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屠魔工业 > 第三百二十八章 空间站日常(中)

屠魔工业 第三百二十八章 空间站日常(中)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01:47:34 来源:笔趣阁

仙宫号空间站上的常服只有一种款式两种配色,男的是黑白蓝,女的是黑白红。红、蓝两色只在臂章、左胸上方名牌至左肩甲下、髋关节两侧、膝关节几个部分做点缀,主色调是大片的白色与黑色几何构造。

与常服搭配的装备有手环和便携联络器两部分。

借助龙元世界炼金师们的努力与共享的技术,空间站上现在使用的空间装备是特制手环,与身份卡片绑定后,船内活动就不需要实体卡,它同时还是站内定位装置。

只有一立方空间的手环戴在手腕上还比较大只,优点是它在太空里的稳定性更好,不会因灵气、神念的断绝致使亚空间丢失,更适合用于人员的站外工作。

便携联络器就是个小巧的单边挂耳式的耳机,通过站内无线充能体系供应能量。

把东西戴好,沈文剑先联络指挥舱的工程师:

“对,我已经换完常服,大家和地面站的伙计们都放松点,闪电4离开前还有足够的时间。”

闪电四本次任务,会为太空站补充十吨人工液态空气和十吨液氧,需要几个小时,另外还要做一次站外检查,三十个小时后才会带着陈月和人员舱下去。

离开卧室,跟陈月转入上升通道。

上升通道和下降通道看起来差不多,中间的棍子要粗不少,抓住棍子,双脚踩住两个支撑杆,按下楼层,就跟单人电梯一样。

到达内圈,人离开时支撑杆会直接被抽走,防止拥堵,抽走的支撑杆一部分会落回底层,一部分留在内圈待命。

空间站第一期的时候没有专门餐厅,第二期的十六号舱才出现这个功能舱。

0.3倍的重力让食物变得轻飘飘,但至少不会出现被一个水团淹死的危险状况。

陈月准备的食物是豆沙糯米团子,因为现在还没有普通人在站里,量很少,就四块,够尝个味。

别看只是糯米团子,在没有重力模拟的空间站里粉尘非常危险,做糯米团子等于找死。

沈文剑塞个团子到嘴里吃下问:“是站里种的吗?”

陈月点头:“太空育种还是要有专人来做,现在产量很少。”

第二期工程结束前要有一百人的维持能力,包括维生素类食品和主食,一百人每年的消耗要四十吨左右,即使按赤道区的生产力也是一公顷地的产量。当然太空站里都是人工调制光源24小时照明,恒温恒湿的条件下,作物生长周期会缩短很多,种植空间占比不会很大。

“还是等几年,到时候把太空育种交给农业系的人做。”沈文剑说着问起,“师叔要带我看什么?”

“秘密。”

“是天体吗?”

“嗯。”

聊着天,很快把团子吃掉,盘子丢进自动清洁器里,洗手擦嘴。

洗手擦嘴在地面是小事,忘记了不要紧,在太空站里却是大事,尤其在离开重力区之前。

吃过东西,两人再次进入上升通道。

送入大中转舱内圈运输单元,就是下来时那种罐头状物体,在无重力状态下关闭脚下的出口。

封闭后运输单元启动法术除尘气雾,等通风系统把气雾吸走,整个过程有十几秒,才动起来,很快把罐头摆正,开门后就是之前来过的大中转舱“电梯间”。

“没有不舒服吧?”陈月飘着问。

“还好,没问题。”这么说,自然是有点不适,十几分钟经过几个重力区没什么事,主要刚刚吃过东西,这时候正是胃酸分泌高峰期。

“要不要带个袋子?”她说的袋子是呕吐袋,经过近二十名工程师的实地体验,这东西还是有必要准备的。

“没事,去天文舱看看。”

陈月又盯了一会,点头带路。

天文舱在中段的方形接驳舱右转,经过一个仪器舱才到。

路上沈文剑还试着用浮空术飞,立刻发现加速度太大,赶紧拉着扶手中断。

转弯之前,刚好看到有个工程师从指挥舱出来,顺便打了个招呼,飘来飘去的状态下实在不好讲究什么礼节,随便招招手说声“辛苦了”就算过去。

天文舱本身不是个单一舱,它由三个舱组成,分别是天眼望远镜、星图/光谱分析舱和连接两个部分的概览舱,概览舱里有照片展示区和资料数据库两部分,还有一个封闭着的预留接驳口,留给后续的天文单元。

陈月在照片展示区停下来,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这个东西这两天可以看到,已经确认上面有液态水。”

照片展示区实际是一个超大液晶屏,上面展示的照片却都是小照片,方向也不一定是正的。

陈月指着的照片属于太阴星。

太阴星和太阳类似双子星的运动方式是早就知道的,一个有可能点燃成为第二颗太阳的巨大气态星,拥有的卫星不少。

空间站第二期建设专门的天文舱后,至今为止记录到的总数是十六颗,里面有五颗大小都比较接近灵月,推测重力在0.8至1.2之间,陈月指认的就是其中之一。

看过照片,两人进入天眼望远镜。

天眼望远镜是个可动结构,包括座位、操作台在内,只有十几平方的活动空间,不过因为能飘着,倒也算宽敞。

沈文剑跟着陈月找个座位坐下,顺手取出固定在墙上的手册看起来,陈月笑笑,操作起望远镜。

陈月也不算很熟练,只是步骤不出错的程度,不过反正天文观测设备的运动速度比较慢,也不需要什么神经反射级的操作。

启动天眼,打开保护盖,机械运动将望远镜舱的两个部分分离,旋转捕捉目标。

这个时候旁边的星图舱工作站也在帮忙,为望远镜提供运动补偿计算。

此时,全空间站唯一能从内部观看外面世界的物理成像设备开始工作,通过天眼操作台上方的大号光学玻璃呈现着望远镜直接拍摄到的画面。

说起来这套光学设备,是天文组少有的技术成果之一,它有很独特的光线补偿机制,呈现出来的画面,比实际拍摄到的亮度高一些,相对的主目标区以外的天体亮度会降低,光线补偿打开后的直观感受是星星变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