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637章 天子的胸襟和手段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637章 天子的胸襟和手段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案子很快查清楚了,这个员外郎负责根据各地材料的缺口,调拨木材,结果他来了个狸猫换太子,弄了一大堆烂木头,糊弄自己的家乡。因为担心事情败露,就把好木材以极低的价钱,甩给了商人。

他本来跟商人约定,只能自用,不许外售。结果却因为今日木材价格暴涨,商人起了贪念,才拿到市面上。

至于都察院会封了应天木器行,也纯粹是贪功心切,觉得事情跟兴学有关,朝廷大有唯此为大的意思,所以想要立功,结果贸然查封了应天木器行。

案情算是明了了,处理起来也不难,涉案官员交给刑部论罪,都察院御史降级留用。

但是几天下来,朱棣的心头一直盘旋着那个员外郎最后的那句话,他担心别的孩子读书,他的弟弟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这句话才是魔音绕耳,让朱棣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何以不惜断了别人的出路,来成全自己的亲人?

“大师,你可能给朕解惑?”

很奇怪,这一次朱棣没有找柳淳,而是请来了老贼秃道衍。

“陛下,老臣愚钝,只怕说不到关键之处啊!”道衍十分谦虚。

朱棣冷哼,不悦道:“大师,你是在责备俺朱棣许久以来,都没有向你问计!”

很难得,道衍没有否认,作为一个谋士,长久被冷落,的确不是好事情,可道衍情愿朱棣下次向他请教,这次的问题实在是太难回答了。

老贼秃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朱棣也没有逼他,而是默默等待着。

半晌,道衍才道:“陛下,古语有云,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由此可见,在先秦的时候,庶人是没资格入学,也不懂礼数,所以才有此说。”

朱棣含笑,“大师解得很妙。”

道衍面带得意之色,继续道:“秦以军功授爵,汉初布衣卿相辈出。然则很快官位就被世家大族垄断,到了魏晋,更是出现了纯粹以门第论高低的荒唐景象。直到隋唐之后,科举大兴,寒门冲击世家。自从两宋之后,就再也没有哪个大姓,能够百年不衰了。”

朱棣继续点头:“由此看来,科举还是很有用的。”

“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道衍哂笑道:“将原本几十个大姓,变成了上万个士绅地主而已。”

朱棣略微沉吟,深表赞同。

“朕怎么觉得大师的说法,有点别人的味道?”

道衍面色平常,不紧不慢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臣又岂能故步自封?”老贼秃顿了顿,又道:“其实世家大族和士绅地主,还是不一样的。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多少权臣,他们能无视天子,随意废立君父,篡位夺权。等到唐宋之后,整体趋于稳定,权臣篡位夺权少了,百姓起义举事倒是多了。”

“那又为何呢?”

“盖因为士绅地主数量众多,他们无意取代天子,也根本没有那个能力。他们只求保住自己的优待即可。但是士绅又会集体压榨百姓,百姓忍无可忍,遍地烽烟,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棣深深颔首,道衍这厮是真的把柳淳的那一套活学活用了。

“大师,你看,假如朕把教化再向下推,岂不是意味着连士绅都没有了,朕的江山会更稳固?”

道衍可不敢认同,“陛下,从大世家变成小的士绅,固然让皇位更稳固,但是农民起义的风浪就越来越大。假使失去了士绅这一层,陛下就要直面百姓。到时候会如何,老臣实在是无法想象。”

道衍当然不是无法想象,而是不敢说罢了。

去掉了士绅之后,权力更加集中,都落到皇帝和百官身上,归根到底,还是皇帝一个人。如果做错了事情,必定会招来强烈的反对声浪,到时候势必会有更强烈的起义……

以朱棣的年纪,记忆之中,还存在不少元末大起义的波澜。

百万红巾军,何等壮阔雄浑……期间有多少英雄人物,跟老朱实力差不多,甚至超越朱元璋的,所在多有。

老朱能笑到最后,不得不说,既是能力,也是幸运。

假如规模更大的起义,又该如何应对?

朱棣觉得头皮都炸了,八成大明的江山,就会彻底终究吧?

这也是朱棣没找柳淳问计的原因,毕竟那小子可不会把朱家放在第一位。

朱棣反反复复思量,在地上来回踱步,道衍低垂着眉头,也不说话。

就这样,差不多过了半个时辰,朱棣才停下脚步,轻叹道:“大师,这就是所谓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吗?”

道衍急忙睁大眼睛,“老臣以为是收益在先,风险在后!”

朱棣哼了一声,“大师,你现在怎么也成了柳淳一党了?”

道衍慌忙摆手,“陛下,老臣和柳淳绝非同样的人,只是老臣知道,陛下心胸之大,气度之盛,古往今来,也是少有的。就连先帝,只怕也不如陛下多矣!”

