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六百四十五章 钟繇的泪水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六百四十五章 钟繇的泪水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6:02 来源:笔趣阁

恢弘的潼关,纷飞的落雪,在这天见证了一个小小的故事,也铸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传说。

王凌败了,也投降了,可他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

王旭胜了,也终于名正言顺地带兵进驻潼关。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局面,虽然过程有些曲折,可最终的结果对于王旭,对于荆益二州势力来说,是好的!

孔秀与卞喜的部曲没人敢用,怕其中有死忠份子将来捣乱,在缴除兵器铠甲后,这六千人被匆匆押回长安。

那些来自曹军其它部曲的四千人,虽然待遇稍好一些,但也同样不得信任,紧接着押送回长安。

最终只有王凌与他的一千部曲能真正保留武器,因为王凌担保他能掌控所有直属部下。

此时潼关的兵力,包括张辽带来的白虎军团一万人、逍遥津死士两千人,王旭的近卫铁骑一万人,徐盛的神枪甲士两千人,王凌投降的部曲一千人,总计二万五千人。

为了东出潼关,拿下弘农全郡,击破钟繇主力,王旭更是匆忙传讯长安,让张合带着白虎军团留守长安的两万人,限期赶至前线。

全面整备一日后,曹真率领的一万援军抵达潼关,得知潼关失守,王凌已降,大惊失色,仅打了个照面,便匆匆退兵,返回弘农郡府,同时派人快马禀报南方卢氏县的钟繇。

卢氏县城,县府议事厅!

“砰!”

一声巨响。

钟繇怒不可遏,即使以他的儒雅淡定也控制不住了,狠狠拍打身前帅案。“以王凌之忠义,怎会献关投降?”

厅内非常沉默,钟繇虽然很少发怒。可一旦发怒,那也意味着很难办。

可如今形势已到危急之时,张既叹了口气,不得不硬着头皮说:“据当时趁潼关混乱逃回的细作所言。乃是王允突然抵达潼关。与王晨一起劝说王凌投降。卞喜和孔秀二将见王凌情绪不稳,便意欲射杀王允。再拿下王凌,以保证潼关安危。”

“该死!”钟繇气得长须颤动,怒声斥责:“此二人罪当万死,我不是明言让其莫要妄动。待曹真率军抵达,便可安然无恙吗?王凌乃是忠义之人,即便真的动摇,最多挂印而去,绝不会在这个时候献出潼关投降!他乃是被此二人逼反的。卞喜、孔秀二人现在何处,立刻捉拿斩之。”

“这……”张既脸色很不好看,呐呐地说:“二人已被王凌斩于潼关!”

钟繇张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最终愤然一叹:“哎!不但痛失良将,更失潼关险隘,如今全盘部署彻底崩坏。司隶一战,我们恐怕再难挽回败局。”

众人沉默,心里都很明白他说的是事实。

裴茂沉凝半晌,眼见厅内之人情绪低迷,不由出言说:“潼关失守,败局已定!如今不是沮丧的时候,荆州军不日便可挥军弘农郡府,断掉我军后路,我卢氏将成为孤军。前有周智五万虎狼之师,后有王旭亲自率兵杀来,首尾难顾,若不急寻退路,恐怕要尽数折于此地。”

“不错!”徐荣随之附和,点头道:“若不赶快寻找对策,待消息传开,全军上下必然士气全无,连撤退都难以成行,必须尽快带兵撤至河南。”

“弘农通往河南的两条大路交界处,有险隘的函谷关和陆浑关,若不守住此二关,荆州军岂非可以直接打至河南郡府洛阳,甚至继续东进?那时危急的将不仅仅是司隶,连主公与袁绍的决战,也必受挟制,后果不堪设想。( 平南文学网)”

“况且,如今曹真带着一万兵马在弘农郡府,加上郡府留守的五千兵士,总共不到一万五,这点兵力,根本挡不住荆州大军太久,若我们不及时撤退,待荆州军攻破弘农郡府,从后方杀向卢氏,我们就是想退,也来不及了。”

钟繇当然知道这些,他的心里正快速盘算着,并没急着说话。

杨阜此刻也是愁眉不展,苦涩地接过话去:“可现在又该怎么退?潼关那边,曹真将军倒是暂时能挡住一时片刻,为我卢氏大军争取时间,可如今我们正与周智、法正等人率领的五万荆州精锐对峙,若突然撤退,其必然尾随袭杀,待撤至河南,真不知还能剩下几个人。”

众人一片沉默,他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若要安然撤退,必须有人断后。

可如今这局面,与平日那种断后完全不同,本就是守方,断后的含义就是留下坚守,更意味着被抛弃,走脱的几率太小太小,按道理上讲该是武将的事儿!

低头沉思的钟繇,其实想的就是这个问题,留下谁断后等死,这让其非常为难。

若能力不足,那么根本断不住,没办法与荆州军周旋。

可有能力的,又岂能轻易舍弃?

