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之五好青年 > 第六二零章 绝对不行

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六二零章 绝对不行

作者:木允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4:41 来源:笔趣阁

当然,请求进京的奏折还是得上的。

镇南王紧接着上奏请求进京,而且是以公开的题本而不是奏本。

这样到达通政司后,基本上立刻就整个京城皆知,他就是要把自己的进京搞得轰轰烈烈一些……

孤身进京。

不是都说镇南王造反吗?

不是都说镇南王想做曹操董卓之类的吗?

那镇南王就孤身北上好了,一个兵都不带,然后去京城任人宰割,这样还说他是造反,那未免也太过分了,镇南王真造反会这样自投罗网吗?

甚至当天就通过他控制的报纸散播开这个消息,并且在报纸上大肆渲染镇南王的忠心,得知皇帝陛下染病的消息后,镇南王那是茶饭不思彻夜难眠,食不甘味,神不守舍,整个人都憔悴了,现在就想着能早日回到皇帝陛下身边,为给皇帝治病尽一份力……

他也是名医。

事实上他的确是公认的名医,尤其擅长外科,比如一些截肢什么的最擅长了。

主要是他截肢的速度快。

眼快手稳下刀准,往往那些被截肢者还没怎么反应过来,自己的胳膊腿什么的就没了,锯腿速度堪比他战场上砍人头,颇有那个传说一场手术弄死三个的名医风采,不过在消毒止血技术和药品有限的情况下,速度的确是最大限度避免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总之他也是公认的神医,和医学院那些老家伙齐名的,而现在很明显就是神医登场的时候。

但他需要朝廷批准啊。

作为朝廷的总督三省军政,总督沿海军务,南京守备武臣,他是不能擅离职守的,尤其是他还处于猜疑之地,就更要遵守朝廷的规矩,总之他必须先上奏请求进京,在得到允许后才能进京。

但朝廷的奸臣……

“不行,绝对不行!”

孙承宗毫不犹豫地说道。

这时候天启病情依然没起色。

时而清醒时而昏迷。

尽管武之望等人也竭尽全力,但这个时代医疗技术终究有限,哪怕医学院发展很快,也只是在细菌学,外科等方面,主要借助显微镜和医学解剖,但这种属于慢性中毒的病,他们真得有些无能为力。

只能靠缓慢调养,一点点排除毒素。

好在皇帝陛下的病情也没有继续恶化下去,偶尔还能正常接见一下九千岁等人。

名医们能力还是可以的。

当然,主要是九千岁也隐约猜到了有人做手脚,所以现在皇帝陛下的用药改成由医学院负责,包括药材的采购也是九千岁安排亲信,很显然他依然没有怀疑他的亲信。不过因为皇帝陛下重病,原本已经准备强行开始的改革也停止,毕竟皇帝都这样了,九千岁也没心情管这些。

所以原本的暗潮汹涌也暂时缓了缓。

当然,以后怎样还不好说,皇帝陛下只要康复肯定还要继续,这时候他没有别的选择,要么对士绅和盐商下刀,要么像孙承宗设计的对宗室下刀。

但天启明显不想对宗室,说到底他是朱家天子,宗室限禄法已经是他在宗室制度上做出改变了。

宗室已经做出牺牲了。

现在轮到士绅了。

所以改革是否继续下去,最终还得看天启能不能康复。

当然,也有可能皇帝被吓住,就像他曾曾祖一样,然后索性破罐子破摔停止改革。

这种可能也是有的。

说到底他不是杨信,后者的头铁那是因为头真的铁啊。

总之在最初皇帝落水的混乱之后,京城这几天暂时平静了些,但现在杨信的奏折又往这片本来就暗潮汹涌的水面,直接砸下了一颗小行星,整个京城瞬间因为这份奏折的到达一片混乱。而对于孙承宗来说,是绝对不能让杨信进京的,哪怕这个混蛋说孤身进京,大家都是千年狐狸,谁还不明白谁呀,说是孤身进京就是作秀而已。

他孤身进京又能怎样?

摔杯为号刀斧手齐出把他乱刃分尸?

要能被乱刃分尸他还能活到现在?不就是杀不了他吗?各路英雄什么手段没用过?斑鸠铳都打不死,虽然线膛枪的确打伤过他,可受了伤人家转眼间就恢复了啊!打不死,打伤了转眼恢复,好像传说下毒也没用,直接百毒不侵,这样的人他就是孤身进京,谁还敢再试验新手段?

