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八百六十章 称帝(上)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八百六十章 称帝(上)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51 来源:笔趣阁

这一切当然早就在楚国高层的意料之中,汉朝四百年的统治,儒学大盛,终究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而王家四世三公,世食汉禄,此时之举确实有太多可以被利用的地方。特别是魏、吴两国借助天子之力,营造出忠君爱国的氛围,这种无形的力量本身就是一场战争。

正因为有所预料,因而楚王宫才迟迟不肯正面回应,直到部署完毕这才公开声明。

当楚国内部的不和声音开始越演越烈的时候,不可避免的牺牲也随之开始,任何朝代的变更,总也难以避免,尽管王旭已经在事前再三告知各方,尽可能少杀人,可最终的结果还是难以掌控。

坐镇各地的楚国重臣施以雷霆手段,军队、贼曹、谍影各部通力合作,对楚国内部那些散播和发出反对声音的人大肆批捕,不论出身,不论职位,不论名望,无论是谁只要敢公开宣扬反对,那么一律杀无赦!

魏、吴两国在楚国境内的细作、探子也遭到惨重损失,此次事件关系楚国根本,楚国这边可谓是不惜一切代价。

这样的行为当然也遭到魏、吴两国更激烈的声讨,可面对楚国高度凝聚的铁血手腕,已经难以再在楚国境内大肆散播和影响。随着两国损失的加大,更是不得不将打击面缩小,让更多的细作由明转暗,开始集中策动那些有动摇可能的人。

一些不满楚国政策的人。一些心怀叵测的人,一些曾心怀仇恨的人,一些曾在楚国崛起过程中触动利益的家族等等。便逐渐成了魏国和吴国利用的棋子,暗地里鼓动其作乱!

时至公元二一三年腊月,楚国益州、雍州、凉州、并州都零星出现小规模叛乱,其中尤其以并州和凉州闹得最为厉害,只是其所能造成的影响却被降到了最低。因为早有所准备,国内各重要城市已经提前集中起大量兵力,派驻各方的重臣雷霆出击。皆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平定,遏制了发展和扩散的势头。

二一四年正月。襄阳的王旭接连得到各方传报,皆言已经扫清地方的乱局。

可楚国高层的文武和王旭心中都明白,改朝换代的影响不会这么快就结束,魏、吴联军将在三月伐楚。那么现在的平静,必将是最后猛烈一击前的短暂安宁,那些暗中反对的人是在等待时机。

偌大一个楚国的崛起过程中,有太多反对的声音,有太多累积的矛盾,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在魏、吴两国借势挑拨下,终于迎来一次彻底的爆发,它不可能就这么简简单单的结束。

因此。王旭和楚国的高层们都明白,只有魏、吴联军兴兵讨伐之时,所有的一切才会全面引爆。

魏、吴两国所有的造势。也不过是为这场战争增添筹码,楚国内部越乱,那么他们打起来才会越容易!这时的局势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毕竟如今的楚国是最强大的势力。

二月,魏国集结兵力多达五十万。一路十五万人,由大将军夏侯惇为帅。贾诩为监军,兵进河西。

一路十五万人,由左骠骑将军曹仁为帅,戏志才为监军,兵进弘农函谷关。

一路二十万人由曹操亲自统帅,汇集司马懿、程昱、夏侯渊、满宠、郝昭、夏侯霸、曹洪、曹休、郭淮、陈泰、曹真等名臣良将无数,杀奔南阳。

吴国大军三十五万,一路进军豫章,一路出汝南,与曹操共击南阳,直杀楚国核心之地!

此战可谓是汉末以来,最惊天动地的一场决战,魏、吴两国除了留下必要的守备力量,所有可以调动的主力都投入其中,意图借助楚国如今最不安稳的时候,借助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一举功成!

即便早有心理准备,可这场战争的规模还是让王旭有些惊心,主力八个军团、羽林军、御林军、铁骑军团中,只有魏延的白虎军团仍旧停驻凉州,其它各军团尽皆分守各方,马超率领的西方军团也火速调至南阳。至于没有承担稳定内部责任的边军更是最先进行集中,早早就陷入战备状态。

二月十六,这场规模惊人的战争在长江上拉开帷幕。

镇东将军陆逊率海云军团主动出击,意欲借助水军的优势抢先威胁吴国,遏制其南北联系,控制其军事动向。

吴国方面对此早有准备,虽然其水军全面处于劣势,可为了防备陆逊,却是由大将军周瑜亲自率领水军全力周旋。在这两个绝代英才的交锋中,陆逊因为楚国水军的战力优势,始终占据着绝对的上风,可却无法达成战略目标。

周瑜知道无法与其对抗,将战场选在了广阔的彭泽湖中,以精确的指挥和预判,始终避免主力正面对战,以小规模的牵制和游斗为主,死死牵制住陆逊的海云军团,而广阔的彭泽湖给他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

可以说,在水战上,周瑜选择了一个字——拖!

