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之五好青年 > 第四三二章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四三二章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作者:木允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4:41 来源:笔趣阁

无锡士绅还是很给面子的,毕竟他们和杨都督也是多年的感情……

主要是都进过监狱。

虽然京城的锦衣卫诏狱的确没有进去过,可杨信在无锡设立的临时监狱却都在里面住过,华家,邹家,钱家等等无锡数得上的世家,哪个这一辈的没被他折磨过了?

谁敢抵抗?

八钱一石就八钱一石吧,这个价本来就是正常价格。

涨到一两六钱只不过是为了趁机捞一笔而已,正好他们也发现这段时间各地百姓有点情绪不稳,一不小心很容易再次爆发民变,那时候再被杨信趁虚而入就完了。八钱是一个不至于激起众怒的价格,再加上杨信带来的罐头,其他地方的米不断到达,也就逐渐稳住民心了。

说到底他们也怕。

“八钱银子。”

杨信站在曾樱面前,后者小心翼翼地看着他。

曾知府还是知府。

毕竟常州府还有三个,准确说是两个半县,无锡,宜兴,江阴,但江阴县治迁到了祝塘,同样常州府治也迁到了无锡。

曾知府其实还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文官。

原本历史上他一直跟着隆武,清军攻破厦门后自杀。

“这里是十万两会票,他们卖出的粮食你购入一半,然后送到各地赈济那些灾民,到秋收还得几个月,这期间不能饿死人了。另外这些粮食严格控制不准出境,实在不行我给你配民兵,绝对不能咱们压下粮价,最后反而便宜了那些奸商。”

杨信拿出会票说道。

这种事情必须防备,无锡粮价被他压到了八钱,周围一圈一两六的,那些奸商不趁机捞一把才怪呢!

“都督,下官实在有些看不懂都督为人了。”

曾樱拿着会票感慨道。

“我的为人很简单,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不在乎使用什么手段,哪怕你们认为狠毒无耻乃至丧心病狂的手段。需要栽赃陷害我就去栽赃陷害,需要勒索我就去勒索,需要杀人放火我也不介意杀人放火,但是,不能让老百姓饿死。

我的原则就只有这一个,只要能保证老百姓不饿死,其他的都不值一提,杨某的确捞银子捞的金山银山,但老百姓需要银子救灾时候我也不介意全拿出来。”

杨信说道。

曾樱默然。

“都督……”

李忠进来欲言又止。

“何事?”

杨信看着他身旁一个陌生的军官。

“都督,丹阳县监想把库粮卖给那些粮商,然后卖到苏州捞钱,被咱们的民兵拦截,这位公公气得要杀了拦截的民兵旅长,还说他是县监,在丹阳他说了算。”

后者行礼说道。

“他是不是刘公公的人?”

杨信问李忠。

“回都督,是奉圣夫人的人,刘公公也不太敢管他,自从到丹阳后的确有些跋扈。”

李忠说道。

“让他人间蒸发!”

杨信很干脆地说道。

这摆明了是客氏塞进来捣乱的,刘时敏是个懂分寸的,要说他们这些人不捞钱是不可能,但在红巾军的地盘上终究还得懂规矩,这种时候把本地粮食外运是激起众怒的。这种人必须迅速清理掉,正好也让其他那些跟随刘时敏来的内官都清醒点,这些人有九千岁的,这个最多送回去,有客氏的,这样的敢搞事情就直接弄死。

那军官立刻行礼出去,倒是曾樱不动声色。

“曾知府,您知道什么是人间蒸发吗?”

杨信说道。

曾樱淡然地摇了摇头。

杨信拔出匕首,在外面接了一点雨滴然后放到蜡烛上,很快那雨滴逐渐化作水汽消失。

“这就叫人间蒸发!”

杨信说道。

曾樱微微一笑。

他知道杨信就是威胁他,敢贪墨救灾款就让他也人间蒸发。

这里就交给曾樱了。

这些地方官并不缺少处理此类事务的能力,只是做不做,有没有能力做而已,实际上无锡这样的地方有在这个时代能做到的最完善赈灾体系,和这次一个级别的水灾,万历三十六年就发生过一次。那次被称为两百年未有,但这次则被称为尤甚那一次,那次万历直接下旨先由户部发五万,紧接着又下旨南京截流五万税银,随后又下令调盐税十五万,再移山东税银五万,前后半年连续发三十万两赈灾。

赋税蠲免。

民间士绅捐粮,茅元仪那次自己捐出一万石。

官仓发放存粮。

操江都御史丁宾发数万石救济。

湖广商人陈北畴带着八百石米原本是来出售的,最后看灾民可怜,一边走一边送,送完空船回去了。

再就是种植能够迅速提供食物的粮食,比如徐光启在家乡种地瓜就是那时候,他还引种芜菁,这种水灾最难熬的不是这时候,这时候努力一下还是能找到吃的,比如说鱼,水生植物,野菜之类,都能充饥。

