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21章 赚朱棣的钱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1章 赚朱棣的钱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要想研究军粮,就要先弄清楚,眼下明军吃什么。

这个不用问别人,柳三最清楚,他告诉儿子,明军最长吃的叫做“飧饭”也就是水泡饭,方子还是出自《齐民要术》,沿用了好几百年,也没有什么更新换代。

作粟飧的方法如下:米一石,取无者,净淘炊熟,下浆水中,任水曝干,淘去尘,又蒸曝之,经十遍可得二斗。每食,取一大合,先以熟水浸之,待湿彻,然后煮食之,一人可五十日。

意思是说,取去壳完毕的一石米,用水淘净炊熟后,再放到水中曝晒干,把曝干的米再来一次同样的作业共十次,做完十次后,只得到二斗的再制干米饭。要食用时,取一大合的再制干米饭以热水泡之,待再制干米饭浸软时,再煮熟成餐饭后就可食用。一石飧饭可供 1 个人进食50 天。

刘淳听完,就晃脑袋了,“为啥要十遍啊?一遍不行吗?”

柳三正色,“一遍可不行,功夫少了,米泡不烂,还容易坏,你小子可不许在军粮上面动歪心思,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自然有道理!”

刘淳拄着下巴想了想,反复蒸煮晾晒,估计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米彻底破碎,等吃的时候,变成和米糊一样的东西。

方便保存,吃起来也容易。

可刘淳觉得应该有更好的办法才是。

“你说我们把米煮熟,晒干,然后用磨碾成米粉如何?”

柳三愣了,“这样能行吗?”

刘淳道:“我觉得没什么问题,我们把米碾碎了,和面一样,还能往里面加东西,等吃的时候,用热水一冲就完事了。”

刘淳想到了油茶面,其实原理也真就差不多。

当即,在王府的后院,架起两口大锅。

先把洗好的米放在锅里蒸熟,然后取出,刘淳借用了花房的土炕,一夜的功夫,把米烙干,然后用石磨,把米碾碎,变成粉末。

做完了这一步之后,刘淳取来一些食盐,又加了点糖,加入葱姜蒜末调味,尝了一口,勉强能吃了,比以前的军粮强了不少。

刘淳觉得还不够,他又弄了一点鹿肉,煮熟之后,晒干,弄成肉松,一样碾碎,搅拌。似乎营养还是不够,刘淳又弄了一点黄豆,炒熟,碾碎,搅拌在一起。

光是这些也不行,人体还需要蔬菜,弄一些新鲜的青菜,下锅煮熟,晒干,碾碎……

他的这套工艺,别说朱棣和王妃徐氏了,就连小胖墩都看明白了。

真是没啥神秘的,就是不断往一堆东西里加入各种粉末。

绿豆,黄豆,红豆,芝麻,香油,荤油,萝卜块,干菜叶……能想到的全都扔里面。

最后军粮终于出炉,其实还能加入更多的东西,只是王府厨房再也没有可加的东西了。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刘淳给每个人的碗里倒了一点混合粉末,然后加入热水冲泡。

焦香四溢,散发着诱人的味道。

还不错!

朱高炽眯缝着眼睛,冒出光亮,迫不及待往嘴里送了一勺子。

“好烫!”

小胖墩嘴上说着,却舍不得吐出来,香甜可口,别有一番滋味。

比米粥好吃多了,味道丰富,热量充足,很顶饱!

他三口两口,把碗里的东西喝光,然后笑眯眯道:“父王,要是天天吃这个,行军打仗,也不困难!”

朱棣也尝过了军粮,他把碗放在一边,哑然笑道:“是不错,可若是这么吃,非把大明吃垮了不可!”

