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六十三章 明斯克大公国(5)

1625冰封帝国 第六十三章 明斯克大公国(5)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次日清晨。

一夜无话。

不过在晚上时,尼堪还是有些忐忑的,虽然对自己很有信心,但在这个世界上万事没有绝对,何况是在这里带了十年兵的孙思克?

每隔两个小时都有灰衣卫从明斯克到克里米亚的驰道上利用大公国的驿道传来讯息,等孙思克走了后大约一日后,尼堪已经放下心来,因为就在这一日他让孙秀澜收缴了在米尔城堡里镇守的孙德安亲军统领的兵权,并让勒恩代管。

没想到这个过程也丝毫没有波澜,一听说皇帝陛下要亲自掌控这支军队,那个统领,一位来自乌克兰的哥萨克后代,不过是第聂伯河以东波尔塔瓦府的哥萨克后代毫不犹疑将自己的印信交了出来。

第聂伯河以东的哥萨克在大夏国占据之前,一部分进入到了北边的俄罗斯境内,大夏国从乌克兰大公国手里拿到此地后,又有一部分哥萨克迁徙到西岸,留在东岸的哥萨克并不多,加起来只有两万多户,此人正是其中之一。

米哈伊琴科,大夏国着力培养的少年哥萨克之一,从十岁那年便自己打造恰西克马刀,练习骑射,十三年那年进入到新大同小中学堂学习,最后进入大夏国设在扎波罗热的克里米亚骑兵学校学习,后来又作为孙德安的亲兵在明斯克待了三年,才二十五岁便成了孙德安亲兵的副统领。

这是一位带有一些哥萨克骑兵的技艺进入到大夏国各级学堂学习的学员,而扎波罗热骑兵学校的校长就是那位单论武艺在大夏国仅次于萧阿林的姬甲杰。

尼堪不知道的是,在眼下哥萨克大草原上,他已经有了“真正的太阳汗”的名声,以前拥有过这个称号的有匈奴人阿提拉、蒙古人拔都,但并不彰显,没想到在以第聂伯河、顿河、阿提拉河、萨日德格河流域,尼堪“太阳汗”的名称倒是传开了,博格达汗倒很少人知道。

从米哈伊琴科身上,尼堪不禁为自己放弃普通牧民,着力培养他们的下一代感到庆幸。

而负责整个波罗的海东岸,总部设在明斯克的灰衣卫的管辖权尼堪准备收到中央来,自己虽然在这里表面上设置了大公国的架构,实际上还是按照一个行省来打理的,原本他认为灰衣卫头目都是从阳都学校毕业、培养的,虽然接受孙德安与中央的双重管辖,但以自己的威望,境内有什么异动还是会报到他那里去的,没想到这十年不光他没有收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连政务院、枢密院也是如此。

于是,这一次,他并没有带上王文慧,而是让他在明斯克整顿灰衣卫。

“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干脆将此地重新划成行省算了,要想欧洲人服气,光是在武力上碾压恐怕还不行,干脆在明斯克或柯尼斯堡建设一所大学,广招欧洲诸国青年才俊,将大夏国的文化、科技、哲学毫无保留地宣扬出去”

“我国有近三十年的基础工业实践,他们想要赶上来谈何容易,这不是一所大学就能达到的,既然在他们眼里已经是异端了,干脆就大肆宣扬我国新的宇宙学,让他们那勉强达成一致的太阳中心学在大夏的宇宙学面前瑟瑟发抖吧!”

“至于课程,不设工科,但数学、物理、化学全部敞开,加上中文、音乐、美术、哲学,让这里成了欧洲的文化中心,让中文成为欧洲的除开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并以将大夏语为荣!”

但他又想到孙德安,“此子虽有些忤逆,不过这十年来将境内治理的井井有条,并无大错,若是骤然将他的大公地位取消,是不是太过无情了?”

但他一想到此子以往的种种行径,以及在厄斯克门的表现,他还是下了决心,“自己是开国之君,文治武功都震古烁今,对于文武官员以及子女并无任何偏见,大致能做到不偏不倚,春秋方盛,并不是年迈昏庸之人,在这种情形下他们除了在武力、财力、科技上依赖于母国,在其它方面却将自己以及中央视若无物,长此以往,美洲、非洲等地完全可以有样学样,此风断不可长!”

有了米哈伊琴科的先例,尼堪信心大增,他决定去明斯克东北边境,靠近俄罗斯人的边境大城斯摩棱斯克的奥尔萨城瞧一瞧。

这一次,他没有将所有的神武军全部带上,只带了勒恩的五百亲卫队,加上米哈伊琴科的一千全部出身于哥萨克,但都是从扎波罗热骑兵学校毕业的哥萨克骑兵——当然了,这些哥萨克放到瀚海军序列里实际上就是猛虎骑。

一千五百骑,沿着明斯克到奥尔萨的驰道奔驰而去。

奥尔萨离明斯克约莫四百里,与俄罗斯的斯摩棱斯克一样都是第聂伯河沿岸的城堡,在上一次的俄波战争中奥尔萨被俄罗斯人付之一炬,但框架还在,自从罗曼诺夫王朝兴起后,波兰人也异常重视,奥尔萨城方圆十里,可驻兵一万,大夏国接手后从本土调来了大量的蒸汽机,切割条石、烧制砖瓦,不到一年功夫便将此城恢复起来了,按照大夏国一贯的规制,凡重要之地,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形下才会设立单纯的军堡。

奥尔堡附近是大平原,还都是肥沃的黑土地,这样的地方大夏国岂能轻易放过,这里有三千户移民,加上调整到此地的明斯克农户,总数量接近五千户,另外在奥尔萨北面的维帖布斯克、南面的莫吉廖夫,总户口接近两万,是靠近俄罗斯边境的三个大县。

