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十一章 大夏监国(7)坎斯克盆地

1625冰封帝国 第十一章 大夏监国(7)坎斯克盆地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坎,汉语“洼地”之意,到了北境,无论是以前的坚昆,还是以后的高车、铁勒、鲜卑,似乎还是这个意思,显然是从汉语中借鉴过来的。

坎河,发源于西萨彦岭海拔三千米的高山,向北蜿蜒流淌三百里后再折向西,穿越埃文基密林(俄罗斯人对叶尼塞河与坎斯克盆地之间的密林的称呼,是后世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如今的坚昆城附近最大的埃文基人聚落),奔行六百里后汇入叶尼塞河。

在坎河上万年的冲刷下,在坚昆城以东,形成了一处总面积高达两万平方公里的盆地。

坎斯克盆地。

后世坎斯克盆地是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粮仓之一(另一个是米奴辛盆地),是种植黑麦最好的地方,另外,此地还是边疆区仅次于阿钦地区最大的煤炭产地。

这样好的地方,大夏国自然不会放过,如今在后世坎斯克所在设置了坎城,为府城,下辖三个县城,在这两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安置了一万户农户,以及以埃文基人、达斡尔人、乞尔吉斯为主的牧户六千户,同时在这里设置大型煤场,挖掘的煤炭通过坎河或大夏驰道源源不绝运到坚昆、安加拉。

另外,坎斯克以及附近的埃文基密林时后世俄罗斯最大的火狐产地,加上萨彦岭的盘羊、雪豹,也是坎斯克的三大珍宝。

除了煤场,利用黑麦、大麦酿酒,加工木材,对野生动物皮毛进行加工,也是坎斯克盆地的主要产业,另外,这里也是大夏国最大的乞尔吉斯大马培育中心,历史上这里本就是乞尔吉斯人为主的领地,他们自己驯养的马匹是经过了蒙古马、西域马、阿拉伯马多次杂交后的马匹。

乞尔吉斯大马,比蒙古马更加高大,与蒙古马一样耐寒、耐劳,是林中不可多得的大马。

孙德威等抵达此地后并没有住进城里,而是选择了坎城附近的一个村落,坎河以南第一乡第一村。

大夏国,有些类似后世那个拥有高度动员力量以及计划性的大国,在坎斯克盆地安置农户后,以提前建好房舍为诱饵,不但让大批汉人农户自愿前来,还让本就在这里的达斡尔农户也按照分配住进了村舍。

于是,在这两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并没有类似后世的xx自治县,xx自治乡之类,以某类族群为主的地方? 全部是混居。

当然了? 由于汉人移民占据绝对优势,每一个村落(一百户)大致按照八十户汉人、二十户达斡尔/乞尔吉斯人构成,并且汉人与其它族群的房舍都是挨着的? 并不是村中有村。

不让你抱团? 不让你成群? 不给你惯着,一个乡设置一座学校,同样是这样安排。

晚上,孙德威他们二十多人分别住进了五户人家。

到了此时,孙德威大大方方将自己的身份亮了出来? 他与王骘、阿楚珲住进了一个叫做李有田的汉人农户家里。

李有田是第一批迁到此地的山西农户? 迄今已有十余年,以前他是一户人家的老大,如今早就独立出来? 挨着原来的村落自己建造了一处院落,眼下像他这样的人家有不少,也就是说? 十余年过后,这个村落的规模至少扩大了五成!

三十五岁的李有田心甘情愿接待了皇太子殿下一行。

他是陕西五台人,五台都是山地,人多地少,少量的山坡田地是养不活太多的人口的,不过迁到如此遥远的坎城后,事情远比他想象的好。

第一,是有足够的优质、有着深厚腐殖层的黑土地可以耕种,按照大夏国户部“专家”的说法,像这样的黑土地,至少能耕种二十年不用歇田。

第二,不用操心燃料的事情,整个坎斯克盆地就是坐在一处超大型的煤田上,故此,这里无论是农户、牧户还是猎户,都用上了煤球、煤饼,这玩意儿既便宜,供热又充分,可比砍伐木材以及利用牲畜粪便强多了。

这一点,在冬季长达五个月的坎城太重要了。

第三,这里的动植物资源实在太过丰富,还强过尼布楚一带,这里,除了是重要的粮仓,还是重要的中药材收购、培育基地,除此之外,几乎漫山遍野的羊群、鹿群以及不知为何在整个西伯利亚最多的火狐,让此地成了第二个林中。

当然了,人口一多,动植物资源就遭了殃,不过眼下尚未显露出来,埃文基密林以及萨彦岭都足够大,就算大夏国迁徙如此多的人口,相对于更加广袤的西伯利亚土地,还是沧海一粟。

但无论如何,有这么多的资源,这里的农户便没有一门心思守着这几十亩田地的打算,于是,在官府明里暗里的引导下,大多数农户都置办了弓箭、刀枪,闲暇时,特别是在漫长的冬季,狩猎成了坎城百姓的普遍爱好。