谁说不是,就拿最基本的粳米来说,明军就吃不起。普通的士兵,吃的多是栗米,还要配许多豆子,杂粮,大军远征,能有粮食和盐巴,士兵已经偷着笑了,很多时候,就连这点基本的要求都供应不上,就只能饿肚子。

尤其是出了长城,草原一望无际,产出有限,补给线又长,粮食也跟不上,征战之苦,简直一言难尽。

柳三告诉儿子,远征塞外,十个人去,能有三个人回来就不错了,而死的七个人中,最多有一两个是战死的,其他人全是各种乱七八糟的理由,造成的非战斗减员。

“尤其是深入草原,光是蚊虫,就能要人的命!”

柳三心有余悸道:“我有一次和一位兄弟去探查消息,我们约定,他守上半夜,我守下半夜。结果等我从帐篷里出来,发现他已经被蚊子活活叮死了!”

柳三可没有撒谎,诗和远方,听起来很美好,可真正去追寻,那就不一样了。

在草原上,蚊子又大又猛,随便一挥手,就能撞到几百个。

别说是人,就算是老牛,也会被叮死。

柳三那一次就是,他在简易的帐篷里,外面的兄弟实在是疲乏,没有撑住,就提前睡了,结果他们宿营的地方,离着水泡太近,蚊子数量太多,就愣是把一个大活人给吸血吸死了,该多可怕!

从那次之后,柳三宿营,一定要挑选蚊虫少的地方。这也是他毕竟喜欢刘淳的原因,至少这小子知道在宿营的时候,点燃艾草!

“军粮还是要做,但不能这么奢侈!”朱棣道:“我的一万骑兵,需要准备两个月的粮食。”

徐氏吓得脸色苍白,揪着朱棣的衣襟道:“柳百户提到,草原多蚊虫,妾身以为当准备驱蚊的药物才是。”

有燕王府支持,办事就是容易。

刘淳经过了几天的调整,终于制出了适合大规模推广的军粮。

他直接把淘洗好的米炒熟,然后碾碎,作为基础配料。然后加入各种豆粉,补充蛋白质。加食盐和干菜,再加一点香油,醋,晒干成粉末状。

用布袋装起来,吃的时候,加一点水搅拌均匀就是了。

刘淳弄出了的军粮,也不算新鲜,实际上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面,就提到了类似的军粮。

只不过这样的军粮是用做救命之用,唯有当敌人四面包围,没有吃的,才能拿出来食用,寻常的时候,还是大锅煮饭。若是谁忘带了军粮,还要受到严惩哩!

说起来寒心,类似的军粮,还延续了很多年,那些最可爱的人,就是吃着类似的炒面,和十七国的鬼子,在冰天雪地里厮杀,硬是打出了新生大国的铮铮脊梁!

一口炒面一口雪,何等悲壮,何等英雄!

其实相比之下,明军的情况好不少,朱元璋二十年的积累,当真不是吹的,仓库里满是粮食,供应朱棣一万人远征,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刘淳又设计了一种止渴的小丸子,是用山楂干搓出来的,望梅止渴,还是不如吃到嘴里安心。

另外刘淳还弄了一个木桶,里面装上了一层层的沙子。

当他把浑浊的水倒入桶里,不多时,从桶下面的口子,流出清澈的水来,小胖墩看得目瞪口呆。

“我的天啊,沙子还能这么用?”

刘淳笑道:“过滤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经过过滤之后,水就好变得清澈许多,里面的杂质脏东西,会大大减少。如果再煮熟烧开,就能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

刘淳很认真提醒朱棣,“王爷,长途远征,吃饭喝水,务必要保持干净。”刘淳可不想永乐大帝来一个出师未捷。

朱棣笑了,这几天下来,他对刘淳还是很满意的,小孩子做事用心,很是不错。

“军粮,止渴丸,滤水的木桶,对了,还有装驱蚊药物的荷包,这四样东西,本王都交给你做,需要多少钱?”

朱棣开口了,刘淳听得出来,他是做好了挨宰的准备,只要自己开口,燕王殿下是不会犹豫的,钱财唾手可得!

刘淳咽了口吐沫,“那个……草民只需要五百两工钱即可,其余的原料,还请王爷帮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