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八百六十三章 都护府(上)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八百六十三章 都护府(上)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51 来源:笔趣阁

随着楚国内部叛乱的逐步肃清,奔赴各方坐镇平乱的郭嘉等重臣也先后返回襄阳,而魏、吴两国联军却仍在南阳久攻不下,这样的局势让他们终于萌生退意。

这不是他们没有抓住机会,而是楚国的文武们处理得及时,处理得快速。

如果尚书台群臣没有决定收缩兵力回腹地,那么楚国的叛乱不可能那么快平息,也不可能给策动叛乱造成那么多阻碍,或许也可以说成是楚国没有犯下大错,因而让魏、吴两国无能为力。

更重要的是,直到这一刻,魏国和吴国才真正意识到,楚国经营和发展了近三十年的体系究竟是多么可怕,究竟将楚国凝聚成了怎样的铁桶。田丰、沮授、郭嘉、陈登、徐庶等等无数贤才,用半生去实现了目标,最终收获了果实。

魏国和吴国都是在探索中前进,而楚国却是立足于这个时代而超出于这个时代,如何一样?

王旭一个人当然是没有能力去完成这些的,他只是利用了跨时代的学识和认知,认定一个方向和思路,然后借助着无数名臣良将的智慧和才华,结合当世的现状和情况,花费了近三十年来完善和发展细节,直至成为牢不可破的体系。

魏、吴两国这一次的联合并没有错,做得也很好,可他们面对的却是楚国无数良才经营三十年的体系,这个体系的力量让他们根本难以钻到空子。或者说以他们现在的认知范围很难找到空子,何况楚国汇聚的贤才还那般多!

这也是楚国如今真正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根本原因,若是换成魏国和吴国的体系。面对同样的情况,绝对无法像楚国此次这般举重若轻,楚国的体系是从源头就控制了叛乱发展壮大的可能,绝大多数百姓、官员、国家的利益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互为依托,叛乱又如何有发展的空间?它反成了楚国又一次全面肃清内部、扫除隐患的大好机会。

八月末,魏、吴两国退兵。这场持续了大半年的战争以平局收场,双方都伤亡不小。钱粮物资耗费更是不计其数,同样付出了极大代价。唯一不同的是楚国成功推倒了最后一扇门,树立起新帝国的声威和尊严,而魏国和吴国却一无所获。

公元二一五年正月初六。经过数月的筹备后,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这一日,楚国举国欢腾,在文武百官和百姓沸腾的欢呼声中,王旭携带众妃和孩子,沐浴着漫天飞舞的花瓣,登坛祭天!

在那一刻,田丰、沮授、郭嘉等等跟随他多年的老臣,无不是泪流满面!

那不仅仅是喜悦。也不仅仅是感慨,那泪水中蕴含的太多太多,饱含着一切!

很多人都已经老了。他们从黑发到白发,从挺拔到佝偻,终于在这一日迎来新的辉煌,不管曾经有多少伤悲,不管曾经有多少苦难,不管曾经有多少忧愁。但走到今日,已经唯有无言的泪光。才能诉说那所有的所有……

一个新的帝国徐徐诞生,充满了勃勃生机,充满了无限希望!

历史也永远铭记住了这天!

太祖称帝,定国号楚,后人谓之大楚皇朝!

大楚皇朝的建立也被后世公认为历史的转折点,它引发了之后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蜕变!

襄阳成为大楚皇朝的第一座都城!更成为楚太祖的标志!

即便历经数代人后,都城已经迁移,可襄阳却始终繁盛,无论后来的历史怎样变革,它仍然受世人所尊重!

直到一千八百多年后,它面临陨灭之时,仍有一个叫做李洛的男人来到这里,带着他的伙伴和战友,为捍卫这座城市拼死奋战!而襄阳最终也在那时化作飞灰……

登基当夜,楚王宫大宴群臣,每个人都是心潮澎湃。

王旭情难自禁,没喝多少酒便已流露醉意,他摇摇晃晃地起身,挥手示意舞姬和乐官暂且休止,待整个大殿安静下来后,才端起酒樽,一步步走下皇座。

“诸公,朕十三岁从征,尽心竭力,为国为民,至今已过三十二载春秋。其间幸得诸位忠贞义士相佐,同甘共苦,耗尽心血,终有今日之局,终有这楚国的繁荣昌盛!你们都是这天下的功臣,是历史的功臣!在此,朕先敬诸公第一杯!”

“臣等敬陛下!”群臣个个面色潮红,神情激动,轰然端起酒樽起身回应。

王旭端着酒樽遥遥对着所有人重重一点,随之满饮而尽!

