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七百六十二章 三辞而为王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七百六十二章 三辞而为王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6:02 来源:笔趣阁

当王旭在西凉游历,亲身体会着西凉现状的这段时间内,天下也接连发生大事。

公元206年六月初八,雄踞华夏东南的孙坚,在经过许久的准备后,终于在这一天手持天子诰命,登坛祭天,进位封王。

虽然孙坚也知道,这所谓的册封,不过是曹操的些许小计,可这却是阳谋,对曹操和孙坚两家,都是利大于弊,都是迫不及待,可谓双赢,当然也就不会有别的选择。

浓重而盛大的仪式过后,孙坚正式进位吴王,史称吴国。

随后,孙坚开始大封群臣,那些跟随他的有功之臣,有能之臣,纷纷封侯拜将,不在话下,举国欢庆了足足三日。

一时间,吴国汇集起强大的凝聚力,上下空前团结,在强势推动后,树立了争夺天下霸权的目标。

整个吴国,随之开始轰轰烈烈的改革,外修武备,内修政德,励精图治。

仅仅半个多月后,也就是王旭在西凉与混血美女分开之前两天。

朝中以戏志才、贾诩、陈群、王朗、钟繇、华歆等人为主的大臣,上奏天子,尽言曹操之功,谏言恢复丞相一职,擢升大将军曹操为丞相,全权统管军政事务。

事实上,军政大权一直都掌握在$长$风$文学 ..曹操手中,只不过以前在很多时候,都是幕后掌控,名义上还是让三公九卿负责,可事实上,他说一,这些大臣都不敢说二。而且那些要害职务。往往都是他所倚重之人。

可那样终究多有不便。曹操也终究不是名正言顺。

如今,这些臣子提出来,天子刘协尽管不愿,可势单力孤,只能无奈准奏。

可此事仅仅刚过十天,天子刘协心中的不安尚且没有消散,又一道奏章呈上了朝堂,给了他最后一击。

数十身掌实权的文武联名上奏。言吴国孙坚进王,楚国新王亦立,曹操总掌天下大权,辅佐天子,在名位上,却还不如两个封国的国主,不足以威天下,不足以振朝纲,不足以中兴大汉!

同时言称,楚国深受皇恩。可自楚国建立至今,从未进贡税收。也不服从朝廷安排,楚王更不曾按照古礼朝见天子,连新王继位,也仅是上奏一封,全然不顾及天子权威,不轨之心昭然若揭,乃是大患。

并且,吴国孙坚刚受皇恩,进封吴王,却仍旧不肯按律进贡税收,吴王孙坚也不随之来京朝见,亦隐有不臣之心。

有鉴于此,望赐封丞相曹操进位为王,从而威慑吴、楚两国,安定天下!

可这份奏书,满朝文武,包括天子刘协在内,谁还看不懂?

纳税进贡?

十多年前,各地诸侯就不对皇室纳税进贡了。

朝见天子?

当今天下,谁敢进京朝见?谁会进京朝见?

不服天子管束?

当今天下,有多少支兵马是天子可以调动的?天子也就是拿着玉玺,曹操和群臣怎么说,他就负责盖个印罢了!

这场朝议,天子含泪,久久不肯盖上玉玺大印,只是细数多年来,皇室对各豪族的厚恩。

曹操担心天子的过激反应,会促使一些老臣心中动摇,更不愿意当众逼宫,落人口实,因此婉拒了这个提议。

朝议自此散去,天子刘协回到后宫,痛哭流涕,饮酒至醉,怒骂曹操大逆不道,发泄心中愤恨。

随后,在皇后伏寿的建议下,刘协不甘坐以待毙,想做最后的抗争。

先是联系伏皇后的父亲,屯骑校尉伏完,可没想伏完得知后虽有心出贼,却言不能妄动,迟迟没有答应,只是与二人长吁短叹。

此后,天子刘协心中不甘,又找来车骑将军董承,与其密谋灭曹之事。

董承倒是颇有野心,欣然答应,持着天子血诏迅速展开行动,约同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骁骑校尉兼偏将军王子服,昭信将军吴子兰、太中大夫孔融等人共商大计。

本来,这几人在京都来说,还是颇具势力。

董承的车骑将军虽然是名义上的,对主力军队没有任何权利,但根据汉制,终究还是有自己的将军府,也供养着一支属于他的精锐部曲,而且屯扎点就在京都附近。

长水校尉种辑、骁骑校尉王子服都是朝廷八校尉之一,尽管如今的八校尉远不如早年那般位高权重,已经离开主力军体系,成了拱卫京都的卫兵,但终究还是有不少人马,同时还驻扎在京都附近。

至于太中大夫孔融,事实上也是武官,朝廷九卿之一的光禄勋掌握着羽林郎、虎贲郎等各郞属,是精锐的禁军,而太中大夫就是光禄勋麾下的重臣,因此孔融也掌控着一支虎贲郎。

如果真让他们发动成功,或许还真能成事,因为如今曹操大局已定,心中不可避免有些大意,他的主力军队分散各方,京都兵力并不多,这几人联合出手,等同于是可以调动京都近一半人马。

那么在曹操大意之下,说不准还真有翻盘的可能。

可惜,前提是曹操大意,且不知情!

