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914章 商人哪有不自私的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914章 商人哪有不自私的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柳淳这家伙有点懒了,按理说该一鼓作气,直接抓人,来一次彻彻底底的清洗,这样才能对得起万众期待的读者……和观众啊!

光是抄了秦淮河的仓库,柳淳就没什么动静了,这是什么鬼啊?莫非牵连到了徐家,就不敢动手了?

别忘了,过去姓柳的可是连宗室都不在乎的,王爷被他搞翻了多少,就连那些靖难勋贵都不在话下,怎么轮到徐家就畏手畏脚了?

莫非是枕边风的威力太大?

这枕边风是来自太师的象牙床,还是来自龙床,貌似有点意思啊?

外面的人胡思乱想,可是真相却没有这么复杂,柳淳在等待!

没错,就是在等!

南直隶这个地方吧,

十分有趣。

从地图上看,一条长江,把一个省分成了两半,一半江南,一半江北。

光是江南这部分,也不是完整的。

想必大多数人都知道那首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就在镇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开宗明义,告诉大家伙,这里是吴楚两国的分界地,早在春秋战国时候,苏州这一片就是吴地,至于应天,这属于楚地,跟传统的江南吴文化圈不挨着,所以有些激进的人把应天称作“徽京”也是源远流长的。

这个趋势到了大明朝,就更加明显了。

老朱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是以应天为根据地的,而东边的苏州等地,则是张士诚的地盘。老朱跟张士诚的战斗最惨烈。

等到老朱打下了天下,就把吴地直接纳入了掌握之中,并且课以重税,还屡次迁徙豪强,加强控制。

总体来说,吴地的百姓对待大明王朝是有反感的。

所以作为都城的应天,跟其他苏、松、常、镇四府玩不到一起,也就不足为奇。

这样一来,以苏州为根据地的苏商,还有以徽州为大本营的徽商,就出现了矛盾。

如果说江南这一部分很乱,这也就罢了,把目光转到江北这部分,那就更乱套了。

这里面要说整个江南,最不平衡的一个城市了,绝对的高开低走,而且越走越低!

这就是扬州!

曾经的扬州可是九州之一,论起规模,比很多省还要大,而且唐代就有扬一益二的说法……作为曾经天下第一等繁华所在,完全有资格把其他城市当做弟弟!哪怕是应天,也不在话下。

但接下来扬州的运气就不太好了,尤其是整个经济中心越来越往江南移动,财富越来越往沿海转移,扬州的日子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可即便如此,扬州还控制着两淮盐利,拥有一群富裕的盐商,不论经济实力,还是历史底蕴,都有称道的地方。

这么说来,扬州就能统御江北了吗?

笑话!

你问问徐州答应吗?你有我们的战略位置吗?

你有食盐,淮安府差在哪里,不服把食盐堆起来,看看谁多谁少!

这三个府闹得热闹,但是别忘了,就在旁边,还有个凤阳虎视眈眈呢!

我们是什么都没有,可我们出了个朱皇帝!

凤阳可是中都,论起地位,跟应天北平都是平级的……而且我们凤阳还有个巡抚呢!

有巡抚很了不起吗?

按理说,巡抚都是管一个省的,但是在南直隶这里行不通。

南直隶最富庶的苏松常镇,有一个专门的苏松巡抚管着。

在应天,设立一个应天巡抚,只能管管安庆、徽州那边,至于凤阳巡抚……说来惭愧,顶着凤阳巡抚的名头,但是凤阳作为中都,却没有巡抚衙门的位置,直接被赶到了泰州驻扎……

就这么说吧,在行政上,多头马车,在文化上,江南江北,吴文化,楚文化,两淮文化……整个南直隶,就是个拼装货!

但是谁说拼装车不如品牌的!

人家这个拼装,用的都是最好的零件,汇聚的都是天下英才,结果就是这辆车在整个大明朝,一骑绝尘,无人能望其项背。

尤其是对外开阜通商之后,松江府飞速发展,在最近几年,已经具备了跟苏州叫板的底气……另外呢,在两京铁路修成之后,应天快速发展,而且应天和松江之间的铁路,也在商人的努力之下,彻底修通了。

这下子江南的工业集团快速发展,冶金,机械,交通运输,甚至钢铁,焦炭,全都爆炸式增长……

“这么热闹的应天,区区三义会,也想一手遮天,真是痴心妄想!”

