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七百八十一章 曹操的应变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七百八十一章 曹操的应变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6:02 来源:笔趣阁

楚国二次北伐开始后,夏侯渊作为魏国前将军,两度领兵救急。先是从河内驰援洛阳,现在又从白马抢攻酸枣,可以说两次进军,他自己其实都没有犯错,只是根据掌握的信息,做出最合适的判断罢了,并且还展现了极强的能力。

可结果却是悲剧,两战皆败,前后损失的兵力合计多达七八万人,别说麾下的士气遭到惨重打击,就连夏侯渊自己,都真正被打懵了,甚至失去了自信,质疑自己的能力和运气。

当然,作为一个名将,作为一个心理素质出众的将军,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去反思,那么这些都不是问题,终究能调整过来,可那样的前提是需要时间,他终究也是一个人,终究也有个承受的极限。

他率领残部败逃往濮阳后,觉得实在无脸见曹操,主动负荆请罪,并交出自己的前将军印绶,请求降罪!

那一刻,曹操看着夏侯渊,看着这个向来心高气傲,如今却满脸菜色、精神不振的将军,他第一次产生了那种感觉。

那种感觉叫畏惧!是对楚国,对王旭的畏惧!

这在曹操的一生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虽然从年轻的时候起,他就将王旭当做生平最重要的知己,最重要的对手,可他从来拥有着足够强大的自信,相信自己必会成为胜者。可如今,他面对楚国的二次北伐。内心遭受了重创。

他甚至有些难以置信,魏国如此强大,却怎么会在短短时间内。被打成这等模样?

他看到夏侯渊那颓唐面容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夏侯渊一个人,而是更多的曹军文武,更多的魏国将士。

如今这已经跌落到谷底的士气,让这场战争还如何打下去?

到现在,他甚至还没有与王旭碰上,可魏国却折损了包括乐进在内的战将无数。

南阳十万守兵。虽然没有死绝,可却是被俘的被俘。溃逃的溃逃,堪称全军覆没!

洛阳数万守兵同样如此,也是全军覆没的结局,连钟繇、徐荣等十几个重臣都阵亡!

早前先行派出支援洛阳的两部兵马。合计五六万人,彻底溃败!

派往陈留的精兵合计八万人,现在也覆灭一半,爱将于禁不知所踪,只有曹仁和朱灵尚且在重围之中,勉力支撑!

再加上如今夏侯渊抢攻酸枣失败,再度遭到惨痛损失的五万前部!

那么前前后后,总计已是有三十余万精锐将士,或是死。或是伤,或是溃散,或是被俘。或是彻底失去战心!

这样的结果让他心凉,纵他乃是千古雄才又如何,同样承受不起,至少现在承受不起。

最终,他在得知详情后,还是没有治夏侯渊的罪。因为他知道那不是夏侯渊的错,扪心自问。连他都没搞清楚,这场战究竟是怎么打成这样的,如果始终保持这样的被动,这样的混乱,那魏国就真的完了。

没有愤怒,没有痛骂,没有指责,曹操阴沉着脸挥退重臣,独自坐在自己帐中,静心反思。

他隐隐觉得,有些事情没弄明白!

整整两个时辰,曹操一直摆弄着桌岸上的战报,仔细查看着每一处细节,仔细回想着过往。

从两年前舞阴之战开始,将所有的一切,认真梳理,分析着各种可能。

渐渐的,他的眉头逐步舒展,可眼睛却瞪得越来越大,目光变得越来越骇人!

忽地,他站了起来,小眼睛里精光闪烁,自言自语。

“子阳啊!子阳!你果真不愧是我生平最欣赏之人!”

“两年前你在舞阴诈死,既已谋划出这等布局,如果那时不设法安插一个内应,如何能尽全功?我说为何隐感不祥,原来便是如此,可恨我竟直到现在才领悟,悔之莫及,悔之莫及啊!”

曹操果真非寻常人,在这种局势下,还能凭借推断瞬间肯定问题所在,可谓老谋深算。

此时其想通症结所在,略微思量片刻,已是想到应对措施。

“来人!”

“魏王何事吩咐?”门外走进一员小将,朗声询问。

“传令三军,即刻前部变后部,火速折返,退至黄河以北,征南将军曹真断后!还有,你要去将贾诩叫来!”

“诺!”

事实上,这员小将并不需要去找贾诩,当他将命令传出后,尚在去寻找贾诩的路上,就碰上了匆匆赶往曹操主帐的贾文和。

贾诩行色匆匆,他是不理解曹操退兵的决定,因而赶来,待进到帐内,几乎连行礼都顾不上,已是急声出口:“魏王,退不得啊!”