当初撤往弘农,他留下李严在长安断后,便是因为他觉得此人有些能力,且又不是心腹一类,便成了最好的人选,若其后来能逃回,当然加以重用,若不能,那么也没有损害到核心。

其后选择陈到去往北方也是如此,孤军在北方牵制荆州,那是一个危险的任务,需要有能力的将领,可当时最适合,也最值得信任的就是曹真,但他却又不敢用曹真去冒那个险,所以最终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不那么可靠的陈到。

只是他不知道陈到的心结,当然也就没料到会那么快就出问题。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以散兵游勇对阵核心尽出的王旭,当然有很多弊端。

若此战发生在过几年之后,这些散兵游勇已尽皆倾心归顺,亦或者现在就能换一批曹军的核心将领过来,那么他的计谋必然实现,哪还有如今这般局面。

可惜谋划再好,却遇到袁曹之争这种糟糕时机。导致无亲信能人可用,天机不在其侧,又能如何?

此刻,他思虑再三之后。终于下定决心。缓缓抬起头来。

徐荣恰好也做出决定,咬咬牙起身说:“末将愿意留下断后!”

“不可!”钟繇二话没说。直接摆手拒绝:“函谷关由我亲自镇守,徐将军却必须退守陆浑关,我军已绝不能再败,若无徐将军镇守陆浑关。不仅我不放心,主公也必然不会放心。”

“可……”

徐荣还欲再说,钟繇却是不容置疑地挥手打断:“我意已决,无需多说!”

“遵命!”徐荣无奈地摇摇头,不再多说。

钟繇的脸上也闪过一丝苦色,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却留到杨阜和张既二人身上。泪眼模糊:“义山、德容!念在曹公与我皆待尔等不薄,可愿为大军断后拒敌?”

杨阜和张既齐齐一颤,久久没有言语,这种事情本该是武将断后。何时轮到他们两个文臣,虽然通晓些武艺,可却终究不算武将。若说如今的战将之中,唯一适合的是徐荣,可从钟繇的话里不难看出,他和曹操都不会舍弃徐荣。

他们都是聪明人,心里已经明白为何会选择他们。

厅中其余人也是鸦雀无声,静静地将目光投向二人,满脸苦涩。

“属下愿意!”

“属下也愿意!”

两人皆是高洁的义士,经过思想斗争后,最终还是答应下来,决定以此还上那些恩情,只是心情却仍旧很复杂。

不过,若从理智上来说,钟繇此刻的选择没错,此二人本是外臣,如今还不是曹操的心腹,留下他们断后对曹军核心的损害最小。

其次,两人能力都很出众,是目前能完成断后重任的少数人之二。

再者,此二人重守诺言,乃是义士,可以放心交托,只要他们答应,就一定会尽力。

“四日!”杨阜嘴唇颤动,脸色苍白的说:“若有六千兵士,属下竭尽全力当可阻拦法正、周智大军四日!”

张既没有出声,只是轻轻点头,显然他的把握也差不多。

“够了!够了!”

钟繇的泪水唰地流下,倒不是他惺惺作态,而是真的心痛,对于此二人,他是真心相待的,可如今的他也没有选择,他处在这个位置,总是要解决问题的,事关几万军士的生死存亡,无论多么难以接受,可当断还是要断。

他缓缓起身,行至二人身前,深深地行了一礼,哽咽着说:“义山、德容!是钟繇无能,有负于你二人,四日之后,若实在无法脱身,便降了吧!曹公不会怪你们,我也不会怪你们,天下人也不会怪你们,非尔等不忠,乃是我等相负!万望珍重!”

张既和杨阜涌动着泪光,受了他这一拜,因为他们受得起。

片刻后,张既才悠然一叹,说:“钟校尉,若我二人不幸身亡,将来还望阁下多多照看我等后人!”

钟繇这次没有丝毫犹豫,当场朗声回道:“若义山、德容身亡,钟繇必视尔等子嗣为亲子对待,设法将尔等家人接到身边加以照看,如违此誓,天诛地灭,断子绝孙!”

这是很重的誓言了,以钟繇的品行,立下此等重誓,可以说完全可安下心去。

毕竟这个誓言争对的是私事,在私情上,钟繇的品行是天下共知,此刻他也饱受着内心煎熬。

两人去除了后顾之忧,也不再多言,闭目深吸口气,纷纷起身告辞,去准备断后的应对之法。

眼见着两人离去,钟繇更是泪如泉涌,再度呼唤说:“义山,德容!四日之后,若能降,就倾心降了吧!王旭爱才,必会善待尔等,是我等有负于你们,尔等乃是国之栋梁,忠义之士,不该如此冤死此地!”

张既和杨阜回身遥望,默然一叹,并未多说什么,大步离去。

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与每一个人开着玩笑,钟繇没有选择,只能带着遗憾,带着愧疚,带着无奈,还带着数万将士在入夜之后悄然离去。

张既和杨阜奉献出最后的仁义,带着惆怅,带着寒冷,带着六千不明状况的兵士留下了。

营帐仍然没有消减,旌旗仍然那般招展,可绵延的大营却已经有大半空旷。

目视着最后一部兵马离去,张既和杨阜伫立在营外的山岗,站在月色之下,迎着微风久久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