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十五章 克孜勒苏(上)

1625冰封帝国 第十五章 克孜勒苏(上)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叶连纳克带着他的军团行走在喀什噶尔以西的古道上。

所谓“古道”,实际上是自汉代以来,西域诸国与中原王朝进行贸易的道路,也就是正宗的丝绸之路干道所在。

他们是从喀什噶尔出发后,沿着一条叫做克孜勒苏的河流向西迈进。

夏日,正是克孜勒苏河河水正盛的时候,克孜勒,红色的意思,苏,河流,名字的含义与美洲那条科罗拉多河一模一样。

盛夏时,河流北边的南天山山脉,南面的帕米尔高原上该融化的雪水都融化了,眼前的克孜勒苏已经膨胀成一条宽约一里,深约三米的大河,而在平时,她只是一条宽约一百五十米,深约一米半,处处可涉渡的河流。

克孜勒河河谷海拔多半都在三千米以上,故此,盛夏的河谷地带气温也只在十五度左右。

大军已经深入到河谷地带约莫一半的距离了,此时,河谷平地平均宽度只有两里,大军行走在北岸那处宽度只有一丈的道路上,在蒙元时代,这条道路保养、修葺得很好,不过当帝国崩溃后喀什葛尔到费尔干纳盆地、阿姆河流域的道路先后有各种不同的势力占据,这些势力疏忽而灭,自然不会考虑修葺道路。

饶是如此,操着突厥语、波斯语的商人还是义无反顾地奔波在这些道路上,不过到了夏季时,从两侧高山上突然冒出的洪流,也就是克孜勒苏河的支流经常会将商队冲走,北侧的南天山、南侧的帕米尔高原,山谷众多,时断时续的河流也非常之多,河水的流量完全依靠当时的气温。

一旦某日气温骤然上升,原本不会融化的高山积雪也会在短时间化成溪流,并在短时间里汇入支流,当商队走到某处山谷时一定要小心才是,否则极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这样的峡谷约莫三百里长,由于顾忌到可能出现的洪流,大军行进的很慢,每日的速度只有五十里左右,老天保佑,当他们走到一般距离时,并没有碰到那骇人的洪流。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第一骑兵旅的侦察部队。

前面说过,每一个旅有一个连的侦骑部队。

第一旅的侦察连连长叫阿塔姆,正是军团司令叶连纳克的亲弟弟,今年二十四岁,而第一旅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旅。

此时的大夏国,由于部族众多,在编制军队时就不可能将某个部族的人编在一起,但也不排除以某个部族为主进行编制,比如眼前叶连纳克军团的第一旅有一半的人员全部来自乞尔吉斯部落,当然了,都是来自叶尼塞河流域的乞尔吉斯人,一半人中,毕业于定远府骑兵学校的约占三成,其他人占七成,这样的结构在瀚海军骑兵中比较典型。

大夏国将叶连纳克军团安排在南疆附近,也不是没有目的的。

哥萨克、准噶尔人兴起后,第一批迁到费尔干纳盆地的乞尔吉斯人一度成了那里先后兴起的各个汗国的争夺对象,在上次白骨令事件里,费尔干纳盆地被哈萨克贵族赠给了雅安,雅安迁到印度河流域后,也将那里的哈萨克、乌兹别克人一起迁走了,但当地的乞尔吉斯人、塔吉克人都是在山地草场讨生活的,他们中的大部分并没有跟着南迁。

叶尔羌汗国灭亡后,残存的汗国后裔自然要大力拉拢周边善战的乞尔吉斯人,故此,让也是乞尔吉斯人,还是以前叶尼塞河流域最大、传承最久的阿勒泰萨尔汗国王室后裔叶连纳克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古道进入费尔干纳盆地或阿姆河流域是应有之意。

不过,无论是叶尔羌汗国,还是入如今占据印度北部的蒙兀儿汗国,对于西域古道都熟悉得很,他们不会对这条要道放松警惕。

再过大约一百五十里,大军就要进入克孜勒苏盆地,一处夹在帕米尔高原、南天山之间,长约三百里、宽约五十里的大型盆地,在盆地的东端某地,一个叫撒利塔什的地方,向北则是正统的去西亚、小亚细亚、欧洲的丝绸之路,向西则是去往阿姆河流域、阿富汗的要道。

向南则可以进入帕米尔高原,进入瓦罕谷地后可进入印度河流域,历史上玄奘就是这样走的。

如此紧要的地方,残余的叶尔羌汗国是不会不管的。

这也是侦察连连长阿塔姆需要弄清楚的地方,他们的侦骑已经做到了前出五十里的强遮蔽,一个连的兵力已经分成了九个班,一个排的兵力不理会两侧的山谷,径直向前侦查,另外六个班,沿着克孜勒苏河两岸,一边三个班不放过任何一个山谷,但遇到这些山谷后,就不需要做到五十里强遮蔽了。

他们既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在不是干道的山谷,大多数地方并没有道路,只有当地牧民放牧的小道,敌人就算可能有埋伏,还能埋伏二十里之远,等他们从埋伏地点出来时,由于道路的限制,完全做不到突然性。