李有田也不例外。

他在原来的村落外面新盖房舍时便提前考虑到了以后人口的增加,他在父亲和兄弟的资助下,加上向大夏国银行的贷款,一咬牙盖了一处二进的院落,很快他就享受到了房舍大的好处,今年三十五岁的他二十五岁那年才成婚,不过眼下却有了四个娃娃,还全部活了下来。

一个显而易见的奇迹。

这在大明时不可想象的,在以前的埃文基部落、达斡尔/乞尔吉斯部落也是不可想象的,以前,他们的娃娃十个,能有三成平安长大就不错了。

当然了,李有田家是一个特例,饶是如此,大夏国让新生儿的存活率大大提高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里面,坎城以及乡里的医生功不可没,作为这世界上唯一几乎杜绝了天花的国度,让国民免费种牛痘,大量优质、低廉的药材以及接受了大量补贴的医疗系统更是居功至伟。

吃得饱,吃得好,娃娃还能读书,作为种田人,并没有明显比其他人低出一头。

这就够了!

这样的景象,千百年来,在中原所有的王朝里,也就是开国那几十年偶尔一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由于大夏国国土实在广袤,能够用于耕种的田地实在太多,就算有人有心兼并,却不知如何做到——无论如何,尼堪的扩展性国策变相遏制了土地的兼并。

在孙德威等人来到之前,李有田曾经上山打了一只盘羊,然后腌制风干后放在谷仓上,皇太子一行到了后,他赶紧拿出来炖了,用当地的蘑菇、木耳、野菜、酸菜一炖,加上就在炖制盘羊的锅边贴着的面饼,以及坎河肥美的白鱼,当地的特酿坎河大曲,孙德威平生第一次有些醉了。

朦胧中,似乎有邻居进来给孙德威磕头。

“这是博多,达斡尔人,他们不仅能种地,还是养猪的能手,也养了马,他娶了我妹妹”

邻里和睦,各族共荣,正是孙德威想看到的,晕晕乎乎中,他接受了博多的跪拜礼,朦胧中,博多也才二十多岁,身材明显比李有田强壮一些。

“殿下”,博多一边亲吻着孙德威的马靴,一边哭着说道,“在哥萨克没有到来之前,我们这里是哈拉达控制一切,与另外的族群之间,永远只有战斗,打赢了就获得了大量的奴隶,打输了,自己就变成奴隶,听我爷爷说,几百年来,我等达斡尔人就是这样过来的”

“我们最上面是乞尔吉斯大酋,我等达斡尔人除了需要向他们进贡粮食、酒水、猪肉,还要服兵役、劳役,每年的兵役、劳役长达半年,哥萨克来之后,乞尔吉斯人倒是走了,不过他们对我等种地的达斡尔人并没有好到哪里去,除了皮子,还要义务为他们修路、养马,哥萨克喝醉之后便乱来,杀人、淫辱都寻常见,坎城一带,原本也是一个大部落,自然要组织起来对抗他们”

“没想到这反到上了他们的当,他们巴不得我等对抗,那之后他们就可以大开杀戒了,他们有火枪,还有高头大马,我等远不是对手,在你们来之前,我们的族群至少减少了一半”

“我从来见过你们这样的官府,还用钱来收购税粮,娃儿能够读书识字,汉子们也能到军营打熬气力,退伍后地位也不低,我们在大夏国治下的这十余年是最好的十余年”

“愿长生天保佑博格达汗!博格达汗万岁!”

孙德威咧嘴一笑,“都是好听的,难道就没有一二不妥之处?”

李有田、博多对望一眼,都跪下了。

“没有,就算有,也都是鸡毛蒜皮,不足挂齿”

“当真?”

那李有田想了想,说道:“殿下,小的去过坚昆城,那里的铁路已经修到定远城了,听说很快就能与从西边修过来的铁路合拢了,我等这里何时能修铁路啊”

孙德威笑道:“你一个种地的农户,为何对那铁路如此上心?”

李有田说道:“殿下,请恕小的胡言乱语,人家都说了,凡是有铁路的地方都是大夏国的第一等地方,没有的就是第二等,第三等,我等万里迢迢从山西过来,可不想当一个第二等、第三等的,这个……”

“哈哈哈!”

孙德威大笑起来,他趁着酒劲儿站了起来,李有田、博多赶紧一左一右搀着他,他信步来到了院子里。

坎城的夏天,晚上也就十余度,孙德威的酒一下醒了不少。

一轮明月正好挂在天上。

孙德威指着那明月说道:“看见那明月了吗?都在同一轮明月下,何分一等、二等?难道有一等月亮、二等月亮?”

“安西之地,四周强敌环伺,自然需要通过铁路来快速转运士兵、物资,你等这里深处内地,肯定要安排在后面”

说到这里,孙德威不禁想起了东面铁路的建设情况。

东三省得铁路已经完成了,正在修建沈阳通往北京的铁路,而从北京出发,到大同、青城、九原、丰州,再北上,沿着大元时期的丰州古道,沿着拔野风镇守的乌列盖向西,沿着几条河流谷地,越过萨彦岭后直抵额尔齐斯河是规划中的第二条道路,也是最难的一条。

那之后才谈得上修建贯通坚昆省、安加拉省、赤塔省的铁路,那,估计要到二十年以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