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八百五十四章 何时归!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八百五十四章 何时归!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10 22:04:51 来源:笔趣阁

正月二十八,王旭在凉州完成对玄武、白虎、北方,西方四大军团及二十万凉州精兵的全面重编,并大大扩充了边防军的人数,重新设立并州军和凉州军两大边防军编制,主职边境及险隘地区的防务,皆属北军。

同时,趁着这个机会,王旭也干脆将其它地区的边防军进行重新设立,益州边军独为西军。

交州军、南中边军合为南军。

荆州边军和海云军团水师合为东军。

整个楚国以八大主力军团和两大近卫军团为刃,四大边防军为盾的军事体系初步完成!

王旭又传令典农大将军文聘,命其着手将正在屯田和负责运输的预备役士兵分派往各军团,将编制补齐,并且扩充四大边防军总数为五十万,现有预备役无法满足,便开始着手征兵事宜,加紧训练,务求在一年内基本完成。

次日,典韦、颜良、韩猛等将奉命率两大近卫军团及南方军团兵马,先一步班师还都。

紧随其后,并州军开始往上郡、北地布防,朔方郡内则是开始修复第一座要塞。

凉州防务全部由新建的凉州军接管,北方军团进驻上郡北部,玄武军团进驻冯翊和上郡南部,两军会同驻守在弘农的东方军团,彼此策应,互为依靠,再加上并州军协助,共同担负起北方黄河沿线的防务。

最后,仍然迟迟停驻在凉州的就只剩下西方军团和白虎军团。

这两个军团在西征中并没有受到过多损失,且现在已经补齐,迟迟不动的原因则是王旭很纠结。

他在纠结该不该远征西域!

西域归附大汉已经很久,早在神爵二年,也就是公元前六十年。汉宣帝派遣郑吉迎接降服汉朝的匈奴日逐王,至此打通了西域北道。当时汉朝从敦煌出境后,共有南北两道可通往西方。两道分别贯穿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南道早在之前就已经通畅无阻。沿途小国尽皆服汉,此时北道也打通,就意味着西域诸国初步纳入汉朝的掌控。

自此,郑吉便成了西域的第一任都护,西域都护府初步设立,下辖西域数十国。

此后西域因为匈奴和汉朝的争斗,而先后不得不徘徊在两国之间,直至班超之子班勇最后一次平定西域。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吏府,从此之后西域诸国便一直是大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时至如今,西域长吏府仍旧存在,并且统领着西域数十国,只是汉末动乱以来,西域那边与朝廷的联系断绝,基本上是由长吏府独自控制着,连王旭都不知道现任长吏究竟是谁,最有可能的是前任长吏的儿子或者部下。

对于现在的楚国来说,如果取下西域。那么可以重开丝绸之路,加速发展东西方贸易,获得更多资源。好处不言而喻。可相对的,西域形势复杂,若是远征根本不可能派遣太多的军队,不然补给供应不上,并且此行去西域也并不是打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西域几十国的关系,该打的打,该安抚地要安抚,政略手段超过战争手段。万事需根据实际情况定夺,可谓极不容易。

如此一来。这就成了不太容易的选择!

郭嘉同样在为此事忧愁,直到过了半个多月。他才数先下定决心,坚定地劝阻王旭。

“主公,臣以为在没有寻到合适的西域远征军统帅之前,还是不要轻易西去,不然处理不好,恐怕反而引得西域诸国反弹。楚国现在没有太多精力去处理它事,一切以先扫平天下为重。况且西域情况不明,最好先遣人出使,探清虚实再论!”

王旭本就拿不定主意,听到郭嘉这番劝谏,随之心意动摇。

“那你认为以谁出使为好?”

“潘浚、刘敏二人最为合适!两人皆有才智,明机理,善兵事,口才亦好,且二人性格契合,心胸豁达,不易生矛盾,是理想的配合人选!”郭嘉推荐说。

“好,那便依你之言,限二人三月内完成出使准备,一应所需尽皆满足,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王旭最终还是做下了这样的决定,只是现在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两人此番前去,竟然会是那么久,会是那么波折……

西域的事情暂时落定,王旭也再没其它顾虑,随即升迁西征中功劳巨大的杨阜为凉州刺史,同时令车骑将军张辽率白虎军团和西方军团留下,开始全面整治凉州羌、胡、氏等各族部落。具体实施细则效仿楚国一贯的方法,以拉拢安抚融入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务求消除凉州境内各族的军事力量,允其按各自风俗生活,与汉民同等,但要收回其所有军政权利,与楚国对待蛮族和百越族人等同。

对于这件事,王旭非常在意,不但任命熟悉羌、胡各族的马超为护羌将军,辅助张辽、魏延、甘宁、王凌等诸将完成此事,还特别给杨阜和张辽等人定下了期限!