早前,陆逊最担心的就是吴国用这样的办法,没想到还真就撞上。以周瑜的能力,一时半会儿任谁也没办法瞬间败敌,他只能持续鏖战,借助不断的小胜利削弱对方力量,压制对方的战略空间和战术余地,从而积小成多,而这样的局面也意味着他意图迅速歼灭吴国水军,从而控制吴国腹地的战略计划落空。

陆逊意识到这点后,一面继续思考破敌策略,一面也派人报知襄阳,告知不要在水军的部署上耗费太多无用心力。

王旭看过其详细汇报,很快回复了十六个字——循序灭敌、不败之地!寇掠边地,釜底抽薪!

此后不到十日,战争全面爆发!

并州、雍州、豫章三处并未交锋,更多的是牵制和对峙,只有兵进南阳的魏、吴四十多万联军发动了猛烈进击。

楚国停驻南阳一带的主力,包括青龙军团、羽林军、铁骑军团、西方军团在内,无不面临着极大压力。

因为当前的形势特殊,王旭自己必须坐镇襄阳,掌控朝堂,所以南阳主战场的指挥权,他便全部交托于诸葛亮,以孔明的稳重和谨慎,主持这种军事防守再好不过,不易出差错。

前线战场打得如火如荼,在极短的时间内持续升温,魏、吴联军中最为突出的司马懿,因为有曹操、有魏国文武、还有吴国英杰倾力协作而没有过多顾虑,在曹操首肯下倾力而为,将其诡诈的军事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只是,或许真的是命运,诸葛亮似乎天生就克制于他!

在双方的较量中,特别是诸葛亮处于守势的时候,司马懿陷入一种很难受的境地,他无论怎么做,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被挫败,自己也进退两难,不得不重新谋划。他亲自率领的左路军一直最为活跃,可失败次数也最多。

不过,他虽然屡遭挫败,可论起实际的伤亡和损失却又远远小于其它几路兵马,不得不说是件怪事。

那种情况很奇特,司马懿的行动屡屡遭到诸葛亮挫败,可诸葛亮也无法真正对其痛击,总之是一败再败,可相较于其它战场,整体损失真就不算大,很多时候几乎并没有接战,两人的一轮较量就结束了。

王旭在襄阳得到前线战报的时候,看到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几次交锋详情,面容很是古怪。

以他的经验看来,这两人仿佛就像是天生的对头,司马懿屡屡败于诸葛亮之手,可诸葛亮又对其非常忌惮,或许言语上没有表现出来,可实际行动中,孔明似乎根本就没有真正一举破灭司马懿的办法。

南阳战场就在这样的焦灼中持续了一个月,双方倾力而为,胜负难分,损失都很大,其中尤其以一些后起将领表现特别突出,或许是成名的将领间都已经很是了解,所以打得过于沉闷,在战争中远不如夏侯霸、陈泰、郭淮、郝昭、孙权、全琮等人闪耀。

四月底以前的战斗中,又尤其以年纪同样都不到弱冠之年的邓艾和全琮一战最为惊人,两人在东线战场以同样的迂回战术导致狭路相逢,无论是路线的选择、时机的选择,亦或是行动方式的选择都近乎相同。

最终邓艾在半途险胜半筹,全琮兵败而退,可邓艾也同样付出极大代价,并且战术也无法再继续执行,不得不退兵还营。

南阳战场在一个多月的连番血战后,时间随之进入五月,几乎没有任何意外,楚国除南中、荆北、荆南和交州这几个地区外,其它各州相继爆发更大规模的叛乱,暗中持续酝酿了数月之久的那些人终于浮出水面,他们集中到一起,发动不少人进行拼死一搏,呼应魏国和吴国的大军,多的甚至有几千人。

尽管这种规模从整体来说,对如今的楚国并不算什么,可现在这种局势下却非同一般。这算不上什么阴谋,最多也就是阳谋,从最早做下决定的那刻起,王旭和楚国高层文武就已经预料到形势必然会往这个方向发展,重点在于楚国能否成功应对,挺过这关,利益大到无法拒绝。挺不过,楚国必然衰落,迅速在魏、吴两国强力打击下让出最强势力的位置。

魏吴两国也知道这点,因此他们捉住一切时机,发动凶猛攻势,对他们来说,如今这是削弱楚国,让三国重回同一起跑线的最好机会。(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