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之五好青年 > 第五一一章 砸碎剥削者的狗头

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五一一章 砸碎剥削者的狗头

作者:木允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1:44:21 来源:笔趣阁

其实昭义市的民兵区也没什么可看的东西。

毕竟有新城的珠玉在前。

已经参观过一次新城杨家庄子的张献忠等人,很明显就能看出这里的民兵仍旧比杨家的有差距,但后者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好到有些仿佛不真实……

当然,不是说造假。

那里的一切都是真的,但对于这些陕北来的原本穷鬼们看来,都已经好到仿佛仙境般缥缈,完全就是他们遥不可及的,吃不完的粮食,几乎顿顿有肉准确说顿顿有鱼,生病有医疗所,家家户户都有大牲口。对于他们这些很多都是赤贫的佃户来说,这已经超出他们能想象的幸福极限了,那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他们真的都不敢奢望这样的生活。

毕竟那是杨家的庄户,杨都督真正的自己人。

但这里不一样。

这里对他们来说是完全真实的。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点,没有地主的剥削了。”

杨信趁热打铁地说道。

“这个词你们明白吗?剥,就像剥白菜一样,一片片全拿走,削,就像削肉一样一块块割掉,你们的收获原本很多,但都被剥削走了。

士绅会说皇帝收税重。

但事实上呢?

大明民田税收最重就在苏松,松江府华亭县民田科则最低一升,最高二斗,其中五升科则的占所有农田的百分之七十三,也就是说实际上就是五升。而华亭县农田哪怕下田亩产也得一石,上田三石以上,平均起来可以算亩产两石,但税平均五升,这是民田的。

那里还有号称大明赋税最重的重赋官田。

最低一升,最高四石不过这样的地总共二分,还有三石和两石的各一亩,一石和九斗的各五十亩,实际可以忽略,真正占百分之八十的农田在一斗到三斗,最终可以视为平均两斗。

这是天下赋税最重的苏松。

民田税率相当于亩产的四十分之一,单独的重赋官田税率相当于亩产的十分之一。

那么这个税高吗?

当然,还有丁银和徭役折银,最终加起来大概六钱,相当于多交一石粮食,那里田赋折银就是一石按六钱算,假使一户三口,一个半丁,十亩地,产二十石粮,种民田需要交五斗加上一石半,也就是两石,十分之一,种那些重赋官田,需要交三石半。

那么会吃不饱饭吗?

哪怕重赋官田,一对夫妻一个孩子,一年十六石半粮食还会挨饿吗?

但事实上他们真会挨饿。

因为他们还得交租,华亭县民田私租八斗到一石七,平均起来是一石二多,也就是说一户农民得把他们平均两石的亩产,拿出一石二给地主再拿出两斗给官府。他们还剩六斗,但这同样不全是他们的,毕竟官府还得收火耗,各种捐,就是县老爷到任的规也得分摊到他们头上,还得留种子,最终结果就是两石亩产,最多给他们剩下四斗而已。

十亩地。

四石。

不饿死那就见鬼了。

这才是农民挨饿,吃不饱饭的根源所在。”

他紧接着说道。

“那就没人能改了吗?”

刘国能多少有些苦涩地说道。

“他们就改了,现在这里已经没有地主了,所有的田地都是陛下的,陛下直接在这里每亩地收他们两三成的地租,然后剩下全都不收,没有丁银和徭役折银,也没有各种捐,更不会有县官到任就得交的规费。每年他们只要根据各自土地差异,交最高不超过四成,但实际绝大多数都是两三成的租,然后剩下的全归他们,不需要向任何地主交租。

于是他们就有了如今的好日子。

同样那些地主也把他们,和主持这件事的我,甚至支持我的皇帝陛下视为仇敌,他们挖地道试图炸死皇帝陛下,一次次不断暗杀我,组织团练向这里进攻,他们都像疯了一样,试图毁掉这里的一切,然后让这些刚刚过上好日子的民兵重新过以前的日子。”

杨信说道。

“操他玛,跟他们拼了!”

刘国能怒道。

“对,兄弟们跟他们拼,不用怕他们,你们不够有我们!”

一个荡寇军士兵义愤填膺地对旁边民兵说道。

“侯爷,那我们那里什么时候也能这样?”

