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四十八章 皮萨切克之五:两支小分队(8)阿巴拉契亚山小分队的尾声

没几日,新的命令从白宫里传出来了。

以孙德孝为主,林泽垢为辅,继续带人探查阿巴拉契亚山脉,这次的目标很

大,预计要花费至少三个月的时间,让他们沿着萨斯奎汉纳河一直探索到伊利湖以南。

在萨斯奎汉纳部临时酋长珍妮的嘴里,知道了肖尼人的存在,又从如今已经与大夏国全面交好的荷兰人嘴里得知了更加强大、拥有火器的易洛魁人的存在,以防万一,这一次孙德孝带了一个营海军陆战队的兵力。

分队除了验证前期刘文静、孙德惠他们得到的成果,还担负着接洽土人,看他们愿不愿意迁到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平地上,还准备在铁杉、香脂冷杉、刺槐多的地方,也就是在后世东西萨斯奎汉纳河交汇之处、英国人叫桑伯里的地方建设据点,准备以此为中心,徐徐控制整个萨斯奎汉纳流域。

此地,大夏国正式命名为“萨斯奎汉纳”。

该地距离山口的尼布楚(哈里斯堡)只有百余里,砍伐的树木扔到河流之后可以顺流而下,一边顺着河水流淌,一边在水里将树皮浸泡掉,沿途有小船将搁浅、被堆积在河里的枯木堵住的木头重新拉进河里。

有时候有着蒸汽动力的船只还能拉着大量的木头直接抵达尼布楚,到了尼布楚之后由于已经进入主航道,就不能任由木头乱窜了,此时会用吊装机械将木头弄到岸上,略微修整后放进轮窑离慢慢烘干,烘干后再放到码头专门的仓库继续阴干,最后用大型船只运到赤塔港。

有一个营的强大兵力,又没有像孙德惠这样重要人物的牵绊,孙德孝与林泽垢商议过后干脆将队伍分成了两拨,一队沿着萨斯奎汉纳的东支向上游探索,一队沿着西支向上游探索。

在秋收的季节,两支队伍都碰到了土人。

东支实际上是萨斯奎汉纳河的主干,他的源头紧紧挨着安大略湖南部的五指湖区域,而安大略湖以南一直到五指湖之间的广大地区就是易洛魁人的老巢。

在五指湖以南,一百六十人的小分队遇到了正在与易洛魁人作战的肖尼人。这一小分队正好是孙德孝亲自带队,经过权衡之后,他决定加入到肖尼人一方,与肖尼人的大酋长接洽后,先由肖尼人主动出山与易洛魁人接战,然后再次不敌退入山中。

易洛魁人正愁找不到易洛魁人的主力呢,立即纠集了几千人进行追赶,在五指湖以南,后世塞尼卡湖以南的峡谷里,他们遭到了孙德孝、肖尼人联军的埋伏,在孙德孝手榴弹、小炮、火枪的打击下,易洛魁人大败,联军一直追到安大略湖南岸,俘获了大批易洛魁俘虏。

不过易洛魁是由好几个大部落联合组成的,安大略湖以南的区域也实在太过广袤,由于易洛魁人的主力已经被联军击溃,孙德孝决定由肖尼人进驻到安大略湖南部区域,自己带着大约几千俘虏回到了皮萨切克省。

经此一战,五大湖区域的部落形势陡然一变,易洛魁联盟几乎土崩瓦解,他们的残余部落放弃了安大略湖、伊利湖以南的区域,并转变了与英国人、荷兰人结盟对付法国人的战略,转身投靠了已经前进到圣劳伦斯河河谷靠近安大略湖一带的法国人,并从法国人手里得到了大量的火器。

而取代易洛魁人占据伊利湖、安大略湖以南区域的肖尼人眼下的形势也并不可观,在他们的北边,围着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生活的休伦人、渥太华人、迈阿密人、伊利诺伊人等也是一个强大的联盟,他们得知易洛魁人战败后便南下了,此时,肖尼人手中已经有了不少大夏人赠送的火绳枪,自然打败了前来侵犯的休伦人联盟。

不过休伦人联盟人口实在太多,肖尼人依旧面临着强大的压力,幸好他们身后有强大的大夏,在大夏人的支持下,他们勉强维持住了在伊利湖、安大略湖南岸的位置。

而大夏人也不断从肖尼人手中得到俘虏的休伦人、易洛魁人,到今年年底的时候总人数达到接近万人的规模,由于大夏人对待土人的方式完全不同于欧洲人,加上他们的长相、信仰(表面上)与土人很像,更兼尼堪手里还有一些经过犹他总督孙德盛调教的精通经过加入了不少美洲色彩的萨满教仪式的人,这些的俘虏倒是因祸得福,最后竟安心在皮萨切克省生活下来。

在这时的北美洲,但凡人数较多的部落,无一不是擅长种植的部落,因为只有有稳定口粮来源的部落才有不断扩大丁口的可能,而那些完全靠渔猎的部落人数肯定不会太多,这一点,东西方几乎完全一样,因为此时的土人部落尚未学会驯化牲畜,就更是如此了。

