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七百八十三章 凯旋荣归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七百八十三章 凯旋荣归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6:02 来源:笔趣阁

楚国第二次北伐的强势,不仅仅严重削弱了魏国,也让吴国上下很是心慌。

在曹操被迫退守黄河以北的时候,双方甚至都不约而同的派出使节,彼此传达渴求结盟之意。

乱世争雄,从来就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曹操是没有选择,此役损失惨重,动摇根本,若得不到吴国鼎力相助,其独自面对楚国会抵抗得很艰难,他必须通过交好吴国,迫使楚国退兵,从而保留下自己的力量,同时争取到重振士气,恢复实力的时间。

吴国同样没有选择,若视而不见,任由楚国打下去,那结果实在难以预料,也是他们所承受不起的。

对于吴国来说,最好的结果当然是魏、楚两败俱伤,从而成就他们的机会。

可如今的局面,明显魏国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倘若魏国没能挺过这一关,都城被楚军攻破,大部分主力泯灭于一役,那吴国距离灭亡也将不远,因为其崛起迟,底子弱,前些年又一直遭到魏国和楚国的压迫,发展始终缓慢。

直到两年前,王旭在舞阴诈死,暗中部署如今的惊天骗局后,天下战事平息,曹魏也忙于整顿自身,吴国这才迎来跨越式发展。可即便这样,又如何能单独抗衡积累了多年的楚国。

须知,若论起根基的扎实,后力的雄厚,即便是魏国也远远不如楚国。

楚国早发展、早改革十多年的成果。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其经济、内政、生产、农业等诸多体系的有序化、持续化、规范化、效率化,是近年来吴、魏一直效仿的对象。

魏国之前虽实力更强,可那也是因为占据北方的优势。可论潜在的底蕴,那也早已远远落后。

因此,孙坚和孙策等人很清楚,魏国不能灭!

同时,他们也不想与楚国大军正面对决,此番王旭设下的惊天骗局虽然不是争对他们,可也着实震慑了吴国上下。

如今楚国兵锋正是最强盛的时候。他们当然不愿白白损耗力量与楚国死磕,能避免就避免。所以。他们虽然与魏国结盟,虽然表现出了坚决的态势,可不到万不得已,始终不肯与楚国正面交战。

这样的局面。一拖就是整整两个多月。

公元208年七月上旬,王旭终于传令中路和右路大军,全面撤离兖、豫二州。

他也没有选择,如果继续进兵,那么必定刺激吴国和魏国全面联合,而楚国现在并没有做好同时面对两国主力的准备。

如果持续占据中原之地,那这部分地区将成为楚国的拖累,这些地域不但远离楚国本土,还处于吴、魏的夹缝中。可以说四面八方都面临危险,再加上百姓多是魏国人,谈何治理。谈何守备?

恐怕要想维持住局面,需时时保持几十万大军在此驻扎,而且还要持续征调民夫,源源不断从楚国送来资源维持,那时可就真的是深陷泥潭,自入死地。想动都动不了。

不过,即便不得不撤军。但楚国此次北伐的收获也着实巨大,兖州、洛阳和豫州部分地区完全被搬空,这两个多月时间,楚国最大的任务就是搬,就是毁!

缴获的钱粮物资,多得都无法计算,运输队伍日夜不绝。

楚国持续调来的民夫、郡府兵、还有预备役,多达近百万人,再加上主力兵士,这是何等惊人的运输力,可这样也足足用了两个多月才全部搬完,实在无法拿走的也毁的毁,烧得烧,让曹军府库彻底成为空仓。

七月下旬,中路军和右路军徐徐撤至南阳和颖川的交界,王旭又让鞠义和赵云率兵五万,奔赴洛阳策应左路军撤离。

七月末,张辽率白虎军团主力,成功退守函谷关,周智率领其余左路兵马,南退至颖川,与王旭汇合。

八月初,楚国北伐主力撤回南阳,第二次北伐全面结束。

虽然此役没能实现最初目标,攻灭魏国,但却给予曹军重创,缴获的钱粮物资之巨大,对魏国造成的破坏之严重,堪称史无前例,足可称为大获全胜,楚国经此一役,极大的削弱了曹魏,成为天下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势力。

当然,在楚国撤退的同时,吴、魏两国也达成默契。

吴国占据豫州、徐州大部,将中原南部地区尽数掌控于手,但其并没有得寸进尺,对颖川、兖州、徐州北部等地无意染指,任由曹操收复中原北部地区,两国一南一北,将中原给分割。

这并非是吴国心软,而是因为其现在还不具备全面掌控中原的实力,并且也不欲单独直面楚国,因此将中原北部主动让出。

兖州等地本是曹操早年的根基,如今又是河北的门户,其当然不可能白白放弃,在楚国退兵后,迅速进驻。

至此,一个怪异的格局形成。

曹操占据的中原北部,在洛阳和颖川与楚国接壤,江东所占的中原南部,则在汝南与楚国再度接壤。

其中颖川和汝南一北一南,恰好紧邻荆州南阳。

为此,王旭也加强了南阳的防备,令张合的东方军团,张靖的朱雀军团,足足两个主力军团驻守……

八月初十,大军凯旋回归,襄阳百姓蜂拥迎接,欢呼声震耳欲聋!

