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四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七:扶桑城

1625冰封帝国 第四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七:扶桑城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一切都在尼堪的算计之中。

他能以区区一个军团就大大方方以皇帝之尊来到四国岛,最大的依仗就是装备了蒸汽机的战舰,无论是机动性还是战力都远胜幕府旗下的战船。

其实,以濑户内海的规模,以及遍布于其中的大大小小岛屿,离四国岛最近处只有几里路,若是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完全可以依托岛屿,慢慢抵近四国岛,然后利用人海战术向叶铎这支孤军拼死进攻。

若是能达成这样的局面,幕府完全可以将主战场放在反正已经打烂了的四国岛,将自己的本土保持完整。

不过尼堪一开始便想到了这一点,三支舰队抵达后,立即对濑户内海北边进行了一轮细致的清剿。

从最东边的大阪一直到最西边的山口,三支舰队分工合作,一个月后,幕府残余的舰队不是逃到江户附近,便是逃到了本州岛北边的日本海。

岛屿作战,掌握制海权异常重要,没有这一点,幕府就算掌握百万大军也只能徒呼奈何。

就像后世的我国,就算台湾海峡只要两百多里,但你没有制海权,也只能望洋兴叹。

于是,幕府只能做大夏国登陆作战的准备,并将重点放到了京都、江户两地,还是打着以“重点战役”来取得突破的主意。

其实,他们有如此多并如此分散的武士阶层,完全可以在广袤的本州岛上展开游击战争,不过那样一来,各藩国势必会做大,最后就算将瀚海军驱逐出去,又一个战国时代来临将是可以预料的事,若是侥幸成功将瀚海军驱逐出去了,新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又可能出现了。

可惜,幕府并没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并没有意识到他眼下的敌人是一个庞然大物,是一个当下的他们不能力敌,只能以“时间换空间”的大敌,就像后世我国面临的他们那样。

当然了,还是战国末期,并深处封建思维的他们不可能想到这一点。

雄才大略的人物,那都是不世出的天才,岂能轻易而出?

眼见得敌人正在一步步走入自己设置好的圈套,尼堪也没在四国岛待多久。

他让叶铎一个军团独自镇守四国岛? 并在大战尚未展开之时? 在四国岛设置了四国府,准备将此地完全纳入大夏国政务院的管辖范围。

十月初? 四国岛的多铎部早就南下了,而大夏国也利用俘获的德川赖宣等人换回了柳川静云以及盛利行的职员。

他带着神武军来到了九州熊本城? 不久前被豪格改成“新赫图阿拉”之地,作为豪格抵达九州之后唯一建造起来的城池,由马国柱主持建成,方圆八里,采用了传统的包砖、夯土、城门楼、女墙、马面墙、敌楼等方式,也就是说,这是一座典型中原风格的城池。

巴彦,现年三十五岁? 是李永芳的第五子,也是阿巴泰外孙,是硕塞留下来与瀚海军交接的人物,当然了,也是愿意留下不走的人物。

巴彦的大哥李延庚、三哥刚阿泰都在大夏,这也是巴彦愿意留下来的原因,加上他又娶了清国皇室的女儿,身份尊贵? 留下来统领同样不愿意再走、也装不下的一些满汉旗丁倒也合适。

硕塞走了,他们带走了大小船只近一千艘,每艘船只塞进去了近千人,包括了约莫五万人马,以及同样数目的家眷数量。

这里面,大夏国的助力自然不小,硕塞自己只有五百多艘船只,大夏支援了几乎同等数目的船只,当然了,都是动员前来的民间商船,需要支付运费的,瀚海军派了两艘雨燕号导航。

留在九州没走的还有近万户,这也是实在没有这么大的运力导致,否则,以硕塞的心思,肯定是要一股脑全部运走的。

豪格一家,依旧被圈禁在种子岛,眼下九州又换了主人,不过由于豪格身份特殊,尼堪依旧让硕塞的人马看管着。

在硕塞的人马离开后,原本就跟在尼堪船队后面的两个军团也到了。

领头的是阿克墩,他这两个军团将是以后镇守九州岛的主力,它也将是包括九州、四岛省、四国岛三地的总督辖区的第一任总督。

先是熊本城,后是新赫图阿拉,九州岛最大的城池门楼上的牌匾又换了。

扶桑,是该城的新名字。

与这样的名字一同传开的还有一个传说。

“几万年之前,大地一片混沌,有一个强大的部落,叫扶桑部落,扶桑部落的酋长叫夸父,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叫做索伦,女儿叫做天照,后来天照成了日本列岛的始祖,儿子却留在北境,而尼堪,就是索伦的后裔”

