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十二章 关税

1625冰封帝国 第二十二章 关税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1635年的夏秋之交,济州岛。

经过瀚海国三年改造过后的济州岛已经大变样了,岛上原本有近两万户朝

鲜居民,后来又增加了约莫一万朝鲜汉民,最近几年,从辽东、朝鲜、大明过来的汉民又增加了约莫五千户。

这么多的户口,光靠岛屿上那点可怜的荞麦田是养不活的,尼堪后来让此地忠于李倧的朝鲜人约莫三千户都迁到了林中一带,剩下来的多为朝鲜王国历年流放到此的犯官及其后代。

这样一来,境内便有一万七千户朝鲜人、一万五千户汉民,分成南北两个县,北济州、南济州。

北济州还是全岛的政治、经济、贸易中心所在,在不惜水泥建造了防波堤后,北济州的港口已经大变样了,来自大明、日本、朝鲜、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的船只全部云集于此。

沈默,一位来自大明杭州的豪商此时正走在深入海中的防波堤上。

防波堤长约一里,宽约一丈,露出地面约莫三尺高,东端与深入海中的山体相连,只在西端波浪平缓处留了出入口,将从日本海以及朝鲜那边过来的巨浪挡住了。

沈默一边走着一边不时停下来停下来狠狠地跺上一脚,或者蹲下来默摸一摸。

坚硬、平滑的路面。

“这就是瀚海国发明的‘水泥’所制?”

对于朝鲜一带沈默一点也不陌生,他江南沈家本就是毛文龙母亲的家族,以前毛大帅纵横辽东时,多半的生意沈家都有涉及,当时主要做的便是大明与朝鲜的生意。

防波堤上,每隔约莫十五丈的地方修建有一座炮台,出入口的两侧更是各有两门火炮。

沈默身边跟着一人,若是没有此人,沈默是上不了此处的。

孙秀林,尼堪的便宜哥哥,此岛的最高行政长官,一个读书人出身又早早从商之人,与沈默很像,关键是两人以前还认识。

相同的年纪、经历,又都有像他们这样商人的臭毛病——喜欢风花雪月,沈默便成了孙秀林的座上宾。

“知州大人……”

“诶,文成兄无须客气,何况此处已被已被我家大汗升格为瀚海国济州特别府,兄弟我舔为府尹……”

沈默眼睛一亮,赶紧向孙秀林鞠了一躬,“原来是这样,没想到文隽兄竟然是几与顺天府、应天府比拟的一府府尹,失敬失敬”

又看了看这防波堤以及堤上的炮台,“文隽兄,这堤坝耗费不少吧”

孙秀林捋了捋颌下的三缕长须,颇有些自豪地说道:“那可不,岛上近几年出产的‘水泥’太半都用在此处了,当时上了上千工匠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建成”

沈默心里一动,“文隽兄,这‘水泥’神物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能否拿让小弟一观?”

孙秀林正要答应,又猛然想到尼堪以前的嘱咐:“‘水泥’乃我国之特产,配方实属高度机密,万不可泄露出去”

于是便讪笑道:“不是为兄不肯,实乃制作此物的作坊直接隶属于工部,本官也不能做主”

沈默心想“你是阿斯兰大汗的亲哥哥,肯定是有办法的”,正想再说几句,只见东面的海面上传来一阵号角声。

那是有船只要进港了,沈默定睛一看,只见从暮色中驶来了大批的船只,看那制式,与停靠在港口里的瀚海国水师船只差不多。

“文成兄,你先上岸去吧,过几日你我再去汉拿山游历,我得赶紧去接船”

说完,朝沈默一拱手便沿着长堤朝东头去了。

“这岛上除了他,也就是孙佳绩、李延庚、南楚、郑大勋四位官员,这四人都是降人出身,孙秀林一向也没放在眼里,还有什么人值得他亲自到此处来迎接?”

这么多的船只,这么大的阵仗,也就是一个人能有如此的威势了。

尼堪!

