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二百三十二章 洛阳风云(下)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二百三十二章 洛阳风云(下)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10 22:04:51 来源:笔趣阁

回到驿馆,王旭吃了顿饭,便直接回到房间休息,一直睡到下午才起床洗漱。

傍晚时分,便早早地赶往了袁府。主要是要先拜见一下袁家的几个长辈,毕竟当年全靠袁逢、袁隗等人为了救他,出过大力。袁绍的府邸和他们又挨着,如果过其家门而不入,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只是,那几个老头子说话啰啰嗦嗦,又是叮嘱,又是鼓励,一会儿扯到两家的关系,一会儿又扯到当年如何如何。一番折腾下来,等赶到袁绍府邸的时候已经入夜。

被门外负责迎接的仆人带入大堂后,才发现已经到了好多人,而且袁绍还在焦急地张望。当看到他到来的时候,顿时就迎了出来,大声抱怨怎么来得这么迟。王旭当然是连连告罪,并解释了是因为顺道拜访他们袁家的几个长辈,所以才迟到。

这么一说,袁绍倒是没有再啰嗦,反而非常高兴。显然,他之所以这么热心,也并不纯粹是因为和王旭之间的旧交,而是想加深袁、王两家的关系,恐怕他今晚大费周章地这么做,也应该有袁家长辈的授意才对。所以,简短地说了几句,便立刻为王旭介绍起众人来。

还别说,袁绍的面子倒也确实很广,足足有三十多个,其中大部分都不曾见过,但也都是历史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只不过年龄倒都不算大,并没有朝中老臣。

王旭此行目的本就是要结识众人,当然是非常热情,几乎是挨个问候了一番。但绝大部分注意力,还是放在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谋士身上,其中以荀彧、荀攸叔侄最为注重。其次则是逢纪、许攸他们这些人,虽然他们的名声不太好,但终究是有才华的,只要用得好,未必不能走出不同的结果,所以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再次,则是未来的那些诸侯,像韩馥、刘岱等,与他们结交则纯粹是为了今后好制定对策。而其他人则是抱着能交好就交好的目的,不管有几个投奔自己,但至少也要留个好印象,将名声传到更多人才耳中!

随着众人彼此交谈,大堂内的气氛也是逐渐热烈,随着珊珊来迟的曹操和袁术也被仆人迎进来,袁绍也是立刻就宣布开席。

不过让王旭有些惊讶的却是,这些人就坐根本就不用招呼,而且非常有秩序,很自觉地找到自己应该坐的地方。不过他倒是被拉着坐到了袁绍的旁边,与主人位并列。

看得出来,袁绍为今天晚上的宴会进行了非常精心的准备。随着袁绍大笑着吩咐仆人开席,片刻之后,便有近二十名衣着光鲜的婢女端着托盘走了进来,轻移莲步,姿态优美地为众人放好餐具。而且片刻之后,更有一群身穿艳丽襦裙的靓丽女子列队走了进来。

对着众人微微行了一礼后,便有不少女子分别走到了大堂两边,站在了众人身后的两块屏风之前。

就当大家都迷惑不解的时候,袁绍却是脸带笑意扫视了一眼,才用力地拍了拍手。

随着他这一举动,两边的屏风顿时“唰”地一声被拉开,精美的编钟、古琴、洞箫等乐器立刻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还没等反应过来,那些女子已是妩媚一笑,各就各位,整个大堂就很快就响起了美妙的合奏。

与此同时,还站在众人中间的靓丽女子也是瞬间分开,长袖回绕,脚踩莲步,随着乐音翩翩起舞!

这下众人总算明白了过来,这可是大手笔啊!一个小小的私人聚会,朋友Xing质的庆功祝贺竟然布置得如此浓重,这么多的舞姬,绝对不是袁绍一个人养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是整个袁家在拉拢年少得志的王旭了。不过这种事情本就正常,所以众人也都不以为意,皆是尽情欣赏着动听的音乐,曼妙的舞姿!