孙德盛以区区百余人的兵力便在半年的时间里得到了万人的土人青壮,这份能力自然看在尼堪眼里。

在年末的时候,孙德盛升任美洲分舰队(陈牧之分舰队)另一个团的团长兼录事参军,与韩子龙并驾齐驱。

而在另一路,由林泽垢带领的另外一百余人一直沿着萨斯奎汉纳河西支进行探索,途中他们穿越了阿巴拉契亚山脉北端最富饶的、生物资源最丰富的的阿勒艮尼国家森林公园,并在那里盘桓了许久,然后在年底的时候抵达了后世匹兹堡、克利夫兰地区,同样抵达了伊利湖南部。

这里,当易洛魁人击败伊利人以后,他们只是将自己联盟部分青壮放在这里监视伊利人,让伊利人定期给他们提供皮毛,好让他们用来与英国人、荷兰人进行交易,故此,在得知“大夏人”与肖尼人联军已经击败易洛魁人,并将其驱逐到安大略湖以东的地区后,伊利人便起来造反了,他们联合大夏人击败了留在这里的易洛魁人,并与大夏人结成了联盟。

最后,在孙德孝的建议下,伊利人、肖尼人结成了联盟,以共同对付北面的休伦人联盟以及东边的新易洛魁人联盟。

五大湖区域,一个新的局面到来了。

经过孙德惠事件后,尼堪将费扬塔珲调到了瀚海军陆军,让孙德孝兼任皮萨切克省的灰衣卫指挥使,重用的迹象昭然若揭。

这一年,大夏国在皮萨切克省的农田大获丰收,五千户武装移民,平均每户都种植了大约二十亩主粮,几乎都是玉米,每亩大约三石,这便是六十石,这便是三十万石,大夏国收购了其中一半。

所谓“收购”,实际上是以象征性的价格支付的,因为国家为了这次移民支付了大量的资金,包括运输费用、建造房屋、提供种子/农具等,一半就是十五万石,加上从东方省、委内瑞拉过来的十万石小麦(东方省)、稻米(委内瑞拉),完全能满足已经抵达的第二批五千户移民以及上万土人俘虏的需要。

这一年,光是移民及俘虏,大夏国在皮萨切克省就拥有了接近五万人的规模,加上以前留在此地的欧洲白人,总数超过六万,虽然依旧不如朴茨茅斯、马萨诸塞、新尼德兰三地加起来的人口规模,不过单论一省的规模,大夏国已经位居第一了。

这还是第一年,以大夏国强悍的海上运输能力,在可预见的将来,超过欧洲人也就是时间问题。

就在这一年,尼堪终于见到了英国人的代表。

还是海军上将布莱克,既然是他,肯定是来求和的。

不出尼堪所料,在得知欧洲主要国家都与大夏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外交关系后,克伦威尔在权衡再三后还是决定暂时不要招惹大夏国为妙。

最后双方达成的协议是:

英国人不愿意让出爱尔兰,那里离英国实在太近,让大夏这样的强大国度在一侧虎视眈眈实在太过危险,但由于人家已经在东海岸站稳脚跟了,还对另外两个殖民辖区造成了威胁,还有一千多俘虏掌握在人家手里,就不能不有所表示。

英国人非常狡猾,在赤塔待了近一个月,才与尼堪达成了割让纽芬兰岛的协议,尼堪原本想获得后世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的,但被告知此地大部分掌握在法国人手里,而事后尼堪才知道此时英国人只是“宣称”纽芬兰岛是他们的殖民地,实际上并没有有效掌控该地。

但尼堪还是满足了,得到纽芬兰岛后,大夏国便有了沿着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前往欧洲的最近的据点。

何况纽芬兰岛后世还是加拿大重要的矿业、林业、渔业基地,此时虽然蛮荒,但依旧是上佳的岛屿,岛上只有不多的因纽特人,有了此岛以后,大夏国便可以进退自如了。

而英国人得知自己在美洲面临强劲、几乎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战胜的敌人后,也加大了对马萨诸塞、朴茨茅斯殖民地的经营,他们发放了更多的私掠证,比历史上更大规模地在西非捕捉黑奴,并加大了对东海岸的移民力度。

在原本的历史上,为了保持新教的纯洁性,英国人是不愿意让天主教堂移民到美洲的,此时就顾不得这许多了,由于新教是英国的国教,此时干脆半是威胁半是劝说,让大批的天主教徒迁徙到东海岸。

在那一年,有几百艘大船往来于大西洋上,由于骤遇飓风,约莫一半的船只葬身法罗群岛附近的海底,当时欧洲的人心底里憎恨大夏人,将这次飓风命名为“夏之诅咒”,史称“夏咒海难”,欧洲诸国得知后,纷纷安排自己的剧作家编写了精彩纷呈的悲剧,其中尤以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的最为精彩,逐渐被各国引进,用本国语言上演。

欧洲人的语言里,无论是哪种,“夏”是无法发音的,最后便用“赫尔”来代替,莫里哀的悲剧《赫尔号》一时风靡欧洲大陆,还传到奥斯曼帝国,这让已经从傻子皇帝在位时的虚弱缓过劲儿来的奥斯曼人放下了大举进攻大夏国克里米亚总督辖区以及乌克兰、罗马尼亚的心思,转而放松了对波斯萨菲王国的压迫,竟有与之结盟的迹象,这倒是让人大跌眼镜。

尼堪顾不得理会这些,经过先后与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荷兰人的战争后,他已经意识到光凭着他这支美洲舰队,就算全欧洲的国家全部联合起来也不见得是对手,无他,自家舰只的机动力实在是太强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