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人间沧海 > 第五百七十一章:祖宗智慧布巧局 后世精研大文章

赵岚走出家门,一路上回想这几天来的所作所为,嘴角不觉挂出满足的、自豪的笑意!步履也在不觉中加大了些,向祖庙方向疾走。

青灵谷祭祀的地方,设在蕴灵山竹翠峰下。那竹翠峰与其他几座山峰相比,向东内陷出一个巨大的空间,中间是一座天然的小山包。

这个小山包是有红粘土和乱石混合生成,东西长三百多米,南北长也有四百米。四周都有不小的天然壑谷环绕,也是一处天然奇景。

青灵谷的先人们,为了方便祖先们不受喧嚣过多的打扰,将小山包削平,填谷整平出十二万多平方米的一处大广场。

广场西面,与青灵谷平原相隔一条不太规则、宽约一十三米、深有八米的壕沟,这基本上是天然形成的山洪排泄壑沟。

青灵谷的原创先祖们,经过几代不懈的努力,已经将壑沟的西岸用乱石垒砌起来,沿岸栽植了无数的垂柳、桂花和玉兰树木。

间隔着还有堆砌的风景怪石,只可惜壑沟自北向南,地势逐渐走低,沟中并没有多少存水,浅浅的溪流,潺潺晃动,却也四季不断流。

广场西边正中间,建有一座长十三米的双拱石桥,桥身筑着十几个或通透、或做为装饰的小石拱,样式古怪、斗奇争巧、布局新奇。

石桥联通广场和陆地,栏杆是花岗岩雕成。白玉石栏板上,雕鸟刻凤、走兽游鱼,画风古朴、惟妙惟肖。突显着先辈们匠心奇功。

青石雕塑的石狮子雄踞石桥西面,花岗岩桥栏柱上头,雕刻着十二生肖头像,对对相视,线条细腻、形态圆润、神妙逼真、浑然天成。

对正石桥的,是一座充满宋代特色的汉白玉牌坊式的大门,大门两侧,各有两根青石方柱,放着上面是墨玉雕成的巨型方鼎。

门口两边,一对铜铸的麒麟骑大象塑像,塑像高有三米,坐东朝西,大象威风凛凛、麒麟憨态可掬,塑像精致奇巧、栩栩如生。

门柱浮雕一副鎏金对联:高天厚地献奇、星斗图书山水画,光宗耀祖垂训、忠孝礼乐圣贤心。横批是:勤谨享泰远、诗书共和长。

大门东边十米两侧处,耸立着两根汉白玉巨柱,柱身上雕刻着朵朵祥云,烘托着九条五爪金龙腾翔图案,龙鳞、龙须、龙角、龙爪细腻逼真,线条柔和无痕,金粉金光闪闪、映日耀晖,巍峨雄壮。

龙柱附近,矗立两个华表。华表柱身上祥云悠闲飘游、和平鸽振翅飞翔,五福降彩、六畜欢腾、紫气缭绕、潜龙飞天,真是鬼斧神工!

广场内四座汉白玉雕塑:东面青龙张牙舞爪、卧伏在祥云上待机而动;南面朱雀衔翎剔羽、似娇还羞、顾影自怜、栩栩如生。

西面白虎高踞危崖、昂首傲啸、仿佛雄视睥睨群山百兽,似欲下山作威作福、称王称霸;北面玄武卧伏林泉、娴静默思、美轮美奂---

广场北面和东面,全都是宫殿式的各姓氏宗祠,共有一百零九座院落,全都是红墙灰瓦、飞檐画栋、庄严巍峨、标准的宋代建筑。

广场南面,背靠蕴霞峰北面,一座歇山式大飞檐单层戏楼,建在中间,恢弘大气、舞台也颇有独特的历史底蕴,令人感叹古人智慧。

戏楼两边的明柱上,携刻着一副对联:抑恶扬善、奉劝世人多积德,鉴古讽今、励志青年勤读书。横批是:传神宝鉴。中间明柱上对联是:演离合悲欢、当代富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场常有剧中人。

戏楼两边,建有木石结构的两层招牌性商楼,现已变成了大队所属的技艺协会,杏黄小旗迎风飘洒,仿佛再现了宋朝繁华的街巷。

每一个协会,都是四柱三间的楼房,每家协会门口都携刻着各具特色的对联,意蕴绵长、笔力雄健,令人目不暇给。

牌匾上分别挂着:雕刻协会、雕塑协会、酿造协会、书法丹青协会、面塑面艺协会、皮影木偶协会、舞狮斗龙协会、戏曲曲艺协会。

又妇女自发组织的剪纸协会、刺绣缝纫协会、美食协会、手工艺协会等,牌匾上鎏金大字,字里藏金、古朴典雅、秀外慧中!

广场西面,是一排竹木结构的两层楼,竹竿横竖围护,里面却是条石砌筑的承重墙,内墙也是由竹板装修起来,屋顶是茅草覆盖。

整排建筑依山旁水,风格独特,看似粗狂却很有观瞻性,贴近自然、古朴典雅,仿佛深山猎人、药农搭建的休息所,令人神往、遐思。

广场正中心,是一个南北走向的葫芦形放生池,放生池占地一千三百多平方米,周围路灯耸立,石砌的池壁上苔藓葱绿,斑驳古馨。

葫芦腰处建有一座宽约三米的汉白玉石拱桥,东西相通之外,还分叉到占地面积三百五十多平方米的小孤岛上,小桥曲折盘旋、样式新奇、精致奇巧、创意大方、线条流畅,也算造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小桥流水,漂浮着鲜艳花瓣缓缓西行。水源来自一处温泉,自东南的陶管口汩汩涌出,蒸腾的水蒸气氤氲飘渺,大有洞天福地的意味。

放生池西池壁上,有一比进水口位面高出一米的陶管口,被密织的丝网封罩着,即担任排放余水任务,又防止池内生物随泄水而走。

虽时值寒冬,水温未减,毫无冰冻,拨开水汽,清澈见底,挖莲藕时的痕迹显现无余,由此足以想见夏天荷花盛开时,这里该有多美。

池中游鱼逆水而行,荡起的层层涟漪,给薄雾氤氲的水面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鱼、鳖欢畅悠游,偶尔鱼蹿鳖沉。隐约波光粼粼。

也许是水温适宜,鱼儿不时撒欢跳跃,波纹一拨拨放射出来,仿佛‘搅海翻江’般的嬉闹,令人徒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感慨。

池中小岛上的假山,危崖高耸、怪石耸立,山上的六角竹亭,茅草罩顶,造型古朴大方、新巧别致,分外引人入胜、爽心悦目。

孤岛上,遍载菩提树、雪竹、翠柏,苍翠欲滴,虽山花萎靡、异草失绿、奇花无香,但有腊梅傲酷寒、迎春飘香,也是一大慰心事矣。

池中小孤岛,缭绕在水蒸气中美轮美奂,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光怪陆离、云蒸霞蔚,仿若蜃楼海市,颇有仙山的意境。美哉!

放生池北面,一座八角亭,飞檐画栋、大气庄严。牌匾三个鎏金大字:铭志亭。亭中三座墨玉石碑,驮于龟身,碑身宽而厚、矗立高耸,碑文上分别记载着青灵谷创建史和历代后世子孙的功勋史。

站在碑亭中放眼广场:临渊羡鱼、面林听涛、对梅知香、观雪知敬!但凡意者,都会由衷的赞叹古人的智慧、匠心、大气和胸怀!

面北朝南、自西向东,面东朝西、自北向南,建有一百零九座祠堂,除了‘青灵谷功德堂’外,共计一百零八家各姓氏祠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