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四章 总攻前夕 三 正宗唐风

1625冰封帝国 第四章 总攻前夕 三 正宗唐风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海面上。

孙秀林站在那艘苏纳亲任舰长的“乌扎号”大船上,这心里也是十分自得。

与此时的明人一样,除了建奴、鞑奴,由于彼等长期以来对明军形成的军力上的优势,这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畏惧,不过作为一个骄傲的大明士子,对于那些个朝鲜、倭人、西南诸蛮还是有心里优势的。

若是尼堪亲至的话,由于有后世的包袱,就绝对不会这样了。

孙秀林身边站着两人,一人是原本浙江的海商,秀才出身,心高气傲,因为很是不满郑芝龙那厮购买通行令旗的做法,结果被郑家毫不犹豫抢了船只、财货,导致他血本无归,最后只得投靠杭州豪商沈默。

此人在被抢之前,倒是经常往来平户、杭州之间,久而久之,竟学会了日本话。

今年,沈家做出了他们认为家族最重要的决定,让沈默放弃经商,而以士子身份加入到瀚海国,瀚海国里,沈默与孙秀林相交莫逆,经常在一起唱和诗词,况且济州岛终究离大明最近,于是便投了济州岛。

孙秀林自是欢喜不迭,禀告吏部后,让他先在济州府跟着自己干了半年,熟悉瀚海国的典章后被派到济南(也就是后世的南济州郡)担任知州。

沈默去了瀚海国,此人也跟着来了,孙秀林见他精通日本语,便安排他在商馆区海关处做事。

如今尼堪安排孙秀林前往九州处理岛原之事,也将他带来了。

潘学忠,一位年纪与孙秀林相仿的秀才商人。

还有一人则是济州府的镇守使李延庚。

按说,一个府尹、一个镇守使,应该留一个看家才好,不过尼堪考虑过后还是让李延庚与孙秀林一起去九州了。

李延庚,辽东武举出身,一举一动颇有汉人武将的风范,若是让另一名大将达春跟着去,这天国上使的风范绝对出不来。

不多时,前面驶来一艘小船,船上除了划桨的艄公,另一人则是提前到此的柳川静云。

“孙大人,日本总大将说了,只准一艘船只进入港口”

“总大将?”

一个奇怪的称呼。

柳川静云赶紧介绍道:“此人在日本国位高权重,如今仅次于天皇、幕府将军,相当于大明的尚书、侍郎”

“那好吧”

苏纳指挥乌扎号在小船的引导下缓缓驶入了长崎狭窄的港湾,而其它船只则停在港口外海的冲之岛附近。

作为松平信纲的大本营,港湾附近自然还有警戒的日本关船,这些关船就在冲之岛与神岛之间的入口停着,时刻盯着那些看起来有些不善的船只。

作为此时的九州诸岛,既见识过西夷那高大的盖伦船,也见识过郑芝龙旗下伟岸的乌船,不过这些船只都有日本幕府颁发的朱印状,船只名字、数量、货物在朱印状上都规定得明明白白——当然了,与其它地方一样,若是完全按照幕府的规定来贸易是不可能的,其中的徇私舞弊也是少不了的。

以此时日本那点儿水上力量,也不可能完全杜绝走私贸易。

但如此多的没有朱印状的船只突然闯入,自然引起了长崎关船的警惕。

到了今年,另外两艘同样级别的船只也下水了,被命名为“墨尔迪勒号”、“奥拉号”。

如此一来,原本尼布楚大草原上五大索伦部落的名字便齐了,得知这个消息后,五个部落也是感慨万千。

五艘船只的底部全部包铜,能一直航行半年也不用清理船底,紧急情况下,航行一年也无问题。

还是萨哈连2式样,不过比萨哈连2级略大一些。

整体都用硬木制成,长十四丈,宽三丈半,从龙骨下摆算起,高达四丈。

还是三层甲板,底层放置了十六门十二斤尼布楚青铜炮,每侧各八门,放上所有火炮后,炮窗离水面还有六尺的高度,风浪较小时还是能使用的。

中层甲板放置了以前的千斤重短管炮十二门,每侧各六门。

船首、船尾各两门尼布楚青铜炮。

一共是三十门火炮,比以前小一些的萨哈连2级布置的火炮还少一些,多出来的空间自然是为了装载更多的人员与货物。

还是四桅杆、多横帆加三角帆的布置,船帆采用了从荷兰人那里得来的印度产的专用帆布。

有了五艘,就应该进行系列命名了,后来在请示尼堪后,这五艘大船被命名为“贝加尔级”,再往上走,就只能是比贝加尔湖还大的海洋了。

长崎港口还停着荷兰东印度公司另外一艘武装商船,大小与乌扎号差不多,如此一来乌扎号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在一群人的簇拥下,松平信纲站在码头最前面,柳生宗矩稍稍落后,其他大名都落在后面。

