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八百六十六章 一年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八百六十六章 一年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51 来源:笔趣阁

楚军伐吴超乎想象的顺利,吴国引以为傲的特点在楚国面前,毫无优势。

相反,楚国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力,无论是将领谋臣的能力、还是兵力战力,亦或是物资补给,样样都占据着压倒性优势。

冬月,在北路周智、中路高顺与吴军主力奋勇厮杀的时候,南路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

困守建安的凌统、朱然、贺齐因兵力不足,寡不敌众,楚国南路大军在赵云和徐庶的指挥下,先分兵攻破其主力周边的一些县城,然后呈现对其主力所在的包围之势,吴国将士被迫撤退。

吴国建安郡全面失守,赵云随之率南路主力北上,从后包抄正与楚国中路大军缠战的吴国主力,吴军中路统帅鲁肃面临腹背受敌,闻讯后果断选择撤退,并迅速通知其更北方的孙策。

孙策所率乃是吴国最核心的力量,此时正与楚国北路军奋勇厮杀,随着南边的凌统、朱然等被迫撤退,鲁肃也即将撤退,那么他若不速退,很可能面临楚国三路大军的围杀。

不久,孙策和鲁肃两部吴国主力先后撤往丹阳,楚国三路大军不急着追击,稳步推进。

北路军统帅周智和参军庞统担心吴国水军的威胁,在持续进军的过程中,分出征南将军徐晃率部攻灭吴国在长江南岸的所有水寨,并在沿江布下重兵防御。

周瑜失去陆上大军的支持,抵抗地越加艰难。孤军奋战两个月后,终于精疲力竭。陆逊率海云军团全线出击。一举击溃。周瑜在百般无奈之下。率领水军残部沿江而下,退至建业之北。

此时,楚国北路和中路大军已经在丹阳郡会师,与吴国主力决战于黄山之北的陵阳、安吴一带,赵云的南路大军则在征缴会稽的凌统、朱然等人所率残部。

吴国可谓已经陷入绝境,只剩下最后一口气。

相比较于扬州战场,楚国在北方则陷入全面的劣势,北方、玄武、东方、白虎四大军团外加部分北军和西军。无不是损失惨重。漫长的防线让他们在面对魏国的全面进攻时,吃尽苦头。

张辽、魏延、黄忠、诸葛亮等人纵使有通天的本事,却也不可能扭转客观事实,魏国的贾诩、司马懿、戏志才、夏侯家诸将、曹家诸将、满宠、李典、郭淮、郝昭等等谋臣和良将也并非那般容易对付。

一封又一封的急报传至襄阳,让王旭在为扬州战事高兴的同时,也始终充满忧虑。

直至南方主力打至丹阳,胜利在望时,王旭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全面放弃并州三郡及雍州北部的冯翊,北方军力全部龟缩至雍州核心之地。进驻各处险关,据险以守。以拿下吴国为主。

这番举动虽然显得有些冷酷和残忍,但却是符合当前形势的理智之举,虽失四郡之地,使得北方不再具备战略纵深和攻打魏国的跳板,但却缓解了燃眉之急,让北方的军事力量不再迅速消耗,并且可以有险关要地作为屏障,更好地防御魏国。

唯独难办的是这些年重建的朔方郡,何况那里还居住着几个归宿的大部落,出于长远考虑,王旭最终告知镇北将军贾逵,希望其率领部分北军相伴,再度领导这些部落往西迁移,暂时避开魏国,待将来楚国收复失地,再行补偿。

贾逵这些年在北疆与那些部落结下深厚情谊,本就不忍遗弃,欣然应允。

事实上,在组织撤退的时候,并州将领和官员都极为不舍,几乎是含着泪离开,那种痛,若是没有经历过,很难理解。

二一九年三月,楚国在付出一定代价后,北方军力全部撤至弘农和长安之北,遏制各处险隘和关塞。

魏国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倾力攻打,可此时他们已经无法占据太大优势,楚军防守面大幅缩小,又占据着险关和地利,足以从容应付,双方陷入势均力敌的鏖战。

消息快马传至扬州,吴国近乎绝望。

楚国的壮士断腕之举,损失巨大,可却保全了北方的军事力量,如今魏国欲破楚军,那是难上加难,而这对于吴国来说无异于噩耗,他们不知还能抵抗多久,魏国如果无法迫使楚国退兵,那么结局可想而知。

曹操也同样知道这点,连续勒令兖州的军力攻打南阳,可惜其力也有限,大部分主力都在北方的他,在中原的十几万将士全部加起来,也很难对张合把守的南阳造成太大威胁,八万青龙军团将士众志成城,令其几次进军都遭到巨大损失。