天子刘协,这个史称汉献帝的人,虽然在长大后颇有想法,一直有心夺权,重振汉室,多年来始终与曹操周旋,可他终究败给了时事,败给了病入膏肓的大汉。

他没有汉武帝的先天条件,去暗暗壮大己身,最终成功夺权。

他没有顺治帝的隐忍,没有顺治帝那样的母后去给他奠定一个基础,反而被逼到了绝境。

他没有康熙帝的精明和魄力,因为他没有受到过那样优秀的培养,从小就在奔波,颠沛流离,想学却不能学,为人左右。

大汉末年,唯一一个有心做好皇帝的刘协,就这样败在了命运之下。

他不知道,谋事当如何才能机密!他也不知道,对付曹操这样的权臣,要用什么办法!他更不知道如何去号召和依靠天下忠诚汉室的人!总是懵懵懂懂,想一出是一出,今天依靠这个,明天依靠那个,没有谋划,没有方法,没有选择!

直至皇权彻底沦丧,连那些本来忠诚汉室的人,也觉得大汉气数已尽,彻底失去他们对皇室的信任和支持。

这一次,他同样没有想到,怎么可以让董承进宫密议?

这等大事,如何能在宫中商议?

皇宫是曹操掌控的!

他们的密议很快从宫中女官和侍卫们口中,传到曹操的耳边。

当曹操收起大意之心,认真去查探的时候,那么已失去了所有机会。

只用了三天,他们密议的大致内容和动向,就被曹操推知。

顷刻间,京都震动!

曹操勃然大怒下,以雷霆手段抢先出手,在他们还懵然不知的时候,便进入其家中,全数缉捕,并将其在外部曲严密控制。

经过对众多参与者的严刑拷打,血诏很快出现在曹操眼前。

没有犹豫,没有等候,证据到手的曹操当即下令,以董承、孔融等人妖言惑众,蒙蔽视听,祸乱朝纲为名,全数绞杀。

除了孔融因为名望太高,又得曹操敬其文才,才让家人侥幸逃脱一劫外,其余人全数夷灭三族。

董承的女儿本是天子后宫中的嫔妃,位为贵人,可也受到株连,服毒酒而亡。

伏皇后也没能逃掉,以后宫干政,进谏谗言坑杀功臣,祸乱天下为名,赐死!

反倒是她的父亲伏完,因为没有行动,没有答应天子的请托,因而得以让伏家得以幸免,可是伏完也随之交出官印,归家独处,终日惶惶不安,于半月后病逝。

其实曹操不是不想杀他,而是没办法,伏完没有罪,杀他会掀起更大波澜。

至于伏皇后犯下的罪,是不能牵连伏家的,因为伏家本身没参与,如果给伏皇后冠上夷灭三族的罪责,那么第一族就是皇室,在这个时代,女子若是嫁人,那么嫁入的夫家才是第一族,才是本家!

伏皇后嫁给了天子,那么皇室刘家才是本家,曹操再如何也不敢弄个夷灭三族的罪名出来。

此事发生后,皇室威严更是跌落谷底,即便是一些原先还内心摇摆的文武,也逐渐摆明了方向。

毕竟,这样缺乏智计的天子,又有谁敢去为他拼死一搏呢?

失势的人主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人主所作所为,无法让麾下之人信服,让人看不到希望!

事件发生的第五日后,群臣再度上奏,恳请天子下诏,进封丞相曹操为王。

这次天子再没了选择,留着泪,神色麻木地下诏。

可是曹操或许因为之前发生的事,有些不好下决定,再度辞让!

直至又过了五日,深明其心的那些大臣再度齐心上奏,并在殿内长跪不起,恳请其进位,曹操这才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至此,曹操进位封王,以冀州为封国,立国号魏,并加九锡,位列诸侯之极!

虽说魏国的封地仅仅只有冀州之地,可如今天子都城也定在冀州邺城,这种天子帝都设在封王国都的情况,堪称史无前例,也丢尽了皇室的脸,此后在人们口中,整个北方朝廷之地也都被纳入魏国的范畴,天子这个概念,在百姓心中再无存留。

在许多人推波助澜后,世人只知魏、吴、楚,却再无大汉之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