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五十八章 暴风骤雨Ⅱ之一:理想国(上)

顾炎武,四十一岁,原本与朱舜水、张煌言、夏完淳四人藏在落基山脉中北段的弗拉特黑德湖旁边,利用自己的家奴击败当地的平头族后,便准备以此地为基,用平生所学大展拳脚。 不过在几年后,众人又有分化了,张煌言、夏完淳回到了明国,朱舜水一个人独自在弗拉特黑德,被他改称新嵊州的地方支撑。 而顾炎武在目睹大夏国在轻松击败东面大草原的黑脚人、内兹佩尔人、苏人,并让一向狂妄、跋扈的许都服服帖帖后,便起了游览大夏国在美洲的国土以及治理情况的心思。 一年过后,他带着自己的儿子顾乾学(徐乾学,顾炎武外甥,顾炎武没有子女,收养外甥为子)、忠仆陆恩(真实历史上此人背叛顾炎武,后被顾炎武击杀)仔细考察了肯纳维克、俄勒冈、瀛洲三府。 一年下来后,顾炎武为大夏国治下的民生百态深深折服,以前的他跟着朱舜水来到美洲后,对于“大夏”这崛起于北境的“蛮夷之国”表面上是恭恭敬敬,内心肯定是不以为然,认为他们不过是“兵强马壮,侥幸得之耳”。 故此,跟着朱舜水来到美洲后,并没有悉心关注大夏国治下各态,当朱舜水决定利用打击苏人的机会南下占据新嵊州后,他们四人本来的目的是想用千百年来的孔孟之道踏踏实实、妥妥帖帖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实现“平天下”的理想。 因为在新嵊州一带,不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地形地貌与浙江山区也有些相同,加上还有相当原始的“蛮夷”平头族供他们驱使,“内有化民,外有蛮夷”的状况正好给他们提供了用武之地。 不过几年下来后,一来思念故乡,心怀故国,张煌言、夏完淳还是回去了,而顾炎武在考察过大夏国境内的治理后,认为“其法高过大明百倍,浑不似化外蛮夷之辈之策”,便决定加入大夏国,认真学习大夏国对民生百态的治理。 经过半年在俄勒冈军政学校的学习后,顾炎武被安排到了金州省的南金州,也就是后世加利福尼亚洛杉矶担任知府。 这里要提一下,在经过好几年的摸索后,尼堪认为与欧亚大陆相比,美洲的当地土人完全不足惧,以大夏人的长相、文化,完全可以与其充分融合,故此,他取消了在各地普遍设置总督辖区的做法,只是在俄勒冈(波特兰)设置了总督府,以前的犹他、金州总督辖区全部取消了,而代之以省府县三级管理机制。 经过五年经营后,金州省已经成了大夏国瀛洲总督辖区的重点,其中自有原因。 其一是此地靠近墨西哥。由于当下大夏国在美洲最大的敌人便是西班牙,靠近西班牙的领地墨西哥有利于帝国对敌人可能的动作快速做出反应。来到美洲十六年后,大夏国向美洲迁移了大约十万户,近五十万人的移民,虽然还是不如在美洲拥有墨西哥、秘鲁两大总督辖区的西班牙,但真实实力已经超过他们了。 因为有了蒸汽船的运输实力是还在利用大帆船、依旧无法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西班牙人所不能比例的,大夏国往来太平洋一趟只需要两个多月,而西班牙人却需要两年,十倍的乘数效应完全可以将以前的差距大大缩小。 当然了,此时的南金州(洛杉矶)与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的核心地带还有上千里的距离,这样既有缓冲又较为贴近的距离正是建立据点的上佳之地。 其二,虽然后世美国西海岸都是地中海式气候,秋冬温润多雨,春夏炎热干燥,但比较起来,俄勒冈、瀛洲雨水还是太多了,这样的地方,对当下的农户来说,依旧不是理想的地方。 新拿下的犹他、内华达等地倒是雨水稀少,但都是广袤的荒原,只有在不多的河谷地带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比较起来,北有喀斯喀特山脉、东有内华达山、西有海岸山脉,南有圣安东尼奥山,四山环绕起来的加利福尼亚中央谷地却好得多。 后世的加利福尼亚中央谷地是美国的最大的粮仓、棉仓、木仓、鱼仓,显然气候条件是适合进行大规模农牧业生产的。 这里的谷地眼下却是荒芜得很,不过由于四周都是大山,导致河流众多,加上平均下来六百毫米左右的降水量贴近中国中原地区,只要将灌溉做好,这里简直就是另一个尚未开发的关中平原! 还是一个总面积是关中平原三倍的大平原! 关中,秦之基,以此而得天下。 几年下来后,大夏国也摸清楚了这里的具体的气候,大约在五到十月份是炎热干燥少雨的季节,此时利用水渠、水库、水塘种植水稻(后世加州是美国最大的稻米产区)正好。 十一月到四月份温润多余,正好播种小麦,无须灌溉即可。 当然了,为了歇田,有时候也会种上一些肥田的苜蓿、啤酒花之类的作物。 干旱而不失灌溉的气候,又是种植棉花、葡萄的好地方,这里自然成了大夏国除了肯纳维克之外最大的棉花产地。 另外,土豆、烟草、西红柿、玉米也是非常适合种植的地方。 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灌溉。 顾炎武来到南金州已经三年,这里原本是楚马仕土人的老巢,自从他来到这里后,筚路蓝缕,眼下已经成了整个金州省最好的地方。 这里在楚马仕山(后世的圣安东尼奥山)以南,贴近太平洋,面积不大,目前大夏国利用起来的大约有一万平方公里,恰好北边是山地牧场地带(后世洛杉矶的库卡蒙格牧场等),南面是广袤的平原。 