四月末,困守会稽数月的吴国残军再也无力抵挡,凌统和朱然等诸多吴国大将率部突围失败,余下的大部兵士投降,只剩下千余亲信随他们退入山阴县城。

这还是赵云遵从王旭出征前的嘱咐,在不影响战争形势的情况下能放则放,尽量不杀吴国将领,因而没有下令放箭,有意控制,不然这几个吴国大将根本就没有幸存的机会。

随后,徐庶率万人留驻山阴,赵云则率主力兵进丹阳。

至此,吴国主力在丹阳遭到重重围困,西有楚国北路大军,南有楚国中路大军,东有楚国南路大军,形势汲汲可危。同时,楚国持续派入大量官员,开始接掌扬州,交州军则全面分派各地,暂时负责地方的稳定。

吴国残存主力在丹阳进行着最后的抵抗,期待北方魏国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获得一线生机。

可现实是,楚国的北方防线比起他们来说,可以抵抗的时间绝对更久,这是当前的客观形势和实力所决定的。

五月中旬,陆逊率海云军团以压倒性优势,在建业西部的江面彻底击破吴国水师残部,并随之开赴建业。

吴军前线主力被迫再度撤军,放弃了最后一道有利防御地带。

楚国三路大军在郭嘉的严格监督下,并未因胜利在望而轻慢,不疾不徐,各路各军彼此呼应,层层叠叠地有序推进,就彷如水波荡漾一般,一层接一层,既能彼此推动,又让吴国的伏击计划难以奏效,可谓充分利用了有利局面和绝对的兵力优势。且吴国多年来的发展使得道路四通八达,这也为此行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六月,位于丹阳北部江岸的吴都建业遭到重重围困,主力大军集结城外,众吴国虎将头绑白巾,欲决死一战。

可事实上,吴国城中的文臣们却已经炸开了锅,大半重臣都在力劝孙坚投降。

六月十七,王旭的赦免令快马传至建业,通报吴国,只要孙家能率领吴国上下举众献降,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随同赶至建业的还有贵妃孙尚香,由其亲自出面劝说。

孙尚香是孙家的女儿,她的话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至少安抚了孙氏家族的心。

年事已高的孙坚在经过多番挣扎后,最终一声长叹,下令献降。

吴国众将痛哭流涕,哀声一片。

随后,孙氏家族和江东重臣有序进入楚营,得到厚待,并在数日后由典韦和陈到亲自率军护送,赶赴襄阳。

郭嘉与赵云的南路大军则留驻丹阳郡,开始处理善后。北路军和中路军在陆逊协助下迅速渡江北上,接管吴国在长江以北的土地。当曹操在多日后得知吴国覆灭而当场晕厥时,楚国的两路大军已经驶入中原南部。

自此,雄踞江东二十多年的孙氏家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并成为大楚皇朝的一部分。

楚国占据了整个南方,东部疆域推进到豫州和徐州中部,与魏国分割中原南北。

因为魏国在中原已经空虚,其不得不停止北线进攻,分出大部兵力南下,着手部署南方防御,而楚国则因初定吴国,本身已调度混乱,将士疲乏,立足维稳,因而也无北进的把握,只能在边境部署防线。

如此局面,让身处襄阳的王旭兴奋得难以自制,连续两日无法入眠!

他知道,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

这日,他正心情大好地陪着蔡琰和貂蝉几女在御花园散心,一个女官却神色惶急地走了过来。

“陛下!大事不好!”

“慌什么!”王旭皱眉斥责,转头看向她道:“慢慢说!”

女官也很聪明,不管那么多,先喘着粗气扔出一句话。

“镇军大将军病危!”

“谁病危?”

“镇军大将军周智!”

“你再说一遍?”

王旭此时的表情非常可怕,女官怯怯地不敢望她,低头轻声道:“镇军大将军病危,刚刚送至襄阳,神医们束手无策,言其恐怕熬不过三日,周将军派人来禀报,言他想见陛下最后一面!”

话音落下,王旭两眼一黑,直接晕了过去。

“陛下!!!”

蔡琰和貂蝉手忙脚乱,匆匆将他扶住,在宫女协助下迅速抬到一处凉亭。

徐淑闻讯赶来,正巧碰到王旭刚刚清醒,两人相视片刻,王旭随之起身。

“文雅,随我一起去看下周智吧!”

“他死定了?”

“不知道,但女官不敢骗我!”

“可你的身体是怎么回事?虽然周智的消息对你打击不小,但以你的身体,何至于这么脆弱?”

王旭脚步一顿,但很快就叹口气:“应该是这些时日喜难自制,情绪过于激动,突闻噩耗受了刺激!行了,我的身体没什么大事儿,先去看看周智。”(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六章一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