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逆天铁骑 > 第479章 救援高阳(一)

逆天铁骑 第479章 救援高阳(一)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15 来源:笔趣阁

一批被新剃了发的百姓充入了包衣行列,接着多尔衮就命令,让他们推着盾车去攻城。

乌真超哈营、天佑军、天助军等汉八旗军的火炮轰鸣,炮口吐出长短不一的火舌,大大小小的炮弹砸在城墙上,坚固的高阳城墙巍然不动。

刚刚编入包衣阿哈的明国青壮们在清军的砍刀威迫之下,推着盾车,一步一步往城墙方向接近。

多尔衮这次改变了攻城的战术,以炮火压制守军,再让大批包衣推着盾车抵近城墙。盾车上装满了沙袋,等到盾车接近护城河,就把沙袋丢在地面,逐渐堆积上来,最后堆上城墙,这样就筑成了鱼梁道。只要鱼梁道大功告成,不要说重装步兵了,骑兵都能直接冲上城墙。到时候,什么棱堡、箭塔,都将成为摆设。

城头的守军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投石机、鸟铳、弓箭、九头鸟重火铳,把各种弹丸箭矢砸了下来,打得修建鱼梁道的包衣阿哈尸体堆积如山。清军就干脆把尸体也埋进了鱼梁道,把沙袋直接丢在尸体堆上。再加上天气寒冷,从河里打来的一桶桶水往鱼梁道上浇灌下去,沙袋上面的冰层逐渐加厚,变得异常坚固。

按照多尔衮的估计,最多只需要三天时间,鱼梁道就能抵达城头。

说实话,张世文对多尔衮的这一招鱼梁道攻城战术,还真的没有破解的办法,他没想到挖掘一条地道出城,挖到鱼梁道下面埋设火药,炸毁鱼梁道这个办法,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鱼梁道一点点往高阳城墙延伸过来。

好在张世文想到了一个对策:他下令在清军修建鱼梁道的位置上,把城墙后面再修建一堵城墙,这样清军突破进来,也会被内城所阻拦。这个办法当然没有李宏在归化的时候挖掘地道,炸毁鱼梁道的办法管用。只要没有摧毁鱼梁道,清军就能源源不断的向这个缺口发起攻击,到时候缺口处就变成了血肉磨坊,双方士兵都会把大量的鲜血洒在这里,大批的人命堆在缺口中。

随着清军鱼梁道的接近,两边的棱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推进过来的鱼梁道正面和城墙一样高,挡住了正面火力的射界。但是对于设置在侧面的两座棱堡来讲,却不存在射界被档的问题,两座棱堡内不断吐出火舌,站早堡垒顶部的弓箭手也吊射出一轮又一轮轻箭,打得修建鱼梁道的包衣阿哈死伤惨重。

大批包衣阿哈的死伤,并没有动摇多尔衮攻破高阳的决心。目前明军主力避战,多尔衮要趁着这个机会铲除了孙承宗。

不要说李国栋派来协助孙承宗的张世文了,就连孙承宗自己,这时候对守住高阳城也没有多少信心。

“张将军,我们高阳城还是不够高啊,鞑子以修建鱼梁道之术攻城,你在后面修建一堵墙,这办法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孙承宗忧心忡忡的看着清军的鱼梁道逐渐接近城墙。

鱼梁道是一种极其有限的攻城方式,但也只能对付一些城墙不是很高的城池,若是用来攻打山海关那种高大的雄关,或是攻打京城这样的坚城,就不能采取这种攻城方式了,因为城墙太高了,要修建一条和北京城墙一样高的鱼梁道,那得要多大的工程量啊!高度越高,鱼梁道的底座就要越宽,工程量是呈几何倍数上涨。

可是高阳县城,因为当年有城池规格的限制,一座小县城不可能修得和京城的城墙一样高,也不允许高过府城。所以清军就能修建一条和城墙一样高的鱼梁道靠近。

“天黑之后放出求救信号!”张世文心里没底了,于是他下令,让夜不收放出烟花火箭信号。

“嘭、嘭、嘭”随着三声烟花火箭炸开的声响,红绿黄三朵烟花在夜空中炸开。

过了大约半盏茶时间,夜空中再次绽放出了三朵绚丽的烟花。

清军攻打高阳,附近有李国栋的夜不收在活动,看到红绿黄三朵烟花放出,夜不收们就明白了,这是高阳的告急信号。

昌平,明军大营,一名一人双马的夜不收策马疾驰而来,冲入了李国栋的大营内。

“高阳告急!”那名夜不收一进入李国栋的中军大帐,立即单膝跪地,拱手禀报了高阳告急的紧急军情。

李国栋大惊:“高阳怎么会告急?我帮孙阁老修缮的坚城,挡住建奴两三个月都绰绰有余!这才半个月就告急了?”

那夜不收回答道:“建奴修建鱼梁道攻城,可能是张千户觉得无法破解,这才发出告急信号。”

李国栋十分失望的感叹道:“张世文啊张世文,我对你的期望还是过高了!你不懂破解这鱼梁道之法。早知道,当初就应当让王全,或是韩大山去守高阳了。”

事已至此,再去责怪马谡的责任也太晚了,现在当务之急是,不要让张世文真的变成马谡,同时也要救出孙承宗和高阳全城百姓。

出兵救援高阳的事情,李国栋知道仅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根本就无法做到,这事需要向陈新甲禀报,再让陈新甲上奏朝廷,有朝廷派遣援军一同前往高阳,才有办法解救高阳之围。

陈新甲得知了高阳告急的事情,十分着急:“孙阁老乃朝廷前阁老,大明功臣啊,岂能让他老人家有闪失?”

请求朝廷出兵救援高阳的奏折很快就送到了京城,崇祯皇帝立即召见杨嗣昌。

“杨爱卿,建奴围攻高阳已半月有余,孙阁老危在旦夕,杨爱卿有何破敌良策?”崇祯皇帝问道。

孙承宗确实是德高望重,当年天启年间,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都十分净重孙承宗,哪怕是魏忠贤都不敢动他。

杨嗣昌虽然私德不怎么样,但他也敬重孙承宗,于是杨嗣昌回答道:“陛下,朝廷当出兵解高阳之围!建奴仗着骑兵之长,来去如风,我军很难同建奴决战。如今建奴围攻高阳,也正是我军同建奴决战的好机会!”

崇祯皇帝担心的说道:“可是我军对上建奴,败多胜少,高公公又要驻守京城,总监勤王大军,该派谁去救高阳呢?”

杨嗣昌略微想了一下道:“我军之中,敢于同建奴出城浪战的,除了关宁铁骑外,便是李国栋的精锐骑兵。陛下,可令吴三桂、曹变蛟同李国栋合兵,共往高阳,解救高阳之围。”

“关宁铁骑离开京城,若是建奴来攻京城,该如何是好?”

“无妨,关宁铁骑乃骑兵,长于浪战短于守城,可救高阳之围。若是必须不放心京城,可伶陈新甲离开昌平,入驻京城。”

“昌平乃皇陵所在,不得有失。”

“有卢九台驻守昌平,可高枕无忧。”

崇祯叹了一声:“高公公在宛平战败,皆因卢九台胆怯避战所致。倘若建奴来攻,他能守住昌平?”

“卢九台虽不善于浪战,但守个昌平数日尚可高枕无忧。更何况,建奴主力在高阳,若是兵马有所调动,关宁军可以随时回防,高公公和陈督臣也可以随时救援昌平。”杨嗣昌把卢象升的野战能力贬得一无是处,却承认他能守住昌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