“为何?”曹操虽然面色仍旧很阴沉,可明显比起早前平静了很多。

“魏王!”贾诩再度靠近一步,焦急拱手道:“我魏国并无水军,也没有大批战船,如此便无法封锁黄河,无法阻止楚国大军渡河,黄河沿岸何其广,楚军终能寻到渡河之地。”

曹操摇头:“孤何曾言要借黄河阻拦楚军?”

贾诩更加迷惑,出声劝阻:“既然如此,那更不该退兵黄河以北,如此一来,岂非放任楚军直逼我魏国都城?况且若魏王现在退却,曹仁、朱灵的四万兵马,必败无疑,淮河沿线的守军,也将难以抵挡江东!那时吴、楚两国齐进中原,魏国岂非痛失中原之地?”

曹操看着此时神色有些激动的贾诩,并没有过多解释,沉默了片刻,才悠然一叹:“文聘是楚军内应,孤已确认无疑!”

“嗯?”贾诩瞬间一怔,似乎没有反应过来,可其智谋何等出众,经曹操这么一点,仅仅只是数息功夫的思考,便恍然惊悟。“魏王,难道两年前文聘便是诈降?”

“理当如此!”曹操点头。

“诶!”贾诩重重一叹,终于明白了。

曹操颇为无奈地摇摇头,接口道:“文聘乃是内应,那曹仁、朱灵兵败将在这一两日之内。此后楚国必随之趁胜进击,而我大军不但在酸枣折了前部,而且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此地重新部署,无法改变被动局面。且不如避开楚军锋芒,退回黄河以北,从容完成部署,占据地利、人和,再与楚军决战!”

当知道眼下形势后,其实这些不用曹操说,贾诩心中也很清楚,因此并未出声,想了想,反而就势谏言道:“魏王,既然如此,曹仁、朱灵部是来不及救了,但驻守淮河一带的精锐,不能不管。”

“如过我大军撤退,那淮河之兵将陷入绝境,必不能久持。依臣愚见,不如急令其主动撤退,放吴国兵马进中原,如此一来,不但能保住淮河的精锐之兵,还能使得吴国和楚国为瓜分中原之地产生争斗,若促使两国交兵,那对魏国来说也是好事!”

“嗯!”曹操不置可否,想了想,反而问道:“那你认为淮河之兵退到何处为佳?”

贾诩毫不迟疑,径自回道:“退守徐州以北的琅邪郡、兖州东北的泰山郡一线,遏制险要,保住两地北方的青州!并且,这片地域与冀州平原、清河等郡相邻,一右一左,中间只有黄河间隔,彼此当可互相照应,往来救援也方便。”

曹操笑道:“如此岂非与早年袁绍雄踞青、幽、并、冀四州之势相同?”

“正是,魏国保住此四州不失,便有扭转局势之机,只待决战击退楚军,兖州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平复。”

“好,便依你之言!立刻派人将命令传至淮河军中!”

曹操行事果断,丝毫不拖泥带水,在危机时刻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不可谓不及时。

在他做出撤军决定的大半日后,文聘率心腹部曲打开了陈留郡府的城门,鞠义率领先登死士,最先冲进城中,坚持抵抗多日的曹仁回天无力,兵败突围。

其副将朱灵驻扎在城北险隘的要道,本与陈留彼此照应。因为其驻扎之地过于险要,易守难攻,所以多日以来,鞠义、韩猛、颜良都不敢轻易攻打,指望等拿下陈留城,再集中力量围剿。

曹仁能坚守这么些时日,更是多亏了朱灵的支持,若非其时常出营突袭,搞得楚军无法倾尽全力攻城,陈留早就被攻破。

可此时陈留突然陷落,朱灵哪还能坐得住,匆忙引军救援,双方在城外旷野展开激烈战斗。

只是曹军在此地的兵力本就少,士气又低落,失去赖以依靠的险地后,哪里能挡住楚军几路人马的围杀,只战了半个多时辰,就迅速溃败,朱灵救下负伤的曹仁,只带着少数人马突围而出,迅速向着北方溃逃。

其实曹仁能够逃脱,并不完全是朱灵救援及时,更重要的是最先冲进城中的鞠义,有意放了他一马。

当初鞠义被曹操算计,是曹仁给了他一条生路,如今他也还给了曹仁。

两人间究竟在当时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但王旭很清楚必是鞠义有意为之,不然曹仁根本不可能冲出城,又何谈被朱灵救走?

只是鞠义当年的事,王旭也早就有所耳闻,以他的胸襟,还是能够容忍这种义举的,因此只是单独召鞠义谈了几句,便不了了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