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五章 霜狼骑兵(1)

1625冰封帝国 第五章 霜狼骑兵(1)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萨内卡。

在鄂毕河大拐弯处附近的沼泽地里,安巴、席特库、库玛三人在一处原本是北极狼的巢穴里待了十日。

北极狼的巢穴位于鄂毕河东岸一处有一百三十八条支流、沙洲组成的令人望而生畏的沼泽地正中心,若是在春夏季节,这个地方将会出现大量的水獭、水鹿、野鸟、北极狐、野兔,但到了冬季,北极狼也迁徙到有着驯鹿群的泰加林里去了,只留下这处巢穴。

作为此地最大的掠食动物,北极狼自然占据了一处较高的干燥地方,地上满是厚厚的苔藓,野草、野花夹杂着这近北极地区唯一的灌木品种。

此地距离鄂毕河主航道有五里路,在大夏国十倍单筒望远镜的观察下,主航道的任何动静都无所遁形。

十日了,为了防止再发生意外,三人都咽着冷硬的面包,一直没有生火。

他们的忍耐终于得到了回报。

第十日中午开始,大量的冰船开始从他们镜头里出现了。

所谓冰船,此时实际上是在一艘大的平底船下面加了两根类似于冰刀的东西,冰刀的前端向上翘着,这样一来平底船与后世的冰面接触的部分非常小,摩擦力就小,加上湿滑的冰面,用四匹马就能跑的飞快。

这样的冰船,首先是由大夏国在贝加尔湖以及附近的河流上使用的,而拉动冰船的马匹四蹄也钉上了带着铁钉的马掌,这样的东西不用说很快就传到了凡是在冬季河流结冰很厚的国度,比如俄罗斯、波兰、瑞典、德意志诸国等。

其中学得最快当属俄罗斯,他们将人员物资运到萨日德格山以东,在春夏季节自然沿着各种水道,到了冬季则是冰船了,在铁路没有发明之前,水路是最经济、最便利的道路。

“一百艘冰船”

临近黄昏时分,安巴终于放下了望远镜,因为当最后一艘冰船船首的马灯挂起来后就再没有其它的冰船通过了。

马灯,俗称气死风灯,也是大夏国的发明,也在此时传到了欧洲。

“跟大夏国一模一样的马拉冰船,我大夏的冰船已经进入蒸汽时代,但那是在主要河道和湖泊,在大量的支流和山间,马拉冰船依旧是主力,这样的冰船长三十米,宽十米,高三米,分为两层,春夏季节可以装载三百人,到了冬季还可以挤进去更多的人,最多可装载四百人”

“也就是一百户人家,一百艘大船,那就是一万户,乖乖,想不到俄罗斯也有这样的大手笔,他们是向鄂毕河上游驶去的,若我猜的不错的话,这一批人应该是去以苏古尔特为中心的鄂毕河中游走廊了”

安巴所说的鄂毕河中游走廊,是指额尔齐斯河汇入鄂毕河的汉特-曼西斯克以东,上游的下瓦尔托夫斯克以西,长约八百里的鄂毕河河谷地带,这一带河谷宽阔,河水深邃,鱼类众多,当大夏人占据西西伯利亚南部草原地带后,俄罗斯人立即将重心从托博尔斯克转移到了这条河谷地带,其中的中心城市就是苏尔古特。

汉特-曼西斯克—苏尔古特—下瓦尔托夫斯克,就是俄罗斯人在西西伯利亚的轴心,粮仓以及工矿中心。

很不幸,在大夏人的压迫下,俄罗斯人早几百年将地下的天然气利用起来了,虽然不如乌连戈伊那样便利,但工矿作坊终究是利用起来了,生活用燃料还是以木柴为主。

安巴放下望远镜后想起了张七。

张七是在他们完全消失后才绕到山包那里去的,在白茫茫的大地上,想要从望远镜里消失,也至少有几里路了,故此,当张七发生意外后,安巴等人已经在十里开外了,他们并没有听到旷野里那火铳声。