阿塔姆亲自带着一个排奔驰在最前面。

他们抵达现在的地点后,再过大约五十里就可以进入克孜勒苏盆地了,此时的克孜勒苏盆地不像后世,是荒凉一片,而是水草丰美的地方,可以养活大量的丁口的,就算是几万骑兵进驻,战马也不缺青草食用。

当然了,由于此地深处要冲,还是几个汗国反复纠缠的地方,原本在这里的游牧、耕种的部族早就跑了个干净。

前面就是一处较大的有支流汇入的山谷了。

“吁……”

阿塔姆勒停了战马。

作为从叶尼塞河流域流域过来的人,阿塔姆对冰雪融化造成的洪水非常敏感,因为在以前的阿巴坎盆地、米努辛盆地、坎斯克盆地,在没有大夏国进驻之前,包括以前盛极一时的辖嘎斯汗国时代,由于地广人稀,他们肯定不会想到要疏浚河道,修建水利设施的,于是大小河流都依着地势肆无忌惮地到处流淌,人力改造的痕迹几乎没有。

那里的部族只不过是根据经验住在较高的地方罢了。

而人数更为稀少的埃文基人多半住在地势较高的森林里,自然没有住处被洪水淹没之虞。

阿塔姆能立即勒停战马,是他天生的敏感起了作用。

一个排的骑兵,三十多人,一起奔驰时发出的动静还是不小的,不过阿塔姆还是发现了异样。

“轰隆隆……”

一阵闷哼从前面右侧的山谷传出来了,紧接着一道浑浊的河水突然比之前高出约莫一米的声势从里面冒了出来!

当它冒出来时,不仅让一侧的克孜勒苏河立即高涨起来,还让克孜勒苏河北侧的道路充满了河水!

幸亏阿塔姆他们还在百米开外,当河水漫到这里时已经只有薄薄的一层了。

枯枝败叶、动物的尸体、枯草浮在浑浊的河水上,没多久便将河水交汇处堆满了。

阿塔姆端起了望远镜。

一具人类的尸体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人应该是脸朝下,全身裹在黑色的长袍里,长袍的顶部是一顶与长袍连在一起的黑色的帽子,眼下那帽子已经滑到背部,露出了那人有着乌黑长发的头部。

而在那人的附近则是一具马匹的尸体,马匹身上的鞍具依旧完好。

“阿哈马!”

见到那匹马尸,阿塔姆的瞳孔不禁一缩。

所谓“阿哈马”,是乞尔吉斯人对于像汗血宝马、阿拉伯马这样的纯种战马的称呼。

此人与战马在一起,还是一匹阿哈马,肯定不是乞尔吉斯人,联想到他的装束,此人的身份便呼之欲出。

费尔干纳盆地的圣战者!

溪流来势汹汹,但并不能持续多久,大约一刻的时间便消停了,又恢复到了不到只有半米深,战马可以涉渡而过的情形。

此时,阿塔姆已经给战马上了嚼子,在谷口两侧埋伏起来。

没多久,一队骑兵从山谷里出来了。

一共九骑,都是阿哈马,高大神骏,一色的连帽黑色长袍,帽子里面的肤色很深,都留着浓密的大胡子,有的明显还是黑皮肤的人!

上过骑兵学校的阿塔姆知道,在非洲,特别是靠近红海的地方,有一些国度肤色很深,几乎就是黑人,但却是天方教的信仰者。

这些人都挤在谷口看着浮在克孜勒苏河里的那具尸体,显然那具尸体以前的身份还不低,这些人不停地正争吵着,说的语言侦骑们都不懂,最后有三人下马了,他们走到克孜勒苏河边上,在河边上寻摸了一阵,最后找了一根长一些的树枝,看来是准备将那人的尸体勾上来。

没多久,那人的尸体已经被他们勾到岸边了。

此时,所有的人都下了马,围着那尸体单膝跪下,左手捧在心口,右手一会儿指向天空,一会儿指向地面,嘴里念念有词。

“砰……”

如此良机,阿塔姆肯定不会错过,他拿起了身上的单发的线膛燧发枪,每人一杆,一人瞄准了一人。

没有意外,只有不到三十米的距离,九个黑衣人全部中弹倒地!

“驾!”

阿塔姆双腿一夹,用乞尔吉斯大马与蒙古马杂交形成的枣红色战马猛地蹿了出去!

……

一个小时后,正与步军旅在一起行军的叶连纳克得到了前面的消息。

“将军,第一旅侦察连遇到了敌人的侦骑,是一小队圣战者,经过审问,已经弄清楚了他们的身份,就在前面的克孜勒苏盆地,有一万圣战者骑兵,在以前喀什噶尔黑山和卓玛木特的率领下驻守在那里”

叶连纳克眉头一皱,“圣战者?按说他们就算被俘也不会向敌人吐露实情的……”

“将军,凑巧了,这里面的还有刚刚皈依天方教不久的黑人,来自东非,以前是阿拉伯人的奴隶,在上一次大型朝圣活动结束后,有不少奴隶恢复了自由身,其中力气大、接受过作战培训的加入到圣战者行列”

叶连纳克一脸诧异。

“圣战者不是很纯洁、很虔诚的吗?居然还能这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