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十九章 龙战于野 二 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战 上

李九成,年过四十,比孔有德大十岁,长得又高又瘦,不过双臂的力气却大的惊人,在面目上,一双细小的三角眼配上鹰钩鼻子似乎有些不类汉人。,

按说以李九成这样的身材、气力,应该是手持长n、巨斧等重型武器冲锋陷阵才是,再差也是一根铁鞭,不过在孔有德的手下,他却是以“善射”闻名。

他这个“善射”有两个含义,以前他刚刚从矿徒转到毛文龙的手下时加入了弓箭手,先是一石的强弓,接着是一石半,最后稳定在两石,也就是说两臂加起来有两百余斤的气力。

等毛文龙的部队开始流行火器时,李九成也慢慢喜欢上了火铳,渐渐地又成了毛文龙麾下最有名的“神射手”,史载他能用鸟铳或佛朗机铳“百发百中”。

在这个时代,用明军的没有膛线的鸟铳或佛朗机铳百发百中,这份天分可不是盖得。

再者,在明军里能以“善射”之姿赢得“骁勇”的名声更是难得,偏偏李九成做到了。

他手下原本有三百骑,都是善使鸟铳和三眼铳的家伙,三眼铳使完之后论起来当做重武器使用也是勇不可当的存在。

占据登州后,叛军俘获了孙元化、张焘精心打造的三百炮兵、一千火铳兵,全部划到了李九成的名下,旅顺的毛承禄、广鹿岛的陈有时叛逃过来时,两军里面的火铳手也全部拨到了他的名下。

如今李九成手下有三百精骑、两千鸟铳手、一千长n兵,可以说是孔有德手下最为精悍的部队。

鸟铳部队成了最精锐的部队,李九成除了悍不畏死之外,对火铳兵的操练也是颇有心得,自从拥有了一支多达两千人的火铳兵后,什么“三段击、五段击”之类的他自然玩儿的精熟。

更加难得的是,他竟然无师自通地开创了以火铳兵居中,四角辅以几百长n兵的野外“攻防一体”的阵型,这个阵型在欧洲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西班牙大方阵。

这三千人与三百辽东精骑配合起来几乎无往而不胜。

前一次他攻打东墙的牟文绶部时,眼看就要击破敌方步军大阵,不过此时后阵的祖宽一千精骑却坏了他的好事。

最终,他功亏一篑,不过在李九成版的“西班牙大方阵”的防护下,除了三百骑死伤惨重外,步军却大多安然无恙地地撤到了城中。,

孔有德手下原本有百骑,祸乱山东一带后又俘获了大量的战马,不过李九成手下却一直保持着三百骑,此次死伤惨重后孔有德并没有给他将骑兵补充完毕。

孔有德自然有自己的算盘。

另一名骁将陈有时虽然是镇守广鹿岛的的水师副将,不过却是擅长骑射之人,他从广鹿岛带来了三千多人,其中便有五百骑兵!

与李九成“与时俱进”不同,陈有时却是一个妥妥的“人形高达”。

他身材中等,不过却异常强壮,一杆十五斤重的马槊、一石半的硬弓在东江镇里也是少有的。

以往他在海战时,由于火炮缺乏,双方除了跳帮作战,更多的则是在船上以火铳、弓箭对射,与李九成一样,陈有时的重箭几乎箭无虚发,一时被毛文龙称为“行走的碗口铳”。

骑战他更是喜欢,出站时他往往左臂挂着旁靠小盾牌,拎着铁鞭,右臂夹着马槊,骑着高头大马横冲直撞,手下几乎没有一合之将。

在此时能匹配“万夫不当之勇”的人不多,首先得有一定的地位,让别人知道你的名字,然后才是个人的武勇。

明军里,吴三桂肯定算了一个,他以区区十骑就敢冲入满奴的大阵救回自己的父亲,当得上这个称号。

曹文诏也算一个。

东江镇里,在孔有德之前,当得上这个称号的人很多,否则他们不敢以区区几千人、几百人就能深入到辽阳、沈阳这么远的地方,随时面临几千、几万建奴骑兵、步军的打击。

李九成、陈有时都称得上,还是东江镇里面排得上号的。

加入叛军队伍后,熟悉陈有时的孔有德干脆就让他“主骑”,陈有时的手下有一支两千人左右的骑兵队伍,不过这次围困登州,关宁军出动了五千骑兵,东、西、南三面都有一千多骑。

陈有时当时攻打西墙,一开始也打得陈洪范、刘泽清溃不成军,不过最后却被后阵戴罪立功的吴襄骑兵,实际上是吴三桂统领的百骑挡住了,最后两千骑丢掉了近五百骑才安然退回城中。

孔有德这次决定将最为勇悍的李九成、陈有时全部派出去,已经补充完毕的李九成的三千步军、陈有时的两千骑兵全部出动。

五千步骑,猛攻敌方中军、监军高起潜、巡抚朱大典所在的南墙!

