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238章 大明的根基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38章 大明的根基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午门外面,聚集了太多的人,包括几大国公在内,悉数焦急万分,陛下还在奉天殿议事,今天的时间格外漫长,每一分钟都是煎熬。

汤和老脸都是热汗,蓝玉气喘如牛,就连冯胜都没法淡定,老爷子来回走动。

“递牌子,求见!”

冯胜跟柳家结亲,算是柳淳的长辈,他不护着,又有谁护着。老头迈步向前,准备将自己的象牙牌交给太监。

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个老太监从里面笑呵呵出来。

见了几位国公,冲着他们深深一躬,然后笑吟吟道:“没事了,咱柳大人……赢了!”

“什么?”

冯胜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上百官员怒告御状,柳淳又自诩杨朱传人,怎么看都是死路一条。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赢了?

难道是老太监说错了?

见冯胜迟疑,老太监忙道:“宋国公,现在圣人正在跟柳大人议论赋税的事情,老奴琢磨着,怕是要到下晌才有结果,几位国公爷若是不急,可以先回去歇着了。”

老太监说完,急忙转身去伺候了。他是偷着出来报信的,就是怕这几位着急。

冯胜只觉得晕乎乎的。

赢了?

真的赢了?

臭小子,你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冯胜抓着柳三的胳膊,大笑道:“行啊,你真有福气!”

三爷只剩下傻笑了,一旁的徐增寿伸了个懒腰,冲着妹妹道:“我就知道那小子死不了,瞧把你急得,都流泪了!”

徐妙锦连忙擦拭并不存在的泪水,当发觉是被四哥欺骗了,气得小脸通红,挥拳就打。她是没哭,可有人确确实实哭了。

看似最粗枝大叶的蓝新月,竟然是最先承受不住的那个,她捂着脸喜极而泣。

……

宫门外众人狂喜,汤和跟冯胜都是有身份的人,当得知柳淳没事,就纷纷回府,等候消息,其他人也好此刻去闯宫。

只剩下陶成道,还有他的弟子们,静静等待着。

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放着光,他们努力压制心中的喜悦,但心脏砰砰乱跳的声音,涨红的面颊,依旧显示着不平常的内心。

柳大人赢了!

我们能祭祀郭守敬了!

杨朱,墨子!

我们也有道统传承,我们能昂首挺胸,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汉子了!

陶成道激动地眼圈泛红,他简直像活在梦里。

作为一个醉心飞天的人,陶成道对历代先贤的发明创造,也有颇深的了解。中国古代的技术,可绝不只是四大发明那么简单。跟四大发明类似的成就,至少有几十项之多,比如船只的密封舱技术,方向舵,炼铁用到的鼓风机,骑兵的马镫……这些技术都深刻改变文明的进程,只有拥有穿透历史的慧眼,才能知晓技术的伟大。

很无奈的是自汉唐以来,长期秉持道德决定论,仁义无敌论的儒家文人集团,宁可记录诗人的风花雪月,贞洁烈妇,也不愿意多关心些技术的东西。

诸如沈括,郭守敬一般的文人,绝对是主流文人当中的异类,他们的著作只能跟山海经,神话故事放在一起,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是从根子上决定的,孔老夫子早就说过: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学种田种菜,那是小人行径,他老人家喜欢的是君子六艺,讲究的是礼乐教化……只是很可惜,老夫子的徒子徒孙很不争气,连六艺都给扔了,只剩下空谈道德仁义,越来越脱离实际。

在先秦诸子当中,墨子是不折不扣的技术派。

所以当柳淳提出学问来自墨子之后,陶成道是很愿意认这位祖师爷的,可他不是小孩子,很清楚想在理学一统天下的状况下,竖起墨子的大旗,是何等困难!

也别说墨子,就连儒家的其他学派,都没有生存的空间。

陶成道觉得师兄很可能是以卵击石,一去不复还……可谁能想到,柳淳就变不可能为可能,至少说,柳淳打赢了第一战!

陶成道冲着弟子们,握紧了拳头。

行的!

我们有机会创造历史的!

把郭氏门人,科学子弟的大旗打起来!

告诉世人,除了孔孟之道,还有一门叫做科学的东西,能让人飞天遁地,无所不能!

……

柳淳还不清楚,外面许多人已经把他当成了神一般的偶像。

此刻的柳淳还在全力以赴,应对文官的诘难。

“柳淳,你建议陛下多征商税,是要抬高商人地位吗?”詹徽愤怒质问,“商人贪财好利,品行卑贱,朝廷能指望着商人供养吗?还有,你多征商税,商人势必转嫁给百姓,吃亏的还是苍生百姓,你这是挖肉补疮,拆东墙补西墙,根本不可取!”