“陛下,奥尔萨离斯摩棱斯克大约两百里,我国在那里只设有一个骑兵旅,但俄罗斯人却在斯摩棱斯克拥有一个军团,有三个步军旅,一个骑兵团,全部是新式的军团”

“这个军团是斯摩棱斯克的常设军团,因为军团司令、旅长、团长都是有爵位的贵族,他们的农奴也跟着他们来到了此地,这里原本是波兰王国的领土,但居民却以俄罗斯人居多,在前任沙皇在位时双方就在斯摩棱斯克连番大战,最终俄罗斯人获得了此地,现在那里除了坚固的城堡,周围还有大量的农田,可以很快动员起至少一万农奴兵”

在往奥尔萨行进时,米哈伊琴科向尼堪介绍着边境的情况,听到这里时尼堪不置可否,这些情报孙德安倒是全部汇报给了中央,估计是自己手里只有两个军团,而周围的立陶宛、瑞典人、俄罗斯人、波兰人,甚至乌克兰的的常备军都远远超过他,忧虑之下倒是如实汇报了这些情况,打的主意是让中央多派一些兵力过来。

但尼堪想的远比他儿子多。

“单论明斯克,兵力自然不多,不过与明斯克一河之隔的克里米亚可是有四个以骑兵为主的军团,加上新调过来的孙秀刚步军军团,五个军团,周围任何一方势力想要轻举妄动都得掂量掂量,明斯克,那只是放在明面上的幌子而已”

“奥尔萨骑兵旅的旅长什么来头?”

其实尼堪什么都知道,但他有心想考考米哈伊琴科,这位操着一口流利大夏官话的哥萨克能够有幸进入扎波罗热骑兵学校学习,还能以二十五岁的年纪当上相当于旅长的高位,自然不仅仅是孙德安的亲信那么简单,肯定有过人之处。

按照王文慧的了解,此人骑战能力非常突出,又沉稳大气,但他脸上时不时闪现的一丝精光让尼堪也不敢完全放心。

“回禀陛下,此人叫耶律楚,是原来里海北岸契丹联盟苏丹耶律兴辽的幼子,今年也是二十五岁,与末将同时进入扎波罗热骑兵学校,并一同毕业,他精通大夏文,原本是按照录事参军来培养的,不过大公见他骑射也相当了得,便让他担任奥尔萨骑兵旅的旅长兼任录事参军”

“原来是他”,尼堪的脑海里陡然想起一个人来,当他在十年前带领大军横扫东欧一带时,哈萨克汗国小玉兹两大部落联盟之一的契丹联盟首领耶律兴辽不禁当场决定归附大夏国,还将自己部落的一部分加入到博格拉部,同时让自己的幼子,那时才十五岁的耶律楚进入定远府小中学堂学习,没想到他后来到了扎波罗热骑兵学校学习,并没有进入定远府的骑兵学校学习。

想到这里,尼堪不禁仔细打量了米哈伊琴科一下,看得他不禁有些不好意思。

米哈伊琴科完全是一个东欧斯拉夫人相貌,金色的头发,带有雀斑的白皮肤,他已经蓄起了短须,胡须也是黄色的。

而所谓契丹联盟,除了萧承翰所在的部落,剩下的部落基本上可以称之为突厥语系的部落了,以耶律兴辽为例,这个名字是他私下自称用的,在正式场合,他的名字是一大串,他自己的名字实际上也是穆罕默德。

灰褐色头发,虽然也是白皮肤,但肤色明显比正宗的斯拉夫人深一些,这样的面目,在黑海、里海一带比比皆是。

一个正宗的哥萨克,一个虽然自称是契丹国耶律氏后裔实际上已经完全突厥化的突厥人,加上本土人(汉人、蒙古人、索伦人的统称),这便是眼下的克里米亚总督辖区三大人种。

而在俄罗斯边境方向,还有一个骑兵旅,驻扎在莫吉廖夫,该名旅长却是来自波兰农奴的后代,叫卡钦斯基。

在立陶宛方向却是一个从小就是孙德安护卫的诺尔布担任骑兵旅旅长,也就是车臣汗部硕垒大汗的嫡长孙,在上次厄斯克门幸免于难的那位,孙德安的母亲是硕垒的幼女格根塔娜,让诺尔布跟着孙德安也是应有之意。

诺尔布的驻地在明斯克、立陶宛、里加(拉脱维亚)三地交界之处的布拉斯拉夫。

诺尔布还兼任着大公国灰衣卫头目以及孙德安亲军副统领的职务。

哥萨克、波兰人、突厥人、蒙古人(已被尼堪视为本土人),加上孙思克军团唯一的那个步军旅,也就是镇守明斯克城外城的那支部队的将领,则是迁徙到克里米亚的汉人移民后裔,各个人种已经在明斯克聚齐了。

反而是明斯克本地人尚没有担任旅长以上高级将领的人物。

两日后,一座夹在第聂伯河与其支流交汇处三角地带的大城中带有明显东正教风格的教堂顶部从橡树林里露了出来。

“陛下,奥尔萨快到了”

米哈伊琴科正说着,前面也卷起了一片尘土,没多久,尘土里出现了十余骑,一位带有东方人特征,但五官轮廓十分突出的年轻将领在尼堪前面大约几十米停了下来。

耶律楚,父亲是耶律兴辽,母亲却是杜尔伯特托音部的贵族之后,一位现在看起来明显是“混血”的健儿,身材中等,但走起路来却虎虎生威的年轻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