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六十三章 风光旧曾谙(3)鱼与蚌①

1625冰封帝国 第六十三章 风光旧曾谙(3)鱼与蚌①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汤圆李。 时间来到晚上九点了,除了汤圆李,所有的铺子都关门了,虽然外面还有几万人正在排队,有的也需要买上一碗豆花垫吧着,但如此多的人群,胆子小的商也不敢开门太久。 与城隍庙有勾结的几家卖檀香火烛等物品的早就关门了,当然了,作为正对着城隍庙的商家,他们肯定也安排人站在二楼盯着广场附近。 于是,汤圆李那在秋风中颤抖的幌子以及里面的光亮就愈发突出了。 李思恭放下了大碗,一大碗放了辣椒粉、盐的豆花下肚后,五十一岁的他似乎也精神起来了,由于有瀚海军士兵的看守,外民除了偶尔传来的说话声,其余的时间都安静如鸡。 “一切如常” 李思恭打了一个饱嗝,在桌上放下了一张小纸币,那上面写着“五十文”的字样,如今,一枚大夏国的银币价值铜钱五百文,五十文,相当于一成银币了,这就是大夏国目前的物价水平。 他站了起来,四下打量了一下,除了他和几个亲兵,便别无一人了,而老板李丰也在收拾没有人的桌椅,看样子只等他们这几个一走,李老板就要打烊了。 自从被大夏国的皇帝陛下在肯纳维克从熊口里救下后,李丰一直没对其他人说起此事,也是,从美洲回来的人,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就算铩羽而归的,多半也不会回到本乡本土,而是远走他乡,他们可不愿意在老乡们面前丢脸。 李丰就是南京人,他倒是直接回到了这里,当时还是明国管辖的下的南京。 瀚海军的将领与众不同的是,高级将领并不是成日里待在营房里就行了,必须要参与士兵的训练、巡逻等事宜,这是皇帝陛下所要求的,故此,大营设在皇城附近小校场(护卫皇宫的兵营)的李思恭将军很多人都认识。 而对于百姓来说,这些人到自己铺子里买东西、吃东西也是寻常见,也没有满脸堆笑免单一说。 李思恭向李丰挥了挥手,就要带着亲兵离开了。 “李将军” 此时李丰出现了。 一晃七八年过去之后,李丰也由以前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便成了而立之人,对于像李思恭这样恪守军纪的将领,他是打心眼里欣赏的,若是还在明国,像李思恭这样手下有着上万精锐的将领,那最少也是一个总兵,身为总兵,都有自己的厨子,想吃什么随时可以做。 想吃外面的东西,打发管家或小厮去买就行了,此时没有电话,若是有的话,一个电话,商铺就会屁颠屁颠送上门的。 但这些情况在军队里是严格禁止的,尼堪自从成立大夏国以来,对武官管理的严格远胜于文官,因为对于后世曾经当过某军连长的他来说,一个国家,文官稍微松垮一些无关紧要,但如果军队跨了,则危机就迫在眉睫。 当然了,对文官的松懈那也是相对而言,与大明公开的、名目繁多的“冰敬”、“炭敬”、“仪程”等相比,大夏国至少在明面上严禁这些名堂。 李丰不是不收李思恭的钱,而是突然想到了一事,此事他已经观察好几年了,年年如此,他虽然从美洲回来后没有去大夏,而是回到了大明,但他在内心对大夏还是认可的,藏在他心中的事情他一直没对旁人说,但今日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大官”,还是独自一人(在李丰看来,亲兵都是自己人),他决定还是说出来了。 “什么事?” 李思恭还以为他要给自己免单了,正要出口拒绝,没想到李丰竟说出以下一番话来。 “将军,这城隍庙属于那个衙门管辖?” “哦?应该是属于布政使衙门下面右参政所属的衙门管辖” 在大夏国的官职序列里,在省一级衙门,基本上还是延续了明制,设置布政使衙门管辖政事,布政使下面再设左右参政,左参政相当于常务高官,右参政则分管分属中央分属礼部、工部、商部的事宜。 “哦,那以前北大营卜侯爷属于哪个衙门” 李思恭心想,你一个小老板,好好做你的生意就行了,瞎问这些事情作甚,不过一想自己在辽东进修时陛下亲自授课时讲到的“亲民、爱民”之语,他强自按住内心的不满,说道:“卜侯爷无官一身轻,不过在布政使衙门挂了一个高级参议的虚衔,省内有何大事,他也是能说得上话的,喂,你问这些作甚?” 李丰闪躲着李思恭从军几十年养成的凌厉眼神,嘴里却没停着,“没有,我是经常看见卜侯爷的公子经常出入城隍庙,好像同庙里的主持关系甚好” 李思恭一愣,随即就明白他为何要说这些了。 这卜世仁如今在南京城也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了,他名义上是卜家几十处物业和商铺的打理者,实际上交友甚广,三教九流都有他的身影,对于这样的人物,又是侯府的人,眼下还只是三等伯的李思恭也无法说什么,人家做生意嘛,可不得交游广一些? 