但三日里安巴等人没有等到张七后立即意识到他肯定出现了意外,作为灰衣卫,他们之间肯定有一整套用来联络的手段,但三日没有等到张七就无须再等下去了,于是他们继续向东疾驶,没多时便抵达萨内卡。

“山包后肯定有古怪,多半是埋伏在那里的老毛子,他们被张七碰到了,一旦碰到,张七若不是被他们俘虏了便是杀了,以张七的手段,他是宁愿自杀也不会落到老毛子手里的,他肯定没有将我等的行踪供出来,否则我等这几日也不会安安稳稳待在此地”

“但如果张七很快处理了意外,但因为敌人已经发现了他,他若是朝我等的方向奔逃就会将我等暴露,依着他一贯的做法,那肯定是向西去了,按照我等之前定下的多种预案,当遇到危险时,或者被迫分散逃亡时,逃到西边也是预案之一,届时,混入巴什基尔人里,然后慢慢南下,一个月的时间也到钦察省了”

一想到张七那伟岸的身躯,惊人的身手,安巴觉得他绝对还在人世,肯定正在大山西边向南狂奔。

“一年多时间过去之后,我等已经将敌人的军力布置情况摸得清清楚楚,是时候回去了,但问题又来了”

“我等是尾随冰船南下还是横穿纳德姆河-普尔河-塔兹河苔原去叶尼塞河?”

最终他还是决定小心为上,既然已经得到了情报,眼下第一要务就是将情报安安稳稳送回去。

若是沿着鄂毕河南下,沿途都是老毛子的据点,路途还长的多,若是径直向东,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到了普尔河后还有大量的埃文基人定居点可以遮掩,路途也只有一千多里。

于是,他们在夜幕降临后开始向东滑去。

……

泰梅尔半岛,西伯利亚最北之地,大致位于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

冬季,泰梅尔半岛的苔原世界早就是白茫茫一片。

零下三十度,虽然抵近北极,又是典型的苔原地带,但泰梅尔半岛的气温却与萨日德格山北端差不多,单论寒冷程度,他还比不上雅库茨克。

在半岛南端,苔原与针叶林的分界线附近,正行进着一支队伍。

在极寒之地,也有温带地区没有的好处,由于气温极低,地上厚厚的积雪很快就会冻上,看似有一米厚的积雪,踩上去后能够陷下去的最多只有一尺,在最冷的一二月份恐怕还不到,在这样的雪地里,人类行走依然有些不便,但对于动物来说却形同平常。

泰梅尔半岛中部,海拔很低,到处是冻得结实的沼泽地和高低起伏的小丘,像这样的地方,作为人类来讲,若人数不多,背着一些食物还是能生存下去的,因为一旁就是泰加林,可以生火,假若纯粹在苔原上,还是在太原深处,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生存下来的希望都不大。

泰加林里,以及海边,才是生物最多的地方,泰加林里有北极狼、北极狐、驯鹿,海边有北极熊、海象、海豹。

但作为人类来讲,沿着海边行进实在太过复杂,而穿越泰加林又极为不便,于是在苔原与泰加林的交接处便成了他们的选择。

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泰梅尔半岛一次性有这么多人穿行在这里。

大约有千人左右,一色的服装,大多数人都坐在用雅库特马拉着的爬犁上,少数人骑着一种比雅库特马略大一些的马匹跟在爬犁两侧。

霜狼骑兵。

这是大夏国设在雅库茨克、安加拉(后世伊尔库茨克)骑兵学校所出骑兵的正式名称,这个名称一般人想不出来,只有在后世玩过游戏的尼堪知道,自然也是由他命名的。

这支骑兵队伍在泰梅尔半岛,自然来自雅库茨克,与雅库茨克相比,这里的气温还高一些,这些骑兵自然完全不畏惧寒冷。

雅库茨克霜狼骑兵团,在雅库茨克那样的地方,本身就人烟稀少,也不大可能训练出太多骑兵,能常年保持着一个团的规模就不错了。

当然了,在安加拉,还有一个安加拉团,在坚昆城对面的坎斯克,还要一个坎斯克团。

这三个团加起来才是一个骑兵旅,霜狼骑兵旅。

是的,雅库茨克旅是从雅库茨克出发的,他们有整整一千人。

骑兵大多来自雅库特人、埃文基人,他们都穿着两件大衣,里面是呢绒大衣,外面则是一件特殊的大衣式棉甲,像如此寒冷的地方,若还是将冰冷的金属甲面穿在外面,当在极冷的冬日用手一摸,十有**手会粘在甲面上,想要让他们脱离可不容易。