柳淳老神在在,因为他有底气,也有把握。

只要挨了迎头一棒,这些商人就会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毕竟商人是追逐利益的,他们可不是动不动就拼了身家性命的疯子。

果不其然,苏商这边,态度十分坚决。

“我们苏州有那么多生意要做,工厂,作坊,多少人都是做着海外生意……把股市毁了,对谁都没有好处,我们不能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扬州的盐商不爱听了,“瞧你们说的,谁不是一大堆的生意……可是朝廷的动向你们不是不知道。禁绝商帮,清查会馆,朝廷不让咱们活着,咱们不能不拼!”

“拼?怎么拼?”苏商讥诮道:“你们要是个精明的,跟着拼一把也行。可现在呢,你们根本玩不过柳太师,他随便放个消息,股价就暴涨,随便出手,就暴跌腰斩……光是我们手上的资金,就折进去七成还多!拼,还怎么拼?”

徽商冷哼道:“你们少在这里叫苦,你们哪里出了这么多钱?别拿大家伙当傻子!事到如今,只有绑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才有胜算。像你们这么闹,只会自乱阵脚。”

徽商的确实力不俗,他这么一说,两边都默然低头,不开口了。

可是一个来自松江的小个子站了起来。

“诸位前辈,这道理谁都会说。我现在就想请教大家伙,咱拧成一股绳,能斗得过朝廷吗?万一是一起送死呢?这又该如何是好?”

苏商也站起来,“对!我们不能蒙在鼓里了,三义会到底有什么后手,藏着什么高招,全都说出来,不然我门没必要送死!”

他这么一嚷嚷,其他人也跟着闹了起来。

这三义会到底打算怎么办?

不给个交代,这伙人就要造反了。

“诸位稍安勿躁,三义会这一次是有十足把握的,别看柳淳手段高明,到底只是一个人罢了。我们已经筹划了多年,我可以告诉大家伙,只要发动,就会天崩地裂,打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小老头信心满满,光洁的额头,泛着睿智的光彩。

“请大家伙务必稳住,就在最近几天,我们就要出手了!”

“什么?”苏商代表怪叫道:“这么说,前些天,你们一直看着了?”

老者轻咳,“发动也要时间,不能给柳淳应对的机会……你们放心吧,这些年,为了兴学,为了修路,朝廷借了不下八亿两债务……朝廷有七成以上的州县,靠着债务维持,我们立刻就会抛售债券,让这些地方衙门垮台。然后我们还会挤兑皇家银行,逼着他们拿出金银填补窟窿。”

“我还可以给大家交个底儿,三义会在这些年里,已经积攒了五亿两白银……等朝廷的纸币变为废纸,不得不恢复金银的时候,我们再把钱借给地方衙门,到时候,他们就只知有我们三义会,不知道朱皇帝了!至于柳太师……他怕是没法全身而退了!哈哈哈!”

房间里终于有了笑声。

许多商贾都被三义会的大手笔吓到了。

这是真够狠辣的,堪称断子绝孙也不为过!

从洪武朝开始,柳淳鼓动老朱设立皇家银行,推行新的纸币,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三义会这是打算把二十多年的努力,全都给推翻,砸碎!

当然了,这么说还不完全,他们是希望再砸碎之后,一口一口,吞到自己的肚子里。

让柳太师为他们作嫁衣裳!

如果真要是做成了,柳淳可就成了笑话了,一生辛勤的果实,让人家给摘了,不知道这位柳太师是会上吊,还是喝鹤顶红?

反正,是不会有好下场了。

“钱老这么说,我们也就放心了。不过这次徐家算是完了,他会不会牵连到别人,您老该有个准备啊?”苏商笑呵呵道。

小老头摆手,“无妨,徐家本来就是老夫抛出去的弃子,他的用处就是让柳淳和朱棣家宅不宁,只要给他们闹几天,让咱们从容应对,这也就够了……”

老头又说了两句,然后笑呵呵道:“这回可以了吧?大家把心都放在肚子里,说到底啊,在这个人世间,就没有钱办不成的事!不管士农工商,也不管王侯将相,最终都是要听钱的!”

“这银子开口了,其他人都该闭嘴了。说来有趣啊,这还是柳太师教给咱们的道理,没想到,他居然作茧自缚,栽在了自己的手里……哈哈哈哈!”

愉快的笑声再度响起,似乎胜利的号角已经响起了……各位商贾代表纷纷离开,只不过当他们离开的时候,脸上的笑容却都消失了。

三义会真是野心勃勃,实力雄厚啊!

只不过他们能把徐家当成弃子,也就能把我们当成弃子。而且看三义会的做派,只怕比柳淳还要霸道三分啊!

想到这里,一位苏商的代表去悄然向着王行的住处而来。

“老爷子,快救命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