏都奎的牧场,越过鄂毕河后,便进入了苏都奎弟弟喇嘛扎布的牧场。

喇嘛扎布,这名字一听就知晓扎布是一个虔诚的藏传佛教教徒。

果然,在鄂毕河西岸的一处高地上,修建有一处典型蒙古风格的寺庙,扎布也称呼它为“额尔德尼召”。

这日,额尔德尼召很是热闹。

大活佛咱雅班第达来了,他先去了土尔扈特部落所在阿提拉河(即伏尔加河,以下都这么称呼,这是他原本的名字,阿拉提,上帝之鞭,呵呵)流域,前不久才返回西伯利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