于是,一种糅合了棉花、蚕丝、铁丝的特殊棉甲就应运而生,他们的表面还是棉布,但里面却别有洞天,穿在呢绒大衣外面后不仅能有效防护砍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铅子的射击。

这样的长款棉甲自然造价不菲,当然了,能够穿这样棉甲的霜狼骑兵也不多。

头盔也是如此,无非是将铁板包裹在棉甲里面。

一色的鹿皮手套,鹿皮长靴,作为大大方方的军人,自然不用像张七他们一样遮遮掩掩,大量使用树脂、鱼胶、鹿筋,少量使用沥青提取物制成的鞋底,鞋底还安装着钉套。

有了这样的棉甲,铜盾就不需要了,但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装填铅弹也十分不便,于是,一种在猛虎骑三连发骑枪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五连发骑枪便应运而生。

无论是三连发还是五连发,都是弗朗机式,也就是装填铅弹、火药的部分可以快速装卸的,这个部分也叫子铳,重达三斤,整杆骑枪重达十二斤,每名霜狼骑兵需要携带两个备用子铳,以及一个若是在主动防御的情形下慢慢装填的弹药袋,这样算起来,与骑枪相关的分量就有二十五斤。

一把骑刀,一把短刀。

别小看这把短刀,它倒是典型的阿拉伯式,刀身的弧形向内卷曲,实际上是一把用来战斗、砍树两便的短刀。

一把军工铲,这把军工铲的主要作用不是挖掘壕沟,而是挖掘积雪,让积雪下面的苔藓、干草露出来,在这极寒之地,若是完全依靠马匹自己翻动积雪去吃下面的苔藓或干草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下面的积雪冻得太严实了。

马匹方面,战马是用来自亚洲大陆战马中最靠北的乞尔吉斯大马,实际上就是来自坎斯克盆地的大马与最耐寒的雅库特马(它们能抗住雅库茨克零下五十度的极寒)杂交而成,接近二十年控制雅库茨克后,大夏国终于拥有了几千匹这样的杂交大马,既耐极寒,又比雅库特马高大一些,他们的名字就叫泰加马。

而拉着一个班骑兵爬犁的马匹还是低矮、有着厚厚皮毛的雅库特马,雅库特马能够骑行,但作为战马就太挫了。

但无论是泰加马还是雅库特马,抑或是蒙古马,都不像在森林部族中普遍使用的驯鹿,它们不挑食,干草、苔藓都冷食用,但驯鹿则是非苔藓不可。

若是在贝加尔湖一线附近,大夏国每隔一段距离都有据点,那里储藏有牲畜们普遍喜欢的黑麦杆碎料,但在极北之地就不行了,又不能携带大量的碎料、豆料,便只能依靠骑兵们的工兵铲了。

对于骑兵们来说,他们携带有粮食,加上打猎,倒是比牲畜们便捷得多。

若是到了海边,他们的食物就更丰富了,届时,大量的海豹、海象可以食用。

他们的目的地确实是海边。

叶尼塞湾,叶尼塞河汇入大海的地方。

抵近叶尼塞湾后,他们会南下大夏国在西伯利亚最北的矿场——纳尔赫特,哪里有西伯利亚最大的铜矿产区,当然了,以大夏国当下的水平,根本不需要在如此寒冷的地方采矿,他们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在尽量靠北的地方聚集人口。

纳尔赫特,自然也成为了大夏国流放罪犯的上好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