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七百六十九章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七百六十九章 三过家门而不入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6:02 来源:笔趣阁

韩遂初降,马腾面临着全面收编的劳碌,各种调动频繁,人员变化复杂,使得治安戒备极差。

如此情况下,王旭、周智和向天三人的离开就非常顺利,沿途几乎连哨卡都没遇到,就顺利经过汉阳郡,回到武都。

可没想到的是,在回到楚国境内后,反而走得有些艰难,或许是因为西凉的乱局,这边关卡守备非常严密,盘查繁多,当真是花了好些功夫绕来绕去,用了二十多天才穿过汉中、上庸等地,最终返回襄阳,在原先那隐蔽的草庐住了下来。

此后,王旭便再也很少离开草庐,除了看书、习武,便是研究军政策略,算是多年来,第一次真正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除此以外,他最多也就偶尔与向天、周智一起去游游山川,散散心。

期间,郭嘉和单怀倒是时常秘密前来探望,但主要目的都是汇报最新情况,说不了多久就匆匆而去。

本来,自九月末回到襄阳,王旭就以为距离楚国的二次北伐已经不需多久。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样清苦和寂寞的日子,一过却是整整一年有余!

究其主要原因,却是郭嘉和诸葛亮二人的三次劝阻。

公元206年11月,也就是王旭从西凉返回襄阳的两个多月后,他就有心展开北伐,可在将心意告知郭嘉后不久,郭嘉便带来了诸葛亮的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可谓倾力死谏。

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言楚国各部军力尚未完全恢复。新兵还需加以操练,战事的准备也不是完全充分,既然已经付出巨大代价,何不再谋取更好的时机,若草率出击,乃是舍本逐末,难以尽全功。

这一次。王旭只考虑了一天,就答应了诸葛亮。也是在这一天,王旭偷偷易容回到襄阳城,在楚王宫外驻足良久,望着那高耸的宫城城墙。默然无语!

他将对家人的所有思念藏在心中,悄然而去……

公元207年3月,又过了五个月后,楚国各部军团分别进行的补充,终于全面结束,假借名目而做的战事筹备也几近完善。

同时,表现在明处的内斗更是越加激烈,可称乱成一团。

朝中有田丰和沮授联合,形成团体。时刻与郭嘉为首的团体争权,徐淑为代表的王权,则是勉强压制他们。

其余刺史、太守、各军团将领也是各自选择支持者。互相争斗。

天下人都认为,自王旭死后,楚国幼主无力,楚国长期的内斗已经象征着日落西山,不再具备侵略性,早晚自取灭亡。

此时的曹操。趁着这等良机,大肆对内改革。全面取缔名义上的天子,从军队到内政,足可谓大刀阔斧。

这也招来了极大阻力,为此殒命的汉室老臣繁多,各地频现叛乱,但对于如今大势已成的曹操来说,都已构不成实质威胁。在其治下,无论是谁,无论以何种方式反抗,无不遭到干脆利落的清洗,那些叛乱的地方太守和汉室旧将,极其艰难。

就连跟随曹操多年,执掌整个内政大权的荀彧,也逐渐遭到架空,他一直以为曹操是“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也就是说兴兵平定天下后,最终还是要秉持忠义,让权给帝室的。

这当然与曹操如今的想法大相径庭,可荀彧毕竟是曹操深为器重之人,再加上功劳卓著,名望极高,曹操也只能逐步削弱其权利,孤离他和文武的距离,一则是警告,二则是为彻底决裂后做准备。

一国之地,形势何其复杂,当然不是三五几个月就能轻松完成整顿,可因为失去楚国这个巨大威胁,曹操已经不再过多担心,只管逐步按照自己的计划做着,魏国在他的带领下,渐渐走向崭新的强盛之路。

此外,孙坚也开始在内部做出改革,吴国的问题虽然没有魏国多,可劣势在于起步晚,根基弱,多年来被曹操和王旭压得喘不过气,如今吴国正式建立,曹操忙于自身整顿,楚国看上去江河日下,当然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发展良机。