王旭当然也是心知肚明,回头与袁绍相视一笑,算是接受了这份美意。反正对他来说无所谓,交好就交好呗,反正天下将乱,到时候一切都得重新来过,袁绍这心思算是白花了。不过,袁绍的势力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北,自己在荆南,在没有正面敌对的时候,少不了要彼此协作,倒也算是为将来结盟打好基础。

而随着音乐声,那群侍婢也再次走了进来,手中端着美酒佳肴,几乎是不间断地放到各人的桌案上。袁绍作为主人,也是相当豪爽,当即就招呼着大家举杯欢庆。觥筹交错之间,大堂的气氛迅速热烈起来。

席间,王旭也非常主动,既然已经决定要广交人脉,当然不可能坐着等。所以皆是频频起身,对着众人敬酒。而在那些舞姬每段舞结束的时候,众人也同样回礼,起身来到王旭身前,恭贺高升。

因为人多,所以你来我往地走这么几遭,众人也是有了三分醉意。而王旭也趁此机会,装出了一副吐苦水的模样,大谈自己升任荆南都督后的难处,而最主要的当然就是手下缺乏人才。为此,还直接向众人渴求,希望大家能为他想想办法,推荐一些可用的人才。虽然众人最终也没有在酒桌子上具体推荐谁,但都还是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会帮王旭考虑。

在宴会的后半段,因为主要的话题被王旭扯到了政事上,所以袁绍干脆就让舞姬们都彻底退下。而王旭更是高调,大谈治政之道,行军之策。反正他现在要让这些人见识到他的本事,所以一直侃侃而谈。当然很多东西与他的真实想法,还是有差距的,一是不可能傻乎乎地全盘托出。二是有些东西突然说出来,这些人也接受不了。所以大多数言论倒都是顺着这些人的心理来说的,反正对这些人他也从历史上了解过,不怕出意外。

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迅速就引起众人的共鸣,那些以前没有见过他的,也都觉得他名不虚传,确实有大才。特别是一些精辟的见解,更是后世研究的成果,王旭又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出其中比较适合的,怎能不让众人侧目。就连荀攸、荀彧、曹操等人也是颇为佩服,眼中不时闪过异彩。

到后来,整个宴会就成了众人发表意见的地方。被王旭勾起心中韬略的诸人,带着些许酒意,也是各抒己见,犹如百家争鸣一般,激烈异常,往往还会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还是因为时间实在太晚,这场宴会才不得不结束,众人皆是尽兴地告辞离去,袁绍也亲自用马车将王旭送回了驿馆。

而自从袁绍这事过后,王旭也是找到了事情做,那就是四处拜访名士。老的,少的,全部不论,而且只要稍微熟悉了一些,就立刻绕到自己身上,大吐苦水,说是收罗不到人才,正缺少助力,让帮帮忙,推荐一些可用之才。

此外,拉拢他的人也不少,几乎每天都有人请。而王旭也是来者不拒,反正请他的人几乎都称得上是人物,一般的普通官员都有自知之明,参加陪同的不少,但却并没有相邀。

只可惜,数天下来,效果却不大。推荐倒是有人推荐,可都是些从未听说过的人,虽然不敢说一定没用,但也与王旭想要的差距甚远。不过王旭倒也不拒绝那些人,反正要来都可以,自己又没有说一定会重用,到时候看其本事如何再说!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旭却渐渐发现,最大的收获原来不是这些,而是他求才的名声传了出去。因为到后来,他每到一家去拜访,人家都不用他开口,便都会主动说:将军放心!如果发现有适合的人才,一定给推荐到将军帐下!

