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之五好青年 > 第四二四章 乾纲独断

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四二四章 乾纲独断

作者:木允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1:44:21 来源:笔趣阁

天启四年四月二十,已经升为司礼监秉笔的刘时敏到达南京。

他是乘水师快船来的。

也就是杨信的纵帆船,停止建造巡洋舰后,杨信在葛沽的造船厂除了几艘战列舰以外,剩下工匠全都在造这个,目前每个月就能造十艘。排水量都不大,也就是二百吨,双桅,软帆,只在甲板装六门三磅炮,唯一的优势就是速度快,空载时候顺风极速超过一小时超过五十里。不过海上并不是这么算,而是用时间,一昼夜分十更,从新城到吴淞口,一路斜侧风总共三十八更,也就是不到四昼夜,平均航速七节。

旧式船这种情况也就三四节。

目前已经有三十艘投入到了新成立的南洋公司。

主要航行澳门,会安,文莱,部分沿文莱向马六甲和巴达维亚,运去各种货物,然后载着大米回来,最快时候一个月就能一个来回。

赚钱马马虎虎。

毕竟这条线上跑的船实在太多。

但运回的大米倒是很多,因为速度快,基本上不需要候风,它们不运稻谷,直接就是运加工好的大米,从会安装船哪怕不是顺风,四天也到澳门了。正好今年广州春荒米价暴涨,它们在非贸易季节带着一船船大米回来,迅速平抑了广州米价。

这时候因为风向刚刚开始改变那些欧洲商船都没到。

至于刘时敏带来的……

“诸位,这可是大喜事啊”

他举着酒杯说道。

然后面前一片明显敷衍的笑容。

好吧,天启以册立太子,强行结束了这场战争,还没周岁的皇长子朱慈燃被册立为太子,而册立太子必须大赦天下,所以他赦免了红巾军及红巾军控制区百姓。而作为对文官士绅感情的补偿,杨信之前逮捕的那些人背后家族赦免,同样也不会再抄他们的家了,至于这些人还是交给杨都督流放。另外大学士刘一辞职,徐本高,王时敏撤职,两人的世袭官职同样一并撤销,至于黄澍虽然是主谋应该流放,但因为杨都督答应他立功免罪,所以赦免,但世代禁锢,其本人及后代永不得参加科举。

而红巾军依照此前杨都督提出的方案处置,并以其中精锐,改编为忠勇军,员额一万人。

设立昭义市。

也就是目前红巾军控制区。

但昭义市直接由皇帝管理,以司礼监秉笔刘时敏为市监,同样也是忠勇军掌印监军,以内官为各县县监,同样也是各军监军,直接归司礼监掌印统辖。

对于这道圣旨,京城的文官选择了接受。

内阁拟旨了。

同样六科也通过了。

不过作为补偿,内阁首辅方从哲以年老辞职,然后由内阁,六部,都察院等重臣,廷推新的首辅,事实上几乎已经定了必然是叶向高,这也算是对南方士绅的一种妥协。

由这份圣旨看,小皇帝如今也很狡猾了。

可以说好处全进了他手中。

虽然赦免了各家,但实际上各家的银子早就到手,都已经半年了,杨信早就拿到被抓的那些口供,并且迅速完成了抄家。现在只不过随便捡些银子还给他们而已,总计抄出的两百万已经送往京城,另外还有两百万一部分是还杨信的军费,一部分用于南京各地救灾。

但红巾军的地盘,四个半县官方数字超过四百万亩良田,这个落入了皇帝口袋。

实际上不只四百万。

根据目前红巾军统计的数字接近七百万亩,也不是说隐田三百万,这里还有一些其他性质的农田。

以亩产两石算,两三成的地租,天启每年可以得到近四百万石粮食的地租,这还不算冬小麦和油菜籽的。而且这片区域还能继续垦荒,尤其是湖区的圩田,实际上现在那些民兵已经在垦荒,但即便是目前,天启能从这里得到的地租,也超过了大明岁入的十分之一。可以说皇帝陛下得到了一块巨大的肥肉,相当于目前苏州府加松江府的田赋总和还多,另外还得到一支忠心耿耿的军队,红巾军和那些民兵会感激涕零地叩谢天恩。

以后江浙谁不听话,尤其是像当年苏州抗税这种事情再发生,这支军队会立刻为他镇压。

他开心了。

刁民们也开心了。

但这片土地上那些士绅哭了。

他们的财富没有了,唯一得到的是归还的房产和商铺,可商铺里的货物肯定没有了,另外就是作为补偿他们去四川一家认领一块荒地,倒是皇帝开恩,不用非得用地契了,四川那边荒地随便去开垦,开垦多少都算他们的。

可他们能真去吗?