因此,在这个时候,吴国仍然是处于快速的内政改革中,虽然日渐强大,却并没有兴兵的准备和意图。

这样的局面也就是王旭想要的,因此与郭嘉密议,决定兴兵北伐。

可没想到,这次却是郭嘉诚恳劝阻,告知楚国虽然已经准备充分,可西凉马家却蠢蠢欲动,集结兵力,意图攻打雍州。

其意思是,先稳一稳,待做好应对西凉的安排,并设法进一步麻痹曹操后,再行北伐之事。

这一次,王旭足足思考了三天,才批准其策略。

同日,他也再度易容潜回楚王宫外,静静徘徊了半天,最终在一声无奈的叹息后,悄然离去……

随后,郭嘉亲自奔赴武都,调集黄忠的西方军团、高顺的玄武军团各一半人马,再加上魏延的整个西方军团,合计十六万精兵,严防以待,并对边关防御进行了重新部署。

紧接着,郭嘉在朝中的权利被架空,徐淑代表的王室和田丰、沮授组成的权利集团,分别瓜分了他的权利。

结果就是郭嘉被剥夺太尉之职,改任西北大都督,总镇边关战事。

这件事传开,果真让曹操、孙坚、马腾都更加掉以轻心,觉得楚国已经自毁长城,距离内部分裂不远。

一时间,各方皆遣能言善辩之人进入楚国,细作活动频繁,意图进一步挑拨和拉拢,加速楚国的分裂。

可惜,他们所有的一切注定是无用功。因为几个所谓权利集团的首脑,根本就是做戏,总是愤怒地表达自己不满。可又始终约束住依靠自己的下属,虽摇摆不定,让人觉得有机可趁,却终究不做实质的分裂或背叛举动。

这几个知道事情真相的人,哪个不是人精,现在都一心憧憬着大计实现,天下平定。哪里能被那些言语所动?

公元207年5月,马义连续书信十余封。并派遣使者去往陈仓见郭嘉,只求说服其转投西凉。

其言辞之恳切,所说之动人,就连郭嘉在多年后。也忍不住笑着说:若当时的情况属实而非计谋,若非主公还在,当时我恐怕也真的会有些心动!

可事实上的结果却是,在耗费了马义无数的心血后,郭嘉确实回信,还答应了其盛情之邀,表示愿意率领自己掌控的兵士投降,并做了周密安排。

马腾、马义等人大喜过望,觉得以现在的情况。不可能有假,便亲自带兵接应,结果迎来了悲惨一役。

他们前往接应的路上。遭到早已埋伏好的魏延、张任、吴懿等分三路杀出,将其打得落花流水。

紧接着,黄忠、高顺等将亲率精骑,连夜突袭西凉军各营,各部紧密配合,打得西凉军蒙头转向。什么战力都没发挥出来就全线溃退,伤亡惨重。粮草军械更是损失无数。

只是郭嘉因为楚国面临的问题,再加上西凉本身的强大,也不敢深入进军,连克数座重要城池,给西凉军带去巨大损失后,果断退回。西凉经此一败,虽未伤及筋骨,可也大伤元气,收敛起气焰,驻守险要,静待时机。

这戏剧性的一战过后,郭嘉也没忘做些面子功夫,大张旗鼓地指使依附他的那些文臣武将上奏,尽言其功,请奏恢复其太尉之职。

坐镇襄阳的徐淑心知肚明,当然很配合,不但在朝议时当着文武怒摔奏折不说,还以愤恨而无奈的语气宣布恢复其太尉一职,只不过仍以西凉战事不稳为名,令其继续驻守陈仓。

如此一来,郭嘉费尽心机的诈降,也就变成了以功劳逼宫的手段。

这样的争斗,也就这样一直持续地表演着,继续着,迷惑着所有人,没人能够拆穿,因为那些人根本不知道王旭没死!

此后又过了两月,西凉那边再无出兵的举动,似乎是吸取教训,暗中筹备,等着更好的机会。

公元207年8月,王旭经过认真分析,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再度准备展开北伐。

因为郭嘉在西凉,他只能召来诸葛亮商议,这也是自当初召见诸葛亮深谈,并告知全盘计划后,两人的第一次相见。

结果却再一次让王旭失望,诸葛亮似乎早猜到他召见的意图,刚刚见面,没等他开口,就已出声阻止:“主公,越王勾践可忍数载春秋,而终灭吴国,如今虽万事俱备,可此计却还有进一步的余地,恳求主公再忍耐下去,必有所获!”

“等到何时?”

“曹军调动之时!”

“没有缘由,其为何调动?”

“升官!”

随着诸葛亮轻摇羽扇,从容自若地说出升官两个字,王旭明白了,也沉默了!

次日,王旭又一次易容潜往楚王宫外,默默地凝视着那熟悉,却又似乎已经显得陌生的宏伟宫殿……

三过家门而不能入,经年累月地待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饱受着孤独的煎熬和折磨,王旭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当然不仅仅是他,周智和向天两人同样是苦不堪言,周智也有忍不下去,易容回到自己家门外徘徊的时候。

这不是隐居,隐居还可以四处走动,召集好友和周边的乡里乡亲谈天说地,他们根本就是与世隔绝。

三个难兄难弟,是用成功的信念来坚持,甚至到了后来,彼此间都找不到新鲜的话来说,天天沉默着,你望我,我望你!

或许一天不说话没什么,三天不说话也没什么,可人若是长达一两个月都无话可说,那种痛苦是致命的。

到最后,他们三个彼此能听到的最多话语,便是各自的默默念叨,仿似鼓励对方,又仿似在鼓励自己。

这句话很短,短到只有十三个字。

“为了天下!为了并肩奋战的兄弟!”(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