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八百一十一章 兵发西凉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八百一十一章 兵发西凉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10 22:04:51 来源:笔趣阁

公元212年二月初一,酝酿了近达三年的西征,终于彻底拉开帷幕。∷四∷五∷中∷文△¢,

驻扎襄阳附近的三大军团,包括两大近卫军团和南方军团,几乎尽数随王旭西征。只有南方军团副将,讨寇将军冯习和讨逆将军傅彤二人率领半数南方军团将士留守,听候臣相诸葛亮调度。

镇东将军陆逊奉命帅水军控制豫章一代的长江沿岸,协助镇守豫章的朱雀军团徐晃、黄叙、孟获等将,共同防备江东。

交州军统帅破虏将军黄权、建文将军吴班及新晋将领马忠、张翼奉命增兵边塞,以近年新建的三大险关为倚,务求严防江东于外。

征东将军张合、文治将军李严、鹰扬将军霍峻奉命率领青龙军团在南阳收缩兵力,放弃边缘县城的守备,集中力量在核心要地布防,以抵御曹操可能的入侵,同样归属臣相诸葛亮统一调遣,左尚书令庞统、司空沮授、司徒田丰则居中协调。

解决好荆州的后顾之忧,王旭又命新任太尉徐庶亲自奔赴弘农,协助东方军团鞠义、冷苞、杨怀等将镇守函谷关、陆浑关及北部黄河沿线,务必做好雍州的防御部署。

此次出征,从襄阳起行的大军合计二十余万,兵分三路,一路由车骑将军张辽率领,统南方军团韩猛极其麾下四万人,过上庸、汉中二郡,直抵武都,汇合驻守武都的西方军团王凌、王雄、张嶷等将,合计十二万人,由张辽统一指挥。从南部进击西凉。

一路则由王旭亲自率领。统骠骑将军赵云。近卫军团颜良、典韦、陈到等部共十二万人,出武关,进弘农,直进扶风,与驻守此地的白虎军团魏延、甘宁、廖化合兵一处,总计二十余万人。

最后一路则由高顺率领,统近卫军团徐盛部四万人紧随王旭之后,同样出武关。但随之北上,并分驻守长安的北方军团六万人与其汇合,合计十万大军,齐进北方冯翊,由高顺统一指挥调度,从北部进击西凉。

此外,因为这是攻伐而非守备,边防军中西军和北军的很多驻军颇为闲置,王旭便让周智从中抽调,组建一支三万余人的精锐边军。由周智和张靖自行统帅,由二人便宜行事。

至于本就担负冯翊等北疆防务的玄武军团八万人。则暂时不动,以防备曹魏为主,但必要时,仍随时听候王旭或者高顺调遣。

邓芝独率长安剩余的两万北方军团将士留守,作为策应,以应时变!

如此一来,进攻西凉的兵力已经多达四十五万余人,这还不算必要时仍可抽调的后备力量。

这等雄壮的兵力,可是将西凉给压得喘不过气来,即便其全民皆可为兵,可他们的经济和后勤供给却无法同时供给这么巨量的兵员,若说兵力,马腾弄个几十万大军不成问题,可他心中明白,楚国准备这么些年,不惜损耗国力如此大规模出征,必然是打持久战的主意。

若他真的勉强集结起过多兵力,那么王旭只会用一招,那就是拖!

以西凉的储备力量,若负载的军力过剩,那么顶多三五月就得散去,不战自溃。

早年西凉混战,各方豪强似乎都是兵多将广,他统一后似乎应该更多兵力才是,可事实上,早年西凉的内部混战,那是自己人知自家事,但凡开战,无不是速战速决,打上几场分出胜负,那么就赶紧裁撤部曲,让兵士回家牧牛放马,忙各自的种植生产去。待各自恢复底气,才又随之召集起来开战。

那时候,抢占地盘和人口是西凉豪强的核心目的和取胜之道,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西凉内部极难统一,再加上西凉以外的强大诸侯摇摇控制和制衡,这才使得西凉混战多年而难以平息。

现如今,西凉面对的是楚国,励精图治二十余年的王旭,掌控着广博的地域,繁盛的经济,稠密的人口,坐拥雍州、荆州、益州三大粮仓,这等底蕴岂是西凉可比?

这让马腾可谓是骑虎难下,若他兵力过多,王旭便步步紧逼,但始终不正面速战,活活耗死西凉。若他兵力维持在可持续范围,那又捉襟见肘,举步维艰,毕竟楚国的强大,已是有目共睹!

……………………

陈仓,扶风郡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关中西部门户,白虎军团的主要军力平日就常驻这里,维护着八百里秦川的安危。

因其历史悠久,历朝历代皆不断将其修缮,使得这里成为天下最雄壮的坚城之一,易守难攻,即便周遭地域也多有防御工事。

此外,陈仓亦是交通要道,往其北经过数县,便是凉州安定和汉阳两郡的交界处,这也是凉州入关的最重要通路之一,至于其西南边的另一条大道,则直通散关,连接着益州武都,足可谓三州的重要交汇处。

如今,这里也是王旭所帅中路军的第一个汇集地,当他亲自率领中军抵达这里后,也是忍不住将陈仓及周遭仔细再查看一番,这才将众将招至中军大帐议事。

“奉孝,目前马家情况如何?”

