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十四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战 上

只见以木寨为中心,上下约莫半里的昆都伦河冰面突然在剧烈的爆炸声中

破裂了,一刹那,至少有一半的骑兵掉入了冰窟!

“笃笃笃……”

一阵既像马蹄声,又像钝器敲在冰面上的声音从下游传过来了。

不多时,约莫三百骑从昆都伦河的南面过来了。

只见他们的冰面上飞驰着,丝毫也没有担心滑倒的样子——这是孙传宇麾

一支给战马按上了有着铁钉蹄套的龙骑兵。

他们抵达破碎的冰面附近后,就在马上举着火枪对残存的、正在摇摇晃晃冰面上挣扎的蒙古骑兵展开了射击,一排射击完毕后便转向后面。

木寨北侧驿道上的达延睚眦欲裂。

“好歹毒的蛮贼!竟然在冰层里藏下火药!”

眼下他是欲哭无泪,这一段冰面被破坏后重新冻好至少还要五日的时间,而这五日,他这残存的人马能坚持下去吗?

……

朱克图没有退路了。

他所在的土默川大平原就是历史上的敕勒川,实际上是主要是指由黄河在

前套附近最大的支流大黑河流经的地区,大黑河两岸,密布着由两万户汉民开垦的良田以及沿着河岸的一百个农庄,农庄虽然都有土围子,不过是挡不住蒙古骑兵的冲击的。

朱克图可以舍弃土默特左翼古禄格的牧民,因为他们可以骑上马快速奔逃,他不能舍弃这些农户,因为他们逃无可逃。

只能在敕勒川一带与卫拉特骑兵大战一场!

时至今日,尼堪麾下的常备骑兵也有了一些变化。

飞龙骑这边依然以冷兵器为主,不过在见到建奴的虎枪后,尼堪与一众工匠商议过后决定对飞龙骑长枪的制式进行了调整。

还是一尺长的加厚匕首形状,下面攒着大团红缨,不过在枪刃与木杆的结合部位多出了一个向上翘的小枝,类似于虎枪的枪钩,小枝内侧开刃,既可夹住敌人的兵器,若对方也是长枪,还能将其枪杆割断。

装上小枝后的飞龙骑长枪长一丈一尺,枪刃的套筒也长达一尺,与枪杆紧紧连在一起,整只长枪重达十斤,也只有飞龙骑的勇士才能舞动它。

加上小枝后飞龙骑的防御能力增加不少,也减少了突阵时的损失。

作为肉搏兵种,时至今日,飞龙骑的装备还是相当可观的。

几乎完全采用了缴获的建奴巴牙喇骑兵的装备,一身皮甲外面套着铁甲,马匹半身皮甲,无非是将头盔上面长长的避雷针削短了,针头与头盔之间系了一根红色的布带。

由于产量有限,猛虎骑尚没有全部配上佛朗机铳,多半还是弓箭加骑刀的配置,不过对于这一支近身格斗战力也相当不俗的骑兵,尼堪左思右想之下觉得让他们老跟在飞龙骑后面捡便宜有些不妥。

最后与诸将商议过后,决定给猛虎骑配上配上双骑刀,其实也没有好的双刀技法,不过是加强了防御罢了,以前用左胳膊挂小盾的做法虽然也能起到防御的作用,不过终究没有骑刀强。

有了双刀的配置,猛虎骑的士兵这下可就惨了,既要训练右手挥刀,如今又加上了左手挥刀,这一天下来,原本还指望有一只手还能腾出来吃饭,这下可好,只能直接上嘴了。

不过训练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还是不如以前那只手利索,终究比普通牧民强一些。

三斤的略带弧形的骑刀,左右开弓,画面顿时有些美。

既然加强了猛虎骑的兵刃,这装具也就上去了,与飞龙骑相比,也就是少了一层皮甲,在棉衣外面套着一件铁甲,马匹也是半身皮甲。

龙骑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隧发火铳上。

这个时代大明的火铳,一般来说装填三钱的铅子、三钱的火药,对于加强了铳身质量、火药强度的瀚海国来说就不能按部就班了。

以前的隧发火铳铳管长三尺,总长四尺,重八斤,可装填四钱的弹丸一枚,用药五钱,威力、射程均大大高于时下任何一种大规模列装火铳。

这种火铳有效射程八十米,最远射程可达百米开外,六十米左右可破甲,四十米以内可破重甲,进行抛射时,射程可达一百五十米,原本是对敌的利器,不过在马上使用却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

原因也很简单,既然是骑兵,敌人也多半是骑兵,双方的距离呼吸可至,如此一来,既想远程乱敌,又想给敌人大量杀伤,这距离就不能隔得太远,但太近了可能你还没背好枪敌人就上来了。

怎么办?

