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章 镇江堡的故事之一:沈姑娘

1625冰封帝国 第二章 镇江堡的故事之一:沈姑娘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镇江堡,又名九连城,原本是大明最东段长城附近的堡寨。

当然了,到了如今这个时候,辽东的明长城已经名存实亡,内外统统都在满清的管辖之下。

不过在建州崛起之前,镇江堡与东北面的宽甸堡、西北面的凤凰堡呈三足鼎立之势,牢牢地掌控者辽东以东与朝鲜的边境地区。

事实说明,对付异族,光有一道城墙是不行的,被动的防御永远比不上主动的进攻。

可惜,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汉民族始终是败多胜少,偌大的边墙也是时有时无。

在如今镇江堡的守将叶臣看来便更是如此。

叶臣,全名是完颜叶臣,镶黄旗梅勒章京。

此次攻打皮岛,统帅是褚英的长子、安平贝勒杜度,尚有叶臣、彻尔格、萨穆什喀等人,与历史上一样,依旧是佯攻身弥岛、突袭皮岛的做法,又有孔有德水师的协助,几日功夫便拿下了皮岛。

拿下皮岛后,杜度俘获了大量的东江镇士兵及其家属,与历史上不同的是,由于尼堪的强势介入,如今辽东的丁口大不如以前了,对于俘获的这些丁口按照皇太极的意思准备就近安排到镇江堡附近。

俘虏中,原东江镇士兵中的合格者将纳入汉军旗,这也是满清能迅速“收心”的一贯做法——抬旗啊,在皇太极等人眼里那可是天大的“恩典”。

其他的则作为驻扎在镇江堡的一千“伊彻满洲”的阿哈就在镇江堡附近种地。

这一千伊彻满洲便是鸭绿江流域的库尔咯人,与逃到海参崴的加哈禅同族。

除了这一千新满洲,还有一千由汉人和朝鲜人混杂的火器、长枪部队,这一千人便是由刚从齐齐哈尔赎回来的孙得功率领。

多尔衮、济尔哈朗、李永芳、孙得功这些人被赎回来后,皇太极明面上是抚慰有加,实则暗地里疏远了,孙得功如今也落得发配到镇江堡带一千人。

皮岛、身弥岛上原本有上万士兵,加上家属,也是有三万多人的,被上次楞额礼、喀克笃礼洗过一遍后锐减到不到两万人。

除了这两千人,还有叶臣自己旗下的三百精锐。

两千三百人,便是满清东江镇兵力的全部。

几日前,这里还有杜度、彻尔格、萨穆什喀的万余精锐,不过杜度将俘获的皮岛千总以上的将官及其家属、大量的金银都带走了,沿着镇江堡、凤凰堡、威宁堡、沈阳的官道撤回去了。

而给叶臣留下了几千户东江镇普通士兵及家属,这些人或是孙得功的旗丁,或是新满洲和汉军旗的阿哈,今后就长驻镇江堡一带了。

与大明一样,满清也是重辽东中西部,轻东部,特别是在辽东东部被满清、毛文龙反复拉锯后丁口异常凋敝的情形下更是如此。

如今在偌大的鸭绿江附近,除了镇江堡这里的两千余人,便只有宽甸的五百人、凤凰堡的一千人,威宁堡(后世本溪市)、凤凰堡以东的广大地区还有若干个堡寨,满清政府最多安排一个牛录(300人)驻守,大多数只有50-100人。

镇江堡靠近朝鲜、皮岛,皇太极几次征伐朝鲜这里都是大后方、出发地,于是这才安排了两千人驻守。

在镇江堡附近,还有两座大营,原本是几次征伐朝鲜的大本营,人走之后也没有拆除,以备下次使用,如今倒是便宜了从皮岛等岛屿掳回来的东江镇士兵及其家属。

虽然只有两千余人,不过在满清贵族来看,这已经是相当重视了。

此地的镇守者,叶臣也是这么认为的。

被俘的东江镇士兵虽然还有五六千人,不过在叶臣看来,完全不足为虑。

而在七八年前,辽东的满洲贵族们绝对不会这么认为。

在毛文龙还在世的时候,他常常带领几千人便敢深入到沈阳、抚顺等辽东腹地,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同时将辽东东部的堡子全拔了,让身在沈阳的老奴得不到情报、摸不着头脑。

毛文龙,实在是高悬在沈阳不可一世的大小建奴头上一柄亮闪闪的利刃!

可惜,这一些,都叫一个叫袁崇焕的人给毁掉了。

袁崇焕被杀自然冤枉,不过自从毛文龙死后,他为了全盘掌控东江镇,将东江镇分成几拨,又在里面安插自己的势力,为东江镇后来的衰败居功最伟。

毛文龙死后,此时最有声望的莫过于原名陈忠,后改名陈继盛者,袁崇焕此时若是放下私心,让陈继盛继任东江镇总兵,虽然东江镇仍然避免不了衰落下去,不过肯定没有这么快。

大明或许也能延长国祚十余年。

结果他在东江镇里掺杂了徐敷奏、刘兴祚兄弟,于是,东江镇不可避免分裂了。

于是,自从毛文龙死后,刘兴治杀陈继盛,沈世奎杀刘兴治,耿仲裕杀黄龙,尚可喜杀耿仲裕,一通乱杀后,满清已经知晓以前深为畏惧的东江镇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一切,同袁崇焕有莫大的干系!