对于此时的日本农户,如何分得清什么是扶桑,什么是索伦,什么是天照,当尼堪将熊本城改成扶桑城后,在不长的时间里,九州的日本农户就认同了这一观点。

不过,对于九州的日本农户,尼堪并没有让他们安安稳稳在此地种地的想法。

当运送阿克墩大军的船队抵达后,第一批强制迁徙的日本农户就要出发了。

他们的目的地也很明确,林中、安西、美洲。

而运送硕塞部的船只回来后,第二批移民又要开动,按照尼堪的规划,九州的农户在三年内要迁徙一半到内地以及上述各地,当地只留下一半。

而从内地会迁过来几乎同等数目的农户。

腾笼换鸟,这样的方式在大夏一直没有停歇过,比如耐寒的朝鲜北部的居民已经大量迁移到库页岛以及更北的楚科奇、勘察加。

这也是大夏国目前花钱最多的地方。

扶桑城。

待在以前豪格的“皇宫”里,尼堪正在对随同阿克墩一同前来的雅丹、王文慧说话。

“以往,我国每年的国家开支都在一千五百万两左右,嗯,三千万枚银币,从下一年度开始恐怕又要增大开支了”

考虑到尼堪最看重的孙秀节的身体,眼下,他趁着自己还年富力强,让与自己年纪差不多的雅丹、罗承志、沈默三人轮番出任政务院总理一职,而让孙秀节长期担任副总理以及都察院都御史一职。

让他担任副总理,是为了方便他随时给这三位提点提点。

眼下就是雅丹担任政务院总理的当口,而王文慧还是担任通政使兼按察使,原本他已经卸任按察司的指挥使,先后由噶里和张文俊继任,不过最后尼堪还是觉得王文慧用起来顺手,便让他继续兼着。

王文慧,算是除了理藩院总理、枢密院枢密使、政务院总理之外大夏国高官序列里另外一股力量的代表人物。

平衡之道,就算是穿越而来的尼堪也未能免俗。

政务院拟旨,通政使盖章,故此,这两人联袂而来。

以往,大夏国的财政开支都在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左右,但由于大夏国已经按照一比三的比例颁发了纸币,正式称呼叫大夏银票,大宗交易已经改为大夏银票了,而针对民间的贷款业务也渐渐改成了大夏银票,大夏的国库依旧充盈的很。

大夏国先后两次截获了李自成、张献忠在北京、成都的存银,张献忠那批先不说,因为全部用到了地广人稀的四川一地的移民、种地(种子、农舍、牲畜,免赋五年)、长江一线水师的打造,截获的李自成那一批,总额本有八千万之巨,不过用的也很快。

由于地盘扩展的太快,又有从未停歇过的大量移民,三千万两白银很快就没了。

这下尼堪就知晓掌管一个庞大帝国的难处了。

于是按照后世银行的做法,以白银作为抵押物,以一比三的比例开始发行纸币,五千万两白银,便可发行一亿五千万两,加上国库每年的结余,能够用的钱财还是足够的。

去年,大夏国的财政收入达到了一个高峰,有两千万两之巨,这里面除了折算的田赋,主要来源于商税以及关税。

加上存留的李自成白银,按照目前移民的规模和频次,还能支撑大约二十年。

二十年,以官方为主的移民应该告一段落了,那时,横贯西伯利亚以及大夏国内地的铁路,以及横穿太平洋的蒸汽航线早就成熟了,那时,就应该由官方牵头的强制性的移民变成以政策吸引为主、民间自发为主的移民。

“将一比三的发行纸币规模变成一比五”

当此话从尼堪嘴里说出后,雅丹大吃一惊,他赶紧说道:“陛下,眼下一比三得来的银钱已经足够用了,就算再扩兵、再修路、再移民都够用了,再发下去就怕它不值钱了!”

尼堪却摇摇头。

“我等施行一比三的纸币发行后,物价可有大幅上涨?”

雅丹说道:“那倒没有,我国国泰民安,商人地位又高,以微臣所了解的,他们并不像以前大明豪商那样,将得来的银子全部窖藏起来舍不得花,而是拼命扩大生意规模,盈利得来的大多数钱有都花出去了”

“而我大夏自从有了蒸汽机,好多东西的价格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许多,眼下,除了生丝、瓷器这两项依旧是江南占优,剩下的几乎所有商品都是我大夏大大占优”

“同时,我大夏制作的新品层出不穷,百姓丰衣足食,自然也有了购买更多物品的**,留在家里的钱财自然也有一些,不过不像以前那样舍不得花”

“这就对了”,尼堪继续说道,“不要说了,朕盘数过,就算按照一比五的比例发行纸币,物价也最多上涨一成,一成,与大夏国面临的较为急迫得出项比较起来就微不足道了,就这样安排下去吧”

“多出来的钱财,大量招募修路的,大量建造船只,让铁路尽早连通,让往来大洋的船只多起来!”

一旁的阿克墩插道:“陛下,萧阿林将军带领的北京两个军团已经抵达济州岛了,他派快船过来询问船队在哪里停泊”

尼堪瞪了他一眼,“还能是哪里?自然是四国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