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九章 东方已晓(三)两个孤独男人的对话(上)

刘若愚病倒了。

说起来今年刘若愚已经是五十六岁的人了,在这个年纪、这个时代病倒是很危险的。

平日里,刘若愚身负尼堪后院总管,还兼着礼部侍郎的位子,虽说有些不伦不类,不过在一切草就的大漠也很少有人关心这个(参考中行悦),何况刘若愚也很有自知之明,很少到院子外面去,久而久之,这礼部侍郎便成了一个虚职。

不过尼堪还是很感激刘若愚的,他经常在外面巡视,呼伦城几乎都在刘若愚的有效掌控中。

听说刘若愚病倒了,尼堪心里一动,他从后院来到了第三进。

没想到他这一见,竟对他今后的施政、治国理念最终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至今日,在呼伦城,身为掌控几乎整个漠北林中之地的大汗,再在一个四进的院落居住实在有些不方便,不过尼堪也并未打算大兴宫殿,只不过在如今的四进院落的后面以及两侧各加了一些院落。

这样一来,相当于是三座八进的的院落连在一起,在院落的外侧加了一道高约三丈、宽约一丈的石制围墙,围墙有南北两门,分别为安北门、定南门。

而在这三座八进连在一起的院子里,每一座的进深都是八进,最中间那一座中间的四进便是尼堪及其后妃门居住之处,也就是第三到第六进,而刘若愚则带着一些下人住在东西两侧那两座八进院落。

中间这四进院落的外围也有一道围墙,不过并没有建成像外围那样的模样,高也就是两丈,宽约三尺,勉强能站上一人而已。

内宫,这是瀚海国的人对这四进院落的说法,正式称呼则是内院。

内院没有开设南北两门,而是在东西两侧开了两道小门。

如此一来,就算有敌人从南北两侧攻进来,他还需要从东西两侧绕到内宫,多少是一个掣肘,在平时也方便像刘若愚、王文慧这样的人出入。

尼堪办公的地方则是在东西两侧那两座八进的院落,一般来说,政事他放在东边八进院落中间的四进(按照索伦人的传统,东边主暖,主政事),兵事则放在西边八进院落中间的四间(西边主冷,主兵事),另外的院落则是各部衙门以及尼堪的护卫居住、训练的地方。

东院、西院原本是它们的名字,后来在刘若愚的建议下,东边的院落改称“勤政院”,西边的院落称为“武德院”。

眼下尼堪来到的地方便是勤政院靠近内宫的一间偏房。

君臣见面的细节就不赘述了,以下是尼堪与刘若愚的对话,这些对话被跟着尼堪的王文慧一字不落的记录了下来,史称“勤政院问对”,在瀚海国的历史上占据特殊的地位。

“老刘,好些没,可找李时秀过来瞧过?”

“大汗,瞧过了,受了些风寒,想来是年纪大了,这好起来也不容易”

“无妨,你就安心在这里养病,内院有文慧呢”

“多谢大汗”

“对了,你以前写的那个《酌中志》完工没有?”

“回禀大汗,没有,不但如此,我还将以前写的全烧了”

“哦?这是为何?”

“大汗,按照您一向对我等的教诲,写这些个东西完全没有,嗯,‘意义’,最近卧病在床,我倒是在其它方面做了一些个思索,原本想等到病好了再向大汗禀告,既然大汗过来了,不知……”

“但说无妨”

“大汗,不是若愚多嘴,这光景,大汗应该正式建国、称帝了”

“嗯,这件事情本汗倒是有一些考虑,不过在这之前有许多事情尚未考虑清楚,既然你提起了此事,不妨说来听听”

“大汗,您可知如今瀚海国名下有多少丁口?”

“自然知晓,户部每一年年底都会更新数字,截止到去年年底,应该是一百三十万左右”

“那大汗可知具体的构成?”

“大致了解”

“大汗,这便是若愚今日想向您回禀的第一件事。这一百三十万中,汉人接近一百万,包括了大汗您在青山老河之战从建奴手里夺过来的两万人,如今已经繁衍到近五万人”

“来自朝鲜的汉人约莫二十万,至今已翻了一倍,达到了四十万”

“从山西、陕西、甘肃三地迁过的汉人也是二十万人左右,如今也是达到了四十万”

“加上新近从山东迁过来的二十万人,这便是一百零五万”

“大汗境内田地、粮食充足,再过五年,这一百万人再增加二十万孩童也无问题,那就是一百二十五万”

“大汗出身的索伦诸部如今加起来有约莫三万户,这里面包括了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三部,其中额尔古纳河以西之地有一万户左右,包括了原本就在尼布楚、赤塔、乌兰乌德三地游牧的十一部,一共有三千多户”

“温多部,加上所有的北山野人部落大概也是此数,三千多户”

“舍尔库特从大湖以西迁过的鄂温克部落相差仿佛,也是三千多户”

“这加起来就是一万户,五万人左右”

“额尔古纳河以东的索伦部落多一些,其中达斡尔部落最多,单独一部便占了近万户,主要以以前博木博果尔和巴尔达奇两人所辖的部落为主,加起来也是五万人左右”

“黑水中下游,刨除达斡尔人外,锡伯、黑斤、库尔喀、费亚喀等部落加起来也有近万户,也是五万人”

