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633章 想钱想疯了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633章 想钱想疯了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朱棣晕乎乎的,很不幸,这位永乐大帝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直接上头了。情不自禁加入了众人的讨论。

其实这本常识教材,就是之前测试百官的,只不过更加基本,也更加具有体系罢了。百官考试的结果如何,谁都知道。

官员们这么差,老百姓怎么可能会好。

所以在朱棣看来,这本书实在是太重要了。

不仅关系到他的大帝霸业,也关系到大明王朝的千秋万代,因此必须仔细用心,毫不客气地说,这玩意要比什么圣人微言大义重要多了,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观点,都要反复论证,反复推敲,不能存在漏洞。

比如说这第一课,当百姓认同了大明,觉得我是大明的人,可是对一些年纪大的人怎么办,毕竟大明建立还不到四十年,在那些五十岁以上的人,还记着有个元朝呢。

难道说我十几岁之前是大元的人,十几岁之后是大明的人?再往前,还有许许多多的朝代,又该如何?

“陛下,除了大明之外,还有一个汉人身份,这是在族类上面的认同。”黄观认真道。

朱棣皱着眉头,“汉人,明人……宋人,唐人,似乎都差不多啊!百姓不会混淆吗?你们编书的时候,要想着百姓还很蒙昧,几乎什么都不懂。”

这时候柳淳道:“陛下,千古以来,我们也自称中原,华夏,臣以为不如以华夏来定义族群。太祖起兵的时候,也说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在族群上面,我们是华夏,也就是中华,居天地之中,有服章之美的礼仪之邦!”

“我们的文明源远流长,能追溯五千年之久,我们有过辉煌,也有过落魄,最大的劫难莫过于蒙古入寇,窃据中原,我太祖皇帝,起义兴兵,横扫**,恢复中华,功高三皇,德过五帝!”

老朱要是听到柳淳的话,估计能笑醒了。

总算没白照顾这小子,死了好些年了,柳淳还记着他的身后名,这个臣子比儿子还要好哩!

柳淳也是没办法,在大明朝混日子,总不能昏了头去强调汉唐吧!

所以这部书的第一章讲的是我是什么人,第二章讲的就是国家由来,着重放在朱元璋起兵驱逐胡虏上面;第三章则是讲这个国家有多大,从一十三省,九边重镇,说到山川河流,物产丰饶,南北气象风俗等等,紧接着又开了一个大章节,讲述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讲起。在教材的最后,又讲了各个朝代,各个行业的成就人物,其中孔孟放到了春秋诸子行列,着重提了科技成就,顺便把郭守敬也放了进来。

至于周王朱最满意的地方在于这本书写了好几位名医,包括扁鹊、华佗、张仲景,身为医者,替老祖宗鼓吹,也是职责之一。

你柳淳干得出来,俺也不能差了。

黄观作为主要修书的人,看得出来,每个人都有倾向,包括他在内,都坚称孔孟是先秦诸子当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算是给孔老夫子争取面子了。

但是尽管有倾向,整体来说,书中观点还是中庸平衡的,也没有过分夸大的东西。

尤其是整本书,语言平实,行文简洁流畅,普通人看着容易,学校的师长教起来也方便,绝对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陛下,臣以为初步的蒙学教育,也就是几项简单的内容,包括基础算学,包括识字,常识,还有一些常见的律令,以及纪律训练。”

柳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兴学的目的如果简单构建出一个大明百姓,那就太浪费精力了。

归根到底,教育是为了培养合用的人才,这个人才不只是官吏,也包括数量惊人的工人。

当下江南许多地方,不但出现粮荒,甚至还出现人荒。蓬勃发展的工商业,急需劳动力补充。

可许多农村的孩子,在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之前,空有一身蛮力,并不能作为合格的工人。

所以柳淳觉得要借此大力培养出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有了这些工人,大明的工业必定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说到底,兴学教育,还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只不过回收期有些长罢了,甚至要几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朱棣哼了一声,“老百姓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是朕这个父亲,却偏要替儿孙背着种种负担,便宜你们了!”