自此以后,东江镇军将的战斗力同样不可避免地回到普通明军的水平了,直到投降建奴后得到他们“神秘”光环的加持又大发神威。

这也是叶臣以区区两千余军卒就敢镇守有着五六千俘虏的东江镇士兵的重要原因。

当然了,这也与满清计划将部分东江镇士兵划到孙得功麾下,全部纳入汉军旗也有关系,此时孙得功正带着一千汉军旗与俘虏们住在一起,有这么多旗丁,一朝失势的孙得功能不尽心尽力盯着?

……

“啪啪……”

一大清早,镇江堡叶臣的府邸大门外响起了鞭炮声。

镇江堡是一个军堡,里面住着多半是驻军的家属,听到这阵鞭炮声都过来瞧热闹。

这阵鞭炮声自然不是没来由的。

沈姑娘又要嫁人了。

杜度夺占皮岛后,将从旅顺过来瞧父亲的沈姑娘也拿下了,最后他带着千总以上的军将及家属、重要缴获回沈阳时,自作主张将沈姑娘赏给了镇守镇江堡的叶臣。

杜度前脚刚走,第二日叶臣便迫不及待地准备将沈姑娘纳入房中。

沈世奎会不会投降我大清还是两说,依照他在东江镇的地位,一旦降了,皇上必定龙颜大悦,没准在地位上会与孔有德等人并驾齐驱,故此,叶臣一开始并没有要强,而是“正大光明”地迎娶了她。

后院偏房里,一身红装的沈姑娘依旧明艳动人。

沈姑娘嫁给毛文龙时才十六岁,如今年近三十,却依然保养的很好,只见她腮凝新荔、鼻腻鹅脂、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若是后世通读过红楼梦的读者见到不禁会惊叹,“这不就是迎春与探春的合体吗?”

长期跟着沈姑娘的丫环小梅正在给她梳头。

沈姑娘面色沉静,眼神淡定,看不出喜乐哀愁。

“给我磨砚”,等她梳洗妆抹完毕,对小梅轻声说了一声。

不多时,雪白的墙壁上出现了几行字,小梅怔怔地看着,她不识字,不知晓写的是什么,只是觉得有些奇怪,小姐今儿个是怎么啦,好好的雪花纸不用,巴巴地在墙壁上写个甚?

看着那些字,小梅没来由地感到身上一冷,虽然她不识字,不过依旧隐隐约约体会到了那些字身上透露出来的意味。

什么意味?

戏谑?嘲讽?诀别?

小梅摇了摇头,心里头隐隐有了一丝不详的预感。

“你先出去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小梅出去了。

……

中午时分,沈姑娘的房间传来一声凄厉的尖叫。

那是小梅发出来的。

沈姑娘自杀了,用一把锋利的小刀,上面刻着“依依十岁生辰制,沈世奎”字样,按照当时的情形,这位大名叫沈依依的姑娘先是用小刀划破了自己的脸面,最后直接刺进了自己的心脏。

至于那墙上的字,叶臣不认识,跟着叶臣的却是一位辽东的汉人士子,他一瞧之下,不禁面色苍白。

这名士子终究没有泯灭良心,偷偷地将沈依依写的字传了出去,那上面写的是:

“本姑娘可嫁老朽毛文龙、黄龙,何也?彼人杰也!亦可嫁刘兴治、耿仲裕,何也?彼大明健儿也!宁死不嫁建奴,何也,彼腥臭蛮夷也!”

“本姑娘残破之身,死不足惜,可惜、可恨、可叹一事,六千大军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哈哈哈……”

那“哈哈哈”三字写的异常潦草,似乎书者写到此处时一腔愤恨、不满、哀叹已到了极致,那士子看过之后也是耸然一惊。

他瞒过了叶臣,只是说上面写着“本姑娘残破之躯,不足以配满洲大人”云云。

叶臣当然不会这么想,当即大怒若狂。

他将怒气全部发到了那可怜的丫环身上,责怪她没有看好沈姑娘。

初冬的镇江堡,已经是零度左右的寒冷天气了。

叶臣将那丫环扒了个精光,割了她的舌头,绑在一根柱子上一刀一刀割着,在她挣扎着、抽动着的躯体上,他似乎稍稍找到了一些快意。

而自杀毁面的沈依依他也没放过,镇江堡面前是瑷河,他让人将沈依依的衣服扒光之后丢在瑷河旁边的荒野里。

死前你让我恨意满满,死后我让你尸骨无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