尼堪与相关人员商议过后决定试制一批射程更大的火铳,于是便有了眼前这一批。

这批火铳铳管长四尺,总长五尺,这也是能在马上使用的火枪的极限了,也是此时大多数人的身高状况,再长了一来装填不方便,在马上也不好操作。

重达十斤,可装填五钱的铅子,六钱的火药,最大射程可达一百二十米,有效射程一百米,穿甲射程八十米,抛射时,最大射程近两百米,不过在一百五十米的时候效果最佳。

这样的火铳瀚海国的赤塔工坊也只赶制了六百杆,全部配给了朱克图,于是现在朱克图这千人队的龙骑兵便是六百普通隧发铳、六百加强版的隧发铳。

饶是如此,他这三千人想要一举击破眼前固始汗的万骑却并不容易。

与喀尔喀、察哈尔的蒙古骑兵不同,卫拉特部的骑兵战力一直很强横,历史上就是对上满洲骑兵也能硬抗(虽然那时的满洲骑兵战力已经被铁杆庄稼削弱得厉害),那可是在与乌兹别克的弯刀骑兵、哈萨克重甲骑兵中磨砺出来的精锐。

卫拉特诸部都很重视常备骑兵,特别是和硕特部、准格尔部,常备骑兵的数量还不少,这也是被强敌环伺给逼出来的。

常备骑兵的训练有素,普遍的甲胄、兵刃,与中亚马匹混血过后更加高大的战马,像朱克图这种纯粹出身林中,只身斗过黑熊的勇士,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眼神里也满是凝重。

不过他没有退路了。

身后便是敕勒川大平原,退无可退,再退便是青城了!

他身后的萨哈连、巴图尔两部部族骑兵也不简单。

巴图尔的阿拉克卓特部本来就是察哈尔的核心部落,战力一直不错,何况如今他带出来的是一千精锐,按照蒙古人的规制,牧民出战时是要自备战马、兵刃、甲具的,他这一千人每人身上至少有一件皮甲。

而作为尼堪岳父的萨哈连手下这一千骑与之前相比更是大为改观。

与常备军几乎一模一样的骑刀、骑枪,一身制作精良的牛皮甲,这都是牧民自己购买的,对于自己麾下的牧民需要的兵器,尼堪倒是没有藏私,敞开了供应。

库楚克的雅库特骑兵镇守大营,另外的五千骑全来了。

五千对一万,有把握吗?

一万骑想要歼灭我这五千骑也不容易!

想到这里,朱克图一颗绷紧的心稍稍放松了。

他用胳膊夹着骑枪,双手凑在嘴边哈了哈气,又搓了搓,深吸一口气后将自己的左手高高举起来了。

“呜……”

他的亲卫队里面的号手全部吹响了手里的铜号,时至今日,瀚海国也已经逐渐淘了汰牛角号,改用铜号了——实际上蒙古人此时已经在大量使用铜号。

晨曦中,五十三岁的图鲁拜唬依旧身形挺拔地跨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上,这种战马布哈拉人称为“阿哈捷金马”,中原大汉时称为汗血宝马,既能负重,又善于冲刺,可比纯粹耐力强的蒙古马要强上许多。

像这样的战马图鲁拜唬一共有八百匹,都是他和硕特部最强壮的勇士才能拥有的,而这八百骑便是他固始汗图鲁拜唬的亲卫。

除了这八百骑,他图鲁拜唬直属的部落有五千骑,都配备了皮甲和统一的弯刀,剩下的五千骑中,大多数是来自天山附近的辉特部,在北疆的辉特部中,靠近阿尔泰山的自然最为强大,彼等如今依附于杜尔伯特部。

不过靠近天山一带的辉特部却投靠了和硕特部,这一部的首领便是苏米尔,一个皈依了天方教的蒙古人。

苏米尔统领着另外五千骑,他的核心部落实际上只有三千骑,剩下来多是固始汗拨给他的乞儿吉斯、哈萨克等小部族骑兵。

听到对面悠长的铜号声,图鲁拜唬倒是有些意外。

对面明显比自己人少,竟然敢主动进攻!

与朱克图的战法不同,图鲁拜唬却是兵分两路,他让苏米尔带着五千骑先上,自己和硕特部的五千骑压阵,伺机支援或侧击均可。

朱克图五千骑全部出动了!

本来人数就少,若是还保留后备力量的话这攻击力就大打折扣了,何况若是他的三千常备军全部上了,将两千部族骑兵留在此地也不安全,在这偌大的平原上,敌骑在人数占优势的情形下可轻易地绕到自己的身后。

一往无前!

这是眼下唯一的战法!

朱克图出发时依旧让一千两百飞龙骑打头阵,六百猛虎骑继之,最后面是一千两百龙骑兵,龙骑兵后面紧紧跟着两千部族骑兵。

打头的龙骑兵里面,又以战力最为强横的四百骑稍稍突前。

在这个时代,凡是冷兵器的战斗,无论是骑战还是步战,打头的自然是最为勇敢的,不过也是伤亡最多的,为了鼓励他们战斗,尼堪对这些人的待遇非常好,几乎与队官平齐(百夫长)。

苏米尔也带着五千骑出发了。

一刹那,在以前的敕勒川、如今的土默川、汉人嘴里的大黑河边上,一万骑踏在地上发出的巨大的沉闷声响刺破了黎明,扬起的尘土也遮蔽了日光,双方的骑兵的肾上腺素顷刻便上升到最高。

一触即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