因为这天的人太多,出于安全考虑,王旭的家人并没有出宫迎接,只是在宫内静静守候。

这一次,王旭也没有躲避这种麻烦场面,反而骑乘着战马,不断接受百姓的欢呼,这是为了宣告自己的回归。为了让百姓真正安心,更为了让楚国上下都清晰感受到他的归来。

在欢乐的海洋中,整个巡游持续了整整半日。在傍晚之前,王旭才率领文武抵达王宫,随之在南宫大宴群臣。

王旭的归来,北伐的大捷,似乎将过往的所有矛盾都化为无形,在田丰、沮授等人的有心推动下,整个席间。觥筹交错,笑声不断。猜忌、隔阂、矛盾似乎都在迅速淡化,好多人都喝醉了,兴奋和快乐溢于言表,这样的景象已经有两三年不曾发生。

直至深夜时宴会结束。心急火燎的王旭才抽出空来,匆匆赶赴西宫,率先拜见自己的父母长辈。经过好一番解释,又是宽慰,又是安抚,总算让老人们不再哭泣,内心平静下来,可没想他们却舍不得王旭离开,硬是拉着他在西宫住了一夜。

王旭其实心中也很愧疚。虽说他存留着上一世的记忆,使得那种亲近感不那么强,可这一世的父母家人却给了他所有的一切。

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他就得到无数的宠爱和关心,可谓整个家都围绕着他转,但有所求,无不尽力满足。

可他却在年少的时候,就为了梦想,为了渴望。离家奔波,可谓让这一世的父母亲人操碎了心。

待成长起来。举家迁搬至荆州,却又正遇风雨飘摇之迹,繁忙的事务和频繁的征战,让他与家人聚少离多。特别是近来七八年,几乎没见过几面,没有真正坐下来好好的说过话。

自第一次北伐后至今,更是一眼都没见过,父母都以为他已经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伤痛如何磨平!

现在王旭得胜归来,看到这一世的父母家人时,更明显的发现什么是岁月催人老,白发早已经弥漫他们的额头,皱纹满布在脸颊。

不知为何,儿时的记忆在这时候,猛然间变得清晰起来。

他想起了年幼的时候,这一世的母亲坐在烛光下,亲手为他做着每一件衣服。

他想起了父亲王谚为了他的要求,四处奔波,彻夜不眠,就为给他找个名师。

他想起了山阳老家大院里的那颗老槐树,那时候他空闲时,总喜欢去那老槐树下玩耍。

那时候徐淑还是个小女娃,他还是个小男孩儿,这一世的母亲年轻漂亮,青春貌美,肌肤还是如雪一般白洁无暇,总是温柔地看着他,疼着他,跟在他身后转悠,生怕他摔了手或者脚!当他生病的时候,更是日夜陪伴,精心呵护!

这一世的父亲王谚,那时候还是儒雅的文士,丰神如玉,却为他生病而忧心忡忡,为他的成长费尽心思,为他受到半点委屈而勃然大怒,为他的要求而四处奔波。

就算是几个姨娘,对他也可谓是呵护备至,宠着、护着,当成宝一样对待,说是含嘴里怕化了,捧手里怕掉了也不为过。

可光阴逝去,不知不觉间,他们都已经老去,再也看不到他们那年轻的容颜!再也看不到他们那时候的音容笑貌!

这一夜,王旭在床上辗转反侧,那双在战场上让无数敌人畏惧的眼睛,总是不时湿润,荡起阵阵水雾……

次日,当太阳升起,他吃到了这一世的母亲亲手做的早餐。

尽管内容很简单,可他却吃出了一种别样的味道,感觉比宫里那些膳食高手做的,要更好吃一万倍!

这让他心情大好,即便是抵达麒麟殿,开始朝议的时候,他仍然保持着笑容。

文臣武将们都以为他是为北伐大捷而乐,谁能想到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个理由呢?

这场朝议持续了很久,文臣们将楚国各方面的情况,都进行简要的汇报,从清晨开始,直到午后才将大致情况上奏完毕。

王旭静静听完,只是大略记下,但并为对这些事宜多说什么,随之宣布朝议结束。

这让众文武莫名其妙,实在不明白怎会如此,按理说王旭回来后,最起码也要做些整顿,可竟然就这么突然散议,着实出乎预料!

只是,谁都不知道,王旭其实还在等候远方的报讯,他需要在见到那边的讯息后,才会真正开始全面整顿……(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