真正最难熬的是粮食减产甚至绝产后,到了冬天什么都找不到,那就真是一家人等死了。

所以必须种地瓜之类。

杨信已经让人从福建和广东向这边顺便运输一批地瓜,然后在那些退水太晚无法种稻的地方种地瓜,主要是这东西可以吃地瓜秧,这样在收获之前这段时间还能补充些食物。再晚退水的就只能种芜菁了,一战德国最艰难的封锁期,就是靠这东西扛过去,一九一六年与一七年之间的冬天,被德国人称为芜菁之冬。

不得不说徐光启是睿智的,他一下子就找到了最适合的两种渡荒作物。

可惜推广的地方不对。

地瓜和芜菁很难在江浙这种地方在灾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毕竟这里不遭灾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吃这个,甚至连大麦在这一带正常年景都不受欢迎。

如果徐光启能够真正全力在北方推广这两种作物,说不定饥荒还能减轻。

当然,他肯定没有这种能力,杨信目前无论天津垦荒还是推广新作物,全都是他想做而没能力做到的。

杨信继续向前。

不过这时候他的罐头只剩下一千了。

好在苏州灾情略微轻一些。

至于这里……

“诸位。”

杨信举着酒杯说道。

他面前全是苏州顶级世家。

钱家,而且不只一个钱家,钱这些子孙后代在这一带繁衍太多,形成了好几个分支,而且都不是一般人家,年收租九十万石的是齐门钱氏。其他陆,顾,朱,张,归,范,文,王,徐,沈全都是和钱家一个级别,甚至还有超过钱家的,此刻一帮传承最少也是五百年级别的世家豪门全都静静看着他。

他们是被逼着来的。

杨都督说了,他们不来和他一起吃这顿饭,那他就弄个几千灾民去他们家陪他们一起吃饭。

既然这样就只能来了。

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摆满盘子,所有盘子里都是好东西。

藕。

白水煮的。

菱角。

白水煮的。

芦根。

这个也是白水煮的。

然后是野菜,草根,荸荠之类,总之全是目前灾民吃的,倒是还有几盘罐头算是正常食物,不过文震孟他堂兄文从简正守着一盘罐头恶心,就跟个害喜的小媳妇一样。

毕竟他们这种人家都是吃那些精致清淡美食惯了的。

这东西真遭不住啊!

“都吃啊!”

杨都督笑着说道。

“此物倒是颇为……”

徐家的大画家徐强颜欢笑地夹了一片鲸肉,小心翼翼地放嘴边,然后各种混乱浓郁气味瞬间钻入鼻孔,折磨着他们那些吃羊肉都只能吃嘴唇的嗅觉。

“呕……”

大画家瞬间败退。

他是已经成立的复社核心,除了他还有杨廷枢,张采等人,这些人也是那些团练的主要后盾,就是他们负责为徐霞客等人在各地募集军饷。

他在明末自杀。

至于原本历史上复社最著名的几个人物,尤其是四公子什么的,这时候都是小辈,实际准确说是小孩,哪怕陈子龙这时候也一样还没成年,最大的陈贞慧倒是成年,而侯方域这样的才几岁,当然,水利大师估计没有机会风流倜傥了,毕竟侯家这次算是全完了,他爹和叔叔已经去了钓鱼岛。

他爷爷倒是被东林群贤保住,但也被革职在家。

“杨都督有话请直言!”

顾锡畴他爹顾天叙一边吃着水煮荸荠一边说道。

这个老头一直活到明末,为了让顾锡畴抗清没有后顾之忧,自己八十多绝食死了,他是昆山的,这次杨信就邀请了吴县,长洲,昆山这三地的,其中吴县和长洲是共治苏州城,这三地算是苏州世家望族的核心区。

“笋洲公,还有一道主菜没上,等这道主菜上来咱们再说别的。”

杨信说道。

一帮顶级世家疑惑地看着他。

这时候李忠匆忙走进来,手中还捧着一个托盘,托盘里面不知道上什么,上面盖子一个罩着,然后杨都督亲自起身端起,放到了桌子正中。

“诸位,这道主菜可是很新鲜。”

他拿着盖子故弄玄虚地说道。

一帮顶级世家们很不给面子地一个上前凑的都没有,全部坐在那里淡然地看着他。杨都督微笑着环顾四周,四周一片寂静,然后他突然打开盖子,里面一颗死不瞑目的人头正对着里面一个年纪最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