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361章 你们想害死太孙殿下吗?

赵勉在泸州卫集中了首批五十万斤铜,动用十几艘大小船只,开始向应天运输……这一路的艰辛就不用讲了,金沙江航道还没有完全清理出来,一路上不得不五次更换船只,翻山越岭,摔死的牲口有十几头之多。

历时四个月,才进入了长江航道,转入长江之后,完全豁然开朗,有种便秘好个月,一下子通畅的舒爽感觉,船只迅速南下,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到了应天,送到了户部交割!

前后不到一年的光景,传说中的滇铜入京了。

原来遥远的云南,居然还埋藏着宝贝,在京城瞬间掀起了一股热潮,就仿佛大航海发现了美洲白银,无数人前往美洲冒险一样,也有许多敏感的商人,立刻动身,前往云南,寻觅商机。

而且柳淳这个名字,再度出现在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话内容之中。

事实上,柳淳在离京以后,很多人都恨不得让他永远消失,绞尽脑汁,想各种办法,他们以窥视皇宫,图谋不轨为名,禁止了热气球飞行,又以各种借口,几次冲击鸡鸣山书院,希望拔掉这颗眼中钉,肉中刺。

另外还有人几次上书,希望把郭守敬从文庙驱逐出去。

甚至有人偷偷往郭守敬的神像上泼狗血……种种闹剧,不一而足。

可他们越是上蹿下跳,柳淳在民间的声望既越高,获得的同情也就越多。随着滇铜入京,人们再度点燃了热情。

柳大人不管到了哪里,不管身份如何,境遇怎样,都始终念着天下苍生,想着造福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好官,有良心的学者!真正做事的大才!

柳淳一直宣扬科学。

从此刻开始,在京城出现了“柳学”的说法,如果说科学对应的是“理学”,那么“柳学”则是直接挑战儒学……在国子监里,甚至有学生抛弃监生身份,直接前往云南,各地进京的学子,宁可进入鸡鸣山学堂,也绝不进入太学。

另外凤阳和长沙,也都成了新学的中心,聚集了一大帮的士子文人。

柳淳的每一点成就,都能让这些学子们倍受鼓舞。

他们钻研学问,发奋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像柳淳一般,造福苍生,治国平天下。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渐渐变成“学好柳学平天下”。

整个局势都在快速转变着。

从变法到柳学……似乎离开了京城的柳淳,比起从前,更加具有影响力,也更加难以对付!

东宫的师父们,简直苦恼透了,许多人不停思索着,对付柳淳的办法,愁得头发都掉了一大堆。

难道这个柳淳就打不死了吗?

齐泰邀请练子宁,还有陈迪,暴昭几个人商议……经过了一番讨论,还真别说,让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

一个足以击败柳淳的大漏洞!

“你们请看,户部收滇铜,一百斤要六两银子,也就是六贯钱,而一百斤铜,最多能铸钱二十贯,换句话说,只赚了十四贯。”齐泰拿着笔,给大家算账。

练子宁皱着眉头,“这也不少啊!”

齐泰大笑,“可朝廷要花费多少钱?皇家银行拨出去两千万贯的借款,户部出了钱粮,地方发动民夫,工部和河道衙门都出了力气……算起来,至少三千万贯砸进去了,以目前来看,每年从云南输入的铜料,最多能铸一百万贯,算上成本,要四五十年才能收回来。”

陈迪大惊失色,“这么看也没赚多少啊?”

“岂止是没赚钱!是亏了!”

齐泰大笑道:“这些钱如果用来放贷,能赚多少利息?而且我还没有计算,从皇家银行借款的利息,实际上,七八十年都回不了本!”

暴昭也道:“此言有理,还有维护金沙江航道的费用,那也不是小数目啊,看看现在河道衙门的开支,就一清二楚了。”

“没错!”

齐泰一拍巴掌,喜滋滋道:“柳淳不是号称点石成金,号称他善于理财吗?他这些年弄了那么多的花样,的确增加了一些岁入,可这一次,他玩砸了!以我的估算,他赔钱了,而且赔了许多,现在的柳淳,根本是打肿脸充胖子,硬撑着呢!”

练子宁沉吟半晌,渐渐转过弯来,也道:“既然如此,我们要不要上书,戳穿柳淳的画皮,让朝野知道,他根本不是什么能臣干吏!相反,是个好大喜功,虚耗民财的无能之辈?”