在圣安东尼奥山附近,煤铁资源丰富,加上此地闻名世界的自然沥青,为了对付南面的西班牙人,此地自然成了一处大型工业基地。 钢铁冶炼、锻造、铁器工坊等虽然后来居上,不过眼下的规模已经与俄勒冈、瀛洲差不多了。 沥青加上树脂、鱼胶炼制粗胶,是时下大夏国制作轮胎、铠甲、机器密封圈、鞋底的重要材料,自然要好好利用起来。 眼下是大兴水利的春季,正是一年之中开始炎热干燥季节的开始。 在楚马仕河(后世洛杉矶河)河口上游大约三十里路的河畔,一座大城巍然屹立,城池方圆约莫八里,横跨河道已经得到疏浚、河堤已经加固的楚马仕河两岸,中间有桥梁相连,面对着河水的城池那一侧都设置了码头,海船可以直抵此处。 在南金州知府衙门后院,顾炎武正在与几人商议事情。 顾乾学,这名原名徐乾学,后世清国有名的大臣者,如今还是一名二十出头的后生,眼下经过俄勒冈军政学校学习后,成了他父亲的助手。 额图珲,那位出身乌扎部的年轻人,如今是大夏国设在南金州独立旅的指挥使,兼楚马仕大草原一千牧户的头领。 金孝海,那位出身于朝鲜汉人农户,在几乎饿死的千钧一发之际被尼堪救下来的那位,先后在伯力高等技工学校、赤塔水力锻锤作坊、临潢府工坊待过的优秀技工也来到了这里,目前是南金州的工坊总管,以前的濒死少年也年过三十了。 特弗瑞,那位在历史上由于前往日本贸易的荷兰船只被飓风吹拂到济州岛的荷兰水手,到眼下已经快五十岁了,不过他依旧是大夏国设置在楚马仕河出海口处,后世长滩海港的分舰队的指挥使。 特弗瑞最近生病了,今日刚刚好了一些,他的两个儿子资质一般,不过在他的身边坐着一位青年海军军官,一幅典型意大利人的面目,正是以前在宇久-对马海域大战时被俘的荷兰德鲁伊特舰队里的少年水手,一位来自撒丁岛的孤儿,叫乔瓦尼。 (PS:此时的欧洲有招募、使用少年水手的传统) 乔瓦尼被俘后倒是没有跟着被释放的德鲁伊特回去,而是留在了大夏,多年以后,经过了金州海军学校学习的他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大夏官话,加上他本就擅长的意大利语,在此时的大夏国海军一众军官里还颇有前途。 乔瓦尼是南金州分舰队的副指挥使。 小莫金,原本楚马仕酋长莫金的儿子,对于楚马仕这样的渔猎部落来说,能拥有莫金(模仿鸟)这样的名字也是相当不错的,因为老莫金已经去世,而整个楚马仕部落已经完全成了大夏国的一部分,就没有酋长一说了。 小莫金作为被大夏国重点关照的人士在俄勒冈完整进行了小中学堂、政务学校的学习,如今是南金州衙门的通判,作为一个精通楚马仕、阿兹特克、阿帕奇、纳瓦霍四种土语的当地人,大夏国在他身上倾注了很大的希望。 这些年轻一辈,多半在二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按照大夏国的现状,正是奋发有为的时候。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获” 在书房的主人座椅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尼堪亲自撰写,后来经过印刷的大夏官场的座右铭字幅。 正是这四句话并忠诚践行着,让原本还心有芥蒂的顾炎武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大夏国的队伍来。 原本顾炎武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当下大多数士子的理想虽有所得,但蹉跎至今依旧未得要领,自从他见到这幅字后突然好像想通了,觉得这就是他一直以来孜孜以求但始终不得法门的关窍。 加上尼堪这位亘古以来罕见的出身北境,但所作所为与所有君王都大相径庭的行径,让顾炎武愈发坚定了誓死效忠大夏的决心。 在他的想象中,一个理想国度,是离不开君王的,否则,他的一切思想、行径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也是他脱离朱舜水来到此地的另外一个原因。 在一个没有君王的地方行政,打的肯定是自己成为君王的主意。 这是顾炎武所不愿看到的。 “轰……” 远处的天空传来一阵闷雷,不过顾炎武知晓,这雷声并不预示着春雨来临,而是象征着一个新的季节开始,在这雷声的提醒下他直起了上身,轻咳一声。 “旱季就要开始了” 顾炎武的声音圆润厚重,听起来让人十分舒服,一听这声音,众人在炎热的天气里有些昏昏欲睡的精神立时振奋起来。 “南金州长达半年的时间少雨或无雨,对于我等来说却是大量事务正式上马的开始,咳咳,莫通判,你说一说截止上月底我南金州衙门的一些情况吧” 莫金点点头,他手里有一张纸,略扫了扫便说道:“截止上月底的情形与去年底差不多,我南金州衙门率领军民抵达此地迄今已历三年,再有两年就要面临省府给我等下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达成情况述职会了” “从去年底的情况来看,情况相当不错” 众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包括那位有些恹恹的特弗瑞强撑着坐直了身子——按照美洲舰队都指挥使孙秀涛的承诺,只要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他就可以调回济州岛,那里还有他的朝鲜老婆和几个儿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