天官发话,其他的人也缓过来,纷纷指责。

柳淳轻笑道:“诸位大人,按照你们的意思,收你的税,是瞧得起你!瞧不起商人,那就不用收税?对吧?既然如此,陛下重视士人,那就更应该征收士人的税赋了?你们不能把自己放在跟卑贱的商人一样的地位上吧?这不合理啊,难道你们这么自甘堕落吗?我要是读书人,我一定主动带头,多纳税,服徭役,以示我跟商贾的不同之处,对吧?”

“我听师长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位士人,他的五个儿子全都从军,战斗结束,有个奴仆跑来,告诉他,你的五个儿子都战死了。这位士人大怒,对那个奴仆讲,我没问他们,问的是战斗,打赢了吗?奴仆说打赢了,士人欢天喜地回家庆祝。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士人,士人代表的是责任,是承担,而不应该是享受,更不应该是鱼肉乡里高人一等的特权。”

在场的上百位文官,不乏舌辩之士。但是他们却没有多少胆气,挑战柳淳。

没法子,这小子始终能抓住他们的漏洞,用严密的逻辑,驳倒他们觉得天经地义的道理。

詹徽彻底无语了,翰林院,国子监的饱学之士也觉得要缓一缓,不拿出完美的对策,辩论了也是自取其辱。

奉天殿陷入了诡异的安静,朱元璋嘴角不断上翘,笑得越发开心了。

不得不说,柳淳的话,给他带来不少的启发。

什么是士人?

像那位牺牲五个儿子,依旧关心胜败的才是真正的士人!

至于当朝诸公,距离士人还太远了……既然你们没有士人的担当,那朕就不必客气了……

朱元璋沉吟片刻,“你们都退下,太子和柳淳留下!”

百官灰头土脸,从金殿败退,他们经过柳淳的身边,每个人眼里都冒着火焰,几乎要把他给生吞活剥了。

柳淳满不在乎,他们又不是反穿裤头的超人,没法用眼神杀人,老子怕你们作甚!

等所有人都走了,朱元璋才冲着柳淳笑道:“臭小子,你又让朕刮目相看啊!朕今天破例,就让你小子瞧一件东西,瞧瞧我大明的根基!”

老朱在前面走,太子朱标跟柳淳走在后面,柳淳心里嘀咕,大明的根基?是什么?传国玉玺?还是京城龙脉?

柳淳偷眼看朱标,发现这位太子只是笑而不语。

柳淳只好强忍着好奇,随着老朱,来到了一处偏殿,有太监打开大门之后,柳淳走了进来。

里面没有任何的潮气,反而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向四周望去,居然是个藏书室,只是这个藏书室有些大得离谱儿。一排排的书架,上面堆满了厚厚的册子。

朱元璋随手拿起一本,扔给了柳淳。

接在手里,柳淳这才知道,敢情这是大明朝各州县赋役的黄册!

朝廷征收田赋,征召民夫徭役,全都按照这个册子在推行。

难怪老朱说这是大明朝的根基呢!

“从朕登基到现在,二十多年,总算是做完了,大明江山,共计户千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五,丁五千六百七十七万四千五百六十一……朕身为大明天子,万民君父,管的人就是这么多!”

老朱冲着柳淳淡然一笑,“臭小子,你在金殿上说了那些话,什么士绅一体纳粮,什么征收商税,你当朕没有想过吗?”

柳淳忙陪笑道:“陛下睿智,当然要比臣想得深远!”

“别拍马屁!”朱元璋气咻咻道:“这些东西,朕花了二十年,才勉强做完。朕可以向士绅征税,试问,谁又替朕征税?还不是官吏士绅!他们会老老实实纳粮服役吗?朕不给他们一点好处,又有谁愿意替朕做事?有些事情,非是朕不想做,而是不能做!”

即便强如老朱,也有力有未逮之时。

柳淳并不意味,他轻声道:“陛下所言极是,可有些事情,若是不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以后就再也做不了了!这二十多年的太平盛世,大明已经从战乱中走过来,商业复苏,人口增加,民间土地兼并之风已经出现……臣以为,陛下当早做决断才是!”

朱元璋眉头紧皱,还是那句话,柳淳能看到的,老朱怎么可能看不到。

又何止是朱元璋,几年后,建文登基,方孝孺那个酸儒都知道要抑制兼并,只不过他看准了病症,出的药方却是恢复井田……很不幸,一副药下去,朱允就凉透了。要不然,朱老四以一隅之地,怎么能胜得过建文呢?

朱元璋眉头紧皱,“是啊,朕应该有所准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