这可是好事,虽然现在还仅限于洛阳附近,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名声会迅速通过他们的口,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全天下士人的耳中。那时候,人才来投奔的几率也会大大提升。

而就在王旭为自己的人才大计奔波的时候,朝中局势在平静了几天后,也是急速变化。

太常刘焉像灵帝请奏为交州牧,刚刚获得认准,还没来得及起行,第二天却又改口,说是益州刺史郗俭残暴不仁,百姓怨声载道,所以想改任益州牧。而郗俭的事情,朝中大臣也都知道,所以当即就表示支持,再加上宦官对这种无关痛痒的事情也不反对,所以灵帝当即就表示了认同。

紧接着,侍中董扶和太仓令赵韪因为本就是益州人,又与刘焉关系极好,所以都以协助刘焉稳定益州为名,辞去官职,要跟着他去益州。灵帝也批准,并且任命董扶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

但事实上,王旭心里最清楚。刘焉之所以改去益州,就是因为董扶给他说“益州有天子气”。而他见汉室衰微,所以想去当个土皇帝而已。

此外,太仆黄琬也被任命为豫州牧,因为豫州自从王允下任后,刺史职位已经空缺了多年,刚好让威望资历,又忠诚无比的黄琬去接任。

而皇室宗亲刘虞也再次被改任,并且是迁升为幽州牧,同时诏令臣服的南匈奴出兵,协助他讨伐张纯、张举在幽州的叛乱。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让王旭震撼的,真正让他都有些不知所措的事情,是何进与蹇硕的争权。或许是他参合了一脚,改变了历史,所以两人的争夺提前进入了白热化。

自王睿事件过后,何进趁着灵帝心气未平的时机,听取了王旭的建议,讨好张让和赵忠等人,将蹇硕迅速孤立。而且有些原本已经投靠他的官员,也因此而转向了何进,特别是圣眷正浓的王旭又不时出入大将军府,让他感到了极大的威胁。

无奈之下,蹇硕突然对皇帝提议:“说是外臣要镇压盗贼,兵力都有扩充。而朝廷主力军队却过少,所以让灵帝征召司隶地区的精壮之士,组建西园八校,扩充兵力,并选择亲信之人统帅。”其实他这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提醒皇帝,何进的权利太大了。

灵帝想来也是有些顾虑,所以思索了很久之后,竟然同意了这一决定。并且知道何进与蹇硕关系不好,所以更是任命蹇硕为西园八校尉之上军校尉,统帅新建西园八校的五万人,并总督天下兵马,算是与何进搞个平衡。

但何进怎会让蹇硕独自统管那么多兵马?虽然蹇硕升职的事情已经不可避免,但对西园新军的其余几个职位,却是争得非常激烈,而且也得到了众臣的大力支持。

最后,灵帝却是做了一个中肯的决定,以袁绍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这之中,赵融、冯芳、夏牟都是蹇硕所谏。

尽管这一切和历史上几乎如出一辙,但是真正让王旭惊讶的是,时间竟然提前了近半年。这也让他隐隐产生了一种危机感,这洛阳恐怕是不能再呆了,时间不等人,得想办法回荆南才是正事,不借助有利时机将荆南牢牢抓在手中,一旦天下大势有变,那时后悔可就晚了。

可惜事与愿违,王旭几次提出回荆南,灵帝却是舍不得。总是说让王旭再多留一段时间,而且此后的每一天,都要找王旭单独进宫一次,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情说,就是考考诗词歌赋,谈天说地,偶尔也会问问军事战阵上的东西!

群臣对此是羡慕欲死,天天鼓动他向皇帝谏言,希望他借着受到恩宠的机会,促使皇帝重振朝纲。可王旭却是焦急万分,急欲回荆南,这种恩宠不要也罢。至于谏言,有感于灵帝的恩遇,他倒也中肯地说了一些,但是灵帝都是有听没有做,像卖官卖爵的政令仍然不肯收回,也不愿意对现状进行大面积的整改,自认为没有什么问题。

有时候听得不耐烦,反而关心起王旭的家事来。到最后,王旭也就干脆地放弃了,既然听不进去,又何苦冒着危险去谏言呢!

眨眼间,前前后后这么耽搁,王旭来到洛阳已经一个多月,可灵帝那儿却仍然没有松口的意思。

这天,刚刚从皇宫回来,王旭正在屋内坐着发呆,忧心该怎么才能离开洛阳的时候。别院里却是陡然传来荀彧的大笑声:“哈哈!王将军,在下今天给你带了个大才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