朱棣赶快摆手,打住了老贼秃的话,你这是灌**汤,想把朕拍晕乎了,好稀里糊涂答应。

朕可没有那么好糊弄。推行全面心学,也就意味着,将所有的后果都由朕一个人承担!

朱棣现在越发觉得,每一个决定,都必须仔细权衡,反复斟酌,不然就会酿成大祸。

“朕不能不给子民读书的学堂,朕决意兴学!”

朱棣的声音不高,但是却格外坚决。

“传朕的旨意,要所有州县堂官,悉数进京陛见,朕有话跟他们讲。”

朱棣的这道旨意,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就连道衍都没有想到,朱棣竟然会这么做。他还以为朱棣一旦下定了决心,就会全力推动,谁敢抗拒,就下令厂卫查办。

这年头什么人都缺,唯独不缺想当官的人,只要放手杀下去,就不愁……想到这里,道衍也顿住了。

前面已经有了一个放手杀人的例子,朱元璋杀得不可谓不狠,但结果又能如何呢?

至少对朱棣来说,想要超越老爹,就要玩出不一样的手段。

朱棣将道衍打发走,他又思量了一阵子,这才信步去了柳府,他要交给柳淳一项顶重要的任务。

“朕盘算着,随着大举兴学推进,必然会有更多的反对声音……朕准备将所有地方父母官叫到京城,跟他们畅谈教化,勉励他们,说到底,治国也不能光靠着严刑峻法,总要有点怀柔的手段。”

“朕给你的任务就是要彻彻底底震撼下面的官吏!”

柳淳迟疑了,把地方官集中到京城,这点柳淳是赞同的,又朱棣当面跟他们讲清楚,要如何兴学,也是最好的办法。

只不过要想震住这帮老官油子,可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

朱棣见柳淳沉吟,他生气了,“你不是鼓吹科学这么多年吗?你不是说,科学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吗?怎么?到了用你的时候,就不管用了?敢情你之前都是吹牛啊?”

朱棣毫不客气道:“朕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让那些官员知道兴学的好处,看到兴学的成果,知道大势所趋,知道未来在哪里!要让他们不敢跟朕对抗,不敢在兴学大业上面动手脚。甚至要他们支持兴学,支持朕的国策!”

柳淳眨眨眼睛,“陛下,臣如果没理解错,这次兴学,其实兴的是科学,对吧?”

朱棣恶狠狠道:“没错!但是有个前提,是你的那一套有用!能说服人心,如果做不到,你可就不要怪朕不讲情面了。”

朱棣说完,一甩袖子,转身就走。

真是好大的一个任务!

柳淳眯缝着眼睛,陷入了思索……朱棣这一手,的确出人预料,也让人五体投地。让地方官吏进京,加强沟通,过国策更能落实下去。借机展示科技成果,让天下人都了解大明进入了什么样的阶段。

同时还能说服许多人,转变立场,支持新政,支持兴学,支持科学……毫不夸张讲,如果这次成功了,将是扭转大明发展方向的大事情。

影响之大,难以估量。

对于科学来说,更是最重要的一次展示机会。

彻底取代理学,在此一役了!

朱棣把责任压到了柳淳头上,可柳淳也不是吃素的,他手下还有那么多弟子门人呢!首当其冲,就是三只小猪,外加一只小小猪。

“怎么样,你们有把握吗?”

“没有!”朱高燧很老实道:“办这么大的事情,必定是花钱很多,我可拿不出来!”

朱高煦狠狠给他一拳头,“你掉钱眼里面了!这次可是科学正名的大事情,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朱高燧才不信呢!

“根据我们科学的观点,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用钱衡量的,如果非要说没法衡量,还不如说是钱给少了!”

“你闭嘴!”

朱高煦干脆掐住了老三,他努力平复心情,“师父,我这边正好有几样成果,要展示出来,师父把这个机会给我吧!我一定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朱高煦眼睛冒光,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样。

朱高炽咳嗽道:“二弟,父皇和师父的意思,是全面展示科学成果,其实也可以看成是变法成果的展示。不能局限于发明创造,咱们要把各种成果,都拿出来。别的不说,就咱五叔的医术,是不是该展示一下?”

朱高煦翻着白眼,轻蔑道:“就那个治十个能死五个的医术?”

“反正比十个都死了强!咱们可以挑选成功的案例,父皇也没说要把失败的展示出来吧?”朱高炽眯着眼睛,笑嘻嘻道。

柳淳一锤定音,“这次是咱们科学门下的全面动员,你们立刻分头准备,务必把最强大的一面展示出来!”

三只猪一起点头,“请师父放心吧!”

他们转身离去,看着三个兄弟的背影,柳淳竟然有些恍惚。当初朱高炽还不到十岁,朱高燧更是穿开裆裤呢!

一转眼,他们都长大成人,能挑起重担了!

你们可要争气啊,我这十多年的心血,就看这一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