齐泰含笑,“没错,我们的确要上书参柳淳一本!”齐泰从座位上站起来,呵呵冷笑,他背着手,一边踱步,一边说道:“过去我们斗不过柳淳,全是被他的那一套给欺骗了。这段时间,我仔细研读了柳淳的一些书籍文章,渐渐摸出了他的脉。这就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弄清楚了柳学的弱点,自然能无往不利。”

练子宁大为赞同,“齐兄果然非比寻常,以柳学对抗柳学,这招太高了!看起来,我们也要好好琢磨一下子了。”

齐泰矜持一笑,“我也不过是这么一说,回头还要仔细计算,看看柳淳到底是赔了多少钱,等一切算明白,我们就向陛下上书,拆穿柳淳的面具!”

……

就在滇铜进京的第十天,朱元璋破例把朱允叫到了皇宫。

是的,就是破例!

有很长时间,朱允已经见不到老朱了。

说起来前不久,朱标去世三年,祖孙曾经一起去看望朱标,在坟前,两个人都分外悲伤,朱元璋眼中满是泪水,朱允几乎哭晕在坟前……

“你瘦了不少啊!”

朱元璋扫了一眼几乎只剩下皮包骨的朱允,突然心生垂怜,毕竟是自己的孙儿。

“赐座!”

太监搬来了墩子,朱允谢过之后,坐了下来。

“这段时间,你都在做什么?可曾有读书?”

“回皇祖父的话,孙儿读了!”

“读谁的书?”

“读师父柳……先生的书!”

“哦?”老朱好奇了,朱允跟柳淳闹翻,最后柳淳便贬到了云南,朱允也受到了严重打击,被自己晾了快一年,他居然愿意去学柳淳的书,真是咄咄怪事啊!

“既然你读了柳淳的书,那你又如何看柳淳在云南的做为?”老朱顿了顿道:“有人说滇铜入京,是柳淳的大功,可也有人说,滇铜其实是得不偿失,你怎么想的?”

朱允站起,躬身道:“回皇祖父的话,孙儿以为,滇铜输运京城,靡费极大。”

四个字一出,朱元璋稍微顿了下,而后轻笑道:“那你说说,都耗费在了哪里?”

“回皇祖父的话,首先就是金沙江水道,这段的花费太多了,除了朝廷拨款之外,还有银行借款,地方要征调民夫,消耗粮食物资……即便不算银行的利息,这一块的耗费也在三千万贯之上,而且往后每年为了维持航道,至少还要投入三十万贯。”

朱元璋皱着眉头,“嗯,也有你这么一说……可滇铜入京,毕竟解了燃眉之急,朝廷缺铜,你又不是不知道!”

“回皇祖父的话,目前一年进京的滇铜不会超过三百万斤,即便按照柳先生估算的最高数额,也仅仅能突破一千万斤,全部铸钱,也只有一二百万贯,但是,在路上消耗的运费,就要几十万贯,而且民夫行进在山谷之间,死伤惨重,沿途的百姓,苦不堪言!”

老朱眉头紧皱,“允,照你的说法,这滇铜反倒是赔钱了?”

“是的,以孙儿的计算,的确是如此!”

“那是不是要停了滇铜啊?”朱元璋声音缥缈,听不出喜怒,淡淡地问着。

突然,朱允撩起袍子,跪在了地上,用力磕头。

“皇祖父,孙儿以为恰恰相反,不管赔多少钱!都必须不计代价,让滇铜运抵京城,此事关乎大明江山,关乎千秋万代的基业……绝不是用金钱可以计算的,孙儿恳请皇祖父,万万不要被闲言碎语,腐儒书生误导,贻误大事……孙儿言语孟浪,还请皇祖父明鉴!”

朱元璋低垂眼皮,缓缓瞧了瞧朱允,一年不到的时间,这个小子的确变了不少……难道这就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朱元璋缓缓起身,把朱允拉起来,一起走到了龙书案的旁边,“来,跟祖父好好说说,这滇铜入京,究竟有多少好处!”

……

东宫里,此刻也在激烈争吵……一个年过不惑的文士,面对着齐泰等人,安然自若,面沉似水。

他的手边,正放着齐泰算的那笔账,

“如此浅薄见识,鼠目寸光,也敢拿出来坑害殿下,难怪这一年多,殿下受到了许多的非议,全都是尔等无能!妄为人师!在下真是替尔等汗颜!”他冷冷问道:“你们莫非要害死太孙殿下吗?”

齐泰等人哪里会服气,纷纷大怒,“你现在不过是一介布衣,也敢侈谈国事,简直让人可发一笑!”

文士冷笑,“是尔等可笑才是,身为官吏,尸位素餐,百无一用,难道不可笑吗?”

“你……”

双方正在争吵,突然朱允从外面小跑着进来,喜不自禁道:“方先生,皇祖父夸奖我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