试验成功当然好,不成功的话转眼间他的几万家丁就奔京城来了,南方还有十几万精锐,正好杨信还缺一个公然造反的借口。

那可真就是让他反的理直气壮了。

可他进京之后要是不对他动手,那他就该对朝中衮衮诸公动手了。

他不带兵就没人了吗?

他真要是进京,表现出忠心耿耿,然后哄着他大爷,剩下无论驻扎外城的曹文耀还是驻扎蓟镇的满桂,甚至包括这京城的军户,全都是他一句话,更别说后面还有新城的家丁,他想帮着天启以强硬手段推行改革,那时候北方士绅真得只能洗干净脖子。

他只要是继续和以前一样,专门给皇帝当改革的刀,那无论卢象升还是孙传庭都不会干涉,军方这两大巨头是忠于天启的,只要杨信做的是天启的旨意,这俩都不会反对的。而天启当然乐意再抡起这把刀,把之前遇阻的改革强行推行下去然后彻底解决财政,所以说无论如何,他只要进京那就坏事了,不得不说天启这病真得搞得孙阁老头都大了。

他同样猜到有人做手脚。

可就因为猜到,他才格外的头大,因为这意味着局势在失控。

他不怕出乱子,只要还在掌控中那就都无所谓,但他怕局势失控,无法掌握的才是最可怕的。

“没什么可怀疑的吧?”

九千岁说道。

天启那里也在犹豫不决中。

要说皇帝陛下真确定杨信想谋朝篡位,这也是不对的,天启始终不能确定他这个多年信赖的,甚至兄长待之的人会包藏野心。

毕竟他对杨信的感情是有的。

但是……

“九千岁,咱们也算相识十几年,虽说算不上莫逆,但也是老交情,你主内我主外,咱们算是陛下的两个守门人,咱们守的是陛下江山的最后一道门,这道门不能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差池,因为任何哪怕一丝一毫的差池,最后都会危及社稷。

咱们必须兢兢业业。

咱们也不能相信任何人。

你与杨信的确情同父子,陛下的确与他情同兄弟,可在这江山社稷上纵然父子兄弟也不能信。

杨信有反意也罢,杨信没有反义也罢,他有夺取陛下江山的能力,这就已经足够了,他孤身一人进京又如何?新城那边数万家丁难道不是兵?且不说新城那边,就是这京城里面,他杨家若想召集几千人马还不是一句话?从外城到方家庄再到张家湾,杨家多少雇工?他在南京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聚集起一万五千精锐的?

杨家的商铺遍布京城内外。

光城南的那一座油库,他就能召集起上千的青壮。

他还需要带兵来吗?

九千岁,你可以相信他,陛下可以相信他,甚至我也可以相信他,但相信他也不能让他来,因为他有能力谋朝篡位。

这就足够了!”

孙承宗说道。

他说的并不夸张,杨家在京城有庞大的产业,毕竟王妃家就在京城外,从张家湾开始,沿着萧太后河一直到外城,甚至内城,整个一条杨家的商业链,从京城运出陕北来的石油,从新城运来粮食。杨家一年就得向京城输送超过一百五十万石米,萧太后河的水路和岸边的陆路,无数杨家雇工在负责运输,更别说还有其他货物了。

杨信是如何在南京翻盘的?

不就是武装起了在南京的那些雇工和庄户吗?

他在京城能够武装起的人,恐怕也不会比南京少,他真的不需要带兵,他在北方就有千军万马,话说杨家在南苑还有一个马场呢,从草原上购买的马匹牛羊都暂时集中在那里等待南下。

至于武器……

谁知道他家那一座座仓库里,有哪些已经偷偷堆积了无数火枪大炮?

“何至于此呢?”

九千岁哀叹着。

他这时候也明白孙承宗说的对。

杨信是不是忠心并不重要,就是真的忠臣,到如此实力,又处在一个如此的位置上,那也不能再当忠臣对待了,更何况九千岁其实也隐然觉得,自己这个便宜侄子未必真就是个忠臣。再说就算是个忠臣,那也不是一个很听话的忠臣,但他是忠心耿耿的,他是真正忠于天启的,那么在这种时候的确就像孙承宗所说的了,不能让天启的江山有一丝一毫的差池。

杨信的确不能放过来。

就算他没有异心,也不能把这样一个有可能对天启皇位构成威胁的人放进京城。

忠臣,忠臣也不是没有黄袍加身的可能。

感情?

父子兄弟都不能相信的事情,相信感情也未免太蠢了。

“可他非要进京又该如何?”

他说道。

“那时候你还说他是忠臣吗?”

孙承宗冷笑道。

(两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