“也就是说,能算到索伦诸部里的全部加起来也就是三万户,十五万人”

“剩下来的十五万人主要是蒙古诸部以及一些小部落,包括从红山以东俘获的诸部,大约有五万人,绰克图的多罗特部,一万五千人,巴图尔的阿拉克卓特部,一万五千人”

“两部土默特,加起来约莫五万人”

“大河对岸的鄂尔多斯部落,两万人”

“这便是大的数字”

说到这里,尼堪大致明白了他想要说什么。

“索伦人在叶尼塞河流域、勒拿河流域、阿尔丹河流域还有很多,本汗不过并不打算将他们全部集中在某处罢了,这些人阿林阿曾经大致统计过,加起来也有一万户”

刘若愚点点头,“为何不将他们集中起来?”

尼堪说到:“大凡林中、草原部族,在崛起之时,多半奋发图强,人人争先,不过在打下偌大的地盘,称王称霸之后便很快衰落下来,何也?”

“原本天天练习骑射的,练得也少了,原本在林中狩猎的,基本也不需要了,偶尔出去打一下无非是调剂调剂,长此以往,等新的林中、草原部落崛起,这老部落就不是对手”

“鲜卑对匈奴,突厥对鲜卑,回鹘对突厥,契丹对回鹘,女真对契丹,蒙古对女真,如不是本汗崛起,建州对蒙古,莫不如是”

“那可有一劳永逸的法子?”

“大兴作坊是一个法子,让林中、草原之人之人继续保持原本的生活也是也是一个法子,不过这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法子,本汗也是为这事烦劳不已”

刘若愚眼睛一亮,他似乎有些明白尼堪的意思了,“大汗您让叶尼塞河流域、勒拿河流域、阿尔丹河流域、黑龙江下游的索伦人继续在林中狩猎,便是为了让他们保持尚武的传统?”

尼堪点点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索伦人丁口本来就单薄,若是全部来到城池、草原,恐怕不出二十年,他们的战力就大打折扣了”

“那蒙古诸部?”

尼堪笑道:“你这几日不是在思虑这些事嘛,可否说来听听”

“是,大汗,微臣所虑者与大汗几乎相同,刚才索伦诸部您说过了,如今便来说着蒙古诸部”

“大汗,有两个法子”

“其一,将一部分蒙古人,主要是家里有孩童在各级学校读书的集中在一起,收归官府直接管辖,或者直接在大的城池附近形成官营牧场,就像丰州的汉人牧场一样”

尼堪眼睛一亮,“将蒙古部落纳入博格拉部恐怕更合适一些,官营牧场好是好,就怕时间一长便懈怠了,大明官营牧场的下场你恐怕比本汗更加清楚”

“对了”,尼堪此时站了起来,“铁木真崛起后,真正属于蒙古部落的其实也不多,还有相当多的部落操着突厥语,不过最后都称为蒙古部落,就将他们纳入博格拉部”

“大汗”,刘若愚也挣扎着坐了起来,尼堪赶紧说道:“你这是何苦呢,躺着说话就是了”,不过还是在他后背塞了一个枕头。

“大汗,像这样的蒙古部落也不能抽调太多,以防引起反弹,微臣以为,以三成为佳”

“嗯,就依你”

“好了,大汗,微臣刚才禀告数字时并没有将新近加入的科尔沁、扎鲁特、奈曼、敖汉等加入,这些部落也有好几万人,孩童也没有开始上学,就不能如此行事了,将来的喀尔喀、卫拉特等也是如此”

“你的意思?”

“大汗,不知您听说过契丹的南院北院没有?”

“你的意思是…还剩下来的牧户仿照契丹的规制,设置单独衙门管辖他们?”

“是的,不过若是还像以前那样管理恐怕不行,微臣的意思,如今您的长子也五岁了,需要一个称号了,若还是草原的规制,那也得是一个小汗,按照中原的规矩,就得封亲王了”

“目前博格拉部由额腾翼来打理不是不行,不过如今您的博格拉部几乎占了整个索伦部落的三成,以额腾翼的威望还是欠缺一些,微臣的意思,让两位国丈之一出面打理,辅佐皇长子统领博格拉部”

“皇长子同时兼领北院大王,统领其它草原部落”

“这之后,大汗的麾下有一直保持战斗力的草原部落、博格拉部、汉人牧户,任何一部想要单独做大都不容易……”

“何况,微臣来到这漠北也有几年了,根据微臣的了解、揣摩,无论是林中还是草原,他们还真服这一套,假如按照中原规制来打理,终究是有诸多不便,大汗,古人定下的规制虽有些局限,但自有它的独到之处”

“呵呵,有了北院,那南院也就呼之欲出了吧”

“大汗,如今瀚海国境内已经以汉人为主了,还有单独的汉人骑兵,一切按照中原规制来办就行了,这南院还是由大汗亲自管着较好,平素设置丞相那样的职位就行了”

“好你个刘若愚,不是说不做中行悦吗?”

“大汗,微臣有罪”,刘若愚心里一凛,以为触犯了尼堪的逆鳞,挣扎着想下地跪倒。

“哈哈哈”,尼堪将他按住了,“你不是中行悦,你是张宾!好好好,接着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