但李丰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还在滔滔不绝地往下说。 “城隍庙的主持元无极元道长是五年前过来的,当时他一出现,占卜、算卦十分灵验,于是城隍庙的生意就更好了,原本每年一度的祀孤日庙里只分发一千份符纸,每份也只卖上一百文,眼下倒好,自从元道长大显神通后,这符纸一下便提到一万份,每份还卖两个银币,乖乖,两张纸就卖一两银子……” 李思恭接过了话茬,“错,是一张纸卖一两银子,刚刚他们又涨价了” 李丰脸上露出羡慕的神色,他继续说道:“每年这个时候是太平街附近最热闹的时候,也是城隍庙最热闹的时候,三山五岳的人都齐聚城隍庙,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是来庙里求符纸的,带的礼物多,人也多,但从去年开始我算是看出来的,这些人同城隍庙是一伙的!” 这下李思恭的神色有严峻起来,他自然知道李丰嘴里的“三山五岳”是什么来头,有这些人物在,他本来想留下亲兵继续维持秩序,自己回大营安歇的心思也放下了。 至于受右参政管辖的城隍庙为何与黑道上的人物混在一起了,这就不是他想了解,也不愿意了解的事情了,在他看来,自己是军人,管好分内的事情就行了,何苦掺入官场的角力。 李思恭走出了汤圆李,原本是要到城隍庙里去看看的,不过当他来到还排着长队的广场上时,一阵深秋的冷风从北面吹了过来,然后他打了一个寒颤,他突然想到了李丰的话。 “卜世仁本来就不是一个好东西,与三山五岳、官府衙门都有来往,这倒罢了,要做生意,这些场面上的应酬不得不做,大夏国就算是开明盛世也不例外,但你老子多少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你在做这些事情时能否收敛着点,李丰能够瞧见他,他肯定是大摇大摆地从城隍庙正门进来的,眼下二进的大殿里元老道正在分发符纸,难道他去了后院?” 一想到这一点,已经五十一岁的他突然来了兴趣。 眼下他所在的位置是太平街的北端,正北面就是他的大营,大营的北面就是内城城墙,紧挨着内城城墙的则是玄武湖。 而在太平街的东南处则是皇宫,皇宫的北面是龙广山,龙广山紧挨着内城城墙。 这之间的宽广地方就是城隍庙和广场,而城隍庙的后面不远处则是内城城墙和太平门,除了太平门就是玄武湖和钟山,以及孝陵卫所在! 从皇宫北面一直到玄武湖附近的这一段内城城墙都是李思恭的防区,这一段路他再熟不过了,城隍庙的后面与内城城墙之间至少还有一百米远,在那里有一处凸起的内城墙,那是藏兵的地方,也就是说,就算有敌人攻破了太平门,但两侧依旧有伏兵存在,会将兴冲冲杀入内城的敌人杀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了,那是在南京城兵力充足的时候才管用,在大明初建的时候,包括南京城、孝陵卫、镇江、太平府的总兵力高达五十万,自然有充足的兵力布置,可是到了明末时,城里的军力满打满算不到十万人,还是没有经过精兵简政的十万人,真正有战力的恐怕不到一半,五万人马,想要遮护一百二十里的外城想都不要想,就连遮护七十里的内城城墙也是相当勉强。 但大夏国就是有这个自信,眼下枢密院只在这里安排了三个军团,三万六千人驻守,若是放到明国,肯定是要被人笑掉大牙的,不过对于大夏来说,能够大量运兵来到南京的只能从海上来,而单论海上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大夏国自认第二,就没有人敢认第一了。 故此,三个军团,足够了。 李思恭骑着马来到了城隍庙后面,此时时间已经来到晚上九点半,但眼前的一幕让他有些目瞪口呆。 整个后院灯火通明,里面传来了调笑声、喝骂声以及女子的尖叫声! 而当他们骑马过来时,还从黑夜里闪出一些黑衣人,不过这些黑衣人见到是城里的骑兵后便都缩了回去。 “这还是城隍庙吗?” 虽然在以前的辽东,城隍庙在没有落入清国前也有些污秽不堪,但那里不比内地,辽东在当时还是大明的边地,那里的城隍庙、佛庙都是当地汉人心灵寄托之处,虽略有隐晦之事,但大略上还是不错的,没想到在大夏国的治下竟出现了这样的地方。 “怎么办?” 李思恭皱起了眉头。 就在李思恭皱起眉头时,在二进大殿的上面,还有一层小阁楼,此时也有人在那里值守,此人也见到了骑马来到此地的李思恭,这人见到后,犹豫半晌,还是下楼去了。 而在皇宫的西北角上,有一处城门楼,站在那里,向北可以瞧见城隍庙,向西可以瞧见太平街,也有一人站在那里,他手里有一具望远镜,正盯着李思恭所在的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