沈默想的不错,尼堪从海参崴出发后,与范德萨的三条盖伦商船一起来到了济州岛。

如今,济州港口附近修建了大量的商馆,还有一处专门用来交易的广场,来自大明的丝绸、棉布、铁器、食盐、粮食,来自朝鲜的人参、木材,来自日本的金、银、铜料、倭刀、折扇、海货、硫磺,来自美洲大陆的玉米、硝石,来自印度、南洋的棉布、胡椒、香料、大米,来自瀚海国的毛皮、铁器,都在此交易。

从大明过来的淞沪一带的商人、从鸡笼过来的西班牙人、从澳门过来的葡萄牙人、从巴达维亚过来的荷兰人、从全罗道、庆尚道过来的朝鲜商人、从对马岛过来的日本商人,都云集于此。

从大明、南洋过来的商人多半是五六月份南风正盛的时候过来的,这几个月组织货物后就等着北风大起后再南下,不过如今朝鲜的、日本的商人都没走,他们都接到了一个通知。

阿斯兰大汗要来了,还要跟他们商议重大的事情。

尼堪心里也很忐忑。

济州“自由港”施行已经两年了,这两年他除了在码头上建造了一些吃喝玩乐的设施、租赁商馆来赚钱以外,对于关税并没有收取,如今万商云集,泊位愈发有些紧张了,二期防波堤和码头眼看要提上议事日程了,这收取关税的想法便愈发强烈了。

尼堪的船队抵达后,将防波堤后面的码头塞得满满的,已经完全没有空位了,还是孙佳绩让一部分军船开往南济州的港口,才多少缓解了一下紧张的局面。

济州府,府尹衙门。

尼堪、孙秀林、李延庚、南楚、孙佳绩等人济济一堂。

“……”

“倭人船只三十艘,每艘货物价值在五万两左右,总计一百五十万两”

“西夷船只总计十艘,红毛夷、佛朗机各五艘,每艘货物价值在十万两左右,总计一百万两”

“朝鲜船只二十艘,每艘货物价值三万两左右,总计六十万两”

“大明船只四十艘,每艘货物价值五万两左右,总计两百万两”

“货物交易总值在五百万两左右”

“我方今年在此地出售貂皮一万张,共收取白银十万两,其它各类皮子总共五万余张,差不多也是十万两,各类铁器约莫十船,总价在二十万两左右”

“我方提供的商馆、泊位租金一年也在五万两左右,吃喝妓馆等收入在十万两左右”

“抛去收购价格、成本,我方今年贸易所得应该在三十万两左右”

“三十万”

众人一听眼睛都瞪得大大的,不过尼堪却皱起了眉头。

随着瀚海国的摊子越铺越大,这日常的开销也越来越大,随着部分人薪饷的到位,他以前靠劫掠、抢夺得来的金银库存也越发紧张了。

如今他的麾下有资格拿除了食盐粮食布匹以外薪饷的人数已经非常多了。

目前尼堪麾下的文官、军卒将官、工匠加起来快接近十万人了,有资格每月拿取银两的人约莫一成,这便是一万人,按照每人平均五两一个月计算,那便是五万两!

五万两,一年便是六十万两,尼堪虽有些家当,也经不起这么大的耗费。

当然了,你可以光发放一些粮食、食盐、布匹等物,不过人都是有追求的,如今瀚海国麾下各大城池都有商铺,手头有钱了自然会拿银子去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否则拼死拼活地获取更高的位置又有何用?

这个时代,同他们讲什么“追求”、“事业心”半点用也没有。

故此,光靠食盐和米粮是不行的。

“货物都有登记吗?”

“有,船只进出港口都有引导船,按照您的吩咐,货物、人员都要一一登记造册”

“他们交易的价格清不清楚?”

“大致清楚”

“好,本汗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就从今年开始收取关税,此次我从户部带来了几名人员,再从济州府抽调一部分人,就在这商馆区设置海关”

众人眼睛都是大亮,收取厘金的事情这些人早就想干了,不过尼堪一直说时机不成熟再等等,终于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了。

“你等看收取多少合适?”

“最少得一成”,孙秀林说道。

“两成”,孙佳绩腆着大脸说道,眼里隐隐有些兴奋,似乎想到了以前在毛大帅下面拦截往来朝鲜的船只收税的情形。

接下来有说一成的,也有说两成的,不一而足。

尼堪却闭着眼睛在思索一事。

这些货物运到各自的目的地,恐怕毛利都至少在一倍以上,收取一成、两成都不成问题,不过若是收的太多,势必会引起走私贸易的繁盛,届时釜山、五岛的私人贸易又会死灰复燃。

不过就这样不收肯定不行,他还承诺每年要给李倧一成的税收呢,加上济州岛的租金,每年就要支出去两万两。

怎样既能稳住这些商家,又能减少走私贸易?

“半成吧,明日召集众商家开会,本汗亲自宣布此事!”

半成,也就是百分之五,五百万两便是二十五万两,也算不错了,加上三十万两的自家产品利润,勉强够发放一年的饷银。

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