当孙秀林等三人缓缓走上码头时,所有的日本人都是眼睛一亮。

三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这个年纪,既有年轻人的锐利,又有中年人的稳重,加之他们都有蓄须,愈发显得沉稳老练。

三人中,在尼堪的建议下,孙秀林是一身三品文官的朝服打扮。

五梁金冠,衬以银线丝网,冠额正中饰以宝相花,两侧翎以双凤,冠耳上部亦饰双凤并有花形簪纽。

赤色罗衣,边缘用青罗,裳亦赤色,用七幅拼凑,前三幅,后四幅,每幅上作三襞积,连属如帷,边缘亦用青罗。

白纱中单,边缘青罗。

玉绶。

金色革带,玉绶系于上。

玉佩盛于红色纱袋内。

绿镶边红缎云头鞋。

与尼堪相比,孙秀林身材略矮一些,不过比起眼前这些倭人却高大一些,峨冠博带,盛装出行,衣袂飘飘,让这些自称继承了大唐衣钵的乡巴佬看得眼睛都直了。

这套服装若是让尼堪来穿,他肯定觉得有些不习惯,不过孙秀林却是甘之如饴,曾几何时,做生意赚一些小钱养家糊口就是他最大的愿望,谁能料到自己还有峨冠博带的一天?

与孙秀林相比,通译身份的潘学忠则是一副典型大唐士子打扮。

黑色的唐巾,巾后缀有软脚,左右连巾环一对,玉质。

绿色云纹道袍,交领,缀白色护领,衣身两侧双摆在内。

丝绦,两根对折套连,打结于身后。

镶边云头履。

与两位文官相比,武官打扮的李延庚更是拉风。

金凤翅兜鏊,顶饰红缨,下围顿项,缀银色甲片。

身穿大袖锦袍,外罩全套身甲,两肩用掩膊,双臂带臂缚,领部围项帕,胸口扎勒甲绦,胸背正中处缀护心镜,腰部围销金抱肚,以帛带束扎,外系金带。

黑色马靴,与有些日本武士相同,腰间挎着一长一短两把横刀。

三人的打扮是孙秀林自己拾掇的。

走上码头后,对面那些大多以黑色绸衣为主,戴着引立乌帽子的日本“贵族”不禁有些相形见绌。

孙秀林更加得意,轻捋颌下长达一尺半的黑髯,昂首阔步走上前去。

后面的潘学忠则是修建得整整齐齐的短须,山羊胡子;李延庚是一篷威猛的络腮胡子。

远处的松平信纲等人见了也是一脸倾慕。

此时,大唐的余晖还笼罩着日本国,除了神道教,剑道、茶道、和歌无一不与大唐渊源颇深,像科尔那一身典型十七世纪欧洲人的打扮在他们眼里依旧是“蛮夷装扮”,他们的骨子里,依旧怀着对大唐的向往。

孙秀林是不知不觉,自以为是“天朝上国”,后面紧跟着的潘学忠祖上却是闹过倭灾的,看着眼前那些一个个面相不善的人,心里猛然想起,“这可是倭寇的老巢啊”,虽然多次往来平户,不过多与当地的商人打交道,与倭人的高官还是头一次照面,说心里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不过看到孙秀林一副浑然不觉的模样,心里也是暗自佩服,赶紧调匀了呼吸跟了上去。

李延庚没有到过日本,自然没有任何感觉,不过是按照尼堪之前的叮嘱,昂首挺胸跟在孙秀林后面。

尼堪精心准备的“唐风”(大明恢复汉家江山后,在服饰上师法众多,唐、宋、元都有,但仍以唐服为主)起作用了,松平信纲霎时忘记了自己在日本国仅次于天皇、大将军之下的尊贵地位。

他一路踩着小碎步,在孙秀林一丈处停下了,双手交叉在腹部,大幅度弯下腰来。

“上使,欢迎来到大日本国,这边请”

听潘学忠翻译后,孙秀林含着笑作了一个请的手势,于是松平信纲在前面领路,孙秀林三人在后面跟着。

走到那一大堆人面前时,包括柳生宗矩在内,所有人都自觉闪开了一条道路,哈着腰让这四人通过。

在长崎官厅坐定,茶道之后,孙秀林一席话不禁有些石破天惊。

“诸位,我家大王有话”

“这些贫贱农户自然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过……”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家大王说,瀚海国虽然国土广袤,繁荣昌盛,终究在北境之地,偌大的国土尚有大量的地方人烟稀少,不如将这些人流放到瀚海国之北,让他们作为瀚海国的奴隶,世代在苦寒之地劳作一生,岂不是比一刀将彼等杀了更好?”

此时,日本国对于犯罪的国民,贵族、武士出身的多流放在南吓夷地,最远的也就是桦太岛(库页岛),对于信教之人多流放在南洋一带。

北境?

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