张献忠说道。

所有士兵瞬间把目光盯在了杨信的脸上。

“我可以向你们承诺,终有一天我会让你们也过上同样的日子,但你们也必须明白,我也很难,在朝廷没有人支持我,所有官员全反对我,因为他们全是地主。如今就连皇帝陛下也有些动摇,因为他们已经敢弑君,而且许都已经因此造反,皇帝陛下也怕再激起更多士绅造反,实际上现在他们已经差不多算造反了。

所以我们需要让皇帝陛下相信无论谁敢造反,我们都能带着他们的人头献给陛下。

这样才能让陛下放心。

只要陛下还坚持民兵化,那么我保证下一块就是陕北,只要我们把南方士绅的反扑平定,紧接着我就带着你们回陕北,去把你们家乡的地主统统清理干净,让你们的家乡也变成这里一样丰衣足食的乐土。

那么现在你们该干什么?”

杨信喊道。

“杀,杀光那些地主的狗腿子!”

刘国能毫不犹豫地拔出刀吼道。

“对,杀光那些地主的狗腿子,带着那些敢造反的地主的人头去献给皇帝陛下!”

张献忠吼道。

然后那些士兵们一片吼声。

这就可以了,话说杨都督也是很有煽动天赋。

不过他并不是欺骗这些人的,如果江南这边解决,下一个肯定是陕北,倒不是说民兵化,而是这里解决那里也该饿殍遍野了,正好带着这支军队去救灾,然后开始向那些好地方迁移。不过那里民兵化同样也是必须的,毕竟陕北也不能真得变成无人区,那样就便宜别人了,把多数人口迁移,然后把那些好的河畔盆地民兵化。

陕北有能养活人口的土地,哪怕旱灾也影响不到的。

不过这样的土地不多。

而且都在士绅手中,把这些地民兵化就能最大限度维持那里人口,再加上石油产业,驻军,牧业,基本上就能确保控制了,但要说现在恐怕得一百五十万人口,全都留在原地抵御旱灾,这个是完全不可能的。

他没这能力。

甚至这时候的大明朝,都未必有这样的能力。

这场旱灾不是一年两年,陕北是持续多年的毁灭性大旱,靠外部救济是无论如何不能解决,哪怕只有一半的粮食缺口,那从外部的运输量也得相当于整个漕运量,就靠毛驴运输队完全就是扯淡。更何况就在同时几乎整个陕西也都在大旱,根本不可能就近调集粮食,甚至整个北方都在饥荒中,杨信也不可能有多余的粮食供养这么多人口。

更别提还得运过去了。

杨信估计至少得迁移延安府三分之二的人口,剩下的好地才能保证维持剩下三分之一的正常生活。

当然,剩下的也必须民兵化均田。

只要有那些地主在,一样是不可能维持的,因为他们会用囤积居奇来加剧那些老百姓的饥饿,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指望他们。事实上越饥荒士绅囤积居奇的干劲越足,哪怕就是真老百姓造反了,也不会让他们因为害怕而放弃的。都崇祯末年了,那些士绅还不是一样,仅仅因为孙传庭要他们交出侵占的官田,他们就合起伙来坑死孙传庭,话说那时候的孙传庭可真是他们最后的救星了。

所以不要高估他们的智商。

明末有个又好笑又好气的例子。

农民军进攻莱阳,当地豪绅张宏德迫于无奈掏银子组织青壮防御,很快农民军撤退,张宏德一看这没什么危险了,于是带着家奴追着那些青壮要回银子。

不给就打死。

然而悲剧的是很快农民军又杀回来了。

这次那些本地青壮毫不犹豫地打开城门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攻破张家的大宅子,杀了张家全家,从他家地窖里挖出一百万两。

这才是标准的士绅。

就跟为了足够利益卖绞死自己的绞索的资本家没什么区别。

所以杨信必须在陕北强制性完成民兵化,而张献忠这些人,就是他准备好了去对付陕北士绅的,尽管他现在和陕北士绅关系不错,但也改变不了他要让这些家伙和镇江士绅一样做流亡人士的原则。做流亡人士他们还能过衣食无忧的日子,要是不改变那就该饥民杀他们全家了,杨都督不是在害他们,而是帮他们,最多只分田地不打土豪。

参观了民兵庄子的幸福生活,学会了剥削这个词的张献忠等人,仿佛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他们懂了。

他们知道自己过去为什么吃不饱饭了。

他们知道了一个词。

剥削。

他们知道了自己的收获是如何被一层层剥削干净的,同样他们也知道了如何去改变,而且杨都督也告诉了他们会让他们同样过上幸福生活,那么剩下的……

“走,我带你们去砸碎剥削者的狗头!”

杨都督振臂高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