朱棣扫了一眼朱高炽和朱瞻基,抓起书本,转身回宫,他还要研究一下。

这一路上,朱棣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

他越想越高兴,竟然忍不住用破锣似的嗓子,唱起了小曲,手里捧着这本书,那叫一个开心啊。

由于用心看书,朱棣下车的时候,没有留心,把那坛子洪武二十年的老酒给踢翻了。顿时酒水洒满了车内,就连龙袍都溅上了。

木恩吓得赶快伺候朱棣下车,然后对那些小太监吼道:“都小心点,可别碰坏了车里的东西,不然在阉你们一次也还不上!”他也是被吓怕了,生怕朱棣迁怒于他。

木恩说者无心,可朱棣却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玩意前途虽然光明,收获也十分巨大,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实实在在,让人肉疼啊。而且朱棣也看出来了,柳淳这小子点石成金的本事的确有,还是全天下第一的,但是这小子花钱的本事,更是举世无双。

他不但能把今天的钱花了,还能把明天的,后天的钱都给花了。

这么干固然能做很多的事情,但是负担也是很沉重的。

哪怕你是首富,账面财富再多,能动用的现金也是有限的。所以几乎所有的霸道总裁并不是无限度的提款机,公司市值也不等于他们个人的财富,而个人财富中,地产啊,股票啊,债券啊,珠宝啊,古玩啊……这些又是不能变现的。

总体来说,不管一个人多有钱,能动用的现金都是少之又少,哪怕贵为天子,也不例外。

所以历代的皇帝,都会努力经营自己的小金库。

很多史学家都喜欢拿明朝皇帝的内帑说事,以此作为明朝皇帝贪婪的罪证。

但是他们似乎忽略了,某位特别喜欢下江南的皇帝,每次大动干戈出巡,都是勒索盐商,让他们孝敬开支。

当然了,这些盐商也活该,谁让他们把人家从山水之间,请到了中原花花世界。这些人可比老朱家的人凶悍多了,跑马圈地,把商人当成予取予求的小金库,下江南花他们的钱,征战塞外,让他们出钱,出人,转运军粮,损失自己扛着,人死了认倒霉……就这样,他们的后人还要心心念念,想着主子的好,替主子吹捧,岂止一个“贱”字了得。

貌似有些跑题了,再说回朱棣……他现在别说内帑了,就连皇家的几个公司产业都被柳淳给坑了,朱棣急需给自己弄个小金库,挣点现金花花。

而且朱棣已经被柳淳给弄怕了,绝对不能找他,不然自己还会被坑的。

那找谁呢?

朱棣想来想去,总算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纪纲!

朱棣对纪纲十分了解,这家伙跟王的案子绝对有牵连,而王又跟李至刚有关系。李至刚呢,又是建文旧臣。

朱棣虽然弄不清楚纪纲为什么会跟这些人勾结在一起,但是他心中了然,纪纲绝对不简单,而且也不值得信任。

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用他就在于一个狠字!

而且纪纲有这么多的毛病,一旦出了事情,正好把所有罪责都推到他的身上,到时候一杀了之,比什么都方便!

朱老四沉吟了许久,终于拿定了主意。

他没召见纪纲,只是给了一份手谕。

不准损害大明的百姓,给朕弄点钱花。

这要是放在过去,纪纲还真没有办法,最多是去勒索商人,绑架敲诈,怎么赚钱怎么来。可有朱棣这道手谕,再加上虎视眈眈的锦衣卫和东厂,绝对不能冒险。

纪纲还真有些歪才,他思索了许久,反正现在海外贸易那么繁荣,不能动大明的百姓,那就动海外的人。

大老远去开疆拓土,必须要朝廷的支持,那是李景隆干的事情。

他必须用其他方法才行!

纪纲憋了三天,憋出一个绝招,他准备招募水手,去抢夺海外的商船。

这个主意简直绝了。

现在大明的造船业已经到了很不错的程度,但是由于起步晚,大明缺少技术过硬的航海家,因此还有许多海外的商船,不断往来大明,贩运商货。

如果有海盗专门找这些人的麻烦,不但不会损害大明的百姓,还能给大明的船队提供发展的契机,简直一举多得。

朱棣面对这个结果,那叫一个满意啊!

他琢磨了一阵子,将墙上的一把宝刀取了下来,让人去送给纪纲。

这人逼急了,什么主意都能想得出来,堂堂大明皇帝,竟然成了海盗的大老板,要一起瓜分利益。

“殿下,为师有个发财的主意,你敢不敢做?”柳淳笑呵呵对朱高燧道。

这位赵王殿下托着下巴,一脸的疑问,“师父,不会是干坏事吧?”

柳淳笑道:“坏事已经有人干了,我们是减轻风险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