这个期限是两年!

两年内他们至少要消除凉州境内及周边的羌、胡、氏各族所有军事力量,至于融合和治理倒是不要求,需要循序渐进去做。

安排好这些事,王旭已是归心似箭!

二月十三,他带着最后的几千近卫军团将士和随军的郭嘉等重要文臣,徐徐踏上了归途。

因为不赶时间,所以他们的行军速度并不快,王旭还有意在路上巡查武都、汉中、上庸三郡,没想大半月后,他刚刚抵达上庸郡府,襄阳却传来急报——楚国卫尉,功勋赫赫的建安亭侯,王獒病逝。

随之而来还有一封推迟了半年的书信,那是楚国大司农、卢亭侯蒯良临终前所写。

王旭看到书信后,这才知道蒯良早在他西征之后不到两个月,就因家中书房书架垮塌而被砸伤,他本身年事已高,又积劳成疾,自此一病不起,华佗竭尽全力为其拖延了四个月,终究还是驾鹤西去,享年七十一岁。

本来其病危之时,襄阳准备立刻通知前线的王旭,可病重的蒯良却极力阻止,言大军西征已是艰难,不该让国中之事拖累楚王心神,希望丧葬从简,无须再添事端,只留下书信一封,交托田丰在楚国大军还朝后再转交楚王。

诸葛亮、田丰、沮授等朝中群臣最终还是尊重了他的遗愿,为了不影响王旭全心西征,包括谍影统领在内,都将此事压了下来,因而直到这个时候,王旭才得到这个消息。

蒯良的临终信很长,几乎全部都是他作为楚国大司农,对楚国民户、土地、农商等方方面面的建议,还有很多他意欲完成但却还没有完成的事,其中所展露出的兢兢业业,赤胆忠心,比之沙场征战的将士也犹有过之。

当王旭看到蒯良信中最后的不舍和诀别之词时,已是痛心疾首,声泪俱下!

此时他哪还有心思慢慢行军,怀着沉痛的心,立刻便带着百余人先行急返襄阳。

他和郭嘉等人最终赶上了王獒的葬礼,在那漫天飞舞的白色纸花中,郭嘉截住丧葬队伍,痛哭流涕,抱着王獒的棺椁死死不肯放开,他们相处二十年,王獒做了卫尉后,他身为太尉,是他多年的下属,怎会不痛?

高顺更是捂着胸口,留着热泪不断呼唤着王獒的名字,他与王獒感情极为深厚,早年他们时常一起并肩奋战,武陵之战,两人险些并肩阵亡,那时王獒红着眼眶拼死让其先突围离去,种种旧事,仍旧仿如只是昨日。

尤记得,王獒困守豫章,最终兵败降楚!

尤记得,荆州南北之战,那道毅然决然的雄健身躯!

尤记得,二十年风雨飘摇,兢兢业业!

在楚国文武的送行下,这位楚国功臣徐徐埋入黄土,直到葬礼结束,王旭仍然难以释怀,质问王獒年不过六十,襄阳名医云集,更有专职医学研究的曹掾,怎会突然病逝。

最后还是张仲景亲自向其禀告,言王獒乃是早年积伤太多,年轻时也不注意身体,多有积病,此次不巧又因伤寒而患上肺病,结果导致旧创复发,这几项叠加,绕是他与华佗等人也实在无能为力。

得知原因后,王旭并没有再怪罪任何人,无奈接受了现实,毕竟华佗和张仲景等再是神医,再如何神奇,可终究也只是医者。

此后过了两日,他又亲自前去浓重祭拜了蒯良的坟墓。

英烈台第三层从这天起又多了两个靠后的位置!

短短时间内,英烈台三层足足多了三人,也真可谓是创造了记录!

只是,他也没有太多时间去伤感,楚国还有许多事情等待处理,且不说还有很多职务需要调动,功勋需要奖赏,政令需要改动,单是蒯良和王獒死后,两人的位置由谁接替就需要他细细斟酌。

大司农掌管楚国民户、土地、农商,位居九卿之一,怎能不慎重?

卫尉掌管禁军,掌管东、南、西、北四宫所有的车架物事和防御,同样位列九卿之一,更处于敏感之地,又如何能不慎重?(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