历史上,由于没有海上尼堪这股大军的“压迫”,孔有德并没有像这样孤注一掷,而是每日与明军进行车轮战,最后在军卒锐减、粮草殆尽的情形下才从水门突出去。

不过,他对面的高起潜还不是几年后监军关宁军的那个智商、胆气均不在线的“死太监”,而是忠勇俱佳,深得皇上信任之人,而新任山东巡抚朱大典一直以来都是以贪酷、忠勇并称的人物。

在李九成、陈有时先后攻打东、西两墙后,他们俩也意识到了接下来叛军可能会攻打南墙。

作为中军所在,南墙这边几乎有一万五千精锐,中军大营里有五千人,牢牢地护着高、朱两人,大营前面,也就是靠近南墙的地方,邓玘、刘良佐各五千人一前一后布置着。

此时刘良佐的名声还不像他在十几年后那么大,而在围困登州的所有步军里面,邓玘的五千白杆兵至少在账面上是首屈一指的,故此,朱大典用他来护卫中军的前哨。

就算邓玘不支,他后面还有副将刘良佐的五千人,就算刘良佐也不支,后面还有新任山海关总兵金国奇的两千骑!

何况,中军大营里还有总兵杨国柱的五千人。

“砰!”

登州南门的长两丈、宽一丈、重达千斤、用硬木包铁制成的吊桥放下来了,吊桥重重地砸在由于多日没有下雨、积累了大量灰尘的地面上,激起了大团的烟尘。

李九成全副披挂带着他最不怕死的三百人一马当先越过了吊桥。

这三百人中,有两百火铳手、一百长n手,他的计划是,让两百火铳手掩护,一百长n手猛攻土墙,占领这一段土墙后再与明军在野外展开大战!

与他想象的差不多,守护这一段土墙的明军也是悍不畏死,宁死不退,不过在李九成火铳“三段击”的打击之下,他那一百长n手在还是越过了墙头。

占领这一段土墙后,李九成便让五百火铳手依托土墙进行掩护,剩余的火铳手以及长n手很快便来到了墙外!

最终,他的三千人马只是在突破土墙时略有损伤,等后面的陈有时两千骑越过了土墙,李九成版的“西班牙”大方阵已经在墙外成型了。

不过明军也不是吃素的,邓玘的五千白杆兵几乎倾巢而出,他让副将王洪率领三千人处在最前面,自己带着两千人在后面压阵。

其实刚才如果金国奇的骑兵拼死突击的话,李九成是没有机会从容布阵的,而邓玘的长n兵在火铳的压制下也不敢近身,最终便宜了李九成。

不过,李九成今日却隐隐有些不安。

前几日他攻打东墙时,花了半日才突破土墙,又在野外与明军大战半日才退回城中,今日这段土墙的明军抵抗虽然激烈,不过放置的人数却不多。

难道他们打的注意就是将自己这五千人马放进来一打尽?

“哼!”

想到这里,李九成的嘴角不禁浮现出一丝冷笑,作为久在明军队伍里历练的他来说,对于各支明军的战力还是了解的。

对于他来说,经历过镇压奢安之乱的牟文绶东墙人马最为精壮,邓玘的白杆兵次之,余者皆不足虑。

而在前几日,有着前营牟朝阳、中营邓九韶、右营牟世孝、后营田宗周、左营杜先春五个小营,涵盖了长n、刀盾、长刀、弓箭、火铳不同小阵、配合有序、阵型森严的牟文绶七千人在自己三千人的冲击下不到半日便击破了。

而邓玘的白杆兵虽然精壮,不过没有远程武器的配合,单纯以长n兵就想将自己这三千人击破?

何况自己后面还有陈有时的两千精骑!

他此时最担心的便是东西两墙附近的祖宽、吴三桂骑兵过来夹击自己,不过此时登州东西两门也打开了,毛承禄、耿忠明也各自带着三千人杀出去了。

但那都是幌子,为的就是掩护自己这一支精锐!

随着东西两墙那边喊杀声传来,李九成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他此时带着一百骑处在大阵最后面,大阵是由他的独子李应元在指挥,骑在马上,李九成拿起了一个单筒望远镜那是从孙元化手下的葡萄牙雇佣兵那里得来的。

嗯,邓玘的后面还有约莫三千步军,两千骑兵,步军打的是刘良佐的旗号,骑兵打的是金国奇的旗号。

刘良佐?李九成的眼里闪过一丝轻蔑,此人虽也是边军出身,不过却名不见经传,估计也是寻常明军。

五千对大约一万,还是自己这边人数处于劣势,不过李九成却很有信心。

成败在此一举!

随着李九成身边卫士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声,中间是一个大火铳方阵、四角布置着长n手的可攻可守的“怪阵”的李应元大阵开动了!

大战一触即发!11

将本架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1625冰封帝国》,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