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五十五章 北京,北京(6)委员会(中)

孙秀节点点头,正要让李延庚先说,又想道:“牧仁曾经在瀛洲担任了五年时间总督,恐怕更有发言权”,于是便说道:“牧大人,还是由您起个头吧,老夫是这么想的,想要实现陛下在诏书里所说的‘协助皇帝处理大都护府重要事宜’,恐怕要先了解各处总督府平日是如何办公的” 牧仁倒是没有谦虚,他说道:“以前并没有一定之规,在我的任期最后一年才最终定下了规矩,那时候,不光是瀛洲,还有了安西的部分区域。是这样的,以北美洲为例,自从开通蒸汽航线后,亚洲、北美洲往返最快两个月,最慢也要三个月,由于我国的船只每月都有三趟前往美洲的,分别是上中下三旬,自然避开了风暴盛行的七月份” “在瀛洲时,总督府内部依照本土的规制,每日有要事即可呈上来,然后一周集中一议,若是遇到外出,一个月一议也是有的,无论如何,每个月会将当月发生了什么大事,如何处置的,产生了什么影响,会登记下来,汇总之后,将三个月的记录全部封存起来由返回本土的船只带回去” “材料装在一个贴上封条以及总督府大印的章子的木头箱子里,为以防意外,总督府的人每登记一封材料就会重新誊写一封,也就是说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箱子,分别放在两艘船只上,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直到现在,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从北美洲过来的材料虽然也有遇到海难丢失的时候,但从未遇到过两艘大船同时遇难的情况” 这一节孙秀节、罗承志自然知道,因为从各总督府过来的材料先后送到通政使司,然后由通政使司根据不同的材料分别送到政务院、枢密院、理藩院处理,大部分自然与政务院有关,作为曾经的政务院总理,他们自然知晓。 罗承志接着说道:“是的,安西那边,铁路开通之后也实行了这个规制,也是三个月往返一次,实际上安西这边已经具备了一个月报送一次的条件,但我等呈报太子殿下后,殿下认为仿照北美洲的旧例就行了……” 李延庚心理一凛,“殿下是因为这些地方都是他的兄弟们管辖着,自己若是管的太勤,可能会生出嫌弃,故此才如此处理,是呀,陛下并没有明说这几处大都护府今后到底是听谁的,陛下在,自然要呈报过来,但是一旦陛下不在了又该如何处置?” 他似乎抓到了什么,“难道这就是陛下的真是意图,他在的时候,所有的地方自然要听他的,他也会时刻关注着的,但一旦太子上位了,主管各大都护府的大都护都是以亲王、郡王身份兼任的,实际上就是独立王国,那时,新帝还有这么大的威望予取予求吗?” 他又往深里想了想,虽然想通了这一节,但对于皇帝在他春秋方盛的时候设置这个机构还是有些迷惑。 牧仁接着说道:“条陈里自然也有需要中央决策的事项,比如增加财政预算、增加某种本土控制甚严的工坊,增加常备军的编制,遇到大的地方势力该如何处置,等等,当然了,自然都是些虽然影响深远,但并不需要立即做出决策的事项,我回到本土后先后在理藩院、枢密院待过,也收到过通政使司传递过来的条陈” “当时,作为相关衙门,我也会召集本衙门的官员商议,做出决策后呈报给陛下,陛下不在时,则呈报给太子殿下” 这里面,孙秀节是徐光启的得意门生,他最擅长的就是数学,有资格成为徐光启的学生,光是机缘巧合是不成的,最少在智商上能与徐光启匹配才行,否则如何在阿拉伯数字还没有引入中国的前提下能够快速对数学题目进行计算? 听牧仁这么一说,孙秀节突然明白了。 “以陛下的聪慧,呈上去的东西自然能很快做出批示,但如果是太子就不一定,他一定会反复向相关部门咨询,最后才做出批示,而陛下新成立的这个机构,难道不就是为太子准备的吗?” “这个机构的存在,名义上是辅佐陛下的,实际上是辅佐太子殿下的啊,陛下不喜欢成日通过早朝的形式处置大小事宜,放手让太子殿下去做,实际上还是不放心,让我们这些在许多部门待过的人协助太子快速做出决策啊” 想通这一环节,他又想到,“陛下大大方方说道那甚新帝上位,或者帝位交接之时,就是在为这个做铺垫啊” 他毕竟是接触过西洋教士的,对于西方政体也有所耳闻,这么一想顿时全部明白了。 “陛下聪明睿智,他所说的能看透上下千年,虽有些夸大,但也相去不远,以他的远见卓识,他在位的时候帝国是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但一旦他不在了,若是出现一个昏庸的君王,君王日常管辖着各院,可一言而决,若是做出昏庸的事情,连各院总理也阻拦不了,若是碰到执拗的,恐怕死谏也动摇不了他的决心,此时,若是有这么一个全部由元老组成的委员会,虽然依然有些困难,但还是能对皇帝不合适的决策作出扭转的” 又想到,“这多半就是西洋人的议会了,想在英国、荷兰,议会里的人权利大极了,有时候连国王都无可奈何,陛下自然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但这么一个委员会存在,适当规劝、扭转一下皇帝的决策还是极有可能的,何况,他在朝堂上发出的那些所谓‘诅咒’明显是针对他的子孙的” “还有,若是在位的皇帝确实昏庸无道,恐怕这委员会还有废立君王的权利!” 一想到这一点,孙秀节完全明白了。 “陛下这是要向皇权开刀啊,又不能明说,只能靠臣子们自己摸索,幸亏牧仁这些人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相互提点之下都明白了” “陛下在此时就将此事做了出来,明显是不想自己每日被俗务缠身,而是会放手让太子殿下监国一段时间再说啊,在目前,恐怕这个委员会的事情会多起来,如果再过个五到十年,太子殿下完全熟悉政务后,我等的事务就会局限到各大都护府了” 正想着,前院传来一阵嘈杂声。 孙秀节心理一凛,他站起来走了出去。 院子里站着新上任的政务院总理哈尔哈图、枢密使洪承畴等人,他们的脸上都露出焦急之色。 “怎么了?” “王爷”,哈尔哈图的声音里带着哭腔,“一开始朝会开的好好的,可没过多久,太子殿下突然晕倒了,眼下已经扶到后殿歇息去了” “叫了太医没有?” “叫了,正在医治呢” 孙秀节也有些焦急,“怎么会?太子殿下在参政之前曾在战舰上干满了两年,后来又在瀚海军骑兵、步军里个干了一年,监国之后在军中的一些习惯也没拉下,时常操练不辍,怎会出现此事?” 实际上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太子殿下除了迎娶尼布楚公主的长女为正妃,还分别纳了蒙古大酋、汉人大臣妃子各一名,眼下他身边只有三名妃子,又不喜酒,完全谈不上酒色伤身,难道是……” 他想说的是,“太子殿下处处以陛下为目标,就连在冬日里洗冷水澡也向陛下看齐,可陛下出生后不久就在零下几十度的野外待了许久的,天生有抵抗严寒的体质,太子生于富贵温暖之中,这体质岂能与陛下相比?” “太子才二十五岁,可皇长孙才几岁,若是太子有个三长两短,帝国平白会出现一番波澜” 哈尔哈图说道:“谁说不是呢,太子殿下在军中待过四年,从未将自己当做天潢贵胄,一直将自己当做一个小兵在打熬身体,没想到……” 在委员会值房的正背面是武英殿,就在众人焦躁不安时,武英殿的大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一人,正是王文慧。 王文慧的脸色也不大好,不过众人一见到他,都围了上去。 “王大人,太子如何?” 王文慧说道:“李太医正在施救,我过来时,殿下已经醒过来了,不过需要调养几日,陛下说了” 众人赶紧弯下了腰,朝乾清宫方向施礼。 “皇上说,‘既然太子殿下身体不适,今日的朝会继续举行,由政务院总理主持,今后在朕、太子都不在的情况下,都按此例办,不过一周举行一次罢了,由政务院总理、枢密使、礼部尚书三人轮流主持,会议结果形成文本先呈报通政使司,再由通政使司呈给战略委员会,由委员会作出批示,在呈到朕这里来’” 王文慧此话一出,孙秀节完全释然了,“果然是这样,太子殿下这一病倒是让委员会的职责立即体现出来了” 哈尔哈图听了有些愕然,他看了看孙秀节等人一眼,似乎也有些明白了。 “洪大人,陛下既然这样说了,我等还是去勤政殿继续开会吧” “也好” 洪承畴走之前,也是意味深长地看了孙秀节等人一眼。 等众人走后,孙秀节本想继续召集诸委员商议,并将自己的想法旁敲侧击地说出来,但他挂记太子殿下的安危,便问王文慧:“殿下现在是在重华宫还是坤宁宫?” 他这样问也是有原因的。 在紫禁城的东南角,是一片由重华宫、龙德殿、观心殿、崇质殿为主殿组成的宫殿群,眼下是太子“东宫”所在,这里有东华门与皇宫相连,太子突然晕倒,不用说皇后焦急得不得了,多半会让他去坤宁宫休息。 “在重华宫” 王文慧却是这样回答。 这意味着两件事。 其一,太子殿下的病并不要紧;否则皇后无论如何是会让他去坤宁宫的,其二,是陛下回到京城后,由于纳了两名年轻的妃子,再由太子殿下随意出入后宫已经不大方便了。 “走,瞧瞧去” 他是孙德威的堂叔,又是郡王,于情于理都要去瞧瞧,罗承志、牧仁、雅丹、李延庚等赶紧也附和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