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十八章 孤星传之六:怛逻斯之战(6)

长期与大夏国各级官吏来往,深知他们内情的雅安知晓,按照大夏人一贯的做法,拿下中玉兹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若是不出意外,他们会在中玉兹广袤的土地上的战略要地修建城池,聚拢农户、牧户,等到下一个时机成熟时才会采取进一步行动,那之前,与哈萨克人以签订协议的形式确定边界将是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形。

不过,在那之前,一战彻底击败车臣以及有可能过来的援军,彻底树立自己在哈萨克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而控制哈萨克整个大局才是他一直以来所盘算的。

只有这样,汗国才不会在大夏、准噶人的夹击下彻底覆灭,否则,以各苏丹勾心斗角、各自为政的局面,不用多久就会灭国。

凌晨时分,雅安突然对车臣部发动了进攻。

他这次带来的部队,除了那支完全按照瀚海军规制编制的五千重甲骑兵,还将怛逻斯城的哈菲兹三千骑带过来了。

这八千人,加上已经大为折损的哈达迪五千重骑兵,一共一万三千人,这才是汗国最精锐的力量,剩下的全部是服兵役的青壮部族骑兵,里面虽也有常备军,但战斗力连准噶人也比不上,遑论瀚海军了。

江格尔自从组建这五千骑兵后,一直没让上战场作战,为的就是在一场举国之战之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可惜在上一次战斗中他不幸落马而死,让他这个计划化为泡影。

前面说过,雅安这五千骑有两千人都是端着虎枪的骑兵,不过他们没有燧发短铳,而是清一色的一石力强弓,在雅安看来,用强弓要大大好于短铳,因为开得动一石力强弓的,无一不是身高力大之士,在哈萨克汗国,那都是称得上一个“阿尔斯楞”称号的。

长期练习强弓,可以保持一身的力气毫不退却,这样的人使上虎枪后也能如臂使指,装备这支重骑兵后,江格尔也采纳了飞龙骑的做法,让自己的枪骑兵每日挥枪疾刺几百下? 加上操弓的练习? 他认为自己这两千人完全不亚于飞龙骑。

雅安也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了,在这依旧夜色朦胧的凌晨,他这五千骑兵几乎与瀚海军一模一样的装备——对于板甲、锁子甲、鱼鳞甲、虎枪等装备武器,尼堪倒是没有藏着掖着,大大方方交易给了江格尔,当然了,无一不是用汗血宝马来交换的。

这样一支队伍陡然出现在这里,里面的准噶人摸不着头脑的话,乍一看还以为是瀚海军杀到了。

这便是江格尔一直想起到的效果? 也是雅安筹划许久想要达到的效果。

当下,当一千哈萨克版的“飞龙骑”以一千张一石力的强弓射出的抛箭射入车臣的大营后,剩下一千骑也同样用虎爪飞索拉倒了大营的木栅栏!

剩下的战斗非常简单,在敌人半梦半醒之间? 虽有值守的? 不过还惊愕于“为何瀚海军突然杀到了”的状态,完全不足以抗衡雅安这五千骑。

加上哈菲兹那三千全部是塔哈干人出身的“加兹尼营”? 以及雅安在锡尔河流域聚拢的七千部族骑兵,等天色大亮时,他已经击破了围在布拉纳废城前面准噶人的全部营寨,并击败了里面的骑兵。

车臣、罗卜藏跑了,此时,他们还有大约一半完整的军力,也就是大约八千骑兵,刚才是因为没有防备,但现在只要他们跑到前面额尔德尼的大营,两部合并之后依旧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此时,他已经完全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到敌人精心设计给自己的一张大网里,不仅是自己,估计整个汗国都被算计在里面,此时,面对前所未有的强敌,他浑没了与僧格一系的芥蒂,一门心思想回到额尔德尼那里。

之前,拼命攻打围困布拉纳废城的是八千重骑兵,此时,雅安带来的全部由钦察、克烈、乃蛮、阿尔根、杜拉特小部落(这些部落分散于哈萨克各处,有的部落很大,有的则很小,不过都打着上述部落的旗号)组成的轻骑兵,由雅安的亲信卢卡带着对车臣的溃兵紧追不舍,而面对这千载难逢的一举歼灭车臣部的良机,雅安也没偷懒,他只是稍事休息,留下一千骑兵看守俘虏,与哈菲兹一起带着剩下大约五千精骑、加上布拉纳的三千骑兵,一共九千骑,追着卢卡的步伐去了。

布拉纳离楚河山口只有几十里,双方都是全速飞奔,没多时便来到额尔德尼驻扎的地方!