很快,他有端起第二樽酒,神色变得凝重,眼睛也湿润了。

“这第二杯,朕必须敬所有未这天下倒在半途的忠臣义士,他们用血肉筑建了这楚国的基石,在楚国繁荣昌盛的背后,满布着他们不屈的英魂,无论是朕,还是诸位,亦或者楚国的所有人,都应该时刻铭记,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他们的血肉!将来,我们也将步之后尘,永结同心,干!”

“干!”群臣轰然响应,许多老臣都泪眼婆娑,对他们来说,王旭这句话勾起了太多太多的回忆,什么都说不出来,唯有一个干字,才能宣泄此刻的内心。

“这第三杯……”王旭再度端起一樽酒,单手摇举。“朕敬自己,敬自己今生没有犯下大错,没有荒废光阴!朕要用这杯酒让自己永远铭记身上的重责,将天下、将百姓、将诸公永远挑在肩上,至死方休!”

“臣等敬陛下,愿陛下万寿安康,流芳万古!”

“哈哈哈……”王旭大笑着将酒一饮而尽,摆手道:“万寿就不奢望了,只求今生与主公共造盛世,无愧于天地百姓!朕亦不求万古流芳,功过是非都任由后人去评说吧!来,我们继续喝,尽情纵享此时的喜悦!”

这一晚,好多人都大醉而归,即便是典韦、颜良等酒桶也都醉了……

此后,楚国的一切回复正轨,迎来平稳而快速的发展!

魏国和吴国也沉寂下去,全心发展内部,充实国力和军队,逐步加强边关守备!

襄阳在随后几个月内,不断迎来南方诸国的使节,他们带着各种珍奇异物,前来朝贺,王旭无不是亲自接见,并通过与这些使臣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南方国家的情况。

那掸国的局势也越发危急,使臣日日恳求王旭出兵援助。

那些国家由于过度落后,又缺乏汉族、匈奴或鲜卑这样的大族所具备的包容性,因而不同族群之间的战争往往意味着灭族,幸存的人也变成奴隶,所有的文明都会遭到野蛮的摧毁。

本来掸国也可以寻求贵霜帝国的援助,可如今安度罗仍旧还在,阻断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如果掸国寻求贵霜帝国帮助,那么安度罗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屠灭,因此掸国别无选择。

为了此事,王旭几度召集尚书台群臣商讨。

只是尚书台群臣对此却分歧颇大,一些人认为需要全心灭除魏、吴两国,再去干涉那些小国之事。一些人则认为大楚皇朝新立,在番邦的执意请求下应当涉足,不但可以增添国家百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同时也可以尽早掌控境外之地,获得许多稀有的资源,同时也将威胁遏制在摇篮之中。

两种态度可谓是各有利弊,让王旭颇有些烦恼。

直到七月时,朱崖太守王连上奏,言朱崖州百姓为感谢楚国天子驱除贼寇,还其太平,所以主动筹集大批物资进献。包括矿物、特产的果物、粮食、牲畜等等大量资源,并且朱崖州当地的百姓还大力支持海军建设,许多人自发参与劳动,提供了很多他们世代对南海探索而累积的经验,不少青壮还极为崇拜楚国的军士,主动要求参军。

这封奏章的抵达,可谓是左右了王旭心中的天平,几日后便公开声明,愿意接受掸国的请求,派兵助战,只是掸国必须全面成为下属国,掸国设立都护府,由楚皇朝派遣官员为都护,行使军政管理。

掸国王室仍旧是掸国的象征,具有一定特权,可以参与议政和拥有少量王室护卫军,但归楚国天子直辖,并且其有义务为掸国的稳定和发展担责,每年可以分取税收的十分之三作为王室用度。

这种制度乃是效仿汉朝为收回诸侯王的权力而行使的措施,这也是王旭能想到的最好办法。

掸国终究是一个有着自己文化和信仰的国家,直接归纳入现有行政体系,必然会造成极大混乱,虽不影响大局,可却成为拖累,何苦为之?因此,欲其稳定,首先需要根据当地风俗文化,再结合楚国本身的政略要求,从而制定特殊的制度和律法。

至于掸国王室也必须妥善安置,它还需作为一个象征和协助者存在,贸然取缔只会使得掸国混乱,甚至最终宁愿抗争到底、举族灭亡也不会再接受楚皇朝,这是那片地域当前所固有的思想和文化所决定。

虽然王旭已经想到,这样的体制在无数年后必然会造成历史遗留问题,但那已经不是他能解决的,需要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文化和民族融合才能慢慢解决,那些本该是后人去处理。

这样的回复让掸国的使臣不敢下决定,很快派人快马返回,征询掸国王室的意见!(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