郭嘉坐镇此地多年,当然对马家情况非常熟悉,毫不停顿地行礼道:“回禀主公,西凉截至目前集结了总计约二十七万兵力,外加边塞各族的联军约十一万,合共三十八万余人,不过其中真正的常规精锐只有二十万,多数是临时集结起来的。”

“嗯!我明白!”王旭点头。“那其大致分布如何?”

“目前其主力分别集中在北地郡南部、安定郡南部边境和汉阳郡府冀县,因其现在仍旧调动频繁,所以无法肯定其确切兵力和部署。但据情报看来。北地大约有六万人。以各族联军为主,最高统帅为谁暂无确切消息。安定南部是其主力,马腾、马义、马超等人尽皆在此,人数近二十万。此外汉阳郡约有十二万余人,由西凉猛将庞德为帅。”

认真听完这些,王旭眉头紧皱,默思许久才摇头问说:“奉孝,西凉向来神秘。即便谍影部众从马家获得的消息也不多,不知你这么多年来与其对抗,了解多少?”

“若是展露在人前的,想必主公也知晓,只是臣一直觉得马家还有不少良才,只是不那么引人注目!这些年来,马家雪藏了不少将领,很多人不曾与属下对敌,只有些道听途说为依据,因而不好妄作评价。”

“嗯!”王旭对于郭嘉的话倒是不怎么意外。此番西征最大的变数就是马义,此人终究是个转世之人。即便因为生错了地方和早年犯下诸多过错,导致他难以崛起,可其人总是有先见之明的,不可能不藏些手段。

只是如今妄加猜测也没什么大用,很快他就将疑虑暂且抛开,目光一一扫过帐内安坐的将领。

最终,他的目光紧紧停留在魏延那坚毅的脸上,微微露出些许笑容。

“文长,你觉得马家此番布置有何意图?”

俗话说境遇决定人,而人又影响着境遇,这魏延自当年经王旭狠狠杀去傲气,出言点悟后,终于痛下决心闭门死过,因为当时他还年轻,性格尚未真正定型,因而发生大变,一改己身的劣根性。

如今他又经过多年的战场磨砺,早已不复历史上那般个性,变得沉稳内敛,真正的智勇双全。

此时面对王旭的探问,他也不骄不躁,恭敬却简短地回道:“回禀主公,其欲速战!以末将多年与马家征战的经验看来,其最大可能是欲要在安定与我军主力决战。”

“噢?他位于安定南部边境的主力军不过二十万人,与我们中路军人数相当,其怎会这么有信心?”王旭问说。

魏延转头看了看微笑不语的郭嘉,脸上露出些笑容:“因为马义总喜欢学主公那般用兵,可又总是学不到位!”

“学我?”

“正是!”魏延笑望着王旭,认真说道:“马义与主公相同,喜用虚实之道,可其比之主公手段,实在差之甚远!”

“怎么说?”王旭来了兴趣,颇有些好奇地凝神细听。

“简单点说就是掌其形却不得其神,他每用此道,却总不能如主公般顺势而为,天衣无缝。例如现在,其将兵力三分,看上去是欲据险以守,严阵以待,可事实上他此举必然为虚,南部汉阳的十二万人绝对是虚立营寨,以假乱真,实际兵力最多六、七万人!”

王旭听到这里已经明白过来,心中有了推断,但却不欲说出,反而似笑非笑地问说:“那你如何这么肯定?”

“回禀主公,西凉如今本身处于战略劣势,分兵拒守如何久持?其内部最多只能保证常规兵士二十万人的用度,可现在集结起来的人多了一倍,若真的分兵,岂非自陷死地?其唯一的办法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其铁骑之骁勇,野战之锋锐而将我楚国三路大军各个击破!这已是明摆着的事,可不知道为何,那马义总喜欢画蛇添足,何苦大费周章去弄那虚虚实实之道?”

“主公的虚实之道,乃是藏于政略之中,用于战阵之外,借势而为,天衣无缝,变化无穷,实难揣测,可马义这般用兵,虽做得极难发觉,可全然无用,只要略微识得战略,便可立于不败之地,两相比较,实乃天壤之别!”

“哈哈哈……”王旭瞬间大笑不止。

“文长此话可有奉承之嫌,你也不要这般抬高我,如果马义此番是有意为之,借过往的愚蠢,精心谋划多年,就为此次使我等一朝失算呢?你可有想过这等可能?“

面对质疑,魏延也并不惊慌,不疾不徐地解释道:“主公所言极是,末将也这般想过,只是无论怎样,其集结起这么多兵力就已经暴露了目标,那就是必会速战速决,采取集中兵力逐一剿灭的方式。如此一来,我楚国只需重兵屯驻各处要地,然后以少部兵马进击试探,必要时败上几仗,那么其便彻底暴露。那时,其主力所在一路,我们收缩兵力,遏制险要据守,由其余两路发力猛攻,随机应变,其焉能不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