其实,这时,如果有一个军团的瀚海军在此,没准能将两支哈萨克、准噶尔骑兵一网打尽,不过一来这是不可能的,中亚之地如此广袤,瀚海军就算想要做黄雀,穿越几千里之地毫无遮拦地进行奔袭也是做不到的,另外,按照大夏国的习惯做法,也就是雅安心目中的做法,当他们拿下一地时便会稳固此地。

而不是像蒙古人西进时那样,一路风卷残云地杀过去,用屠城、大屠杀来对付负隅顽抗的城堡和部族(这里要说明的是,如果蒙古人只是轻骑突入,想要在短时间里席卷西亚、东欧一带依旧做不到,他们拿下金国之后吸纳了大量大汉军骑以及能够快速制作攻城设施的汉人工匠在这里居功至伟),那样的话,可能会在短时间征服某地,但想要长时间占有不用说是做不到的。

金帐汗国便是明例。

该日,在双方都异常疲累的情况下,在楚河刚出大峡谷的平原地带,双方又大战一场,虽然准噶人人数依旧占优,不过一方面他们惊骇于雅安那支重甲骑兵部队的装备,一方面确实在硬碰硬上不是这支重甲骑兵以及哈菲兹“加兹尼营”的对手,双方在那里大战一整日,由于地点在后世凯明附近,史称凯明之役。

最终的结果是面临绝境进而破釜沉舟的哈萨克人大胜蒙古人,最后车臣、额尔德尼只带着不到五千骑沿着伊塞克湖北面的山道跑了,有大约万骑不是战死,便是做了哈萨克人的俘虏。

雅安不顾疲累,让人在山道的出口扎下大营,准备牢牢守住这处地方,然后陆续收复比什凯克等楚河以南的领土,正在楚城休整的车臣弟弟卓力格图知晓战局后也是大惊失色,他放弃了楚城,带着牧户退到了伊犁河流域。

对于哈萨克汗国来说,虽然失去了中玉兹大部分地方,不过却收复了楚河流域,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这一战,汗国宫廷总管雅安声名鹊起,由于中玉兹大酋、苏丹伊瑞什战死,钦察、克烈、乃蛮三大部落都落到了大夏国手里,在汗国大伊玛目的建议下,在楚河以南、锡尔河以北之地重新设置了中玉兹,由雅安继任中玉兹苏丹,雅安在那里徐徐收容南下的上述几大部落所辖的牧户后,虽然没有以前的八万户之多,不过一个月后也有了两万户的规模,加上锡尔河流域的哥哥小部落,直接听命于他的部落超过三万户。

一个新的中玉兹正在崛起。

而以前各苏丹觊觎的博格拉汗一位依然空缺。

没多久,雅安便与大夏国达成了与楚河为界划分中玉兹牧地的协议。

而大夏国在此时,又重新将目光盯上了准噶尔汗国。

就在雅安与城池在凯明大战时,身在额尔齐斯城的大夏国皇太子、监国孙德威手下已经有了叶连纳克、拔野风、安童三个军团。

孙德威作为皇太子第一次亲自领军出征的情况出现了,他带着三个军团南下了,先在斋桑泊附近击败了巴图尔第三子、接替卓特巴巴图尔镇守斋桑泊一带的***,接着又西进击败了盘踞在巴尔喀什以北的巴图尔弟弟楚琥尔乌巴什,将其驱赶到了塔城地区。

当塔城地区的第一场大雪来临之前,大夏国、准噶尔汗国也达成了新的边境协议。

双方以巴尔喀什湖、塔哈巴尔台山(塔城北面的大山)为界,斋桑泊地区归属大夏国所有。

于是,僧格的大帐就离边境太近了,最后他将大帐迁到了精河,在塔城设置北方军团,继续由***驻守。

在伊犁地区设置南方军团,由额尔德尼驻守。

在巴尔喀什湖以南、楚河以东地区设置东方军团,继续由车臣担任总督,经过连续两场大败之后,卫拉特人也是元气大伤,无论是车臣还是僧格,都没了继续内斗下去的心思,倒是罕见地表现出了一幅“携起手来,共赴时艰”的模样。

经过这场大败之后,僧格痛定思痛,认为单凭自己力量不足以抗衡大夏国,他打消了南下攻打叶尔羌汗国的计划,而是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时任吐鲁番总督的叶尔羌汗国大汗阿不都拉哈的弟弟伊卜喇伊木,自己也娶了伊卜喇伊木的女儿(当下这些部族就是这么奇怪,大家不要在这上面较真)。

若是按照原本的历史,僧格是亲自到北京向大清称臣的,不过到了此时,不知为何,僧格却没有向尼堪称臣得意思。

但按照尼堪的估计,离僧格亲自来到北京向自己臣服已经不远了,他现在不来反倒是好事,在他心目中,无论是哈萨克还是准噶人将来都是要彻底拿下的,无非是时间长短而已。

至于那位深藏在西域的天狼,至少在眼下,依旧只有极少数人知晓他是谁,而经过了这几场战事后,包括尼堪在内又要对此人重新评估了。

孙德威击败准噶人后,已经在战场上显示了他“知兵”的一面,作为一国太子,自然不能长期待在外面,他不久就回到了北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