他们去了之后带着老婆孩子下地干活吗?

这种补偿毫无意义。

他们的一切终究还是失去,被昏君奸臣刁民合伙夺去,这些人都是胜利者,唯有他们是失败者,所以这件事没完,圣旨又能怎样?就像郑的书中说的,君无道,臣逐之,昏君的圣旨,听听就行了,如果有能力反抗这就是废纸而已。

“刘公公,死了那么多人,难道就这么算了?”

熊明遇说道。

“咱家不是说了吗,这是正好赶上了册立太子的喜事,这也算是向天下万民展现陛下仁慈。说到底这件事也是意外,这地震乃是天灾,老百姓遭了灾正恐慌呢,那些士绅又带着人冲击锦衣卫,这才引发那些不知实情的百姓跟随。说到底双方都有责任,如今事情已经这样,人死不能复生,总不能为了那些死了的士绅,就非得让这得近百万人偿命吧?

咱家在这里先说句不好听的,事情已经这样了,诸位也就别再纠缠下去了。

咱家以后可就在江南了。

这市监,监军都是咱家,以后还得请诸位给个面子,尤其是地方上那些士绅,诸位还得帮忙劝解一下,他们也得体谅陛下难处。

要是他们还不依不饶……”

刘时敏笑了笑。

“咱家这个监军,可一样也是带着尚方宝剑的。”

他紧接着说道。

他这话的意思很明白,你们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反正圣旨已经下了,这件事就这样定了,谁还不依不饶想搞事情,那他手中可是也有尚方宝剑,虽然斩这南京的文臣不可能,但斩几个士绅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些文官们沉默无言。

当然,他们也知道,目前这种时候是不能搞事情的。

那些团练实力还不够。

但也用不了多久,最多明年那些团练就能真正成军,那时候无非再随便找个借口,只要闹起来,这些文官就可以说红巾军叛乱,然后让那些团练一举灭掉。至于刘时敏和那些监军们,这个弄死又有什么难的,万历年间弄死的多了,甚至还可以把他弄死嫁祸红巾军,这样更有理由对红巾军动手了。

只要灭掉红巾军,天启那里又能怎样?

他敢追究?

数万掌握在士绅手中的团练是摆设啊!

这时候这些文官也发现,这件事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打着办团练的旗号,让江南士绅真正掌握了可用的武力,就目前官军的糜烂,除非从辽东调边军,这江浙还真就没有能打过这些团练的。

有他们在,东林群贤说话就终于可以硬起腰杆子了。

“咳!”

一直没说话的杨都督咳嗽一声。

“诸位,难道不应该庆祝一下江南恢复安宁吗?”

他说道。

他的总督军务没变。

他还是总督江南江北军务。

毕竟接下来还有红巾军的改编之类也离不开他,实际上天启同样很清楚杨信不能离开这里,那些士绅和文官不是没能力发动更大规模围剿,而是杨信在这里,强行阻隔了他们的外援进场。南京兵部甚至连南京周围的军队都没法调动,因为杨信才是总督军务,他们自己调动军队,结果就是韩昌言是下场。明朝的军事制度并不是说兵部直接调兵,军队是五军都督府管辖又不是兵部,兵部的调令必须通过五军都督府,兵部把调令给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从各地卫所调动军队。

这才是明朝军事体制。

这周围卫所兵必须得通过五军都督府才能调动,但如今有杨信镇压在这里,南京五军都督府的老大常胤绪脑抽啊,冒险给兵部捧这个场?

如果没有杨信,南京兵部尚书可以从各地调动几十万军户,再加上各地总兵的募兵,连同士绅团练,全都压到常州去,但因为杨信镇压,军队调不来,外地团练被荡寇军拖住,最终就是周围几个府的团练顶,他们当然打不过红巾军。

天启要顺利吞下这块肥肉,还是得靠杨信在此镇压。

熊明遇等人看着他。

“为太子寿!”

杨信举着酒杯笑咪咪地说道。

熊明遇恨恨地一饮而尽,然后紧接着起身,一抱拳后直接离开,随即其他几个东林系官员也以同样方式喝酒离席,剩下几个北方籍,或者说亲近阉党的一脸尴尬。

杨信保持着微笑喝酒。

“都督,陛下口谕,让您抽空赶紧回去一趟。”

旁边刘时敏低声说道。

剩下那些官员瞬间瞪大了眼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